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舒怡 唐日佳
摘 要: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fā)展,新媒體應運而生,未來媒體的發(fā)展將是以新媒體為主導的新時期。為了保持新時期下黨的話語權和影響力,各個高校的黨校開始了其新媒體平臺建設并取得了一定成果。在這樣的背景下,本文將對高校黨校新媒體平臺建設的現狀進行總結與分析,并提出相應有針對性的建議,力求從實際應用角度為黨校新媒體平臺的進一步建設提供契合的有效方法和理論依據。
關鍵詞:新媒體;高校黨建;現狀和對策
一、高校新媒體平臺建設的背景
近年來,以數字技術和網絡技術為基礎的新媒體興起,打破了報刊、戶外、廣播、電視四大傳統意義上的媒體格局。新媒體的交互性、即時性、海量性和共享性等特點,使其相對傳統媒體擁有著廣大的受眾和更高的參與度。新媒體廣泛而深刻的影響著社會的各個角落,成為當今大學生學習和生活中不可分離的一部分,是大學生信息交流的主要渠道之一。
基于該現狀,為了做好高校學生黨建工作,高校黨建工作的環(huán)境已經從傳統轉向互聯網領域。各個高校黨校利用新媒體平臺,不僅提高了黨建工作效率,還加強了黨在大學校園的影響力與話語權,從而進一步推進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建設。新媒體已成為新時期下高校黨校建設強有力的宣傳陣地和教育工具。
二、高校黨校新媒體平臺現狀及問題分析
(一)高校黨校新媒體平臺建設數量可觀但質量不高
從高校黨校新媒體規(guī)模來看,高校新媒體平臺建設在數量上是可觀的,大部分高校都建立了至少一個微信公眾號的官方平臺,部分高校甚至在微信、微博、QQ三種社交軟件上都開通了官方平臺,并擁有一定數量的閱讀群體,在高校師生中具有一定的影響力。但平臺的更新頻率低,參與者的活躍度不高,管理者和參與者之間缺乏及時有效的互動。有的高校甚至只是為了應付檢查草草了事,對高校黨校新媒體平臺建設的重視程度不足。
(二)推送內容偏向新聞化,缺乏創(chuàng)新和吸引力
從高校新媒體平臺推送的內容來看,主要是有關黨的新形勢、當今時政、學校新聞等方面,推送內容偏向新聞化,推送內容缺乏創(chuàng)新和吸引力。在新媒體時代,各種新媒體平臺如雨后春筍,層出不窮。新媒體平臺之間競爭激烈,相比之下,高校黨校的新媒體平臺所推送的內容常常陷入黨務工作的慣性思維,對自身定位過于狹窄,內容往往過于嚴肅難以吸引到高校師生,從而導致大量“僵尸粉”的出現,關注度持續(xù)走低。
(三)高校新媒體建設缺乏細致的分工與合作
新媒體時期,由于新媒體的信息體量大,更新速度頻繁,給高校黨建工作帶來了巨大的工作量,新時期的黨校建設對黨務工作者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黨務工作者之間的知識技能水平之間存在差別,所擅長的方面各不相同,因此大多數黨校對組織內部進行了初步的工作部門化分。但實際上,在工作細節(jié)上的劃分仍然不明確,部門與部門之間協調性不夠,導致黨建工作效率低下,難以適應形勢下的黨建工作要求。
(四)新媒體平臺建設過于獨立缺乏聯動
從高校新媒體平臺的運營來看,各個高校黨校的新媒體平臺運營比較獨立,之間缺乏相應的聯系,運營團隊以學生黨員為主,黨校老師為輔。黨校老師負責對黨校的新媒體平臺的建設進行指導和推送任務的布置,學生運營團隊負責具體任務的落實。
但是我們注意到高校黨校新媒體平臺建設過于獨立,缺乏校與校、院與院之間的聯動機制。高校黨校雖然擁有眾多的新媒體平臺,卻因過于分散缺少橫向聯動機制導致對輿論的導向力強度遠遠不夠。除了上級布置的宣傳任務外,各個高校黨校的新媒體平臺之間難以就某一個時政熱點統一發(fā)聲,難以主動抓住新媒體背景下的網絡話語權。因此,缺乏統一的頂端設計致使黨校難以充分利用新媒體平臺的優(yōu)勢,不利于新時期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建設。
三、對高校黨校新媒體平臺建設的建議
(一)高校黨校新媒體平臺推送內容要接地氣
針對高校黨校新媒體平臺缺乏吸引力的現狀:首先,要做好相關的調研工作,調研工作要具有長期性,周期性??梢詮母咝熒?、社會人士、新媒體的相關人士等方面,了解高校師生需求和當下其他新媒體平臺建設現狀,使得高校黨校新媒體推送內容更加接地氣。其次,高校黨校新媒體平臺需要擴寬自身定位,不僅是一個新聞發(fā)布平臺,或是活動組織平臺,還應該增設一些富有特色并且貼近高校大學生生活的欄目,以吸引高校師生的關注度。定期開展一些有趣的線上活動,豐富大學生的課余生活,并在活動中加強黨性建設,從而避免大量“僵尸粉”的出現。
(二)加強團隊的分工與合作,提高黨務工作者的媒介素養(yǎng)和創(chuàng)新活力
首先對黨校整體而言,在高校黨校的新媒體平臺建設中,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因此內部的部門分工要進一步明確,不同部門之間要加強合作。此外對每一個黨務工作者而言,黨校要建立健全新媒體時期的培訓機制,提高每個黨務工作者的媒介素養(yǎng),增強其對信息的處理和篩選能力,使其做到懂運營、能管理,達到一個較高的業(yè)務水平。其次要設立獎勵機制,一個良好規(guī)范的獎勵機制有利于提高黨務工作者的工作熱情,充分發(fā)揮黨務工作者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其創(chuàng)新活力,打造出一支在新媒體時期具有強大戰(zhàn)斗力的黨建工作隊伍。
(三)各個高校的黨校新媒體平臺需要建立聯動機制
首先利用新媒體信息傳遞即時快捷,信息量大的特點,為各個高校之間的黨校建立起長期即時的對話和交流的渠道打下基礎。在該基礎下,再由各個高校的黨校負責人牽頭,討論出一個切實可行的長期聯動機制。聯動機制的建立需要注意到各個高校的新媒體平臺建設的特點,考慮到各個高校之間地域文化的差異和風俗習慣。在該聯動機制下,各個高校新媒體平臺之間互通有無,定期交流各自黨校建設的新得體會,共同發(fā)聲,增強了新時期黨在新媒體時代下的對社會輿論的導向和監(jiān)控能力,促進了新時代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建設。
四、結語
通過以上研究,深刻分析了高校黨校新媒體平臺現狀,對高校黨校新媒體建設所存在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剖析,重點強調在新媒體時期對高校黨務工作者的培養(yǎng),打造出一支適應新時期黨務工作特點的優(yōu)秀工作團隊以及建立聯動機制頂端設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謹望本文能夠拋磚引玉,為新時期下高校黨建工作提供幫助。
參考文獻:
[1]王彥麗.新媒體境遇下我國高校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建設方略研究[J].華中師范大學, 2016.
[2]廖繼肖.民辦高校運用微信開展學生黨建工作的管理研究[J].廣西師范大學,2017.
[3]劉立紅.新媒體環(huán)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研究[J].中國電力教育,2014(15).
[4]陳大伙.新媒體視野下的群眾工作[J].紅旗文稿.20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