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鳳珍
【摘 要】 目的:探討總結壓力性損傷的實用、有效護理措施。方法:對31例壓力性損傷患者的護理方法及效果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31例壓力性損傷患者中,治愈25例、好轉4例、2例創(chuàng)面較深,且嚴重感染,最終因多器官衰竭致死。結論:對壓力性損傷早發(fā)現(xiàn)、早干預,并采取有針對性的治療和護理措施,能改善壓力性損傷的預后,減輕患者肉體和精神上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
【關鍵詞】 壓力性損傷;護理措施;體會
壓力性損傷是發(fā)生皮膚和(或)潛在皮下軟組織的局限性損傷,通常發(fā)生在骨隆突處、與醫(yī)療或其他醫(yī)療器械有關的損傷。表現(xiàn)為局部組織受損但表皮完整或開放性潰瘍并可能伴有疼痛[1-2]。壓力性損傷是臨床護理中常見的并發(fā)癥,會加重患者病情,影響患者的康復時間,不僅給患者帶來巨大身心痛苦,甚至還會危及患者生命健康。在臨床護理工作中采取切實有效的治療和護理措施,減少壓力性損傷的發(fā)生及危害是十分重要的。通過對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31例壓力性損傷患者的護理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現(xiàn)將護理治療體會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31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女22例,男9例,年齡65~86歲,平均74.5歲。原發(fā)疾?。耗X梗死13例、惡性腫瘤全身衰竭2例、帕金森綜合征1例、骨折6例、腦溢血5例、糖尿病4例。壓力性損傷分期按照《2014版壓創(chuàng)預防和治療臨床實踐指南》新分期標準,1期壓力性損傷15處;2期壓力性損傷14處;3期壓力性損傷9處;4期壓力性損傷4處、深部組織壓力性損傷1處。創(chuàng)面面積最小0.5cm×0.5cm,最大15cm×12cm。31例患者住院期間均無新壓力性損傷發(fā)生。
1.2 治療和護理方法
1.2.1 全身治療 積極治療原發(fā)疾病,加強患者全身抗感染治療,加強皮膚護理及增加患者的營養(yǎng)支持,為創(chuàng)面的愈合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
1)積極治療原發(fā)疾?。簤毫π該p傷大多是由于原發(fā)疾病沒有得到很好地護理而造成的皮膚損傷,如昏迷、癱瘓、長期臥床等是高危因素,積極治療原發(fā)疾病能有效減少壓力性損傷帶來的危害。2)皮膚護理:為避免患者局部組織長期受壓,皮膚受潮濕或各種排泄物的刺激,護士應經常評估患者的危險因素,并在護理工作中做到”六勤”:勤觀察、勤翻身、勤按摩、勤擦洗、勤整理、勤更換;護理操作中正確的翻身勿用拖拉模式,防止損傷皮膚;為患者提供安全、舒適、整潔的環(huán)境,避免壓力性損傷的發(fā)生及發(fā)展。3)補充營養(yǎng),保證營養(yǎng)均衡:營養(yǎng)不良是形成壓力性損傷的重要誘因,也是影響壓力性損傷愈合的重要因素。對營養(yǎng)不良的患者應給予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的飲食,補充維生素C和葡萄糖酸鋅,加速傷口愈合。對于無法進食的患者,可根據具體情況,插入鼻飼管,加強胃腸內營養(yǎng),或給予腸外營養(yǎng),靜脈輸注脂質乳劑、白蛋白等,滿足患者新陳代謝的需要。4)心理護理及健康教育:多與患者溝通,多關心、鼓勵、安慰患者,消除其消極情緒和恐懼心理,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提高患者接受治療的配合度。教會患者及家屬壓力性損傷的防護知識,讓他們重視和積極參與壓力性損傷早期的各項護理,積極配合治療。
1.2.2 局部治療與護理 1)1期(指壓時不變白紅斑):此期治療原則是去除危險因素,減壓避免發(fā)展。加強防護措施,防止受壓部位再次受壓,使壓力性損傷不再繼續(xù)發(fā)展。在發(fā)紅和容易受到摩擦力的部位,貼上透明薄膜黏貼,以減輕摩擦力,也可使用水膠體敷料減輕壓力,1周更換1次。幫助患者翻身活動,改變受壓部位,對未出現(xiàn)破損皮膚可予適當按摩,以增強皮膚抵抗力,加強舒適感,也可應用濕熱敷、紅外線等方法改善局部血液循環(huán)[3]。2)2期(部分真皮層的損失):此期的治療原則是保護皮膚,預防感染。對直徑<5mm且未破的小水皰要減少摩擦,促進水泡自行吸收。直徑>5mm的大水皰,按照無菌操作標準,消毒局部皮膚,用無菌注射器抽出皰內液體;然后用無菌棉簽擠壓干凈水皰內的液體,消毒局部皮膚后用無菌輔料包扎傷口。根據傷口的滲液情況來確定敷料更換間隔和換藥次數。3)3期(全層皮膚缺損):此期的治療原則是清潔瘡面,預防感染,促進愈合。盡量保持瘡面清潔、干燥,按外科換藥法處理,瘡面新鮮后,將保濕敷料如透明膜、水膠體、新鮮的雞蛋內膜、纖維蛋白膜等貼于瘡面,也可采用鵝頸燈照射瘡面,促進潰瘍面愈合。4)4期(全層皮膚和組織的缺損):此期治療原則是去除壞死組織,預防感染,促進愈合。促進肉芽組織生長,保持引流通暢,促進愈合。若已形成焦痂,可使用水凝膠進行自溶清創(chuàng),焦痂溶解后用外科清創(chuàng)的方法清除焦痂和壞死組織;傷口有黃色腐肉,且滲液較多時,使用藻酸鹽等高吸收的敷料;對潰瘍較深、引流不暢者,為抑制厭氧菌的生長,可用3%過氧化氫溶液沖洗傷口;感染的瘡面應每周作細菌培養(yǎng)及藥敏試驗,并根據試驗結果選擇藥物;對大面積深達骨骼、保守治療效果不佳的壓瘡,可用皮瓣移植修復術處理,以促進傷口愈合,減輕患者的痛苦。5)不可分期的壓力性損傷(掩蓋了全層皮膚和組織缺損):此期治療原則沒有紅、腫、浮動或滲出的保留干痂,一旦出現(xiàn)紅、腫、浮動或滲出時必須清創(chuàng)。清創(chuàng)后才能確定3期或4期,并給予對應的處理。6)深部組織壓力性損傷(持續(xù)的非蒼白性深紅色、栗色或紫色變色):此期治療原則必須清創(chuàng),按4期處理。
2 結果
經過抗感染治療、反復換藥、皮瓣移植修復處理、加強營養(yǎng)支持、加強皮膚護理等綜合治療和護理,31例壓力性損傷患者中,治愈25例、好轉4例、死亡2例,但是在患者死亡之前,壓力性損傷明顯好轉??傮w有效率為100%。
3 討論
國際上,壓力性損傷被列為嚴重危害患者健康和安全的不良事件之一。在臨床上壓力性損傷主要是因為身體組織長時間受壓,且皮膚受到物理性的刺激,比如摩擦、潮濕等,再加上全身營養(yǎng)障礙、局部感覺喪失等,最終誘發(fā)壓力性損傷[4-5]。根據壓力性損傷患者的具體病情,制定切實有效的個性化護理措施,如治療原發(fā)疾病、加強皮膚護理、補充營養(yǎng)、心理護理、健康教育、壓力性損傷分期處理等,改善壓力性損傷的預后,減輕患者肉體和精神上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
參考文獻:
[1] 徐洪蓮,郝建玲.2014版壓瘡預防和治療臨床實踐指南的更新及解讀[J].上海護理,2018,18(06):5-8.
[2] 蔣文珍,莊悅紅,劉浪,等.延續(xù)性護理對居家臥床老人壓力性損傷預防的效果觀察[J].上海護理,2018,18(01):16-19.
[3] 吳玲,陸巍,傅巧美,等.壓力性損傷鏈式管理臨床實踐[J].中國護理管理,2018,18(01):22-25.
[4] 郝雅娟.壓瘡護理小組在高齡危重癥患者壓瘡預防及護理中的作用研究[J].醫(yī)藥前沿,2014,12(27):245-246.
[5] 佚名.行動研究在預防術中壓力性損傷護理流程改進中的應用[J].護理學報,2018,347(16):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