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事實證明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兒童的學習成績以及兒童后來的學習發(fā)展有重要的影響。而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在長期的,反復的訓練中形成的,在這個長期的過程中撫養(yǎng)人建立與兒童的關系,建立有規(guī)律的家庭生活,對兒童期望和監(jiān)督以及在兒童學習的重視程度上的表現(xiàn)對兒童的學習習慣養(yǎng)成或培養(yǎng)方面有巨大的影響。
【關鍵詞】行為意識;學習環(huán)境;學習要求;教育觀念
【中圖分類號】G6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3-0270-01
兒童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是一個長期的,反復的訓練過程,在這個長期的過程中撫養(yǎng)人要注意自己的行為意識對兒童的影響。撫養(yǎng)人不能單純的依靠老師教育,或任由兒童自身發(fā)展來完成兒童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要知道在日常生活中自己的行為意識對兒童的影響也是巨大的。
通常撫養(yǎng)人的行為意識會在以下幾個方面對兒童的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和建立有重要影響。
一、撫養(yǎng)人與兒童的關系;(親子關系)
撫養(yǎng)人在家庭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有意識的保持與兒童的關系,是否有把兒童當成家庭的一份子每天都有與兒童在一起談論日常事物,相互之間表示關愛。像老師或朋友一樣一起討論書報雜志、電視節(jié)目相互交換意見,鼓勵他們說出自己的看法。有固定的健康有益的家庭活動全家一起參觀圖書館、展覽館、歷史名勝,參加文化活動。鼓勵孩子在生活交談中多運用近期學到的新詞,進而讓自己的詞匯量變多。孩子與家長之間建立起親密的關系,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必不可缺的條件。
兒童語言的發(fā)展非常早,從他們剛來到這個世界便已開始。兒童在早期的發(fā)展過程中主要是借助親子互動的過程來進行。例如,在嬰兒時期父母溫柔的和孩子說話,一兩歲時耐心傾聽孩子說話,閑暇時給孩子講故事,講講家庭歷史和一些孩子感興趣的事情等這些家庭活動,都會對兒童即將步入學校學習產(chǎn)生很重要的影響。親子之間的相互交談必定會促進情感的交融。所以,父母孩子之間的這種普通而真摯的言語溝通就成為維系良好的親子關系不可或缺的條件。另外,父母應以身示范,使孩子懂得:快樂學習是每個人人生中不能缺少的自然屬性,也是我們正常家庭生活中的主要組成部分。這對于兒童是否覺得學習是愉快的事,進而有一個正確的態(tài)度而建立一個好的學習習慣有著終生性的影響。
二、有規(guī)律的家庭生活
有研究表明,家庭生活的方式,親子之間的互相影響,以及家庭成員之間的興趣活動,都對兒童的學習習慣有影響,有些低收入家庭的兒童在放學后通常是要做一些家務事,全家人在一起吃飯,一起加入到集體活動中,正是這些家庭活動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兒童在各方面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這里我舉一個真實的例子來反映撫養(yǎng)人的行為對兒童的影響有多大。一次在一個智力障礙兒童做評估的時候,當老師把一組積木擺成一排讓兒童做選擇,結(jié)果兒童用兩手一翻,說了一句“和了”!原來孩子的爸爸只會打麻將,試想一個智力有障礙的兒童尚且會受如此大影響更何況是一般兒童呢?
其次,有規(guī)律的家庭生活還表現(xiàn)在,撫養(yǎng)人應積極鼓勵兒童在成長中學會獨立。既然要求兒童學會獨立,就必須幫助兒童制定合理的計劃,有效支配自己的自由時間。這樣一來,慢慢的兒童便會養(yǎng)成自覺做事,有計劃做事情的好習慣,有助于兒童主動學習,及時完成規(guī)定的學習任務等習慣的養(yǎng)成。
因此家長必須堅持每日給兒童騰出讀書和自學時間,而不僅限于完成學校布置的課后作業(yè),如此一來學生便會知曉讀書是學習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堅持下去,時間長了,兒童便可以建立起合于自身的規(guī)則安排,他們知道有些事情是每日堅持去做的,就像讀書,和親人交談等,而這種有規(guī)律的家庭生活對兒童主動學習的習慣,及時完成規(guī)定的學習任務的習慣及,認真聽課的習慣的,建立都是有益的。
三、家庭期望和監(jiān)督
家長為其子女確立行為準則,這些準則又影響著兒童對事物標準的評判。
研究發(fā)現(xiàn),在撫養(yǎng)人為孩子制定了一個相對不高且可操作性強的學習目標時,孩子往往會有出色的表現(xiàn)。大部分優(yōu)秀學生的家長是非常重視與孩子的交流,生活中他們會不斷向孩子拋出問題,以此使孩子進入對生活、學習的思考狀態(tài),并通過交流使孩子熟練掌握自己積累的新詞句,進而期望他們學會準確地表達自己。作為父母,我們一定要讓兒童明白,學業(yè)是否成功不在于先天資質(zhì),更不是靠投機取巧,而是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取得的。除此,家長還要關注子女的行蹤、交往的朋友,了解他們喜歡看的電視節(jié)目,保持與學校教師的聯(lián)系。
同時,家長也應明確:生活中各種有意義有趣的活動,都對孩子的成長具有積極作用,所以不能讓學校功課完全替代這些活動。這就要求我們家長和孩子一起制定每周的活動計劃。如果學生已經(jīng)安排了足夠的時間用來學習,就可以讓孩子們騰出一定的時間參與到各種活動當中。
家長在對孩子的監(jiān)督過程中,最主要的方面就是明確知道兒童于何時何地與何人在一起。家長允許子女跟其他同伴在一起玩的先決條件是,要親自見到他們的朋友,知道他們父母的姓名和家庭住址。同樣,家長也一定要定期跟老師進行溝通以便了解孩子的學校狀態(tài)。這些做法不僅可以讓兒童各個學科全面發(fā)展,而且可以讓兒童建立起有規(guī)律,有計劃并且大有效率的良好學習習慣!
總之,兒童良好學習習慣的建立是一個長期的,反復的訓練過程,它也需要撫養(yǎng)人對兒童對自身的堅持。這對一些環(huán)境特殊的家庭實施起來有一定的困難,但是一些家長也不能誤認為自己的家庭經(jīng)濟困難,或文化水平低,做到這些條件有難度,對此我認為家長的教育觀念比經(jīng)濟條件更能影響兒童。
參考文獻
[1]楊麗珠,吳文菊.幼兒社會性發(fā)展與教育.大連:遼寧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11—16.
[2]任寶玉,王小波.家庭教育環(huán)境與幼兒社會性發(fā)展的調(diào)查研究,2002年版.
作者簡介:劉瑞(1988.9-),女,漢族,寧夏固原市人,寧夏海原縣高崖學區(qū),初級,本科,研究方向:小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