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華
【摘要】 目的:探討綜合護理干預對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負性情緒、生活質量及心功能康復的影響。方法:選取筆者所在醫(yī)院120例CHF患者,按入院先后順序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0例,對照組給予心內(nèi)科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在此基礎上給予心理、飲食、用藥、運動及健康教育等綜合護理干預,觀察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負性情緒及心功能康復情況。結果:干預前兩組患者生活治療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評分均下降(P<0.05),且觀察組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干預前兩組患者SAS、SD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患者評分均下降(P<0.05),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干預后心功能優(yōu)于對照組,再住院次數(shù)及住院時間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CHF患者應用綜合護理干預能夠減輕心理壓力,降低負性情緒,提高生活質量,促進心功能康復,減少再住院次數(shù)及住院時間,改善預后,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 綜合護理干預; 慢性心力衰竭; 負性情緒; 生活質量; 心功能
doi:10.14033/j.cnki.cfmr.2019.14.034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9)14-00-03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心室功能受損所引起的臨床綜合征,是各種心血管疾病發(fā)展到最終的結果,其并發(fā)癥多、病死率高,隨著人口的老齡化,其發(fā)病率也逐年上升。CHF病程長,逐漸加重,家庭的經(jīng)濟負擔,使患者出現(xiàn)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嚴重影響患者的預后及生活質量,增加了再住院率和死亡率[1]。系統(tǒng)、科學的護理干預能減輕患者負性情緒,提高治療依從性,改善預后。本文對CFH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干預,效果滿意,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0月-2018年6月筆者所在醫(yī)院收治的CHF患者120例,均符合《慢性心力衰竭診斷治療指南》診斷標準。納入標準:(1)紐約心臟協(xié)會(NYHA)心功能分級Ⅱ~Ⅳ級[2];(2)左室射血分數(shù)<50%;(3)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嚴重重要器官功能障礙者、肢體運動障礙者、肝腎功能損害者、精神異常及認知障礙者、行手術治療者。120例患者中,男70例,女50例;年齡36~78歲,平均(58.21±5.91)歲;
心功能分級:Ⅱ級48例,Ⅲ級56例,Ⅳ級16例。將所選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60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體重、NYHA分級等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包括體位變換、氧氣吸入、心理支持、飲食護理、藥物治療等。觀察組在對此基礎上給予綜合護理干預,具體如下。
1.2.1 基礎護理 一對一護理,改變患者不良的生活方式及行為習慣,給予持續(xù)低流量氧氣吸入,臥床休息,取臥位或側臥位,降低機體耗氧量,促進水腫消退。長期臥床患者給予軟墊,避免皮膚壓瘡,定時翻身、清洗、按摩,保持皮膚清潔干燥,精神放松。
1.2.2 預防性護理 (1)預防誘因:加強監(jiān)護,嚴密觀察心率、心律變化;指導患者排痰,或采用超聲霧化吸入,預防墜積性肺炎;穿保暖衣物,避免感冒,積極治療呼吸道感染,減輕心臟負擔;避免超負荷運動,避免情緒激動,以引發(fā)全身小動脈痙攣;排便時切忌過度用力;采用84消毒液濕掃、濕擦及濕拖病房,避免交叉感染[3-4]。(2)預防醫(yī)源性心衰:遵醫(yī)囑用藥,嚴格控制液體輸入量,調節(jié)滴注速度,穿刺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作。
1.2.3 環(huán)境護理 (1)定期對病房消毒,定時開窗通氣,保持空氣清新,光線充足,溫度在28 ℃左右,干凈、整潔、舒適,嚴禁吸煙。(2)營造舒適安靜的睡眠環(huán)境,白天盡量減少探視,晚上7點后禁止隨便進出、走動和大聲喧嘩;關閉監(jiān)護儀報警聲;使用屏風,利于身心放松;給打鼾患者安排單人間,避免影響他人;做到操作輕、走路輕、說話輕、關門輕;可以養(yǎng)一些花草,增加溫馨氛圍。(3)及時更換衣服,保持床鋪清潔干燥,根據(jù)氣候變化適當增減衣物,積極預防感冒。
1.2.4 飲食護理 多食用低脂、低鹽、低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粗纖維、易消化的食物,控制鹽的攝入,每天<2 g,減輕水鈉潴留,避免食辛辣刺激性食物,禁煙限酒,少吃多餐,避免暴飲暴食或攝入過少,避免食入產(chǎn)氣的食物。每日早餐前監(jiān)測體重,是否有水鈉潴留,以免引起水、電解質失衡,減輕心臟負擔。
1.2.5 睡眠護理 CHF患者均有入睡困難、夜醒、早睡等睡眠障礙,制訂護理措施,包括保持環(huán)境安靜,按時睡覺,右側臥位,不緊張不激動,徹底放松,必要時給予鎮(zhèn)靜劑等[5-6]。
1.2.6 用藥護理 耐心講解藥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項、不良反應及按時按量服藥的重要性,培養(yǎng)患者服藥依從性以達到最好的療效。
1.2.7 心理護理 CHF患者因為病程長、反復發(fā)作,預后差,經(jīng)濟負擔重,常存在抑郁、恐懼、焦慮等消極情緒。積極與患者溝通,疏導、安慰、鼓勵患者,講解慢性心力衰竭的相關知識,加深患者對疾病的了解,減輕恐懼心理,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叮囑家屬及朋友給予更多的關懷和鼓勵,為患者提供精神與經(jīng)濟支持,緩解患者的孤獨感和無助感,讓其保持樂觀情緒,積極配合治療;指導患者調適心理,進行放松訓練,深呼吸、聽音樂、閉目冥想、腹式呼吸等措施進行肌肉放松,內(nèi)臟放松,精神放松[7]。
1.2.8 睡眠護理 CHF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礙[8],如早睡、夜醒、入睡困難等,保持環(huán)境安靜,按時睡覺,右側臥位,不緊張不激動,做到徹底放松,適當給予鎮(zhèn)靜劑等。
1.2.9 運動指導 適當活動能增強體質,減少長期臥床引起的并發(fā)癥,改善心功能。評估患者耐受力,根據(jù)心功能分級制定方案:(1)Ⅳ級在床上做肢體運動、坐起運動,以活動關節(jié)為主。協(xié)助患者床上洗漱、進食。(2)Ⅲ級患者在座椅上訓練、床邊扶床慢行,逐步增加步行距離。(3)Ⅱ級患者在室外步行,上下樓梯訓練,并逐漸增加運動量,步行距離500~1 000 m,均以不勞累為宜,2~3次/d。出院后慢跑、騎自行車、體操等運動,逐步過渡到體力活動。若患者出現(xiàn)頭暈、心悸、大汗、心跳加速、呼吸困難、氣促、疲勞等癥狀,即應立刻停止運動?;顒右暂p體力、有氧活動為主,避免勞累,運動強度逐步提高,循序漸進,提高自理能力,減輕家庭負擔[9]。
1.2.10 健康教育 采用個別交流、專題講座、宣傳欄等多種方式教育,介紹CHF誘因、臨床表現(xiàn)、治療方法、并發(fā)癥、注意事項及預后;囑咐患者情緒穩(wěn)定,切忌大悲大喜,保證充足睡眠,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進行適宜的體育鍛煉,提高身體適應能力;避免鈉鹽攝入過多,避免受涼引發(fā)感染,避免勞累,保持大便通暢,排便時勿屏氣和用力過度,以免加重心衰[10];遵醫(yī)囑服藥,出院后,定期復查。
1.2.11 出院指導 出院前1 d,全面評估患者身體狀況,制定出院計劃,有針對性宣教和指導,出院后進行隨訪及指導,電話隨訪,定期復診,指導患者飲食、服藥、運動、睡眠及避免誘因等,測評生活質量,記錄隨訪結果。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觀察護理前后負性情緒、生活質量、運動能力、再住院次數(shù)及住院時間。(1)生活質量評估:采用明尼蘇達心力衰竭生活質量調查表(MLHFQ),包括4個維度,總分為105分,評分越低,提示生活質量越高。(2)負性情緒評價: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與抑郁自評量表(SDS),應用4級評分法,標準分>50分提示焦慮、抑郁情緒,50~59分為輕度,60~69分為中度,≥70分為重度[6]。(3)心功能測試:測量并記錄6 min步行距離,距離越長心功能恢復越好。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生活質量比較
干預前兩組患者生活治療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評分均下降(P<0.05),且觀察組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2。
2.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負性情緒比較
干預前兩組患者SAS、SD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患者評分均下降(P<0.05),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3 兩組患者干預后心功能、再住院次數(shù)及住院時間比較
觀察組干預后心功能優(yōu)于對照組,再住院次數(shù)及住院時間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 討論
慢性心力衰竭是心臟疾病發(fā)展的終末階段,表現(xiàn)為高死亡率、多并發(fā)癥、反復住院等特征,目前尚無特效治療方法,患者不斷惡化的癥狀、沉重經(jīng)濟負擔影響患者的預后及生活質量。良好的護理措施有利于提高CHF患者的遵醫(yī)行為,提高治療效果,改善生活質量[11]。
綜合護理干預以患者為中心,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實施有針對性的護理干預。負性情緒是一種復雜、消極的心理應激反應,可以使患者機體交感腎上腺能系統(tǒng)的活動明顯增加,導致心輸出量增多、外周阻力增高、心臟負荷加重、水鈉潴留而加重心力衰竭[12]。幫助患者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克服對疾病的恐懼,從而能主動配合治療;指導患者學會正確用藥,學會檢測疾病復發(fā)的指征;應用預防性護理,減少病情加重風險;早期進行個體化的運動康復訓練,能增加運動耐量,改善血管擴張功能,減輕心臟負荷,促進心功能恢復使患者呼吸困難和乏力癥狀減輕或消失,生活自理能力增強,總體生活質量提高;通過飲食護理能夠規(guī)范患者合理進餐,限制鹽的攝入,控制水鈉潴留,降低CHF的再發(fā)生率;通過睡眠護理能夠提高患者的睡眠質量,保證充足的休息及睡眠,使其精神和體力很快恢復,控制心功能的進一步下降,促進CHF患者的早日康復。提供舒適的病房環(huán)境、必要的心理支持以及生活中的護理等,可以提高患者的認知,使其保持樂觀情緒,積極配合治療,促進身心康復。
本研究中,觀察組干預后生活質量評分、焦慮(SAS)和抑郁(SDS)評分低于對照組,心功能優(yōu)于對照組,再住院次數(shù)及住院時間低于對照組(P<0.05)。生活質量是指個體在社會和日常生活中的功能和主觀感覺,是評價臨床治療效果的公認指標之一,干預后兩組各領域評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提示綜合護理干預能夠降低焦慮抑郁情緒,促進心理健康,改善心功能狀態(tài),改善患者預后。
綜上所述,CHF患者應用綜合護理干預,能夠緩解負性情緒,提高生活質量,促進心功能康復,減少再住院次數(shù)及住院時間,改善預后,值得在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馮瓊芳,吳瑞英.綜合護理干預在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合并心力衰竭治療中的應用效果[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6,20(6):7-9.
[2]劉莉,滕黎妮.綜合護理干預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質量、負性情緒及心功能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6,20(20):14-16,26.
[3]范麗琦,顧潔.綜合護理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慮狀態(tài)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當代護士,2016,24(1):37-39.
[4]張玉蓮.綜合護理干預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理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河北中醫(yī),2015,37(3):441-443.
[5]陳娟,趙書娥.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護理行為的研究進展[J].中華護理雜志,2015,50(3):360-363.
[6]崔英姿,陳潔.中青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焦慮抑郁狀況及綜合護理干預效果[J].臨床護理雜志,2016,15(5):46-49.
[7]郭飛飛.優(yōu)質護理干預改善高齡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預后及護理質量的分析[J].現(xiàn)代醫(yī)藥衛(wèi)生,2018,34(1):268-270.
[8]吳宇棟,陳亞靜.強化護理干預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護理能力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健康研究,2018(3):120-121.
[9]陳卓芳,林雪英,梁菊艷.電話隨訪式延續(xù)性護理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護理行為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臨床護理雜志,2018,17(2):24-26.
[10]張芳芳.舒適護理干預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護理中的觀察效果[J].中國農(nóng)村衛(wèi)生,2018,11(1):50.
[11]趙艷琴.分析舒適護理干預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護理中的效果[J/OL].
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3(2):45-52.
[12]劉晶.協(xié)同護理模式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護理能力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保健醫(yī)學研究與實踐,2018,15(1):88-90.
(收稿日期:2018-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