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季芳
摘 要:眾所周知,英語作為一種國際性語言,在國際交流中發(fā)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英語也是我國與世界溝通的重要途徑。因此,現(xiàn)在的初中生更應提高英語口語交際能力來適應社會需要。但是初中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不高,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學了不會說,也不會用。如果能提高初中生的口語能力,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自然也就提高了。我的論文將談論有關學習英語口語方面的問題及實用的解決方法,以便提高初中生的英語口語能力。
關鍵詞:初中生;口語能力;障礙;實用方法
英語是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一門語言,因此它也是一門重要的語言。隨著國際化進程的加快,現(xiàn)在人們越來越重視對英語學習,尤其是在舉辦了2010年上海世博會后和“一帶一路”國際化進程背景下,人們對英語的學習熱情愈發(fā)高漲。在中國,大部分學生從小學就開始學英語,然而,學習方法和英語教學導向相背離,導致多數(shù)學生英語學習效果不理想。還有一些學生成績雖好,但就是不會張嘴說。提高英語交流學習效果“說”是最基礎的一面,學習英語的目的不就是為了和外國人交流嗎?因此有必要提高初中生的英語口語能力。
1 影響初中英語口語能力提高的因素
1.1 主觀因素
1)心理障礙。心理障礙主要表現(xiàn)為缺乏自信心、怕出錯等。大多數(shù)英語教師在課堂上以灌輸語法知識為主,缺乏語言邏輯思維教學,課堂上老師反復糾錯,讓學生對英語的學習缺乏信心。長此以往,學生學習主動性下降,甚至羞于開口,演變成“啞巴英語”[1]。時間久了,學生在學習英語過程中就產(chǎn)生了心理障礙。
2)口試不占分值,片面追求筆試成績。在現(xiàn)行的英語教學評價機制中,口語在個別省份中考中只進行口語測試,作為英語口語水平評估的一項指標,在升學考試綜合分中不占分值,使得學生不愿花時間去練習,老師在課堂上沒有過分強調口語的重要性,只是對于某些參加英語口語競賽的同學給予額外的輔導。所以對于大部分同學而言,他們因課業(yè)負擔重,升學壓力大,根本就沒有太多精力投入到口語訓練中去。如果單單從升學成績這一方面去講,大多數(shù)同學都會放棄口語學習時間而把大量的時間投入到筆試這方面[1]。
3)基礎原因。有很多同學基礎不扎實,在朗讀英語時個別單詞語音、語調不規(guī)范,尤其在閱讀文章時帶有濃重的地方口音,在英語演講比賽中特別容易出現(xiàn)畏懼心理。時間久了很容產(chǎn)生受挫感,影響學生的思維表達能力,這種現(xiàn)象的產(chǎn)生對英語的學習極為不利。這種心理現(xiàn)象的產(chǎn)生和學習環(huán)境有關,一是教師沒有注重給予正確的語音教學引導;二是學生平時練習的機會太少。導致學生在開口說英語時沒有自豪感,時間久了就會形成“恐講心理”。越說越畏懼,月畏懼越不敢說,導致惡性循環(huán)現(xiàn)象[2]。
1.2 客觀因素
1)環(huán)境障礙。“語、話、言、說”[3]語言也就是說話,語言的學習更注重于交流和溝通,如果要讓一個人熟練掌握一門語言,周圍的學習環(huán)境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比喻學習環(huán)境對語言的學習也很重要。[4]本文中環(huán)境具體指說一種語言的環(huán)境,簡稱為語境。語境對語言也有很大的影響力,語言離不開語境。
2)單一的教學模式?!斑^去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課堂教學一般只注重知識傳授,而忽視素質教育,主觀上把學生當成灌輸知識的容器,而未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這種教學方式,究其原因是以教師教學為中心,以書本為中心,而忽視了學生學習主動性,過分強調接受和掌握,弱化和壓低了學生的發(fā)現(xiàn)與探究學習能力,無視學生的感受、態(tài)度。從而使學習便成為一種負擔,嚴重阻礙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身心健康的發(fā)展,導致學生主動性、能動性、獨立性、創(chuàng)造性不斷消失,不僅不能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反而成為學生學習英語進步的阻力?!盵5]致使教師與學生之間沒有形成一個合理的英語學習氛圍。
3)口語教學內容主次失衡。傳統(tǒng)英語教學過分注重語法和詞匯教學,疏于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弱化了語言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目前倡導加強口語教學并不是弱化語法與詞匯教學,英語學習的基礎構成是詞語和語法,同時也是開展口語教學的基礎,我們要合理處理二者關系,要在加強基礎性教學的原則下更加注重語言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要加強學生對文章整體情境的學習。
2 提高學生英語口語能力的方法
2.1 夯實語音基礎
英語教師應幫助學生打好英語語音基礎,使學生對元音、輔音、輕重音節(jié)弱讀、重讀等形式發(fā)音準確,語調準確。目前我校在七年級第一學期開展音標教學,音標的學習就是為以后學生學習單詞拼讀,重讀、弱讀等語音方面奠定基礎。
2.2 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
教師應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使教師的“教”成為指導,為此我堅決貫徹我們學校倡導的“3+2動感課堂”(詳見注釋)。例如,在教授牛津版七年級上冊Unit7Shopping 《Reading》部分時,利用情景模擬的教學方法通過老師和孩子模擬生活中的真實場景,將教室裝飾成商店的樣子,讓學生與其搭檔們聲情并茂地去扮演顧客和店主,組織孩子們在情境中不斷反復利用所學知識Can I help you? I want-/Id like- 如何問物價 How much are the/is it?適時給學生提供幫助和指導。在學八年級下冊Unit 2 Task 《My ideal school》寫作前,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先進行有感情地朗讀一篇關于學校的英文詩歌,預熱他們心中對美好學校生活的回憶和向往,然后通過問卷調查呈現(xiàn)文中學校生活的幾個部分,學生就這幾個方面以小組討論的形式說出自己心中的理想學校的樣子,這樣不僅使學生成為了課堂的主體,而且使他們的口語能力得到提升。
2.3 營造語言氛圍
所謂氛圍,就是指周圍的氣氛和情調。要盡量摒棄那些直接的、機械的練習,多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些有氛圍、有意義、有趣的情境,讓學生運用所學習的知識融入當時的情境中去練習。比如角色扮演就是讓學生扮演不同的身份,在不同的場景中自由表達口語技能,創(chuàng)設“交際”場面,如旅游、問路、在超市購物等,學生對實際生活場景很感興趣,讓他們從座位上解放出來走到講臺上去嘗試扮演不同的角色,從而做到從“靜中學”到“動中做”課堂的轉變,課堂氣氛也活躍了很多,課堂也充滿了生機和活力。
3 結論
教師在進行口語授課時,必須考慮到基礎知識差異問題,不但要在筆頭上下功夫,而且還要在口語表達方面加強培養(yǎng)與訓練,教師要因人而異,因材施教,不能設置一些“偏、難、怪”的會話主題,這樣會打消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利于對學生口語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多引導學生運用短句、簡單句、循序漸進使用長句式開展交流。只有這樣,學生在和老師在交流方面才能獲得成就感,才樂于和老師進行口語交流。
總之,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口語在教學中變得越來越重要。我們應該盡量創(chuàng)造寬松、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優(yōu)化課堂,為學生的口語交流提供更多的機會,使得他們各個方面發(fā)展,適應時代潮流,這才是我們英語教學的真正目的。
參考文獻
[1]倪海濤.淺談初中英語對話練習中角色扮演方式的應用[J].學周刊,2019,14(5):106.
[2]張美娟.口語交際教學在初中英語課堂中的運用[J].科學咨詢,2019,8(3):98-99.
[3]劉德俊.初中英語口語教學活動的設計與反思[J].作文成功之路,2014,19(9):71.
[4]徐?;?初中英語口語交際教學的現(xiàn)狀與對策[J].中學教學參考,2013,34(6):88.
[5]盛忠明.初中英語口語互動教學的現(xiàn)狀與對策[J].課程教育研究,2016,34(1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