覃肖妹
摘要:目的 研究三棱針刺血配合針灸治療腦卒中后偏癱痙攣的臨床療效及對肢體功能恢復的影響。方法 選取2018年1月—9月本院收治的腦卒中后偏癱痙攣患者70例,采取數(shù)字表隨機分組方法分成2組,對照組(n=35)給予常規(guī)藥物治療,在此基礎上觀察組(n=35)聯(lián)合三棱針刺血配合針灸治療,比較2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情況。結果 治療后,觀察組肢體痙攣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肢體運動功能評分和生活質量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應用三棱針刺血配合針灸治療腦卒中后偏癱痙攣可顯著改善患者痙攣狀況,可有效提高肢體運動功能以及生活質量。
關鍵詞:三棱針刺血;針灸;腦卒中;偏癱痙攣
中圖分類號:R245 ? 文獻標志碼:B ? 文章編號:1007-2349(2019)07-0049-02
腦卒中是我國中老年高發(fā)疾病,具有高致死、高致殘的特點[1],對于恢復期患者而言,偏癱、痙攣等并發(fā)癥嚴重影響著其生活質量。針灸治療是中醫(yī)傳統(tǒng)手段,特別在中風后遺癥治療方法有諸多經(jīng)典案例[2]。隨著我國中醫(yī)治療方法的不斷挖掘,針灸治療方案已經(jīng)在廣大基層醫(yī)院得到推廣,筆者觀察三棱針刺血配合針灸治療腦卒中后偏癱痙攣的臨床療效以及對肢體功能恢復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月—9月本院收治的腦卒中后偏癱痙攣患者70例,采取數(shù)字表隨機分組方法分成分成2組,對照組35例,男20例,女15例,年齡42~70歲,平均(56.41±7.02)歲,病程5~8 d,平均(6.46±1.42)d;觀察組35例,男20例,女15例,年齡43~71歲,平均(56.56±7.58)歲,病程5~8 d,平均(6.48±1.38)d。
1.2 納入與排除納入標準 (1)符合《中華醫(yī)學會第四屆腦血管病會議》對腦卒中后偏癱痙攣的臨床診斷[3];(2)生命體征穩(wěn)定,無高危并發(fā)癥;(3)自愿配合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完成相關治療療程及觀察數(shù)據(jù)收集。排除標準:(1)存在凝血功能障礙及其他嚴重血液、皮膚疾病患者;(2)依從性差者。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藥物治療:注射用奧拉西坦(石藥集團歐意藥業(yè)有限公司生產(chǎn),國藥準字H20100040)4 g,每日1次,溶入250 mL5%葡萄糖注射液中,靜脈滴注。在此基礎上,觀察組聯(lián)合三棱針刺血配合針灸治療:三棱針刺血取患肢曲澤穴、委中穴、十二井穴,如手背腫脹明顯選充盈靜脈,使用三棱針刺出血點;針刺治療取極泉穴、池澤穴、曲池穴、內關穴、合谷穴、百會穴、鳳池穴、風府穴、神庭穴等,采取常規(guī)進針方法,留針30 min,隔日施針1次。均治療4周。
1.4 觀察指標 觀察2組治療前后肢體痙攣評分、肢體運動功能評分及生活質量評分。肢體痙攣評分根據(jù)《改良Ashworth評價表》,按痙攣嚴重程度按0分—5分進行評價,分數(shù)越高說明痙攣情況越嚴重[4];肢體運動功能評分根據(jù)《Fugl-Meyer運動功能評定量表》,按運動能力進行評價,0分-100分,分數(shù)越高說明患者運動功能越好;生活質量評價根據(jù)《改良Barthel指數(shù)》,按生活質量狀況進行評價,0分-100分,分數(shù)越高說明患者生活質量越高[5]。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檢驗水平為α=0.05,計數(shù)數(shù)據(jù)對比經(jīng)χ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內數(shù)據(jù)對比經(jīng)F檢驗,組間數(shù)據(jù)對比經(jīng)配對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2組治療前后肢體痙攣評分情況比較 治療前,2組肢體痙攣評分無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后,觀察組肢體痙攣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2組治療前后肢體運動功能評分情況比較 治療前,2組肢體運動功能評分無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后,觀察組肢體運動功能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 2組治療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情況比較 治療前,2組生活質量評分無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后,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3 討論
隨著我國醫(yī)療水平的不斷提升,腦卒中治療水平得到了顯著的提高,搶救成功率顯著上升,但由于腦卒中后遺癥的影響,很多患者不得不離開自己的工作崗位,嚴重影響著腦卒中患者的正常生活。目前人們對于腦卒中后遺癥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諸多患者及家屬都十分關注早期的功能鍛煉,以及后遺癥的治療方案,望最大程度恢復肢體活動,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中醫(yī)將腦卒中后偏癱痙攣納入“痙證”、“筋病”范疇,《靈樞》中就有對該病治療的描述:“恢刺者,直刺傍之,舉之前后恢筋急,以治筋痹”,認為腦卒中后偏癱痙攣發(fā)病原因在于痰瘀阻絡,經(jīng)脈不利,而針灸經(jīng)絡治療通過刺激人體穴位,可有效調理氣血、臟腑功能,通絡散瘀[6]。
從本文研究結果可以看出:相較之對照組,觀察組肢體痙攣癥狀、肢體運動功能和生活質量改善均更加顯著。分析認為:(1)三棱針刺血可刺破浮絡,引邪出而不傷正氣,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開竅清熱之功效[7];(2)針灸治療采取“內病外治”的方法,通過經(jīng)絡、俞穴傳導作用,對特定穴位進行刺激,可以使瘀阻的經(jīng)絡通暢,氣血運行順達,通過經(jīng)絡陰陽屬性,調和陰陽,平衡十二經(jīng)筋,扶正祛邪,故可緩解攣癥狀;(3)針灸取穴整體調理心神,祛瘀活血,行氣通絡,“腦為元神之府”,督脈入絡腦,醒腦開竅,調神導氣,提高經(jīng)脈氣血貫通,疏通肢體經(jīng)絡,緩解疼痛,故可改善肢體功能;(4)針灸為中醫(yī)外治療法,無需服用藥物,是一種安全、有效的綠色療法。
臨床工作中,三棱針刺血和針灸治療對施針者的技術水平有較為嚴格要求,故需積極培養(yǎng)專業(yè)人才,需要熟悉解剖部位以及穴位,在臨床推廣中需要提供更加詳細治療指導方案,以有利于該方法的普及。同時治療過程中應注意局部皮膚、針具消毒質量,避免感染事件發(fā)生;三棱針刺血時注意手法要輕快,施針過程中也需密切關注患者的反應等。
綜上,應用三棱針刺血配合針灸治療腦卒中后偏癱痙攣可顯著改善患者痙攣狀況,可有效提高肢體運動功能及生活質量,具有臨床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張雪芬,武士勇,靳宏舉.補陽還五湯聯(lián)合中醫(yī)康復及高壓氧治療腦中風后遺癥的療效分析[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7,12(32):89-91.
[2]李宏偉,賈戌生,賈孟輝,等.從回醫(yī)稟性衰敗所致病理根源理論探討缺血性腦中風的病因病機[J].亞太傳統(tǒng)醫(yī)藥,2018,14(6):30-31.
[3]朱志芬,李萍.強化康復訓練對腦卒中后偏癱痙攣狀態(tài)的影響[J].中國實用神經(jīng)疾病雜志,2014,17(10):40-41..
[4]王哲.水針治療中風偏癱后肢體痙攣的臨床療效[J].中國藥物經(jīng)濟學,2018,5(2):103-105.
[5]徐遠紅,王俊華,李海峰,等.頭針聯(lián)合康復訓練對腦卒中后痙攣期患者運動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響[J].中國康復,2018,30(2):120-121.
[6]李青,吳志建,王竹影,等.針灸療法聯(lián)合康復訓練對腦卒中偏癱患者下肢運動功能恢復效果的meta分析[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16,15(2):49-51.
[7]丁麗君,王玲玲,呂靖,等.三棱針點刺放血聯(lián)合氮酮貼治療周圍性面神經(jīng)麻痹療效觀察[J].河北中醫(yī),2014:36(9):1355-1356.
(收稿日期:2019-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