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雪芳
摘 要:在小學品德課堂教學的探索與實踐中,運用故事、情境、活動教學,可使整個課堂充滿活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更好地學習。
關鍵詞:故事;情境;活動;興趣
中圖分類號:G623.1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9-03-10 文章編號:1674-120X(2019)13-0079-01
一、引言
興趣是學生學習活動中最積極的心理因素,是學生學習最好的老師。近年來,我在小學品德課堂教學的探索與實踐中,寓道德內化于故事、情境、活動中,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從故事入手,喚起興趣
教學中,我常常根據教學內容,有意識地設計一個有趣味的故事,或寓理于事,或依事敘理,讓學生在生動有趣的故事中實現心靈對心靈的感應、感情對感情的激發(fā)。例如,在教六年級上冊《失敗是成功之母》時,上課伊始,我激情講述《螞蟻與將軍》的故事,故事中的螞蟻是14世紀一只普普通通的螞蟻,而將軍是被強大敵人打敗了的垂頭喪氣的敗將。在一個廢棄不用的馬槽里,將軍的目光和心智都被螞蟻吸引了。原來螞蟻想把一粒玉米搬上一堵高高的墻,一次、二次、三次、四次……將軍默默地數到了第69次,螞蟻還是沒有成功。將軍想,螞蟻不可能成功了。就在這時,奇跡出現了,螞蟻在嘗試第70次的時候終于把那粒玉米推過了“墻頭”。從這只螞蟻身上,將軍找回了失落的信心。后來,他重整部隊,把敵人打得落花流水。聽完故事后,我讓學生討論從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一個學生說:“螞蟻在失敗69次后才把玉米推過墻頭,我終于明白了失敗是成功之母?!绷硪粋€學生說:“從將軍身上我明白了只有堅持不懈、經受得住失敗考驗的人,才能摘取成功的桂冠。”還有一個學生說:“我明白了失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了戰(zhàn)勝困難的勇氣和決心。我們要像螞蟻一樣,面對失敗百折不撓、愈挫愈勇?!睆墓适轮?,學生們感受到了螞蟻在失敗和挫折中表現的堅韌和樂觀,明白了只有堅持不懈、經受得住失敗考驗的人,才能收獲成功。
三、從情境入手,激發(fā)興趣
教學課件中聲情并茂、有聲有色的畫面,能使學生身臨其境,達到了極佳的教學效果。在這樣的情境中,學生的思維更活躍,師生關系更融洽,學習效果會更好。例如,學習《米粒的訴說》一課時,為了讓學生知道小小一粒米包含了農民伯伯許多辛勞和汗水,體驗勞動的艱辛,從而上升到對勞動者的敬佩與珍惜勞動成果,我利用課件播放了一粒米得來的過程:耕地→播種→插秧→噴藥→施肥→收割→曬干→收藏。這樣,把抽象的知識變得具體,把遠離我們生活的事物變得形象化,使學生學習猶如觀看故事片、動畫片一樣輕松愉快,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從活動入手,深化興趣
品德與社會教材注重學生在真實生活中感受、體驗、探究、交流、領悟,突出“體驗式”“研討式”“探究式”的學習特點。因此,我在教學中引導學生觀察和體驗生活,精心創(chuàng)設探究情境,讓學生自主探究和體驗學習。例如,學習《走進殘疾人》一課時,我讓學生自由選擇下列活動進行體驗:用嘴寫字、盲人讀書、聾啞人“說話”、無腿人“走路”,學生們興趣盎然。所有學生體驗完后,我問他們:“你在活動中有什么感受?你最想說什么?”一個學生說:“我感到殘疾人的生活很困難,在我們看來很容易的事,他們卻要付出十倍甚至百倍的勞動,我想幫助他們?!绷硪粋€學生說:“我感受到了殘疾人的堅強以及他們樂觀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他們是我們學習的榜樣。”還有個學生說:“我的感受是,作為殘疾人,真的非??释麆e人能幫助自己。同學們,讓我們行動起來,盡我們所能,去幫助我們身邊每一個需要幫助的人?!痹隗w驗中,學生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種品德,真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五、結語
教師運用故事、情境、活動教學,使整個課堂充滿了活力,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更好地學習,活躍了學生的思維,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從而促進了學生在知識、能力、智力、情感意志等方面得到全面和諧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黃 瀅.新課程課堂教學技能與學科教學:小學品德與生活(社會)[M].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7.
[2]邱孝玉.課堂教學問題診斷與解決:小學品德與生活(社會)[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