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勁松
(許昌醫(yī)院內科,河南 許昌 461000)
腦膠質瘤卒中指的是大腦和脊髓神經(jīng)膠質細胞發(fā)生癌變,在腫瘤生長期間,將會產(chǎn)生很多結構不成熟的血管,其管壁薄弱,因而十分容易破裂出血造成卒中,嚴重威脅人類的生命安全,且具有很高的病發(fā)率和死亡率,近年來其發(fā)病呈現(xiàn)出年輕化趨勢。腦膠質瘤卒中的主要臨床表現(xiàn)是急性顱內壓增高,因此易被誤診為急性腦出血導致的腦卒中,對其治療產(chǎn)生不利影響[1-3]。近年來,計算機斷層掃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技術獲得迅猛發(fā)展,通過CT可以對腫瘤出血位置進行準確的查找,對其發(fā)展方向、出血量進行預判,進而為其治療提供依據(jù)。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101例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jù)疾病類型的不同將其分為腦膠質瘤卒中組(n=43)和單純高血壓腦出血組(n=58)。腦膠質瘤卒中組43例中,男26例,女17例;年齡32~77(48.6±5.3)歲。單純高血壓腦出血組58例中,男33例,女25例;年齡30~78(49.6±5.4)歲。2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采用美國GE公司Prospeed F Ⅱ雙排螺旋CT機對2組患者發(fā)病12 h內進行頭顱CT檢查,先對2組患者進行CT平掃,其層間距以及層厚均為10 mm,其掃描時間設定為1~2 s,然后進行灌注掃描。
1.3 觀察指標比較觀察2組患者的出血量、血流量(blood flow,BF)、血容量(blood volume,BV)、表面通透性(permeability surface,PS),并對2組患者的CT征象進行對比分析。
2.1 2組患者出血情況比較腦膠質瘤卒中組出血量為(15.3±2.6)mL,明顯低于單純高血壓腦出血組的(38.6±1.9)mL,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52.260,P<0.001)。
2.2 2組患者灌注指標比較腦膠質瘤卒中組BF、BV、PS均明顯低于單純高血壓腦出血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見表1。
2.3 CT影像學特征腦膠質瘤卒中組灶周水腫、占位明顯發(fā)生率均明顯低于單純高血壓腦出血組(P均<0.05)。見表2。
表1 2組患者灌注指標比較
表2 2組患者CT征象比較 n(%)
腦膠質瘤卒中患者在發(fā)病后,由于其臨床特征不是十分典型,極易與腦出血發(fā)生混淆[4-6]。腦膠質瘤卒中具有發(fā)病急、進展快等特點,因此及時準確診斷對患者的治療及康復十分重要。當前,對腦膠質瘤卒中患者進行臨床診斷時,主要通過CT掃描來實現(xiàn),其不僅可以精準找到患者的出血位置,同時可以對出血量以及血腫發(fā)展方向進行預判[7-8]。
在本次研究中,對腦膠質瘤卒中組和單純高血壓腦出血組患者分別進行CT掃描,根據(jù)CT掃描結果可以發(fā)現(xiàn),腦膠質瘤卒中組的出血量明顯低于單純高血壓腦出血組,這主要是因為高血壓腦出血是因為顱內高壓,進而致使血管爆裂,血管易痙攣板塊脫落已栓塞,進而促使腦組織缺血性軟化以及壞死而出血,因此其出血量十分大[9]。但是腦膠質瘤卒中患者一般有原發(fā)病灶,主要是因為腫瘤血管結構不成熟,破裂出血而導致,因此其出血量相對比較小,這與鄧建永等[10]的研究結果是一致的。
從BF、BV、PS水平來看,腦膠質瘤卒中組的BF、BV、PS水低于單純高血壓腦出血組。這主要是因為對于腦膠質瘤卒中患者來說,腫瘤實質區(qū)的血管分布和血腦屏障破壞相較于高血壓出血患者來說比較低,血管生成是腫瘤生長、浸潤以及進行轉移的基礎,腦膠質瘤卒中患者新生血管相對較少,因此其相對應的灌注成像參數(shù)相對較低,這與于宏祿[11]的研究結果是一致的。
從CT征象比較來看,腦膠質瘤卒中患者的灶周水腫以及占位明顯發(fā)生率低于單純高血壓腦出血組。從CT圖像特征可以看出,對于高血壓腦出血患者來說,其存在明顯的密度增高陰影,形狀與大小多呈現(xiàn)基底節(jié)區(qū)出血,而且以腎形為主,外側發(fā)生膨隆,內側出現(xiàn)凹陷,但是腦膠質瘤卒中患者腫瘤實體十分常見,灶形以及大小均不同,部分患者占位效應明顯。
綜上所述,CT在腦膠質瘤卒中與單純高血壓腦出血鑒別診斷中具有很好的效果,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