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桂玲
對于殘障兒童這一特殊群體,特殊關愛是這一職業(yè)的首要選項。這一信念激勵著我們堅定地選擇了需要用愛心和責任筑就的職業(yè)生涯。我們以“不拋棄、不放棄、不嫌棄”為行動指南,用自己的言行和服務凝結的愛的教育讓這些弱勢的孩子體驗到人性的美好和生命的尊嚴。
特教學校是一個特殊的教育群體,面對具有特殊教育規(guī)律的工作,教育的顯著屬性是強化愛的教育。高震東說過,“愛自己孩子的人是人,愛別人孩子的人是神”。對于殘障兒童這一特殊群體,特殊關愛是這一職業(yè)的首要選項。這一信念激勵著我們堅定地選擇了需要用愛心和責任筑就的職業(yè)生涯。我們以“不拋棄、不放棄、不嫌棄”為行動指南,用自己的言行和服務凝結的愛的教育讓這些弱勢的孩子體驗到人性的美好和生命的尊嚴。那么,如何來實施愛的教育呢?
一、用信心揚起學生理想的風帆
特教學生在身體、智力或心理上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問題,這使得他們極易產生自卑心理。如果沒有理想信念的支撐,他們的生活因失去目標必將陷入黑暗,特殊教育這所大廈因缺少靈魂而無法矗立。因此,特教教師要始終堅信每個孩子都有潛能,都能進步和成長,要積極向家長宣講永不放棄的教育信念,堅信每個弱勢的孩子通過科學的教育都能進步和成長,從而營造出良好的教育氛圍。小李是一名盲生,他來自農村,入學較晚,常感慨命運不公,對生活異常失望。我經常利用業(yè)余時間與他談心,向他介紹阿炳、霍金、張海迪等人的事跡,鼓勵其樹立人生榜樣、尋找自身發(fā)展點。在發(fā)現其樂感很好的基礎上,我鼓勵他學習二胡演奏。學校也非常支持,并為其聘請了專職指導教師,小李此后就像著了魔一樣學習二胡。隨著其演奏能力的提升,學校推薦他參加了幾次社區(qū)公演,演出效果得到領導與觀眾一致好評。現在,技能在握的他自豪地說:“以后我就要靠這能耐吃飯了?!?/p>
二、用耐心來矯正學生行為
特殊教育的愛需要更多的包容,包容他們的智商不足、行為不能自理。為了培養(yǎng)培智生良好的課堂習慣,讓他們能夠安靜地坐在教室里參與課堂學習,我校李老師挖空心思地想辦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但正面強化、表揚只適用于個別人,食物刺激法不完全管用,反面強化短時見效果,過一會又忘了??傊?,不管什么方法,對于沒有交流能力且多動的小趙和小謝來說都不管用。后來,李老師發(fā)現小趙雖然不具備表達能力,但是他有一點的記憶能力,經常唱一兩句課堂上學過的兒歌,所以課堂上李老師就播放一些兒童行為習慣養(yǎng)成的小片,一邊放一邊講。一個月,兩個月,一年過去了,他再也不趁老師不注意就跑出去了,再也不拿別人東西從窗口扔出去了?,F在,他能聽懂老師的一些指令,并且主動參加倒垃圾等勞動。
特教是慢熱的事業(yè),允許孩子犯錯應是特教教師的座右銘。在教育方法上,特教教師應更加注重包容。
三、用慧心拓展學生的思維
教育的智慧同樣體現在學科教學中。在數學學科教學中,數學知識同言語學習緊密聯系在一起,在思維訓練中要有意識地進行識字教學,進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在我教的聾班,由于先天的聽力障礙,聾生最初的教育是從“看”開始。在低年級數學課上,為了教學需要經常采用直觀的教學手段,或圖片、或實物或影音,幫助學生理解文字。如在教加法文字題時,樹上有3只鳥,又跑來2只,一共有多少只?教師使用交互式一體機演示一棵大樹上有3只鳥,再點擊鼠標又跑來2只,這時樹上共有5只鳥,聾生很快就理解了,順利地解決了問題。接著就是訓練、做作業(yè),當把題目改為“現在有多少只?”,不給他們展示動畫而只是一幅圖,大部分學生就不知所措了。究其原因,是教師在教學時忽略了文字教學,大多數聾生對漢字的掌握要經過反復的強化,直觀的教學只是讓學生理解了題意,但是沒掌握文字,學生不認識“跑來”這兩個字,不能想象到鳥跑來就是到一起,甚至忽略了這兩個字。在教學時,這兩個字要像語文課教生字一樣,從音、形、義對學生教學。同時,還要舉一反三,找同義詞替換,如:飛來,走來,游過來,開來……這樣用手語細心講解,有效地消除了聾生的思維定勢,正確地發(fā)展聾生的數學語言,進而拓寬了學生的思維。
教育是慢的教育,所以在學科教學中,我們教師應該活用教材,我們的學生需要這些活的東西啟迪內心的智慧,這樣才能培養(yǎng)活的人才。
四、用責任心鼓勵學生克服困難
特教生活猶如一首首詩,不在其華麗,而在其真實,它迷漫著美的情調和內涵,它需要用真心和愛心去發(fā)現,去挖掘。既然我們選擇了這份特殊職業(yè),就要全力以赴,熱愛我們的工作,以飽滿的熱情,強烈的責任感,讓自己的工作取得最佳效果。在我教培智班時,李森是個腦癱兒,走路經常摔跟頭,膝蓋上常常是舊傷未愈,又添新傷,這些我看在眼里,疼在心上。為了能減少他身體和心靈上的創(chuàng)傷,我就利用放學后的時間教他從學走路開始練習;為了減少磕碰,我拿來了護膝給他套上;為了保護好他,我已記不清自己的腳扭過多少次。就是在這樣一次次地摔倒、一次次地爬起的訓練中,我們師生二人相互鼓勵、相互支持,汗水不知濕透過多少件衣服,淚水不知流了多少回,終于,李森學會了獨立行走。
為了發(fā)掘他們生命中的潛能,探索符合培智孩子的教育教學方法,已是中年的我強迫自己天天看動畫片、看少兒節(jié)目,為的是能與他們交流、與他們產生共同語言。就是這樣摸爬滾打,伴隨著氣過、哭過,我們的付出有了收獲。從學生的進步中,從領導的贊許中,從家長的感激中我尋找到了工作的價值。誠然,特教教師永遠不會桃李滿天下,但是我們培養(yǎng)了培智生自理、自立的生活能力,給無數個家庭減輕了生活的壓力,給社會減輕了負擔,這足以讓我們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