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際洋
摘? 要? 微信公眾平臺是多種新媒體平臺的重要一種,也是傳統(tǒng)新聞媒體轉戰(zhàn)新媒體、爭奪移動用戶的重要陣地。澎湃新聞是傳統(tǒng)新聞媒體銳意改革、勇于取舍的急先鋒,依靠原創(chuàng)時政新聞的內容定位、官方媒體的采訪資源、傳統(tǒng)新聞媒體的采編實力以及互聯網技術驅動,在短時間內成為傳統(tǒng)新聞轉戰(zhàn)新媒體的佼佼者,同時,在微信公眾平臺內容的編排、推送策略方面也具有典型性,對傳統(tǒng)媒體的全媒體轉型提供了理論和實踐上的參考。
關鍵詞? 微信公眾號;編排;推送
中圖分類號? G2?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9)07-0041-02
微信公眾平臺在微信5.0版本更新后發(fā)生了重大變革——微信公眾號分為訂閱號和服務號,本文研究的公眾號僅指訂閱號。微信訂閱號根據創(chuàng)辦主體的資質,會授予不同的權力,包括日群發(fā)信息數量、推送咨詢數量、開放第三方接口等。公眾號一對多的群發(fā)信息的同時也可以一對一的私信交流,管理者根據受眾的閱讀數據可以隨時調整內容編排和推送策略,并且公眾號豐富的第三方開發(fā)可以豐富主動式服務交互,為管理者提供自定義菜單。靈活、小巧、移動場景讓微信公眾號成為眾多媒體鏖戰(zhàn)新媒體的前沿陣地,因此媒體公眾號的建設尤為重要。
澎湃新聞作為傳統(tǒng)新聞媒體“壯士斷腕”進軍新媒體的急先鋒代表,在門戶網站、“兩微一端”的新媒體建設上成績斐然。澎湃新聞客戶端在2014年7月22日上線,不久后搭建了包括門戶網站、“兩微一端”一體的新媒體平臺,放棄了紙媒《東方早報》,但創(chuàng)作團隊依然是原班人馬。
1? 澎湃新聞公眾號的內容分析
1.1? 堅守時政新聞為導向
李良榮教授認為,“時政報道包括黨和國家重要法規(guī)、政策、舉措的決策制定過程、執(zhí)行過程和執(zhí)行結果;各級黨政領導崗位的人事變動;黨和國家領導人的外交國務活動等”①。按照李良榮教授對時政新聞的定位,對澎湃新聞公眾號所發(fā)布的207條文章進行統(tǒng)計,得出時政新聞有103條,占到50%,可以說澎湃新聞的公眾號內容與移動客戶端的內容主體保持一致,以時政新聞為主,與“專注時政與思想”的口號相吻合。同時,能夠采編和發(fā)布時政新聞,也是澎湃新聞作為權威媒體的特殊資源優(yōu)勢和新聞生產實力。澎湃新聞的微信推文較傳統(tǒng)新聞更加注重生活化、社交化和個人化的視角呈現,對傳統(tǒng)的時政新聞做了適應性改進。包括在標題上顯淺生動、文風活潑輕快、宏觀視角轉為個人視角,內容延伸面寬廣,比如關于普京的一則微信推文《普京直播4小時:在生活中,“我也是人,也會有人想騙我”?》就通過個性化的視角、較寬廣的話題延伸來解讀,并加入了UGC式的“各方聲音”,用戶參與度和社交性更強,讓遠距離、冷冰冰的時政新聞變得生活化、趣味性。
1.2? 非新聞文章數量的攀升
在澎湃新聞公眾號推送的207條文章中,非新聞圖文數量有102條,占比49%,其中體育娛樂內容占30%,剩下的是科教、勵志、社會生活以及商業(yè)宣傳等內容??梢砸姷门炫刃侣勗谖⑿殴娞杻热莸倪x擇上不同于移動客戶端,更加注重微信的社交性,并且考慮到時政新聞在朋友圈這個私密平臺傳播效果較弱的特點。在推文的主題選擇上,傾向于和讀者更親近的生活類、情感類、娛樂類的內容。
1.3? 深度報道方式的靈活多變
深度報道在于對新聞事件報道的視角廣、縱向深、容量大和手法多,強調問題研究和專門報道。深度報道是澎湃新聞作為老牌新聞媒體在內容建設上的強大優(yōu)勢,特別是公眾號的推送文章,澎湃會根據訂閱號用戶的閱讀、反饋數據,來制定下一步的深度報道的選題、方向、角度,用戶還能點擊文章底部的“閱讀原文”進行話題追溯。
一方面,澎湃新聞在深度報道方面已經形成了自己故事化敘事的套路,比如在披露中央紀委關于貪腐問題的調查報道時,不僅會公開當事人的職務、工作簡歷,還會深入揭露具體的貪腐行為,如何貪?仕途起伏?宦海人生?不良癖好,性格弱點等。比如2017年8月13日推送的一則反腐倡廉報道《安徽原縣委書記受賄“二進宮“:曾獲刑十年,假釋出獄任職國企繼續(xù)貪》②。這則報道不僅爆料了當下,還追溯到2000年當事人的前科,挖掘表象背后暴露的深層問題。另一方面,澎湃在深度報道中傳遞溫情和人文關懷,通過使用網絡熱詞撰寫標題、社交熱點的新“?!眮碚f舊事,比如《人民的名義》熱播時,用劇中的情節(jié)、人物來展開公檢法治的報道,讓時政報道更生動、離受眾更近。
2? 澎湃新聞公眾號的編排形式
微信公眾號的內容編排可以有文字、圖片、音頻、視頻,其中每條文章視頻最多可插入三條,央視新聞公眾號內容編排基本以視頻短消息為主。對澎湃訂閱號207條文章統(tǒng)計可得,其中76%為圖文形式,視頻結合的文章只占據少部分,并且文章篇幅不長,有33%的文章字數在1 000~2 000字之間,6 000字以上的長文占2%。澎湃訂閱號的內容編排不同于傳統(tǒng)紙媒或移動客戶端,重視訂閱號閱讀的碎片化習慣,尊重網友“太長不看”的閱讀習慣。
3? 澎湃新聞公眾號的推送策略
3.1? 日推送頻次基本固定
從澎湃新聞訂閱號推送時間的2017年5月至11月中抽取14天作為樣本,統(tǒng)計得共推送39次,文章總數為207條,每日推送次數為2.8次,每日推送數量為14.8條。澎湃新聞訂閱號的推送次數遠不及央視新聞,但在每次推送文章的數量上,呈現流瀑式的8條推送。微信訂閱號規(guī)定每次圖文推送不得超過8條,澎湃新聞基本每次都保持在7~8條。2019年澎湃新聞訂閱號基本每天推送次數都保持在3次。
3.2? 推送時段符合移動場景閱讀
訂閱號會根據自身的內容特點、受眾特點、推送頻次等來設定規(guī)律的推送時間。澎湃新聞的受眾集中在30~55歲之間的中青年,在移動互聯網產品的使用上時間主要集中在早上通勤時間、中午休息時間及晚上下班后的休息時間,因而澎湃訂閱號將一日的三次推送集中在8點、12點和20點三個閱讀高峰期。將三次推送分布在全日段,一方面基本照顧到所有用戶的觀看時間,另一方面,就像報紙的版面編排一樣,不同時段的圖文也有所差異,當然受眾可以在20點一次性閱讀三次推文。
3.3? 推文數量有規(guī)律
在推文數量上澎湃基本保持在每日三次推送,每次7~8條圖文,推送時間覆蓋全時段。相較于澎湃新聞的定點推送,央視新聞公眾號的推送以時效性為第一,不顧及受眾有沒有收看時間,在重大新聞或突發(fā)新聞事件的第一時間在“兩微一端”推送。澎湃新聞在穩(wěn)定的推送上也有個例,比如推送的數量越少,新聞事件越重大,譬如在對中宣部原副部長魯煒涉嫌嚴重違紀的報道就用了單條推送,比較少見的推送形式突出事件的嚴重性。
4? 公眾號內容的傳播效果與啟示
微信公眾平臺的后臺管理能夠獲取詳實的反饋數據,其中最為直觀的就是文章閱讀量、點贊量、時段內閱讀量曲線圖、轉載量、粉絲增長圖等。一則訂閱號文章的閱讀量統(tǒng)計最高顯示10萬,對澎湃新聞訂閱號推送的文章進行抽樣,得出顯示閱讀量在“10萬+”的文章占到總體4%,且這些文章全部出自頭條內容,89%的文章閱讀數量都在1萬~5萬之間。點贊量0~100之間的占總體的67%,受閱讀量影響,澎湃訂閱號推送文章的點贊量一般,遠不及非新聞類的自媒體文章。
就澎湃新聞訂閱號的閱讀反饋數據而言,還有長足的進步空間。澎湃在新媒體建設上雖然領先于眾多傳統(tǒng)新聞媒體,但較今日頭條、騰訊新聞等聚合類新聞還有一定的差距,尤其是在建立與用戶的強關系、打造媒體的人格化、提升用戶體驗、內容精準投放等方面。
注釋
①吳華清:《黨報時政新聞話語研究——以<寧波日報>為例》,復旦大學,2012。
②新藍網:安徽原縣委書記受賄“二進宮”:假釋出獄任職國企繼續(xù)貪,http://n.cztv.com/news/12634693.html,2017-08-13。
參考文獻
[1]孫婧雯.“澎湃新聞”微信公眾號的內容與推送策略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18.
[2]劉燁.新聞類微信公眾平臺的內容比較研究——以“人民日報”和“澎湃新聞”微信公眾號為例[D].廣州:華南理工大學,2017.
[3]張燕,陳思思.傳統(tǒng)新聞媒體轉戰(zhàn)社交媒體的內容運營策略——對澎湃新聞微信公眾號的內容分析[J].出版科學,2016(4):53-56.
[4]鄭芬.淺探傳統(tǒng)時政報道在新媒體的轉型突破——以微信公眾訂閱號“福建新聞聯播”為例[J].東南傳播,2015(1):12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