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娜
摘 要:貴州是一個多民族聚集的省份,有苗族、侗族、彝族、布依族、水族等多個民族。在2010年人口普查時,貴州的苗族人口就達到了4299954人。鯉魚苗寨是貴州省黔西南州苗族人口比較聚集的村寨,2010年末,總戶數有1108戶,戶籍人口有4920人,其中,苗族人口占總人口的70.88%。苗族人民在與自然相處和生產勞作中,用音樂記錄了本民族的社會生活,形成了許許多多豐富多彩的本民族歌曲。隨著社會的進步、市場經濟全球化、全球音樂多元化的發(fā)展等,苗族人們的音樂文化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影響。在傳承苗族音樂文化的道路上,我們需要傳承好、保護好、發(fā)展好苗族音樂文化。
關鍵詞:鯉魚苗寨;苗族音樂文化;文化傳承
苗族是一個古老的民族,他們的遷徙足跡遍布了大半個中國,他們用音樂譜寫自己的歷史,用勤勞與智慧創(chuàng)造出了自己的民族音樂文化。這些精神文化鼓舞著苗族人民戰(zhàn)勝苦難,影響著他們的生活,使得這些音樂文化在苗族人民的生活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苗族音樂文化吸取和借鑒了許多優(yōu)秀的中外音樂,走出了國門,得到國內外許多專家及學者的一致好評與喜愛,吸引了中外游客到苗寨去采風觀光,同時,也帶動了苗寨的旅游發(fā)展。鯉魚苗寨處于黔西南州的中心地帶,這里自然環(huán)境優(yōu)美,天藍地綠,交通便捷,民俗文化底蘊深厚,民風淳樸,這里的苗族人民熱情好客,這里的山歌漫天飛,這里的情歌醉在你的心窩窩,這里的板凳舞跳得讓你歡暢。近年來,鯉魚苗寨受到外來音樂文化的沖擊和影響,當地的苗族音樂文化也發(fā)生了一定程度上的變化。作為年輕一代的苗族人,我們需要認真分析鯉魚苗寨音樂文化的發(fā)展現狀及其發(fā)展當中遇到的問題,針對當前的現狀和問題提出可行性的傳承與保護措施,使苗族音樂文化得到一代代的相傳以及更好的發(fā)展。
一、鯉魚苗寨苗族音樂文化的發(fā)展現狀
(一)古歌、蘆笙的消失
苗族有句話是這樣說的:“前人不擺古,后人忘了譜”。苗族古歌以傳唱苗族歷史為內容,古歌里記錄著苗族人民的歷史生活,是苗族人民歷史傳承的重要方式。古歌敘述了天地的形成、人類的起源、人類是如何繁衍和發(fā)展等。苗族古歌主要以敘事為主,抒情為輔。鯉魚苗寨是在300多年前從黔東南的黃平縣一路遷徙到鯉魚苗寨的。在遷徙途中,路途艱險且遙遠,人數眾多,物品繁雜,苗族先民為了躲避追殺,路上的擔憂使苗族先民忘卻了一些民族文化,比如苗族古歌、蘆笙等。待遷徙到鯉魚苗寨后,雖有部分老人還記得少許的苗族古歌,但由于當時的生活條件艱苦,誰還有余力去傳唱它呢。年輕一代的忽視,老一輩的離世,讓鯉魚苗寨的古歌消失在歷史里了。
(二)原汁原味、邊唱邊跳的苗族板凳舞少見
以前,在鯉魚苗寨里,苗族人民不管男女老少,大家都會隨時隨地一起邊唱邊跳著歡快的板凳舞來表達自己內心的喜悅之情,或是用以歡迎遠道而來的客人,邀請客人與之共舞。隨著外來音樂文化的沖擊,鯉魚苗寨的年輕人都出去外省打工了,留小孩和老人在家,有的年輕人甚至把小孩也帶到了外地去上學。逢年過節(jié)回家來,手機里放著流行音樂,并伴隨音樂而搖晃身體。晚飯過后,就會看見婦女們不由自主地背著大音響,一路放著各種節(jié)奏感、律動感很強的音樂,找一個寬敞的壩子去跳廣場舞。在一旁觀看的小孩也隨著扭動起來,其中也不乏中年男子。他們癡迷于舞蹈里,沉浸在律動感強的音樂里,幾乎忘卻了苗族的音樂。
(三)漢苗雙語教學,苗族音樂板凳舞走進校園又遭取消
苗文創(chuàng)制以來,得到了當地相關部門的重視,寒暑假時,各個學?;騿挝粫x取一部分工作人員到縣、省學習苗族文化,學習苗歌傳唱。老師學成歸來后,又把自己所學的苗族文化帶到課堂。當你走過鯉魚苗寨周邊的一些學校時,你會看到學生們的課間操跳的是苗族板凳舞。那動人的舞姿,那歡快的音樂旋律,那聲聲苗語廣播,或多或少也能讓漢族同學來了解和學習苗族音樂文化。不過,在近些年,不知什么原因,苗族地區(qū)的一部分校園把苗族板凳舞作為課間操的舉措取消了。
二、鯉魚苗寨苗族音樂文化發(fā)展的主要問題
(一)人民受教育程度較低
苗族人大多生活在偏遠的山村,那里的生活條件艱苦。大部分家庭人口眾多,經濟能力不言而喻,導致生活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老一輩重男輕女的現象普遍存在,有的男性能讀到小學就已經很幸運了,女性則很少有人能受教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黨和國家非常關心苗族的文字問題,于是在1956年的10月份,苗族人就創(chuàng)制了拉丁字母拼音文字。苗族音樂豐富多樣,委婉動聽,優(yōu)美動人,扣人心弦。苗族歌曲大多是口傳心授,就算心記住了,但卻沒有書寫下來,再深的記憶也有忘的一天,再年輕的人也有老的一天,所以書寫記下成譜,世世代代都可傳唱??捎捎谑芙逃潭鹊停退隳阌行?,想把歌曲記下來,也會心有余而力不足。
(二)音樂文化傳承意識不夠
由于現代化社會物質文明和網絡信息影響,人們的生活追求不斷上升。許多年輕人外出打工之時,受到來自四面八方的音樂文化的沖擊較大,致使苗族音樂在應該繼承苗族優(yōu)秀傳統音樂文化的年輕繼承人身上沒有得到較好的傳承。部分年輕人總是覺得別的地方的月亮要比苗寨的月亮更圓、更亮,卻忽略了苗寨里那時時刻刻為你照亮前行路上的月光,還有那伴著你長大的苗謠。
(三)缺乏民族文化自信
在外遇到一些同支系的苗族同胞或老鄉(xiāng),用苗語交流完全無障礙,但當他們相互之間交流時,說的居然是漢語、這著實令人驚訝。問其緣由,說大家都說漢語,說普通話,自己卻說著與別人不一樣的語言,引來別人異樣的眼光,總覺得渾身哪里不對勁,索性跟大家一樣說漢語好了。久而久之,有的苗族人在回到家鄉(xiāng)時,與親友鄰居交談時,時不時就會冒出漢語來替代了苗語要表達的那層意思,長此以往,就會忘卻很多的苗族語言。去學習苗族歌曲時,老人們說起歌詞時,你會產生一頭霧水,或者是感覺到這歌詞怎么有點不明其意,總覺得哪里怪怪的,難以產生深刻記憶。
(四)音樂缺乏創(chuàng)新性及時代感
鯉魚苗寨的苗族音樂唱的大多是老內容,缺乏與之相適應的時代感,缺乏創(chuàng)新。循環(huán)往復的曲調單調乏味,容易讓人覺得重復啰嗦,旋律高低起伏不明顯,沒有激起人們的學習欲望。
三、鯉魚苗寨苗族音樂文化發(fā)展的傳承與保護措施
(一)消除重男輕女的舊觀念,提高苗族人民的受教育程度
教育是推動苗族歷史向前發(fā)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提高鯉魚苗寨人民的受教育程度,需要苗族人民有自覺學習的意識,除此之外,也離不開當地相關部門和領導的引導,把民族教育的重要性在寨子里進行宣傳。
(二)鼓勵苗族人學習苗語,記錄苗族音樂
苗族音樂,由古至今以其獨特的民族性和頑強的生命力,屹立于世界藝術園林中,展示著它獨特的藝術魅力。它那動人的節(jié)奏,那華麗秀美若流水的旋律,它的韻味藏于千山綠水間,植根于風土人情中。苗族音樂需要更多的年輕人去傳承、去學習、去記錄、去整理、去研究、去總結、去推廣和發(fā)揚。一代代苗族音樂的傳承需要每一位年輕的苗族后代努力保護。
(三)鼓勵學習苗族音樂文化
鯉魚苗寨的音樂文化發(fā)展離不開你我他,重視苗族音樂文化,把自己置身于苗族音樂中,體會苗族音樂的魅力。鯉魚苗寨的苗族人民應自覺學習苗族音樂,建立一個專門學習苗族音樂文化的場所,由相關歌師來教授傳唱,對現場的教授苗族音樂文化進行錄像以及錄音等。此外,還要收集整理民間各種歌曲與各種器樂的曲調,并進行妥善的保存和保護,使其得到永久性的傳承與發(fā)展。
(四)苗族音樂進校園
利用改革開放的好時機,把丟失的苗族音樂文化撿起來,比如苗族的代表性樂器蘆笙和苗族古歌等,讓這些苗族音樂文化以優(yōu)秀傳統的魅力和創(chuàng)新的活力再次走進校園,走進學生生活,走進年輕一代的生活。
(五)傳承與創(chuàng)新,打造品牌苗族音樂
民族音樂需要發(fā)展才能擁有持久的生命力,苗族音樂也不例外。我國音樂屆理論大師黃翔鵬先生在他的《傳統是一條河》的序言中說:“我一千次、一萬次地贊美音樂藝術,因為它永遠流動著,因而萬古常新。你可以一千次、一萬次地詛咒音樂藝術的桀驁不馴,不可捉摸。她不允許你用攝影膠卷對她作定格處理……她能夠瞬息萬變?!备母镩_放給苗家人帶來了日新月異的變化。在繼承苗族優(yōu)秀傳統音樂的基礎上,我們需要擺脫舊觀念的束縛,不斷地讓自己與時代同步伐,關心世界大事、國家大事,關心民族發(fā)展趨勢。
“不善于繼承,沒有創(chuàng)新的基礎;不善于創(chuàng)新,缺乏繼承的活力。在繼承的基礎上創(chuàng)新,往往是最好的繼承。”這給苗族音樂文化指明了發(fā)展道路。苗族優(yōu)秀傳統音樂就如豐美的土壤,這土壤有著自己的特色,散發(fā)著獨有的芳香,是苗族音樂創(chuàng)新的源泉。我們需要在土壤里注入“水”,種上“創(chuàng)新的根”,讓其開出燦爛奪目的“苗族音樂之花”,使其具有苗族特性,又不失時代魅力,逐步為人民接受,漸漸地走向時代、走向世界、走向未來,能夠在全球多元音樂領域里擁有一席之地,慢慢地提高苗族音樂文化的影響力。
參考文獻:
[1]中國作家協會貴州分會.苗族·布依族·侗族·水族·仡佬族民間文學概況[M].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87.
[2]李廷貴,張山,周光大.苗族歷史與文化[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1996.
[3]游建西. 近代貴州苗族社會的文化變遷(1895-1945)[D].華中師范大學,1996.
[4]王承祖.貴州少數民族音樂文化集粹苗族篇·千嶺歌飛[M].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2010.
[5]蔡雪波.少數民族地方民歌的傳承與發(fā)展[J].黃河之聲,2017(13).
作者單位:
貴州民族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