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流音變是語言流暢、自如的基礎,是理論性較強而使用價值更高的學科。它在臺詞基礎教學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位置,它是訓練演員舞臺語言的基本功。只有掌握好了這些基本功,才能把劇本里的臺詞或文學作品中的思想感情正確地表達出來,才有可能為今后在舞臺上創(chuàng)造出鮮明的、性格化人物打下基礎。演員必須在實際運用與口語交流之中才能徹底理解語流音變的理論知識和解決好語流音變的問題。文章主要以一篇短文為例綜合說明普通話中常見的語流音變,包括輕聲、兒化、變調、語氣詞“啊”的變化以及詞的輕重格式五個方面在實際表達上的運用。
關鍵詞:普通話;語流音變;舞臺語言;基本功
一、緒論
普通話中常見的語流音變是正音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四川地區(qū)能說好一口漂亮的普通話,掌握和運用普通話語流音變的規(guī)律是非常重要的,但理論講授起來比較枯燥,學生往往無法堅持練習下去。如果能把課堂上講解語流音變的各種亮點及練習方法總結出來,把枯燥乏味的理論知識和實際運用有機的結合起來,做到有字、詞組、短句、繞口令、詩歌、歌詞、文章等等,那么這些豐富生動的文字會使學習變得生動有趣起來,這才是學習下去最好的原動力。
(一)語流音變的概念
我們在說話的時候,并不是單個往外蹦字,語言是由一連串的字詞排列成一定的句子,字與字之間挨在一塊讀,就難免互相影響,產生音變的現(xiàn)象。其結果不是變聲就是變調,甚至韻可能也會變化。
俗話說:“無聲不成調?!比藗冊谡f話的時候總是有目的的,即使是自己不覺得有目的,只是順便說說,其實也是有“順便”的目的,因為選擇說還是不說,說什么,都包含主觀的判斷和預期。既然是有目的,說話就不會平平淡淡,沒有起伏變化。這種起伏的變化就是我們這里說的語流音變。而將這種起伏變化準確地表達出來,才能使語言更賦表現(xiàn)力。
(二)如何正確掌握和運用普通話的語流音變
音變是語音在語流中的變化。在語流中,音素與音素、音節(jié)與音節(jié)、聲調與聲調之間都會相互影響,產生一定的變化。要想使普通話說得自然流暢,就必須了解和掌握普通話的音變規(guī)律。也只有掌握了普通話的音變規(guī)律,才能在語言表達的過程中,做到語調自然,表達流暢、以情帶聲、悅耳動聽。
當然,任何一種地方方言,都有著自己一定的音變規(guī)律,普通話的音變規(guī)律不能代替任何一種地區(qū)方言的音變規(guī)律的。
二、普通話中常見的語流音變
(一)普通話中常見的語流音變之輕聲篇
1.輕聲的變化
由于字、詞之間互相影響,有些字就讀成了輕而短的調子,這多發(fā)生在詞尾的字上。輕聲有區(qū)別詞性的作用,可增強語言的節(jié)奏感,使詞語之間產生清楚的界線。
任何一種聲調的字,在一定的條件下,都可以失去原來的聲調,變成輕聲。如:在“籬笆”“站起來”“桌子”“晚上”這些詞語里的“笆”“來”“子”“上”,它們單獨念的時候,都有著自己固定的聲調:“巴”讀陰平調,“來”讀陽平調,“子”讀上聲調,“上” 讀去聲調。可是在這些詞語里卻都失去了原有的聲調,讀得又輕又短了。顯然它們就變成了輕聲字。主要表現(xiàn)是音長變短、音強變弱。而它在音高上的表現(xiàn),則因受到前一個字的聲調的影響而不能固定,一般說,上聲字后面的輕聲字的音高比較高,陰平、陽平字后面的輕聲字的音高偏低,去聲字后面的輕聲字的音高最低。輕聲不僅引起音高的變化,改變了原來的調值,而且有的還影響到字音的聲母和韻母,引起音色的變化。
2.輕聲的作用
一是分辨詞義。如:他的孫子在藝術劇院當演員;古代的孫子是一位杰出的軍事理論家。這兩個句子中的“孫子”都是名詞,但詞義明顯不同。第一個句子中的“孫子”指的是兒子的兒子,“子”是虛語素,讀輕聲;第二個句子中的“孫子”是人名,這個“子”在古代表示的是對人的尊稱,不是虛語素,讀原聲調上聲。
二是分辨詞性。如:辦事情不能大意;這篇文章的段落大意很清楚。這兩個句子中的“大意”詞性明顯不同。第一個句子中的“大意”是“疏忽”的意思,是形容詞,“意”讀輕聲;第二個句子中的“大意”指的是“主要的意思”,是名詞,“意”讀原聲調去聲。
3.普通話中要讀輕聲的情況分析
輕聲是普通話里一個重要的音變現(xiàn)象,一個音節(jié)要不要讀輕聲,除了從詞義、語言習慣分析之外,還應該結合戲劇、廣播、電視的語體來進行考慮。如:“棉花”一詞在新聞語體中,為了增加嚴肅性,可以不讀輕聲。但是在戲劇臺詞或電視對話節(jié)目中“花”就可以讀輕聲,以使語言更加口語化。另外,輕聲音節(jié)是一種弱化現(xiàn)象,在使用過程中既不要拖長,也不能過于短促,造成吃字現(xiàn)象的發(fā)生。
演員在朗誦和表演的過程中應當特別注意有些必須讀成輕聲的音節(jié),避免造成詞義的不同,使聽眾或觀眾產生誤解。有些輕聲字雖然不區(qū)別詞義,但在普通話中已經習慣性地讀成輕聲,也應該注意進行積累,否則就必須會影響語言的流暢和語氣的變化。
一般來說,新詞、科學術語沒有輕聲音節(jié),并且輕聲音節(jié)總是出現(xiàn)在其他音節(jié)的后面,或者是夾在詞語中間,不會出現(xiàn)在一個詞語或者是一句話的開頭。普通話中有些語法成分要讀輕聲,它們有著比較強的規(guī)律性。如:語氣助詞、名詞或者代詞的后綴;名詞、代詞后面表示方位的詞;動詞、形容詞后面表示趨向的詞;疊音詞和動詞重疊的第二個音節(jié);夾在重疊動詞當中的“一”和“不”,等等。
朗誦中輕聲若掌握不好就會出笑話,如同唱歌一樣,《你知道我在等你嗎》中如果把“嗎”唱成重音,結果就會令聽眾聯(lián)想到下一句該唱“而不是在等你爸爸”了。
(二)普通話中常見的語流音變之兒化篇
1.兒化的變化
兒化指的是后綴“兒”與它前面一個音節(jié)的韻母結合成為一個音節(jié),并使這個韻母帶上卷舌音色的一種特殊的音變現(xiàn)象,這種卷舌化了的韻母就是“兒化韻”。如“大伙兒”(dàhuǒr),這里的“伙兒”,雖然用兩個漢字書寫,但是在讀音上并不念成huǒér兩個音節(jié),而是在音節(jié)“伙”的末尾加上一個卷舌動作,是“伙”的韻母uo帶上卷舌音色彩,成為“伙兒”(huǒr)這樣一個音節(jié)。
2.兒化的作用
兒化在普通話里,不僅僅是一種語音現(xiàn)象,還跟詞匯和語法有著密切的關系,它具有區(qū)別詞義、區(qū)別詞性和表示感情色彩的作用。
一是區(qū)別詞義。有些詞,兒化之后,具有比喻的意思。如:一點(表時間)/ 一點兒(表不多),信(表函件)/信兒(表消息)。
二是區(qū)別詞性。兼動詞、名詞兩類的詞或者形容詞,兒化后就固定為名詞;有的名詞、動詞兒化后借用為量詞。如:蓋(名詞、動詞)/蓋兒(名詞),手(名詞)/一手兒(量詞)。
另外,有些代詞、副詞、動詞和重疊形容詞也有兒化現(xiàn)象,如:那兒、差點兒。
三是使語言帶有特殊的感情色彩。帶有喜愛、親切的感情色彩,如:一朵小紅花兒。帶有憎惡、鄙視的感情色彩,如:這人是小偷兒。
3.兒化的音變規(guī)律
就音節(jié)拼寫而言,兒化音節(jié)一律在音節(jié)末尾加上一個r表示。實際上,音節(jié)兒化時往往引起韻母發(fā)生不同程度的種種變化。一般來說,兒化是否引起韻母產生音變,取決于韻母的最后一個音素是否同卷舌的動作相沖突,是否妨礙卷舌。如果原韻母的末尾因素不利于卷舌動作,那么,在兒化時韻母就必然發(fā)生變化,反之不變。把握住這個總的規(guī)律,韻母因兒化而產生的種種音變也就不難理解和掌握了。一是韻母最后音素是a、o、e、u的,兒化后只在原韻母后加卷舌動作,如:上哪兒(nǎr)。二是韻尾是i的,兒化時去掉韻尾,加卷舌動作,如:小孩兒(hár)。三是韻母是n、ng的,兒化時,n、ng前面主要元音變成鼻化元音,同時加卷舌動作,如:被單兒(dar)。四是主要元音是i、ü的,要在原韻母后加er。如:金魚兒(jüer)。五是主要元音是-i(前)和-i(后)的,去掉主要元音,在聲母后直接加上er,如:小事兒(sher)。
一般來說,兒化韻的“兒”和它前面的韻腹是融合在一起的,因此,在實際讀兒化音節(jié)時,只要稍稍放松口腔肌肉,在發(fā)出韻腹的同時,舌頭順勢向上一卷,就可以自然地發(fā)出兒化音節(jié)的特殊音色。但必須注意,舌頭不要卷過,應該盡量保持原韻母的音色。
4.兒化在生活中使用時應該注意的一些問題
第一,兒化韻在有區(qū)別詞義和分辨詞性作用的時候一定要兒化,該兒化時而不兒化,就會產生誤會。如:如果把“請您把這封信(信件)”讀成“請您把這封信兒(口信兒、消息)發(fā)了”,就很可笑了。再如:“你去買點面(面粉、面條)”如果讀成“你去買點面兒(粉末)”就更讓人發(fā)笑了。
第二,有些兒化詞雖沒區(qū)別詞義和分辨詞性的作用,但已經被普通話吸取,大家在使用這些詞的時候已經習慣兒化,不兒化反而不順耳,如:“冰棍兒”“玩藝兒”。又有些詞如果不兒化,聽起來容易被誤解為另外一個同音詞,如:“竅門兒”不兒化容易被誤解為“撬門”,類似這種情況就應該兒化。比如:《大宅門》里扮演二奶奶的演員有一句臺詞說得不準確,“都丟了差事兒了”是不對的。只有小事、私事、喜事、好事、壞事可以用兒化,唯獨正經的“差事”不可用兒化。
(三)普通話中常見的語流音變之變調篇
1.什么是變調
在讀句子的時候,后一個字對前一個字產生音調的影響,致使前面的字不讀它原來的聲調,這種變化就是變調。
2.常見的變調
一是上聲的變調。上聲音節(jié)單念或在句尾或在句尾時不變,仍讀本調;上聲音節(jié)在陰平、陽平、去聲和輕聲音節(jié)前,其調值21變?yōu)?1,也記做211(即所謂半上),如:始終。上聲音節(jié)與上聲音節(jié)相連,前面一個音節(jié)的調值由214變?yōu)榻咏?5(即所謂陽上),如:所以。
二是去聲的變調。去聲在非去聲前一律不變;去聲在去聲字前則由全降變?yōu)榘虢?,即調值由51變成53,如:電話。
三是“一”的變調。“一”單獨使用或者用在詞句末尾,或者表示序數(shù)、基數(shù)等時,讀原來的調子,即陰平,如:一九九八?!耙弧痹谌ヂ暻白兂申柶剑纾阂欢??!耙弧痹诜侨ヂ暻白內ヂ暎纾阂簧?。“一”夾在重疊動詞中間變輕聲,如:看一看。
四是“不”的變調?!安弧弊衷趩为毷褂脮r或者在詞句末尾,以及在非去聲前讀原來的聲調,即去聲,如:我不。“不”字在去聲前變陽平,如:不必?!安弧弊謯A在詞語中間變輕聲,如:去不去。
五是重疊形容詞的變調。單音節(jié)形容詞重疊,一般可以不變,如:紅紅。但當單音節(jié)形容詞,后一個音節(jié)加兒化韻尾時,則重疊的第二個音節(jié)變?yōu)殛幤?,如:好好兒的。由詞根附加單音節(jié)形容詞重疊后綴構成的形容詞,重疊后綴的音節(jié),一般變成陰平,如:綠油油。雙音節(jié)形容詞重疊,有時第一個音節(jié)重疊部分輕讀,后一個音節(jié)及其重疊部分變?yōu)殛幤?,如:整整齊齊。
重疊形容詞的變調,一般多用于口語。在朗讀語氣較嚴肅或者是政論性文體時,一般讀原來的聲調,如:轟轟烈烈、干干凈凈、高高興興等。需要平時積累和在實際運用中加以區(qū)別。
(四)普通話中常見的語流音變之語氣詞“啊”的變化篇
在詩歌朗誦中,感嘆詞“啊”用得較多。因為詩歌是抒情的語言藝術,同時最具個性,因而,詩人往往用“啊”來抒發(fā)自己內心濃郁的情致。但如果朗誦者體會不到或表達功力欠缺,都不能恰如其分地處理好“啊”的各種內涵,只會以一種樣式來表達,勢必消減其中的表現(xiàn)力。
1.語氣詞“啊”的變化
第一,語氣詞“啊”做為嘆詞用在句前,表達強烈的感情。此外,去基本讀音仍念“a”的聲音。但由于表達感情的不同,發(fā)出的聲調也不同。?。è。┍硎倔@異、贊嘆;啊(á)表示追問、疑問;啊(ǎ)表示疑問、為難;?。èぃ┍硎緫?、認可、驚異、贊嘆。
第二,語氣詞“啊”做為語氣助詞,用在句尾時,因受它前面音節(jié)收尾音素的影響會發(fā)生不同的音變。
前面一個音節(jié)收尾的音素是a、o、e、ê、i、ü 時,“啊”讀成ya。如:“四媽,你倒是先給我弄碗水喝啊!我的嗓子眼里都冒了火!”(電視劇《四世同堂》)
前面一個音節(jié)收尾的音素是u、ao、iao時,“啊”讀成wa。如:“前幾天本想和街坊搭伙,把他們送到口外去放青。東也鬧兵,西也鬧??!”(老舍話劇《駱駝祥子》)
前面一個音節(jié)的音素是n 時,“啊”讀成na。如:“我并沒有看見尊家打倒一個日本人??!”(電視劇《四世同堂》)
前面一個音節(jié)收尾的音素是ng時,“啊”讀成nga。如:“可是,光發(fā)愁沒用??!得想主意!”(電視劇《四世同堂》)
前面一個音節(jié)收尾的音素是-i(后)、r、er時,“啊”讀成ra。如:“好孩子!好孩子!要想開點啊!你要哭壞了,誰還管你婆婆呢?”(電視劇《四世同堂》)
前面一個音節(jié)收尾的音素是-i(前)時,“啊”讀成za。如:來過成都幾次啊?
另外,再補充兩組比較常用的感嘆詞的變化。
(1)感嘆詞“呦”的變化
“呦”字作為句尾感嘆詞,它的變化與“啊”規(guī)律相近,如:祖國呦。
(2)“這”與“那”的音變
“這”與“那”在生活中的讀音,其實是“這、那”的縮音,如同“甭”字是“不用”的合成,兒化音這兒、那兒一個道理。應用在說數(shù)字名稱時變音,如:那一家子。說贊美話時變音,如:那小孩兒。說骯臟話時變音,如:這家伙。說鄭重嚴肅的話時不變音。
2.語氣詞“啊”的變化在使用時應該注意的一些問題
在表達比較莊重的感情色彩的時候,不一定完全遵循上述規(guī)律。如:祖國??!我的母親。這句話中“啊”就屬于不變。如果變成“祖國?。。╣uó ya)我的母親”,顯然就不夠莊重了。我們在朗誦中如果遇到“啊”這個感嘆詞,不要草草處置,要結合上下文揣摩準它的內涵,并且采用一定技巧將每個“啊”都處理得各具其貌,讓人一聽便知其意并與詩的內容融為一體,既有機,又有味,富有一定的表現(xiàn)力。因此,語流音變與朗誦時的具體感情色彩是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的。在實際運用之中,應該靈活掌握與理解,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五)普通話中常見的語流音變之詞的輕重格式篇
1.什么是詞的輕重格式
在實際運用之中,一句話里的每個音節(jié)都有輕重強弱的不同,造成這種變化的原因,除了音節(jié)與音節(jié)之間聲調的區(qū)別之外,還因為構成一句話的詞或者詞組的每個音節(jié),在音量上是不均衡的??梢赃@樣說,多音節(jié)詞的各個音節(jié)都有著習慣性的輕重強弱的差別。這些差別就形成了詞的輕重格式。
造成多音節(jié)詞的各個音節(jié)輕重強弱差別的原因有詞義、詞性不同的緣故,但重要的是習慣性的感情表達的需要造成的。詞的輕重格式是一種特殊的音變現(xiàn)象,如果我們將短而弱的音節(jié)稱為輕,那么長而強的音節(jié)則稱為重,介于二者之間的就稱為中。
輕與重是相對的,表達之中要以自然、準確為基礎。詞的輕重格式多數(shù)是固定的,如“人民”是中重格式。但也有不固定的,如“大會”一般讀中重格式,但如果為了與小會區(qū)別,則應該讀重中格式。因此,詞的輕重格式的確定,不僅要從普通話說話的習慣出發(fā),而且也要考慮到內容和感情的需要,并非是一成不變的。詞的輕重格式是漢語語音音樂性的一種表現(xiàn)。
2.詞的輕重格式的分類
雙音節(jié)詞分為中重格式、重中格式、重輕格式。如:到達、消極、起來。
二、三音節(jié)詞分為中中重格式、中重輕格式、重中中格式。如:電視機、小姑娘、嘩啦啦。
三、四音節(jié)詞分為中重中重格式、中輕中重、重中中重格式。如:錦繡河山、大大方方、稀里糊涂。
在實際運用之中,要想把每個詞說得清楚、準確、自然、流暢,就必須掌握好詞的輕重格式,達到普通話標準的要求。四川方言的主要格式都是第一個音節(jié)“重”,后面的音節(jié)是“中”或者“輕”。因此,四川人說普通話常常在這種輕重格式上出問題。需要平時加強語感的訓練,多聽標準的普通話朗誦,注意分辨輕重格式,還有就是要記詞語,比如:普通話的雙音節(jié)詞語中重輕格式的詞語(輕聲詞語)和重中格式的詞語必須要記,剩下的就都是中重格式的詞語了。
三、普通話語流音變在實際表達上的運用
其實關于普通話音變更深層次的理論研究,很多著名的專家學者已研究得非常清楚了。下面通過選自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教材上的一篇普通話朗誦短文《一場夜雨》綜合說明普通話中常見的語流音變的重要性。雖然這個例子不可能將語流音變的內容全部包括在內,但也足以說明語流音變的重要性以及實際運用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實效性。
一場夜雨,洗落了高原上的滿天塵沙。天藍得出奇,碧澄的湖水也為之遜色。天空燃燒著朝霞,像一簇簇盛開在山尖的紅花,一群雄鷹剛健的在云邊飛旋,越飛越高。清涼的晨風夾帶著野花和奶子的香味,撲鼻而來,沁人心肺。?。《嗝疵利惖脑绯堪。、?/p>
在這一段短短的文字之中,起碼出現(xiàn)了以下的音變:
(一)輕聲
1.洗落了高原上的滿天塵沙
去聲后面的輕聲讀低調1度,“洗落了”中“落”為去聲,所以輕聲“了”變?yōu)榈驼{1度?!霸睘殛柶剑暂p聲“上”變?yōu)橹姓{3度。
2.清涼的晨風夾帶著野花和奶子的香味
詞根附加后綴“子、兒、頭”構成的名詞,后綴“子、兒”普遍讀輕聲。“奶”名詞,所以“子”為輕聲。
3.天藍得出奇
結構助詞“的、地、得”,動態(tài)動詞“著、了、過”讀輕聲?!疤焖{得出奇”,“得”輕聲,同樣“燃燒著”“夾帶著”“高原上的”“剛健的”“碧澄的”“清涼的”“山尖的”“奶子的”“美麗的”,中的“的、地、得、著”讀輕聲。
4.撲鼻而來,沁人心肺
趨向動詞作補語,黏附于中心語之后時讀輕聲,所以“撲鼻而來”的“來”讀輕聲。
5.多么美麗的早晨啊
語氣詞“吧、嗎、呢、啊”讀輕聲,所以“多么美麗的早晨??!”中的“啊”讀輕聲“哪”。陰平、陽平、去聲后面的輕聲,其調值是短促的低降調,可以讀為31,所以“多么”的“么”讀為輕聲。
6.像一簇簇盛開在山尖的紅花
疊音或重疊式的名詞,末音節(jié)普遍讀輕聲,量詞重疊“簇簇”,第二個“簇”變?yōu)檩p聲。
在這里要特別說明的是文章中“一群雄鷹剛健的在云邊飛旋”,“在云邊”的“邊”用不用輕聲的問題。通常后加“邊、面、頭”構成的合成方位詞,其中的“邊、面、頭”大多念輕聲或輕讀,比如:東邊、西邊等。但也有“邊”字并不適合用輕聲來處理,比如:一篇正文如果用輕聲處理這個“邊”字就顯得有些不莊重了,當然如果我們遇到的是一篇輕松可愛型的、帶有童謠性質的文章,用輕聲,就更顯出云彩的可愛了。因此,在這里“云邊”的“邊”字可以不進行輕聲處理。
除了需要掌握輕聲變化的普遍規(guī)律外,還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能照本宣科的生搬硬套,更重要的是要學會根據(jù)生活中的習慣性的感情表達的需要去理解和運用。
(二)兒化
1.像一簇簇盛開在山尖的紅花
韻母最后的音素是a、o、e、u的,兒化后只需要在原韻母后加卷舌動作,所以,“花兒”讀huār。韻母是n、ng的,兒化時n、ng前面的主要元音變成鼻化元音,同時加卷舌動作,所以,“山尖兒”中“尖兒”讀Jiār。
2.清涼的晨風夾帶著野花和奶子的香味
韻尾是i的,兒化時去掉韻尾,加卷舌動作,所以,“香味兒”中的“味兒”讀wèr。韻母最后的音素是a、o、e、u的,兒化后只在原韻母后加卷舌動作,所以,“野花兒”中“花兒”讀huār。
3.一群雄鷹剛健的在云邊飛旋
韻母是n、ng的,兒化時失落n、ng前面的主要元音變成鼻化元音,同時加卷舌動作,所以,“云邊兒”中的“邊兒”讀biār。
(三)變調
1.一場夜雨
“一”在非去聲前變去聲。“場”為上聲,所以“一”變?yōu)槿ヂ暋?/p>
2.洗落了高原上的滿天塵沙
上聲加陰平、陽平、去聲,上聲(214)變?yōu)榘肷希?11)?!皾M天塵沙”,“滿”為上聲,“天”為陰平,所以“滿”變半上(211);洗落”,“落”為去聲,所以“洗”變半上(211)。
3.像一簇簇盛開在山尖的紅花
“一”在去聲前變陽平。“簇”為去聲,所以“一”變成陽平。去聲在非去聲字前一律不變,去聲在去聲字前則由全降變?yōu)榘虢?,即調值由51調變?yōu)?3調?!按卮亍本鶠槿ヂ?,所以第二個“簇”由51調變?yōu)?3調。
4.碧澄的湖水也為之遜色
去聲在非去聲字前一律不變,去聲在去聲字前則由全降變?yōu)榘虢?,即調值由51調變?yōu)?3調。 “遜” 為去聲, 所以“色”由51調變?yōu)?3調。
5.一群雄鷹剛健的在云邊飛旋
“一”在非去聲前變去聲?!叭骸睘殛柶?,所以“一”變?yōu)槿ヂ暋?/p>
6.清涼的晨風夾帶著野花和奶子的香味
“野花”的“野”為上聲,“花”為陰平,所以“野”變成半上(211)。名詞后綴“子”輕讀,所以“子”變調為輕聲。
7.美麗的早晨啊
上聲加陰平、陽平、去聲,上聲(214)變?yōu)榘肷希?11)。“美麗”的“美”為上聲,“麗”為去聲,所以“美”在去聲前由上聲(214)變?yōu)榘肷希?11)?!霸绯俊钡摹霸纭?為上聲,“晨”陽平, 所以“早”在陽平前由上聲(214)變?yōu)榘肷希?11)。
(四)語氣詞“啊”的變化
??!多么美麗的早晨??!
“啊”在一句話開頭或者是單獨使用時不變,所以句首“?。 币舨蛔?。“啊”前面的韻母和韻尾是“n”時,一般發(fā)“na”音?!霸绯俊钡摹俺俊保╟hen)韻母為“en”,所以變?yōu)椤鞍?!多么美麗的早晨吶!”,即第二個“啊”發(fā)“na”(哪)的音。
(五)詞的輕重格式
1.一場夜雨,洗落了高原上的滿天塵沙
偏正、動賓、主謂結構和部分補充結構的詞,多為中重格式,重中格式多見于聯(lián)合結構,部分補充結構也屬于這一類。所以“一場”“夜雨”讀為中重格式。如果是強調突出“一”,“一場”也可以讀為重中格式?!跋绰淞恕弊x中重輕格式,“高原”讀中重格式,“滿天塵沙”讀中重中重格式。
2.天藍得出奇,碧澄的湖水也為之遜色
中重輕格式的為“天藍得”“碧澄的”,中重格式的為“出奇”“湖水”“遜色”。
3.天空燃燒著朝霞,像一簇簇盛開在山尖的紅花
中重格式的為“天空”“朝霞”“盛開”、“紅花”,中重輕格式的為“燃燒著”“一簇簇”“山尖的”。
4.一群雄鷹剛健的在云邊飛旋,越飛越高
中重格式的為“一群”“雄鷹”,如果是強調突出“一”,“一群”也可以讀為重中格式?!霸七叀薄帮w旋”讀中重格式?!皠偨〉摹睘橹兄剌p格式,“越飛越高”為中重中重格式。
5.清涼的晨風夾帶著野花和奶子的香味,撲鼻而來,沁人心肺
“清涼的”為中重輕格式,“晨風”“野花”“香味”為中重格式,“夾帶著”為中重輕格式,“奶子的”為重輕輕格式,“撲鼻而來”“沁人心肺”為中重中重格式。
6.?。《嗝疵利惖脑绯堪?/p>
“多么”為重輕格式,“美麗的”為中重輕格式,“早晨”為中重格式。
由上可知,任何語言的語音變化都要服從于一定的變化規(guī)律,但是語言的變化規(guī)律不是可以應用于任何語言的一般規(guī)律。這就說明了,四川人為什么在將普通話中的“聲母、韻母、聲調”都發(fā)得很準的情況下,在口語表達中仍然有很多障礙,四川人的普通話被稱為四川普通話,簡稱為“川普”。
四、結語
(一)普通話語流音變在臺詞基礎教學中的重要性
臺詞修養(yǎng)是現(xiàn)代表演藝術最重要的問題之一。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說:“必須感覺到字母和音節(jié),觸摸到它們的靈魂?!逼胀ㄔ捴谐R姷恼Z流音變在話劇中的要求遠比電影中的要求嚴格得多,一個人物的每一句臺詞都存在著是否表達清楚與是否傳達準確的問題。它直接關系到劇作與劇情的表達、人物與性格的表現(xiàn),特別是關鍵的人物和關鍵的情節(jié)中的語流音變可能會影響到整部戲質量。但臺詞是學生們訓練演員技能中最薄弱的環(huán)節(jié)之一。有些人抱著一夜成名的僥幸心理,忽視基本功的練習,或者只能在曾經讀過的教材中表現(xiàn)相對準確,而換個地方仍舊用方言所習慣的語流音變。無論多么有天才的鋼琴家,用聲調不正的鋼琴是不可能彈奏出優(yōu)美旋律的。因此首先要調好樂器,普通話中常見的語流音變教學是為了準確傳達劇作與導演意圖做準備,也為了演員創(chuàng)作中的完整表現(xiàn),所以語流音變需要作為臺詞基礎教學中一門重要的基本功來訓練和要求。
(二)在實際運用中學習普通話的語流音變
普通話中常見的語流音變必須要在實際運用與口語交流之中才能徹底解決,只談理論而不實際運用交流是不行的,因此,只有在實際運用與交流中,做到多聽、多讀、多看、多說、多思索,多進行口語交流才能收到明顯的效果。在一年級的基礎訓練中重視語流音變的練習,給學生們打下良好的、牢固的基礎,使他們在升入二年級的時候不至于因為輕聲、兒化使用錯誤、變調不對、詞的輕重格式不準確等諸多臺詞基礎問題而影響排戲和臺詞的創(chuàng)作工作。學習語流音變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需要不間斷的練習,它是語言流暢、自如的基礎。同時這部分基礎訓練的練習也是他們今后從事于話劇事業(yè)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三)普通話的語流音變是舞臺語言的基本功
俗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普通話中常見的語流音變是訓練舞臺語言表達的基本功,和形體訓練的踢腿下腰練習一樣,只有掌握好了這些基本功,演員才能把劇本臺詞或文學作品的思想感情正確地表達出來,才有可能在舞臺上創(chuàng)造鮮明的性格化的人物。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說:“由于經歷了多年的演員和導演生活,我終于徹底理解到(感覺到),每一個演員都應該具有卓越的吐詞和發(fā)音技術。真理愈簡單,領會它也就愈費時間——這已經是至理名言了?!闭莆者@門課程,他們才有能力為將來制造一把開啟成功的金鑰匙。
注釋:
①選自1964年編寫的四川人民藝術劇院業(yè)務學習資料。
參考文獻:
[1]吳弘毅.實用播音教程:第1冊[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2:3-11.
[2]伍振國.影視表演語言技巧[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6:81-106.
[3]馮志純.現(xiàn)代漢語:上冊[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141-155.
[4]王璐.播音員、主持人訓練手冊[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1998:98-115.
[5]伍振國.朗誦訓練指導[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6:39-62.
[6]張頌.中國播音學[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3:110-115.
[7]嚴三九,李亞虹.播音創(chuàng)作理論基礎[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5:54-62.
[8]路英.播音發(fā)聲與普通話語音[M].長沙: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12-133.
[9]四川省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辦公室.普通話水平測試訓練教程[M].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06.
[10]張斌.新編現(xiàn)代漢語:第二版[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62-69.
[11]胡裕樹.現(xiàn)代漢語[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92-110.
[12]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員自我修養(yǎng):第二部[M].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2006:62-86.
[13]蘇彭成.影視表演學基礎[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2:325-331.
[14]郭溥讕.話劇臺詞藝術教程[M].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82:35-42.
[15]中央戲劇學院科研處.舞臺語言基本技巧[M].北京:中央戲劇學院,1982:43-55.
[16]林洪桐.表演教學手冊[M].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2008:114.
[17]許同均.電影導演的表演藝術[M].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2004:126-140.
作者簡介:
王媛,四川人民藝術劇院,國家二級演員(副高職稱)。研究方向:戲劇教育、漢語言文學教育、舞臺實踐與教學、戲劇戲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