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萍,侯莉莉,耿書軍,康冠楠
河北省胸科醫(yī)院結(jié)核四科,河北石家莊 05004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是呼吸系統(tǒng)的常見病和多發(fā)病,病程呈進行性發(fā)展并具有反復性,患病率和死亡率較高[1]。據(jù)統(tǒng)計,我國40歲以上COPD患病率為8.2%,死亡率在疾病死亡中占比位于第四位[2]。肺動脈高壓(pulmonary hypertension,PH)是COPD的常見并發(fā)癥,可進展為肺源性心臟病,引起患者心力衰竭,增加死亡風險。醫(yī)學研究報道,COPD持續(xù)存在的炎性反應導致的血管內(nèi)皮損傷,可促進血液高凝狀態(tài)的形成和纖溶亢進,加重肺動脈高壓的嚴重程度,增加死亡率[3]。但COPD又是可預防和治療的疾病[4],因此,監(jiān)測患者的凝血狀態(tài),全面評估病情,做到及時預防和抗凝治療,對降低COPD肺動脈高壓及肺源性心臟病的病死率有重要臨床意義。該研究2016年1月—2017年12月通過分析120例COPD合并肺動脈高壓患者凝血因子與血清炎性因子及血氣分析的相關(guān)性,旨在找出評估COPD合并肺動脈高壓高凝狀態(tài)的監(jiān)測指標,為臨床治療和預防提供相應參考,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該院呼吸內(nèi)科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20 例,男 93 例,女 27 例,年齡 50~82 歲,平均(68.9±10.2)歲。所有患者均符合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2013年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5]相關(guān)診斷標準,為COPD確診病例。根據(jù)是否合并肺動脈高壓分為觀察組(合并肺動脈高壓)52例和對照組(未合并肺動脈高壓)68例,尊重患者知情同意權(quán),簽訂知情通知書,自愿參加該研究,并報請該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上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 1。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納入標準:①COPD確診病例;②支氣管舒張試驗陰性;③咳嗽、咳痰、喘息等癥狀穩(wěn)定時間>4周;④無視聽、精神障礙,能配合完成該研究。排除標準:①急性肺栓塞或合并心腦血管栓塞疾病患者;②合并嚴重肝腎疾病、腫瘤和血液疾病患者;③凝血功能異?;颊撸虎?0d內(nèi)有外傷史、溶血史或服用抗凝、抗血小板聚集類藥物患者;⑤不能自主配合完成該研究患者。
分別抽取兩組空腹靜脈血,分離血清和血漿,采用化學發(fā)光免疫法測定高敏-C反應蛋白(hs-CRP),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測定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采用CS200I型全自動凝血分析儀(日本 Sysmex公司生產(chǎn))測定纖維蛋白原(FIB)、D-二聚體(D-D)和紅細胞壓積(HCT),所有檢測均按照配套試劑盒說明書執(zhí)行操作。用專用血氣肝素針筒抽取患者靜息狀態(tài)下,橈動脈或股動脈血2 mL,運用ABL77型全自動血氣分析儀(丹麥雷度公司生產(chǎn))測定PaO2、PaCO2。
采用彩色多譜勒超聲,在患者靜息狀態(tài)時測定心臟三尖瓣返流速度值,并根據(jù)跨瓣壓計算肺動脈收縮壓(PASP),依據(jù)《肺動脈高壓篩查診斷與治療專家共識》[6],認定PASP≥40 mmHg則為肺動脈高壓。
觀察兩組凝血因子、血清炎性因子和血氣分析水平,分析凝血因子FIB、D-D與血清炎性因子hs-CRP、IL-6以及血氣分析指標PaO2、PaCO2的相關(guān)性。
采用SPSS 14.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用平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率(%)表示,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高敏 C 反應蛋白(hs-CRP)、白介素 6(IL-6)血漿纖維蛋白原(FIB)、D-二聚體(D-D)、二氧化碳分壓(Pa-CO2)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動脈血氧分壓(PaO2)明顯低于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紅細胞壓積(HCT)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表1 兩組凝血因子、血清炎性因子和血氣分析比較(±s)
表1 兩組凝血因子、血清炎性因子和血氣分析比較(±s)
組別觀察組(n=52)對照組(n=68)t值P值FIB(g/L)D-D(mg/L)hs-CRP(mg/L)IL-6(pg/L)3.61±0.59 3.11±0.52 4.922 8 0.000 0 0.71±0.63 0.36±0.41 3.676 9 0.000 4 16.59±3.51 11.32±4.29 7.202 7 0.000 0 4.55±2.57 3.19±1.78 3.422 2 0.000 9 PaO2(kPa) PaCO2(kPa)50.48±15.07 73.13±18.60 7.163 5 0.000 0 51.06±11.16 45.31±7.65 3.345 3 0.001 1
通過直線相關(guān)分析,F(xiàn)BI及D-D水平與PaCO2呈正相關(guān) (r=0.524、0.541,P<0.05), 與 PaO2呈負相關(guān) (r=-0.650、-0.549,P<0.05);與 IL-6 呈正相關(guān)(r=0.336、0.307,P<0.05),與 hs-CRP 呈正相關(guān)(r=0.410、0.315,P<0.05),見表2。
表2 凝血因子和血清炎性因子及血氣分析的關(guān)系
肺動脈高壓(pulmonary hypertension,PH)是指肺動脈收縮壓(PASP)≥40 mmHg的肺循環(huán)高壓綜合征[7]。李雪英等[8]研究證實,COPD合并PH是導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COPD合并PH的血液高凝狀態(tài)易促進和引起血栓形成,導致發(fā)生肺栓塞的概率大大增加[9]。目前,D-二聚體(D-D)和血漿纖維蛋白原(FIB)是臨床應用最廣泛的反映血液高凝狀態(tài)的標志物,D-D由纖維蛋白活化因子交聯(lián)、纖維酶水解產(chǎn)生,可反映機體纖溶過程,D-D升高,則表示機體纖溶異常,存在血液高凝狀態(tài)。FIB則是一由肝臟合成,存在于血漿中的應激蛋白,可做為急性時相反應蛋白促進體內(nèi)高凝過程,是反應凝血功能和血液動力學的重要指標[10]。若FIB在機體中異常表達,則反映血管內(nèi)皮損傷和凝血功能亢進,是肺部血管損傷的獨立危險因素,可用來判斷血栓前狀態(tài)。陳淑紅等[11]研究證實,入院時檢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D-二聚體、纖維蛋白原,發(fā)現(xiàn)均明顯高于正常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證實動態(tài)監(jiān)測以上指標對患者的治療、病情的控制及改善預后有著重要意義。該研究中,觀察組D-D和FIB水平分別為(0.71±0.63)mg/L、(3.61±0.59)g/L,明顯高于對照組(0.36±0.41)mg/L、(3.11±0.52)g/L,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動脈高壓時,血液高凝狀態(tài)更加嚴重,與以上學者的研究結(jié)果相似。
正常血管內(nèi)皮細胞主要起抗凝作用,但當受到損傷時,裸露的細胞外基質(zhì)被激活,與白細胞結(jié)合,可誘發(fā)局部炎癥,吸附黏附分子,增強內(nèi)皮促凝血活動[12]。該研究中,觀察組高敏C反應蛋白(hs-CRP)和白介素6(IL-6)水平分別為(16.59±3.51)mg/L、(4.55±2.57)pg/L,明顯高于對照組的(11.32±4.29)mg/L、(3.19±1.78)pg/L,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動脈高壓時,炎性反應更加明顯,和國內(nèi)相關(guān)文獻相關(guān)報道一致[13-14]。
Fijalkowska A等[15]研究證明,F(xiàn)IB水平與COPD患者二氧化碳分壓(PaCO2)呈正相關(guān),與動脈血氧分壓(PaO2)呈負相關(guān),且在感染的情況下明顯增高。該研究血氣分析結(jié)果提示,觀察組PaCO2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PaO2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和以上文獻研究結(jié)果一致,說明COPD合并PH具有更加嚴重的持續(xù)性缺氧和肺通氣不足。通過COPD合并PH凝血因子與血清炎性因子及血氣分析相關(guān)指標的直線相關(guān)性分析,發(fā)現(xiàn) FBI和 D-D 水平與 PaCO2、PaO2、IL-6 和 hs-CRP均具有相關(guān)性(P<0.05),這也得到了郭明珠[16]和王虹娟等[17]醫(yī)學研究的證實,進一步說明炎性反應和動脈血氣分析指標參與了COPD合并PH高凝狀態(tài)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
綜上,COPD合并PH以系統(tǒng)炎癥為主要表現(xiàn),由于受炎癥刺激、低氧等原因,處于血液高凝狀態(tài),血液高凝狀態(tài)指標FIB、D-D與血清炎性因子hs-CRP、IL-6及動脈血氣分析指標 PaCO2、PaO2均具有相關(guān)性,hs-CRP、IL-6 是COPD合并PH血液高凝狀態(tài)的危險因素,動態(tài)監(jiān)測患者凝血因子、炎性因子和血氣指標變化,對提高COPD合并PH預后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