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麗麗
摘 要:故事的語言富有生動性,強調事情的發(fā)生及過程,情節(jié)生動活潑,語言連貫且富有趣味性,深受兒童喜愛。小學生的感性思維較為發(fā)達,對于直觀可感,富有情節(jié)的語言更容易理解。通俗、易懂,趣味盎然的故事,迎合小學生的內在需求。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融入趣味的故事,能夠快速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可以使學生注意力投入到課堂活動中,并積極思考、探究,讓英語課堂活力四射,精彩而高效。
關鍵詞:小學生;英語教學;故事;趣味
【中圖分類號】G【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216(2019)03B-0106-02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教材內容,適當、巧妙地融入故事,這樣做可以迅速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把注意力都投入到學習當中。故事又是兒童獲取語言技能的重要途徑,是洞察世界,接觸多元文化的重要媒介。教師要充分利用“故事”這一重要教學手段,帶領學生入情入境地感知英語語言,體驗英語的實用性和工具性,構建魅力無限的實效英語課堂。
一、趣味故事導入,刺激學生學習興趣
在學習一段時間英語后,英語的語音、詞匯、句型對學生來講,漸漸地退去光芒,對于英語學習的新鮮感也慢慢地淡化。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想要讓學生對學習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新課的學習中,利用故事導入便是一種高效、快捷的方法。故事流暢活潑的語言,趣味、生動的情節(jié),能夠將學生瞬間帶入新課,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探索欲望。
在教學小學英語三年級下冊Unit 7“On the farm”時,在上課之初,教師便利用多媒體課件,圖文并茂地展示了故事《Yoyo is On the farm》。黃色小狗Yoyo映入學生的眼簾,學生的精神一下子就振奮起來,聚精會神地看著屏幕,跟隨Yoyo的介紹,看著畫面學生知道了Yoyo是一只狗,它是在農場。接著通過“Whose foot prints?”引出pig、chick等動物,學生對農場的景物充滿了好奇和期待。這時,教師引出本課的學習主題“On the farm”,學生迫不及待地進入Story time的學習,在不知不覺中就掌握了很多單詞。而且在相互的討論中順利地理解、掌握了幾個本課的重點句型。 課堂氛圍活躍,學生學習的熱情始終不減,在快樂的體驗中學習、掌握了本單元的知識重點,并在不經意間進行了靈活運用,使課堂教學事半功倍。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運用生動、形象的故事打開學生思維的大門,燃起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讓學生對新知識充滿探求的興趣,進而快速調整心理狀態(tài),為新課學習做好準備。學生在故事的愉悅體驗中,也有了學習英語知識的興趣,不再是進行枯燥乏味的單詞記憶,機械的句型練習,而是趣味十足的詞匯積累,靈動美妙的語言交流,讓學習變得快樂起來。
二、故事營造氛圍,點燃參與活動熱情
輕松、愉悅的氛圍是靈動學生思維的沃土,更是促進學生參與性學習的催化劑。愛爾蘭詩人葉芝說過:教育不是注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營造愉悅的課堂氛圍,讓課堂充滿生命活力的因子,燃起學生求知的欲望,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各項課堂活動中,思維敏捷地鉆研新知識,鞏固舊知識,形成牢固的知識體系。而故事正是課堂氛圍調節(jié)的重要手段,教師可以將學習內容故事化,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構建故事化的情境氛圍,增強學生的參與熱情。
在教學小學英語五年級上冊 Unit 3“Our animal friends story time”時,教師向學生講述動物朋友的故事。學生聚精會神地聽著老師講述自己動物朋友的故事,不放過任何一個單詞,但是老師只是講了該動物朋友的特征,便提問:“ What is my animal friend? ”學生聽得非常認真,紛紛回答:“ It's a cat. ”教師大力表揚,學生在成功的喜悅中,學習熱情更加高漲。這時,教師讓學生同桌之間相互講述動物朋友的特征,并讓對方猜測動物朋友的名稱。學生積極參與,在交流討論中,鍛煉了口語表達能力,靈活運用了所學知識,讓課堂實效落到實處。
英語作為需要學習的語言,小學生學習起來會顯得枯燥無趣。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適時地加入快樂的元素,營造寬松愉悅的氛圍,讓學生不再有學習英語的畏難情緒,調動語言學習的熱情,讓學生可以更加放開用英語進行表達,在無拘無束的環(huán)境中,提升語用能力。
三、拓展故事內容,培養(yǎng)跨文化意識
馬云在談學習英語的重要性時曾說:“語言是文化的體現(xiàn),學習一種語言就是學習一種文化?!庇纱丝梢?,要想學好英語,首先要了解文化。中西方文化存在著較大的差異,這也是學生學習英語的一大難點。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用學生喜歡的形式,向學生滲透跨文化的意識,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英語,掌握其用法,為學習打下堅實基礎。
在教學小學英語三年級上Unit 6“Colours Story time”時,學生學習了red、yellow等表示顏色的單詞。為了讓學生能夠運用這些顏色進行英語表達,教師向學生講述了關于中西方對各種顏色內涵理解差異的小故事,避免使用錯誤,造成對方誤解。如“red”,在中國表示熱情洋溢、吉祥,多用于喜慶的場合,而在西方國家則是一個貶義的詞,具有“火”與“血”的聯(lián)想,象征著殘暴和流血。而“white”這個顏色恰恰相反,在中國代表著衰、喪,是一個禁忌詞,而在西方則象征著圣潔無邪……學生在故事中了解了中西方對顏色的理解,形成了跨文化的意識,體會了語言背后的文化內涵。
世界文化是豐富多彩的,在教學中教師要向學生潛移默化地滲透多元文化意識,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意識,讓學生在掌握語言知識的基礎上,能夠靈活、正確使用這一工具進行交流,讓知識轉變成技能。
四、演繹故事情節(jié),提升英語綜合能力
英語故事具有不同的角色,有趣味無窮的情節(jié),同時還蘊含一定的生活和人生道理。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分角色表演故事的方法,讓學生在深入學習故事內容的基礎上,演繹主人公的語言、神情,并理解故事的內涵,是學生鞏固所學,拓展新知,鍛煉口語表達能力,提升英語綜合素養(yǎng)的良好途徑。
教學小學英語六年級下 Unit 1“The lion and the mouse Story time”,這是一個童話故事。教師先帶領學生一起學習,然后引導學生梳理故事,接著讓學生自由分組,并分角色演繹獅子和老鼠之間的故事,將這個故事生動地表現(xiàn)出來。小學生活潑好動,天生愛表演,迅速分好組,仔細琢磨角色的語言、神態(tài)、語氣,學生活靈活現(xiàn)地表演了大獅子和小老鼠之間的故事。有的小組還發(fā)揮了想象,進行了故事拓展,表演了獅子和老鼠的長久友誼,惟妙惟肖。
演繹英語故事,可以讓學生從肢體、語言、神情等方面更好地理解所學內容,并在表演的過程中進一步內化知識,拓展詞匯量,操練句型,促進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應用英語,與同學和老師進行交流與互動,鍛煉和增強英語綜合能力。
總之,在小學英語教學中,融入精彩的故事,能夠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可以使學生迅速進入新課的學習,并將注意力始終保持在學習上。教師要進一步探索教材內容與故事的更好融合,創(chuàng)設情境,營造愉悅的學習氛圍,點燃學生學習的熱情,讓英語教學效果達到最佳狀態(tài)。
參考文獻:
[1]范從娟. “課內外互動”模式在小學英語故事教學中的運用[J].中小學教學研究,2018,(12).
[2]賈風霞.小學英語閱讀教學故事教學法案例研究[J].英語廣場,2019,(2).
[3]華應玉,宋保舉.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運用的背景概述[J].教育革新 ,2017,(5).
[4]張愛愛.合理有效的農村小學英語教學——結對教學[J].教育革新,2008,(1).
[5]李麗娟.農村小學英語教學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J].教育革新,2011,(11).
[6]張瑜蓮.淺談新課改下的農村小學英語教學[J].教育革新,2012,(7).
[7]葉菲.讓“樂”踐行于小學英語課堂[J].校園英語,2019,(7).
[8]陰姝媛.個性化小學英語課堂構建[J].新課程(上),2019,(1).
[9]沈悅.讓小組合作學習“走進”小學英語課堂[J].英語畫刊(高級版),2019,(2).
[10]趙慶鳳.小學英語課堂中學生參與的質量分析[J].天天愛科學,2016,(18).
[11]唐碩頤.淺析體驗性教學在小學英語課堂中的應用[J].新課程(下),2014,(8).
[12]李有剛,常玉紅.如何讓小學英語課堂“活”起來[J].新課程(上),2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