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甫
【摘? 要】語文教學的實質就是讓學生學會誦讀,學會積累與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如何讓學生從源頭上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從內心深處自發(fā)地培養(yǎng)對祖國語言文字的喜愛。本文將從怎樣學會誦讀和運用來闡述學生學習傳統(tǒng)文化的渠道,更重要的是強調了如何教會學生去誦讀、積累,內化,去擴充,去運用。
【關鍵詞】自然積淀? 拓展延伸? 運用表達
古詩中就蘊含著豐富的中華文化傳統(tǒng),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精髓,可見,古詩對于小學生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培養(yǎng)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
在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古詩文教學,并引導他們靈活地運用古詩呢?我是這樣嘗試組織教學的:
1.將古詩文學習貫穿在語文課的教學之中
現(xiàn)在很多學校和語文老師都非常重視讓小學生去背誦大量的古詩,但是他們大多把這項教學任務利用一定的時間硬性的讓學生去完成,學生也許當時背誦的很熟練,可能過一段時間就會記憶模糊,特別是需要運用的時候不是那么得心應手。我認為教師應將古詩文的學習經常不斷的貫穿于課堂教學的諸環(huán)節(jié),因為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陣地,學生必能耳濡目染地受到熏陶,并且還會不知不覺的領悟了古詩的意境。
記得在教學《西湖》一課時,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我設計了這樣一段開場白: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的西湖自古以來就是人們心馳神往的旅游勝地,古往今來不少文人墨客以“西湖”為題材寫下了一首又一首膾炙人口的詩詞歌賦,下面誰能來為大家背一首描寫《西湖》的古詩?這時,大多數(shù)學生都小手高舉,我指名讓一名男孩起來背,他立刻脫口而出:“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背到后兩句詩時,全班的學生也情不自禁的跟著背了起來:“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在孩子們的吟誦中,他們的腦海立刻浮現(xiàn)出一幅碧波蕩漾,荷香四溢的美好畫卷,不知不覺就進入課文學習的情境之中。
當然,在課堂教學的中間或結束之際都可以靈活的將古詩的學習貫穿其中,有時一節(jié)課就可以挖掘出與課文內容有關的幾首古詩。如在教學《九寨溝》一課時,這樣幾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給我?guī)砹丝梢源┎濉霸姟钡撵`感。一是在學習多音字“泊”時,有個學生立刻就想到了張繼的《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倍钱攲W生讀課文讀到“由此形成了一道道高低錯落的瀑布”時,全班學生聲情并茂的背起了李白的《望廬山瀑布》:“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睂W生通過誦讀就明白了瀑布的壯觀景象,更好地理解了課文內容,可謂一舉兩得。又有一個孩子把小手高高的舉起,說:“老師,剛才我們誦讀的是描寫瀑布動態(tài)的古詩,我還知道靜態(tài)的。”于是,他便背出佚名的《題黃果樹瀑布觀瀑布亭聯(lián)》“白水如棉,不用弓彈花自散;紅霞似錦,何須梭織天生成?!焙⒆幼x出后,面前仿佛出現(xiàn)了一片五彩云霞的錦緞。這兩首古詩一動一靜,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給孩子們留下深刻的印象。我相信只要教師處處留心,有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的眼睛,總會帶領學生找到埋藏在字里行間的一首又一首的古詩。
2.將古詩的學習寓于學生的娛樂之中
作為小學生,愛玩是他們的天性,如果能讓他們在玩樂中學,在豐富多彩的課余活動中體味到學習古詩帶來的樂趣,這難道不是寓教于樂的最好的例證嗎?
受中央電視臺三界古詩文大賽的影響,我想 在班級搞一次“古詩擂臺賽”,分別有描寫名山大川的、江河湖泊的、還有歌頌友情的及表達思鄉(xiāng)情懷的多種不同題材,為了這次比賽,孩子們真可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有的三個一群,有的兩個一伙,出謀劃策,通過多種不同的渠道搜集古詩,整理歸類,這樣的活動,既讓學生積累了古詩,又鍛煉了他們搜集材料及自組織演等各方面能力,豈不是一舉多得?更為重要的是學生通過這樣一次活動,他們體會到了活動過程中帶給他們的愉悅和成功帶給的快樂感。我們不是常說“貴在參與”嗎?學生惟有親身參與了,才能體會到參與過程中身心各方面的表現(xiàn)欲,展現(xiàn)欲以及受到肯定和贊賞帶來的成功感,自豪感,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想真正地讓學生學有所得,必須讓他們產生學習的欲望,這樣的活動經常不斷的開展,就能讓學生對古詩的學習保持較高的興趣,把對古詩文的學習當作一種樂趣和享受。當 學生對古詩文的學習有了興趣,學習就不再成為負擔,而成了樂趣。
3.將古詩文滲透到學生日常生活的各個環(huán)節(jié)
俗話說“有心栽花花不成,無心插柳柳成蔭”。事實難道不是嗎?有些孩子在與生俱來的逆反心理的作用下,你刻意強調的反而不如置若罔聞,這就要求教師要做一個有心人,而且是一個“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式的有心人.記得一個學生在作文《中秋記事》一文的結尾這樣寫道:雖然爸爸現(xiàn)在遠在幾百里之外的蘇州,不能回來和我們團圓,但是一想到蘇軾的“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此事古難全?!蔽揖驮谛闹心钠矶\,爸爸保重,但愿這時的你也和我一樣都沐浴在這美好的月色中,最后我真誠的祝愿:但愿人長久,千里更嬋娟。看到學生能用知道的古詩詞來抒發(fā)感情,傾訴自己的心聲,我真的打心底里感到欣慰。
我愛古詩,所以我也想潛移默化地把它傳給我的學生,讓學生沐浴在詩意的光輝里,因為古詩是中國燦爛文化遺產中的瑰寶,古詩文的積累,會增強學生對美的鑒賞力,從優(yōu)美的詞句中感悟人生,體會詩人的親情感,因為詩人把生活中的一人﹑一事﹑一景﹑一物,都用優(yōu)美精練的語言刻畫出來,學生讀后會在頭腦中把詩中描寫的景象浮現(xiàn)出來,這種“詩化”的教學最能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韻味,弘揚傳統(tǒng)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