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娟
摘 要:良好的課程導入是教師教學成功的關鍵之一,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首先要思考應當運用怎樣的手段進行課程的導入,以求能夠提升學生的課堂學習興趣與積極性,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情緒,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提升學生的學習體驗與效果,為后續(xù)課程的深入開展做好前提性鋪墊。
關鍵詞:初中英語;課堂導入;策略
教師要想在初中英語教學課堂中進行良好的導入工作,便應當轉變自身教學觀念,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發(fā)揮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主動性與積極性。還要學會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與手段,引導學生提前了解教學內容及其思想,獲取一定的認知,為后續(xù)的深入學習做好前提性鋪墊,提升學習效率。
一、采用“先學后教”教學模式
教師首先可以采用“先學后教”的教學模式為課程開展做好導入工作?!跋葘W后教”教學模式的流程主要由學生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入的預習探究,然后教師針對學生的預習過程制訂探究任務,通過相關的問題引導學生的思維,幫助學生獲取對教學內容的認知與理解,并善于發(fā)現(xiàn)在預習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這樣在之后的教學課堂上,學生會提前獲知主要教學內容及其思想,而教師又能針對學生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針對性講解,為課程的深入開展做好前提性鋪墊工作,保證學生的學習效果。
比如在學習七年級教材的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這課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預習的任務使學生獲得較為全面的預習效果,針對學生的預習可以設置幾個有關本節(jié)課重要教學思想的探究問題,例如“What were your most memorable activities last weekend”“What did you do in the morning, noon and evening last weekend?Who did it with you”“Draw up a chart of your events last weekend”等,這些問題的布置不僅加強了學生對教材內容的認知與理解,還結合生活實際做出了學習延伸。用這種預習任務學生便會開動腦筋深入預習中,運用預習所獲得的知識進行問題的解決。通過這些問題的引導,學生能夠對教學內容有一定的了解與認知,滿足教師課堂導入的教學需要,為教師進一步開展教學工作做好前提性鋪墊,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二、充分利用多媒體設備
教師想要進行高效的課堂導入工作,需要充分利用身邊所具有的多媒體教學設備,發(fā)揮其最大的教學優(yōu)勢,為課程開展做良好鋪墊。比如在學習九年級的Were trying to save the earth這課時,教師就要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做好提前的相關資料搜集。比如可以搜集Air pollution,water pollution,natural disasters,floods,debris flows等多方面的地球災害圖片或影像,同時也要展示這些災害帶給地球的影響。然后根據(jù)這些圖片的內容引申出幾段有關教學內容的話題讓學生進行預先的教學內容思考。比如“Sources of sandstorms”“Causes of drought”和“The influence of water pollution on peoples life and production”等。
之后便是教學導入工作的相關問題引導,讓學生以話題“Talk about how to prevent the recurrence of these earth disasters from the social and personal perspectives”展開討論,通過多媒體這種趣味性的教學導入方式讓學生提前獲知主要教學內容及其體現(xiàn)的情感,便于學生整理思路,明確教學側重點,展開對于教學內容的深入探究與思考,提升學習體驗與效果。
三、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模式
小組合作教學模式也是一種較為有效的課堂導入策略。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通過引入小組合作教學模式,然后針對每個小組布置一定的教學任務,讓小組成員針對所制訂的任務展開對教學內容的自主學習與探究,提前獲知教學內容的重要教學思想。除此之外,小組成員根據(jù)教學任務進行組內的討論與交流,彼此之間充分汲取他人觀點與看法,可以保證良好的學習效果,為課程的深入開展做好前提性鋪墊。
比如在學習七年級My favorite subject is science.一課時,教師就可以結合閱讀教學內容與要求為每個小組布置相應的閱讀教學任務。比如可以給小組安排以“My favorite subject”為主題的任務,讓學生根據(jù)自身實際情況與喜好展開充分的表達交流。其中需要體現(xiàn)“What is your favorite subject”“Why do you like this subject”“How should we study this subject in the future”等多層次內容因素。這樣學生之間便會通過問題引導進行有效談論與交流,其他同學給予相關意見與看法。這樣綜合性的合作探究過程能夠使學生獲取對教學內容的一定認知,也能夠積極調動學生的學習情感與思維,使學生專注于教學課堂,便于教師開展更為深入的教學探究工作,提升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
總的來說,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想要開展良好的課程導入工作,應當轉變自身教學觀念,讓一切課程活動的開展圍繞學生來進行。之后通過轉變教學模式并積極利用創(chuàng)新型教學手段,讓學生針對教學內容展開預先的學習與探究,獲取一定的認知,為教學課程的進一步深入開展做好鋪墊性的導入工作,提升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卜洪超,石安平.基于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初中英語教學導入工作開展[J].英語教師,2017,17(9):96-98.
[2]張洪俠.淺談初中英語教學課程開展的相關決定性因素 [J].魅力中國,2017(22).
[3]黃維強.基于課程開展的初中英語導入性教學工作實踐探究[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17(7).
編輯 李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