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玉
◆摘 要:音樂教育在實施愉快的教學、增強學生的自信心、通過各種語言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等方面,對于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濃厚興趣起到一定的作用,并在“學生喜歡音樂但不喜歡上音樂課”的普遍現(xiàn)象的轉(zhuǎn)變有著一定的意義。在音樂教學中通過一些故事的引趣、游戲的誘趣、自信心的培養(yǎng)、語言的激發(fā)等手段使學生們從音樂中享受到喜悅和樂趣,使學生的智力得到開發(fā)。
◆關鍵詞:音樂教育;愉快教學;自信心;語言;興趣;喜歡
在課堂革命的今天,學生普遍反映“喜歡音樂但不喜歡上音樂課”,音樂教育遭到學生的排斥,這種現(xiàn)象不得不令我們作用音樂教育者深思!的確,長期以來,我們的音樂課內(nèi)容單一,落后于時代發(fā)展的需要;教法死板,與音樂藝術的本質(zhì)背道而馳。我們更多地去注重音樂技能、技法的傳授與訓練而忽視了音樂藝術的審美特性;更多地去關注教師本人的情感體驗而忽略了學生的興趣愛好及音樂情感……在某種意義上等于抹殺了學生內(nèi)心世界的情感體驗、審美觀念和創(chuàng)造欲望。因此,我們要打破傳統(tǒng)的音樂教學模式,揚長避短、靈活教學。那么,如何才能使小學生喜歡上音樂課呢?下面談談我個人的一些觀點。
一、愉快教學,激發(fā)興趣
(一)故事引趣
通過故事的導入,使教學過程故事情節(jié)化,為學生營造一種自由的、寬松的、美好的情境,使他們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學習。
如小學版的《螃蟹歌》的教學一課時,先展示一幅一個小朋友被螃蟹咬住腳的畫面,然后通過以講故事的方法,配上歌曲的伴奏音樂,繪聲繪色的敘述:一個夏天的傍晚,一群小朋友在沙灘上玩耍,正玩的高興的時候,突然,有個小朋友尖叫了一聲“哎呀”,全部小朋友馬上圍過去,原來,有一只大螃蟹咬住了這個小朋友的腳……。同學們會聽的津津有味,就這樣,通過講故事,使學生輕松愉快地進入角色,為新課的導入作了很好的鋪墊。把學生從無形的學習中帶到了新課的學習當中來,學生會樂意的去接受,從而有效的激發(fā)了他們學習的興趣。
(二)游戲誘趣
音樂教師由于受到“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的思想影響而循規(guī)蹈矩,忽視了開發(fā)學生的思維,啟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所以當學生對一首歌基本上能唱之后,就要選擇恰當?shù)挠螒騽幼髋浜?。例如,我們學到《酸棗刺》這首歌時,“你放哨,我站崗,防止日蔻進村莊”,讓學生自己創(chuàng)編和選擇簡單而又適當?shù)挠螒騽幼?。就算是一些復雜的音樂原理以及枯燥的技能訓練,轉(zhuǎn)化成生動有趣的舞蹈。讓他們在歡樂活潑的氣氛中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無形中就激發(fā)了他們的興趣。
二、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鼓勵學生主動參與
(一)以鼓勵的形式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
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時,首先以鼓勵為原則。學生最渴望著在充滿愛的環(huán)境成長,這是他們的一種基本心理要求。教學不只是傳授知識的過程,也是師生情感交流的過程,如果教師把這一過程作為學生傾注愛的渠道,通過語言動作,表情等方式傳遞鼓勵、信任的情感信息,在這種樂融融的教學環(huán)境中,學生有了感情基礎,他們就會在一種自覺和不自覺的狀態(tài)中去看、去聽、去想。
(二)注重學生的個性差異
不同的學生在掌握知識和技能上是不一樣的,對音樂的感受、理解與表現(xiàn)也是不一樣的,因此在同一個問題上學生的回答存在差異是必然的,我們應給出不同的評價。一個簡單的問題對于暫差生答對了,我們應立即給予獎勵或掌聲鼓勵,而答錯了,就應該說“沒關系,加油”;而對于比較優(yōu)秀的學生只要點個頭或說一聲“好的,不錯”就行了等等。十個手指也有長有短,我們不要求每個學生都達到非常優(yōu)秀,要尊重他們個性的發(fā)展,不能打消他們的積極性。
三、通過各種“語言”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教師的教學言語在教學中起著巨大的作用
言語是教師思想智慧的表達形式,也是人格魅力顯示的重要載體。音樂教師的言語美是一項最基本最重要的基本功。作為教師,其教學語言要力求準確、簡練、生動、富有幽默感。同時也要樸實、親切,充滿真情真愛,讓學生在與音樂教師的交談交流中,感受到尊重與自信,體驗到熱情與力量,領悟到希望與激勵。
(二)肢體語言更是音樂教學中特殊的一種語言
音樂的美,不僅僅表現(xiàn)在樂曲的美和教師的口頭語言美上,用身體動作配合音樂表達一定的意義,在不知不覺中把學生帶進音樂的殿堂。這種美的情感看似無形卻有形,它還滲透在教師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之中。教師的一言一行,甚至非常細微的一個面部表情都會是學生注意和模仿的焦點。因此,教師的動作、表情、手勢、身段、有時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聲勢語言是一種“無聲的語言”,是可以發(fā)出聲響的人體姿勢
人體的許多部位,乃至全身的自由活動,都可以做出不同的姿勢。這里所謂的“姿勢”,是指一種運動狀態(tài)。最常有的聲勢有:拍手、拍腿、跺腳、捻指等,它是世界各國,各民族舞蹈所共有的基本語匯。如在教授歌曲《土耳其進行曲》時,可用聲勢訓練來加強學生對樂曲的感受。教師可先讓學生分別說出表示行進的詞語(走、跑、跳、奔),既而引出節(jié)奏(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配上聲勢練習加深對節(jié)奏的印象,再引出打擊樂器(碰鈴、舞板、雙響筒、鈴鼓)進行輪奏、合奏。這樣學生對樂曲加深了印象,教師再對樂曲進行分析、講解,學生就會很自然投入,從而提高了學生欣賞樂曲的興趣。
教學中巧妙地運用多種語言,使本來就美的音樂錦上添花。只有這樣,音樂課才能夠切實讓學生感受美,才能更有吸引力,使學生愛學、樂學,動情地投入到音樂教學之中,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通過這些方法,展現(xiàn)給學生一個較為寬松的、和諧的、動態(tài)的、充滿了美感與濃厚人情味的音樂學習的空間。在“新課標”的指引下,我們必須在實踐中學習,不斷研究、反思自己的教學方法,走近新課堂,探索新課堂的奧妙,讓音樂課堂教學越來越精彩!讓學生們喜歡上音樂課,讓他們存在于“喜歡音樂卻不喜歡上音樂課”的現(xiàn)象得到扭轉(zhuǎn)。
參考文獻
[1]朱則平,廖應文主編.音樂課程標準解讀[M].長江文藝出版社.
[2]中國音樂教育,2003.
[3]音樂課程標準[S].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