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衛(wèi)平(1953—),男,浙江慈溪人,華東師范大學政治學系原主任,終身教授、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中國中共黨史學會理事、上海市政治學會常務理事,上海市中共黨史學會副會長。長期從事中國共產黨歷史、執(zhí)政黨建設、當代中國政治制度和政黨等領域的研究,發(fā)表學術論文300余篇,出版著作十余部,主持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項目、教育部重大課題攻關項目、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基金等項目7項,先后6次獲省市級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獎。
主持人語:
黨的十九大提出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tǒng)領,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形成新時代黨的建設新部署。2019年2月27日,中共中央頒布《關于加強黨的政治建設的意見》,進一步提出總體要求,明確建設重點,形成全面任務,細化工作要求,對新時代推進黨的政治建設具有重大指導意義。
對中國共產黨來說,注重政治建設由來已久。1920年陳獨秀在黨的創(chuàng)建時就發(fā)表過《談政治》的文章,很鮮明地表述了馬克思主義者對政治的立場和態(tài)度。黨中央領導人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習近平領導黨的政治建設實踐持續(xù)推進,思想不斷豐富。歷史發(fā)展中很多事實證明,我們黨就是通過政治建設彰顯了黨組織的政治屬性,講政治在黨領導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全過程中一以貫之。馬克思主義政黨講政治旗幟鮮明,首先是從不對政治問題遮遮掩掩,其次是對講什么樣的政治和怎樣講政治有明確的立場。由此形成的光榮傳統(tǒng)和獨特優(yōu)勢,對始終保持馬克思主義政黨先進本質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政治建設在黨的歷史實踐中一直不間斷地開展,形成了許多思想理論,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它作為重大命題進行新的定位,具有鮮明時代意義和創(chuàng)新價值。黨的十九大論述加強黨的政治建設,引起關注有兩點,其一,可以概括為“上位”,即政治建設第一次明確列到黨的建設總體布局中,占據“一位”;其二,可以概括為“變位”,即從以往的思想建設首要位置變?yōu)檎谓ㄔO首要位置。這樣的變化體現了我們黨對加強自身建設規(guī)律認識的深化。黨的政治建設“上位”和“變位”著眼的是其統(tǒng)領作用,黨中央用“根本性建設”定位黨的政治建設,用“基礎性建設”定位黨的思想建設,使政治和思想關系在黨的建設中形成辯證的邏輯,黨的根本性建設與基礎性建設按照合理布局的要求統(tǒng)一起來。從提出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tǒng)領,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的重大論斷看,黨中央的觀點十分清晰,理論研究者也形成共識,這是黨中央深刻總結歷史經驗和新鮮經驗的基礎上,對新時代加強黨的政治建設作出的重大決策?!皻v史經驗”說明它對黨的建設長期實踐的傳承接續(xù),“新鮮經驗”說明它對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從嚴治黨創(chuàng)新實踐的提煉升華。這表明,加強黨的政治建設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光榮傳統(tǒng)和獨特優(yōu)勢的經驗資源,另一方面更要注重新時代黨的建設實踐經驗的成果轉化。
新時代加強黨的政治建設事關黨和國家事業(yè)的全局,任務十分繁重。黨中央始終把黨的建設視為偉大工程,黨的政治建設是這項偉大工程中具有根本意義的工程,因為它決定了黨的建設方向和效果,而且還對推進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yè)、偉大夢想具有統(tǒng)攬作用。政治涉及的方面很寬,包含的內容很廣,思想的要求很高,黨的政治建設形成具有結構性關聯(lián)的系統(tǒng),形成具有系統(tǒng)性協(xié)調的結構,黨的政治建設統(tǒng)領性要求系統(tǒng)性作支撐。中共中央頒布的《關于加強黨的政治建設的意見》體現了對加強黨的政治建設各方面任務進行的系統(tǒng)設計,一方面突出堅定政治信仰、堅持黨的政治領導、提高政治能力、凈化政治生態(tài)四個重點,呈現加強黨的政治建設主體框架;另一方面形成政治隱患、政治安全、政治根基、政治屬性、政治行為、政治作用、政治功能、政治定力、政治智慧、政治規(guī)范、政治擔當、政治氣節(jié)、政治風骨、政治高線、政治底線等諸多重要提法,使加強黨的政治建設具有豐滿的要素。這是該文件的一個重要亮點。從歷史實踐看,黨中央就黨的某個方面建設專門制定文件進行指導的,以前只有2001年9月十五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的決定》。在黨的十九大作出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的重大部署后,黨中央及時制定系統(tǒng)設計的指導文件,可見其迫在眉睫的緊要性。而且,由如此之多關于政治的提法構成的完備要素,更是體現了加強黨的政治建設要求的全面性。新時代加強黨的政治建設,必須使“首位”與其他位置上黨的建設形成聯(lián)動,必須使“統(tǒng)領”落實到把政治標準和政治要求貫穿于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以及制度建設、反腐敗斗爭始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