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一部詩經(jīng),半部吃經(jīng)”。春天來了,古人們都吃什么?《詩經(jīng)》用惟美的文字一一描繪?!对娊?jīng)》中描繪的很多植物就生在路邊,不知道什么時候起,我們已經(jīng)不再食用它們。還有一些被列入中草藥,生病的時候才會想起尋它來吃。但更多的植物,被吃了上千年,依舊是野菜?!对娊?jīng)》里面提到的132種植物,能作為蔬菜的只有20余種。后來,其中的大部分都退出了蔬菜領(lǐng)域,成為野生植物,如荇、苕、苞之類。
掩卷《詩經(jīng)》,忽然感覺野菜不僅是生活的美味,也是生命的詩意,更是心靈的寄情。如果說,詩經(jīng)中的“野菜”帶著浪漫主義的色彩,那么到了明代,野菜則更有實用價值。明代一些救荒類書籍紛紛問世,指導(dǎo)人們在荒年如何靠野菜延續(xù)生機,比如王磐的《野菜譜》里記載了數(shù)十種可供充饑的植物,并告知讀者那些植物的來歷、食用季節(jié)和食用方法。有一種叫做“碎米薺”的野菜便是在三月里采食:“碎米薺,如布谷,想為民饑天雨粟。官倉一月一開放,造物生生無盡藏。”這種野菜,是為饑民而生的,官倉一個月才放一次糧食,但是大自然卻從來不捂著藏著,總是盡其所能為饑民提供食物。文人的世界里,野菜終于不再僅僅與詩情畫意和人格義氣相關(guān)。
蔞(蘆蒿)
翹翹錯薪,言刈其蔞。之子于歸,言秣其駒。
——《周南·漢廣》
這里所提到的蔞就是蘆蒿又名蔞蒿。春季生長于長江中下游的湖澤江畔。
蘆蒿雖是野生的植物,但其價值之高卻早早就被古人界定了。最有名的當屬北宋蘇軾的《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這里的蔞蒿指的就是蘆蒿。將蘆蒿與河豚相媲美,蘇軾這就將碧如玉針的蘆蒿推上了春蔬的寶座。
蘆蒿在北魏《齊民要術(shù)》及明代《本草綱目》中均有記載,也在明朝被列為皇室貢品。
再往后《紅樓夢》里也寫到了蘆蒿。第六十一回里,小燕跟柳家說,“晴雯姐姐要吃蘆蒿”,柳家忙問要怎么做,小燕卻說,“葷的因不好才另叫你炒個面筋的,少擱油才好?!?/p>
看來當時的文人淑女對蘆蒿也是情有獨鐘的。俗語稱:正月蘆,二月蒿,三月四月當柴燒。
苕(凌霄花)
苕之華,蕓其黃矣。心之憂矣,維其傷矣!
苕之華,其葉青青。知我如此,不如無生。
牂羊墳首,三星在罶。人可以食,鮮可以飽。
——小雅·苕之華
這里的苕是凌霄花。大意是,花開花落,連年饑荒,羊太瘦顯得頭特大,水中捕魚的竹器中只有星光不見魚。最早注釋《詩經(jīng)》名物的是三國時代的陸璣,在《毛詩鳥獸草木蟲魚疏》中,他說苕也叫鼠尾草,是水生植物,七八月開紫花,可用來做染料,也可以煮水洗頭發(fā),染黑。如果凌霄花能有此功能多好啊,我會撿拾落花,煮水,洗頭,然后一頭烏發(fā)重返少年。但很遺憾,陸璣的鼠尾草肯定不是今天的凌霄花:凌霄不是草,也不開紫花,更不宜生長在積水的地方。凌霄出現(xiàn)于典籍,是在唐代。蘇恭等人組成一個國家級科研團隊,奉旨完成《唐本草》,提及“苕之華”時,才以學術(shù)權(quán)威的姿態(tài)終結(jié)種種糾纏,為之一錘定音:“此即凌霄也。”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凌霄野生,蔓才數(shù)尺,得木而上,即高樹丈,故日凌霄。年久者,藤大如杯?!?/p>
葑(蕪菁)
采葑采葑,首陽之東。
人之為言,茍亦無從。
——《唐風·采苓》
葑即蕪菁,又名蔓菁,根和葉可食用。蕪菁長久以來都是歐亞大陸的主食,也是種生長迅速的作物,種植歷史約4000年。蕪菁食材含下段莖干和主根,具有幾種外形和不同顏色,還有該家族的典型硫化物香氣。較小品種的滋味清淡,可生食,鮮脆如蘿卜;較大品種可烹調(diào)煮軟,不過別煮太久,因煮過頭時會出現(xiàn)甘藍味,蓋過原有風味,質(zhì)地也會變得黏糊。蕪菁也可腌漬食用。
莫(酸模葉蓼)
彼汾沮洳,言采其莫。
彼其之子,美無度。
——《魏風·汾沮洳》
莫即酸模葉蓼,又名羊蹄菜、野菠菜。酸模葉蓼是一年生草本植物,高度在50-90厘米左右,莖是直立的,是沒有毛的植株。在路旁、水邊、溝邊濕地或者是田邊都可以找到酸模葉蓼。酸模葉蓼,在一年內(nèi)是可以多次開花結(jié)實的。它也是一種適應(yīng)性很強的雜草,但是在酸模葉蓼剛成熟的時候,趁著新鮮,可以采摘它的嫩葉來吃,味道清爽。
芣苢(車前草)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周南·芣苢》
這首詩寫得很簡單,翻譯過來就是采啊采,采芣苢。芣苢是車前草,據(jù)詩經(jīng)記載,中國古代民間曾普遍采摘車前草作為菜蔬來食用。
另一本針對饑荒年的野菜譜——《救荒本草》中說:“車輪菜,葉叢中心攛葶三四莖,作長穗如鼠尾?;ㄉ趺?,青色,微赤。結(jié)實如葶藶子,赤黑色,生道旁,采嫩苗葉,煤熟,水浸去涎沫,淘凈,油鹽調(diào)食?!?/p>
清代學者郝懿行在《爾雅義疏》中說:“野人亦煮啖之?!贝颂幩^“野人”,指的是鄉(xiāng)野間的窮人。在東北,車前草又叫車轱轆菜是一種味道鮮美的野菜,吃法最簡單:要用剛長出的“車轱轆菜”,將其洗凈后放沸水中煮上15分鐘出鍋,放入涼水中再清洗一下,用手擰凈后就可以裝盤了,要蘸著東北大醬吃。在中國南方,溫州用車前草煲湯去火。
諼草(黃花菜)
焉得諼草,言樹之背。
愿言思伯,便我心。
——《衛(wèi)風·伯兮》
諼草就是萱草,也就是我們?nèi)粘3缘狞S花菜。黃花菜是一種耐貧瘠的植物,當然也能受得住干旱的,而且對于土壤的要求也不是很嚴格,不管是平原地區(qū)還是部分的山坡地區(qū)都是可以種植這種蔬菜的。它對于光照的適應(yīng)性也是很強的,可以和一些長得比較高大的植物一起間作的。黃花菜這種蔬菜有一點比較特殊,那就是生長在土地外面的那部分葉子(也就是后來我們吃的果實),但是在地底下的那部分黃花菜就是非常耐寒的了,零下十度的溫度他都可以忍受的了的,但是種植的時候要記得不能夠讓土壤有太多的水。黃花菜既好看也好吃,北方的做法最喜歡涼拌。在南粵,黃花菜一般很少有新鮮的,都是曬得干干的呈深黃色,用來燉湯。黃花菜常與黑木耳等齋菜配搭同烹,也可與蛋、雞、肉等做湯吃或炒食,營養(yǎng)豐富。
芩(黃芩)
呦呦鹿鳴,食野之芩。
我有嘉賓,鼓瑟鼓琴。
——《小雅·鹿鳴》
芩是芩草,因草色發(fā)黃而被稱為“黃芩”,其花是藍色。而今黃芩以根入藥,并入選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藥材物種名錄。黃芩以根入藥,有清熱燥濕,涼血安胎,解毒功效。黃芩的臨床應(yīng)用抗菌比黃連還好,而且不產(chǎn)生抗藥性。
荼(蒲公英)
采荼薪樗,食我農(nóng)夫。
一《豳風·七月》
荼是古時對很苦的野菜的統(tǒng)稱,包括蒲公英、車前草、苦艾菜之類,總之是可以吃但味道不太好的那些。在有些地方的饑荒歲月,人們會吃蒲公英充饑。后來為了滿足懷舊的需求,飯店也開始炒起蒲公英。如果油膩吃多了,吃個苦菜清下腸胃,還是很不錯的。
蘩(白蒿)
春日遲遲,卉木萋萋。
倉庚喈喈,采蘩祁祁。
——《小雅·出車》
詩經(jīng)中提到的蘩,即為白蒿。古書《爾雅·釋草》寫到:“蘩,皤蒿,又,蘩之丑。秋為蒿?!焙喲灾纵锸菚r令野菜,3月中旬至4月開始生長,8月中旬開花,9月初結(jié)實,10月初成熟。白蒿既可入藥,又可食用,是鄉(xiāng)野人們春天最愛的美食之一。
自古有“三月茵陳四月蒿,五月茵陳當柴燒”的諺語。春天,陽氣上升,萬物復(fù)蘇,芳草吐綠,正是采食白蒿的最佳時機,吸引大人小孩提著籃子迫不急待地去田野采挖。白蒿的作法很多,可蒸煮也可以涼拌。
荇(荇菜)
關(guān)關(guān)雎鳩,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周南·關(guān)雎》
荇菜是一種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具心形葉和香蕉似簇生塊莖。莖細長,節(jié)上生根,沉沒水中。葉對生,漂浮水面。夏秋開黃花。嫩莖可食,全草入藥。荇菜現(xiàn)在很少人吃了,但是依舊常被詩人寫在情詩里。比如徐志摩說:“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條水草!那榆蔭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間,沉淀著彩虹似的夢?!?/p>
芹(水芹菜)
“思樂泮水,薄采其芹。”
——《魯頌·泮水》
這里的芹,是指水芹菜。水芹菜主要生長于南方,是著名的水八仙之一。
水芹菜看起來比較小,呈淡綠色,聞起來有一股淡淡的香味。水芹菜的桿是空心的,有點像空心菜的桿,不過比空心菜口感脆嫩。一般在食用水芹菜的時候,水芹菜的嫩莖以及葉柄吃的比較多。
水芹菜有多種吃法,熱炒涼拌都不乏。比較特別的是:取水芹菜焯水,加鹽、蔥、姜沫、面粉拌勻放籠屜蒸半個小時左右,清香淡淡,原汁原味,既當主食又當菜。
蕨(蕨菜)
陟彼南山,言采其蕨;
未見君子,憂心懾懾。
——《召南·草蟲》
蕨一點也不神秘。和其它野菜一樣,我們吃它的嫩葉?!摆毂四仙剑圆善滢А钡南乱欢纹痤^是重疊句“陟彼南山,言采其薇”,薇和蕨一樣,都性喜濕潤的土壤、長在樹下、嫩葉能吃。宋人朱松在《蔬飯》詩中說:“蕨菜嬰兒手,筍解籜龍蛻?!鞭Р?,有的地方又叫拳菜和雞爪。明人羅永恭寫的關(guān)于蕨菜的詩:“堆盤炊熟紫瑪瑙,入口嚼碎明琉璃?!鞭Р四廴~富含多種維生素、粗纖維和礦物質(zhì)等多種營養(yǎng)素,對健康十分有益。
堇(苦堇)
周原膴腆,堇荼如飴。
——《大雅·綿》
周原,位于關(guān)中西部,范圍包括今鳳翔、岐山、扶風、武功4縣大部分區(qū)域。史載周人祖先古公亶父(周太公)率族人至此,定居于今岐山之陽的“周”地。周國號亦因地而得名。周文王以前,一直是周人的活動中心。這是一塊肥美的大平原;堇是堇菜,多年生草本植物,葉子略呈腎臟形,邊緣有鋸花,花瓣白色,有紫色條紋,也叫堇堇菜;飴指飴糖,甘之如飴;至于荼,古書上說是一種苦菜,也指茅草的白花,周原膴膴,堇荼如飴,這句詩的意思,簡言之就是:周朝好生活,野菜好味道。
韭 (韭菜)
四之日其蚤,獻羔祭韭。
——《豳風·七月》
韭菜和羔羊是古人于仲春行開冰之儀的祭品,用來恭送司寒神祗,一束春韭在古人眼里可不簡單。韭菜又叫起陽草,味道非常鮮美,還有獨特的香味。南齊周頤有句名言:“春初早韭,秋末晚菘”,指的就是初春時節(jié)的韭菜是最為美味的,品質(zhì)是最佳的,接下來就是晚秋時節(jié)的韭菜,品質(zhì)略差于初春時節(jié)的韭菜,品質(zhì)最差的就是夏季的韭菜了。
杞(枸杞芽)
湛湛露斯,在彼杞棘。
顯允君子,莫不令德。
——《小雅·湛露》
清明前后的枸杞芽比較嬌嫩美味,食用枸杞芽自古就有,明朝徐光啟在《農(nóng)政全書》中寫道:“枸杞頭,生高丘,實為藥餌出甘州,二載淮南實不收,采春采夏還采秋,饑人飽食為珍齏。救饑,村人呼為甜菜頭?!?/p>
《紅樓夢》里薛寶釵喜吃“油鹽炒枸杞芽”,也是大觀園姑娘們的美容菜。
枸杞芽嫩莖葉食用,涼拌、熱炒、煲湯均可,味道鮮美,營養(yǎng)豐富。
茆(莼菜)
思樂泮水,薄采其茆。
——《魯頌·泮水》
莼菜是一種嬌嫩的植物?!对娊?jīng)》的時代,在長江黃河流域的大江小湖里很常見。
莼菜生長在湖塘河灣里,吃的是春天新生的嫩葉。采莼菜十分辛苦,要趴在船上采摘。莼菜的嫩葉和莖上富含膠汁,黏黏地附在莖葉上,半透明像魚凍,采摘的時候滑不留手,吃起來冷冷涼涼,滑膩清爽,入口即化,有“水晶羹”的美名。
莼菜最著名的做法是莼菜羹,每年春天江南食客都要嘗嘗這道美味。
萊(灰菜)
南山有臺,北山有萊。
樂只君子,邦家之基。
樂只君子,萬壽無期。
——《小雅·南山有臺》
萊又名藜,即灰菜。嫩葉可食,多生長于田間路邊?;也艘卜Q灰灰菜,是一種野菜,可蒸菜吃,涼拌吃。值得一提的是,有一種植物叫曼陀羅,它的幼苗和灰菜長得極為相似,而曼陀羅幼苗存在一定的有毒物質(zhì),如果我們誤食了曼陀羅幼苗,就可能產(chǎn)生中毒反應(yīng)。所以,采摘灰菜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區(qū)分。
藿(豆苗)
皎皎白駒,食我場藿。縶之維之,以永今夕。所謂
伊人,于焉嘉客?
——《小雅·白駒》
藿,是先秦時的主要蔬菜,它是大豆苗的嫩葉,吃起來十分爽口,很多地方春天還是喜歡享用它。在很多時候藿像征著平民。比如,藿食是指以豆葉為食物的平民。藿羹是用豆葉煮成的菜羹,多指古代平民吃的粗菜。大豆苗富含維生素,對人體十分有益,可以說它是“平民美食”。
薺(薺菜)
行道遲遲,中心有違。不遠伊邇,薄送我畿。誰謂荼苦,其甘如薺。
——《邶風·谷風》
薺菜是報春的野菜,它返青早,且耐寒性強。因這個特性,宋代詩人辛棄疾詠薺菜的名句中有描寫:“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
作為一種野菜,薺菜的味道如何?《邶風·谷風》里已經(jīng)直接地表達了:味道甘美。薺菜富含氨基酸,顏色翠綠,口感鮮嫩、醇香。唐代詩人白居易有詩贊薺菜:“時繞麥田求野薺,強為僧舍煮山羹?!碧泼骰实幕鹿俑吡κ勘涣鞣刨F州,看到貴州的薺菜很多,卻無人探食,賦詩曰:“京師論斤賣,此地無人采。貴賤雖有殊,其味終不改?!背员M山珍海味的高力士到了貴州,發(fā)現(xiàn)美味的薺菜無人采,感覺撿了大便宜。
民諺有云:“三月三,薺菜當靈丹?!弊怨乓詠磉€有“三月三,薺菜煮雞蛋”的習俗,據(jù)說三月三吃薺菜煮雞蛋的傳統(tǒng)來源于2000多年前的古老節(jié)日——上巳節(jié),古時這一天要舉行重要儀式以消災(zāi)辟邪,祈求吉祥平安。
薇(野豌豆)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歸曰歸,歲亦莫止。
靡室靡家,獫狁之故。
不遑啟居,獫狁之故。
——《小雅·采薇》
“薇”是一種什么植物?《漢典》是這么解釋的:草名,又名“大巢菜”。一種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花開紫紅色,結(jié)寸許長扁莢,中有種子,可吃。俗稱野豌豆。
《小雅·采薇》中的薇剛剛冒出地面,就被掐了。上頭總是說,要轉(zhuǎn)業(yè)了,要回家了,但已經(jīng)到了年關(guān),還不讓趕“春運”。再這樣下去,只能當沒家沒業(yè)的光桿司令。這么無望的青春都因為和獫狁打仗的原因。值得一提的是,獫狁是匈奴的祖先。野豌豆既可以為牧草,亦能當蔬菜。種子含油,葉及花果藥用有清熱、消炎解毒之效。植株秀美、花色艷麗,可作觀賞花卉。以全草入藥。夏季采,曬干或鮮用。根可以生吃,煮熟后味道更好。東坡先生說過:“菜之美者,蜀鄉(xiāng)之巢?!毙〕膊司褪且巴愣?,可推測野豌豆味道不錯。白居易寫過“朝采山上薇,暮采山上薇。歲晏薇亦盡,饑來何所為?!痹缟先テ巴愣辜?,黃昏也去掐,野豌豆摘沒了,就要餓肚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