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
摘要:本文對家校合作方式進行研究,總結(jié)了把家長變?yōu)榻逃献髡叩姆椒?,提出凝聚教育力量,喚醒家長的教育意識,開好第一次家長會,建立一個“教育目標”一致的家長委員會,請家長參與學生評價等,明確形成教育合力可以促進教育活動與學生身心發(fā)展的和諧,師生關(guān)系為主的人際關(guān)系的和諧,學校、家庭、和社會三方教育關(guān)系的和諧,增加教師的幸福感。
關(guān)鍵詞:家長;合作;和諧;幸福感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19.05.032
中圖分類號:G6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580(2019)05-0131-04
“和諧施教悉心育人”是我們學校堅持幾十年的辦學宗旨,就和諧教育而言,它包括三大要素,簡單說,教育活動與學生身心發(fā)展的和諧,師生關(guān)系為主的人際關(guān)系的和諧,學校、家庭、和社會三方教育關(guān)系的和諧。影響學生發(fā)展的各方面的教育因素的和諧,促使教育形成一股合力,這股合力目標一致,方向統(tǒng)一,互補互助,保證我們的教育任務的完成,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的發(fā)展,實現(xiàn)班主任工作的輕松愉快。那么,如何實現(xiàn)這種和諧呢?我們發(fā)現(xiàn):增加教育力量,形成教育合力,把家長變?yōu)榻逃献髡卟皇橐粋€有效的方法。而《關(guān)于指導推進家庭教育的五年規(guī)劃》要求進一步強化家長的監(jiān)護主體責任,引導家長依法履行家庭教育職責。
我們都知道,教育由三部分組成: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家庭教育。也就是說完成一個人的教育應該由這三種力量合力完成,就像一個三足之鼎。但現(xiàn)實情況是:可以借助的社會力量微乎其微——我們的社會還沒有形成全民教育下一代的意識;大部分家長也認為教育是學校的事、老師的事,自己只負責孩子的吃飽穿暖玩好。三足之鼎缺失了兩足,只剩下學校和老師在苦苦支撐,學校和教師疲累不堪。不是曾經(jīng)有一個公式嗎?“5<2”!學校五天教育抵不過家長兩天教育,家長正確的教育不僅缺失,還動搖、否定學校教育。那么我們?nèi)绾伟阉膿Q成加法算式5+2,結(jié)果不僅要讓它大于5,而且要讓它大于7?爭取家長,使家長成為我們的教育合作者,而且可以借助家長的力量,實現(xiàn)社會教育的可能性。哪個家長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龍成鳳,擁有一個幸福的人生呢?這和我們教育培養(yǎng)的終極目標是一致的,這就是我們合作的基礎和理由。那么怎樣讓家長愿意與我們合作呢?
一、喚醒家長的教育意識——“我”是教育者
優(yōu)秀的孩子多是優(yōu)質(zhì)教育的結(jié)果,問題孩子多是問題家庭的產(chǎn)物,學校教育非常重要,但無論多么重要,都只是家長教育的重要補充。我們不要總是認為“優(yōu)生”都是教師教育出來的。以品行而言,孩子做人的高下,最重要的依然是取決于其父母的家庭教育。企圖單憑學校力量而徹底改變一個孩子,這就違背了常識。我們都有這樣的認識,問題學生一定出自問題家庭。這么說可能讓有些老師長出了一口氣,哎,問題學生跟我沒關(guān)系了。恰恰相反,以中國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們又多了一項任務,那就是喚醒家長的教育意識。我們不僅要教育學生,還要幫助家長。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每天與家長生活在一起,家長的舉手投足,一言一行,都對孩子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在每個孩子身上都能看到家長的影子。但是家長有時沒有這意識,所以我們要喚醒他作為教育者的自覺,明確告訴家長,每位家長都是教育者,沒有家長的教育支持,教育很難成功。
(一)講述往屆家長教育孩子的故事。
往屆家長成功和失敗的案例是經(jīng)過時間檢驗的,不由人不信服。每個新班的第一次家長會上,我們一定要做這件事,把家長的故事講給新任家長聽,同樣是家長的身份,更容易引起他們的共鳴和反思,這比純粹的理論更能引起家長對家庭教育的重視。這樣的例子不僅給家長以方法,而且給家長以力量,總是能引起家長的深思。
(二)請現(xiàn)任家長講述教育孩子的體會。
每一年的家長會上都會有這樣一個議程,請家長介紹經(jīng)驗。我們一般樂于邀請那些發(fā)展比較全面的孩子家長介紹經(jīng)驗,或某一方面比較突出的孩子家長,而孩子的學習成績并不是選擇的重要標準。身邊的孩子,更容易引起家長的好奇。在這樣的引導下,我們學校的家長都愿意“開小會”,每天放學的時候,東路一伙,西路一伙,有時也交流討論孩子身上出現(xiàn)的問題,請教解決方法,有時這種討論也會延續(xù)到家長QQ群里,家長對于孩子教育的熱情逐步被點燃。
(三)講述老師教育中的無奈和失敗。
這也是每個新班家長會一定要講給家長聽的內(nèi)容。作為一個班主任,不僅有光鮮亮麗的成績,不僅要培養(yǎng)出一個個讓老師欣慰驕傲的學生,也有失敗和無奈。把這樣的故事分享給家長,讓他們了解老師不是萬能的,缺失家長教育的幫助,老師的努力徒勞,使家長從內(nèi)心深處體會老師的良苦用心,認識家庭教育的重要,自身責任的重大。
(四)教給家庭教育的方法。
與其說家長不進行家庭教育,不如說更多的家長是不懂教育,不會教育。教育讓他們感到迷茫。那么除了請家長介紹經(jīng)驗之外,我們在給學生推薦圖書的同時,也一并給家長一份推薦目錄,讓家長學會教育,不可能所有的家長都看,但也不可能所有的人都不看,有一部分先行動起來的就會逐步帶動更多的人參與。現(xiàn)在手機微信功能比較方便,把好的教育文章用微信或QQ轉(zhuǎn)發(fā)給家長,不久,家長也會行動起來,也把一些好的教育方法,教育故事轉(zhuǎn)發(fā)到QQ群里,大家一起學習、討論,班級QQ群成了老師和家長共同學習的陣地。
二、打好班主任的“刻板印象”——開好第一次家長會
無論是當一年級班主任還是新接班,第一次家長會都非常重要,無論是孩子還是家長都在用審視甚至懷疑的目光看著你,都想通過家長會這種面對面的形式了解你。教育學中有個術(shù)語,叫“刻板印象”。就像刀子刻在木板上那么深刻,很難改變。從召開家長會的形式、內(nèi)容,到講話的語氣,神態(tài),當天穿著打扮,都要考慮到。這比選美更重要,選美失敗了可以重來,評委可以換,家長卻不會從頭腦中把對老師的印象抹去。這直接影響老師在家長心目中的形象和威信。大方得體的裝扮,可以增加老師在家長心目中的分數(shù),美麗不僅表現(xiàn)在裝扮上,更表現(xiàn)出一個人對生活的態(tài)度。美麗的不僅是我們的容貌,還有我們的心情、我們的生活。追求美并不是錯,如果能讓自己的舉止、言行、工作、生活都是美的,那么老師的人生就是成功的,幸福的。這是第一次家長會應該注意的細節(jié)——教育無小事。
(一)交流教育理念。
在第一次家長會上一定要把老師的教育理念、國家的培養(yǎng)目標、學校的教育特色與家長進行溝通,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配合。在家長會上一定要告訴家長,老師關(guān)注的是學生一生的幸福,考慮的是未來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在這些目標指引下去實施教育,學校不會特別在意學生的分數(shù),分數(shù)只是副產(chǎn)品,學生擁有健康的身體,良好的習慣,濃厚的興趣,較強的能力,頑強的意志,不得高分都不可能,但那可能是后來的事,可能是高年級,也可能是初中,高中。在小學90分和100分沒有太大的區(qū)別,犧牲學生的興趣、態(tài)度、能力、品質(zhì)換來的高分數(shù)是沒有價值的。走入社會以后,分數(shù)對于學生不是最重要的。
(二)豐富評價內(nèi)容。
每次期末考試之后,學生拿回去的不僅僅是試卷,而是一個檔案袋,里面裝有學生這一學期的收獲:期末試卷、課外閱讀統(tǒng)計表、創(chuàng)編故事的字數(shù)統(tǒng)計表、寫字作業(yè)本、仿寫的兒童詩、兒歌、日記本、故事本、學生自己創(chuàng)作的作品、給家長的一封信、各種名目的獎狀等。不給學生排名,也不印成績單,不公布考試成績,學生如果不愿意,除了老師、家長,沒有人會知道他的成績。不唯分數(shù),要在學生評價方面體現(xiàn)出來,我們研究出一套評價體系,配合教育思想,而不是說一套做一套,老師通過評價讓每個孩子知道老師關(guān)注的是他的付出,他的努力,他的進步,從而使學生更加努力。
同時讓家長看到孩子的變化,明確學生無論畢業(yè)于什么大學,最終都要走向社會,社會更需要正直善良的人品,忠實肯干的態(tài)度,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駕輕就熟的能力,協(xié)調(diào)溝通的人際關(guān)系。這些是分數(shù)無法衡量的。家長對于社會的認識并不比老師少,只不過對于教育沒有更細致深入的思考,不免人云亦云,隨波逐流。跟家長分析清楚利害關(guān)系,大多數(shù)家長會成為我們的同盟軍。
(三)公開敏感問題。
家長比較關(guān)注的敏感問題公開化,比如排坐問題、班干部選拔任用問題、對學生評價問題等,我們要把這些問題開誠布公地告訴家長,才能獲得家長的信任,而這份信任是合作的基礎。排座按身高,會考慮到男女生搭配、性格差異、學習習慣、視力,一個原則,一個標準,沒有例外。班級實行班干部輪換制,擇優(yōu)錄用。紀律、衛(wèi)生、學習、習慣、品質(zhì)等方面綜合評比,想當班級干部,靠自己去努力,老師沒有絕對權(quán)威。舉個例子,雖然不同階段有不同的標準,但某個階段最好只有一個目標,比如這階段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紀律意識,那么就以遵守紀律為標準。事先告訴學生,讓學生明確,老師和同學們重點評價內(nèi)容,并且把具體的評價標準告訴學生,讓學生知道怎么做是好的。那么不僅老師,同學們對于大家的表現(xiàn)也會注意觀察,慢慢學生會參與評價。做得好的學生,被肯定表揚,將會成為其他同學學習的榜樣;做的不好被批評幫助,其他同學也會引以為戒。慢慢的,就會形成學生的是非觀念。老師可以把評價權(quán)放給學生一部分,讓學生參與評價。評價別人的同時也被別人評價,逐步形成自己的行為規(guī)范。家長也會明確孩子沒有當上班干部是因為某方面還有欠缺,而不是老師不喜歡。家長就會把心思放在幫助孩子進步上,這樣就會給我們的工作減少很多阻力和不必要的麻煩。家長甚至會直接教育孩子:最近你沒有評上班級干部,是哪方面做的不夠好,是不是該努力了。久而久之,學生也會形成對自己和他人的正確認識。班干部評比的公開透明化,不僅讓家長安心,更讓學生明確地認識到榮譽要靠自己努力獲得。
(四)描繪教育愿景。
小學六年的培養(yǎng)目標,描繪得越詳細家長越信服,越憧憬。通過描述,家長會感受到老師對教育的理解、把握,對學生的熱愛,對工作的責任心。遠景目標勾畫好后,還要制定一個近期目標,比如本學期的工作重點,這是切近的,這一點可以根據(jù)學生的情況來確定。如果你是新接一年級,那么讓學生適應學校生活,培養(yǎng)對學校生活的興趣,讓學生愛上學,就會成為我們的工作重點。剛剛背上小書包的孩子每天都高高興興地嚷著要去上學,回家又絮絮叨叨地講述學校的快樂,對于家長來說,那該是怎樣一種幸福的情景!把近期目標確定好,讓家長明確學校近期工作的重點,也利于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如果真正做到了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目標一致,老師與家長團結(jié)協(xié)作,目標一致,要求相同,方法互補,教育任務就更容易完成,學生和家長也更容易體驗到成功的快樂,“5+2”效果也容易顯現(xiàn)。
三、建立一個“教育目標”一致的家長委員會——我們是一個教育集體
家長會的召開是面向全體家長的,但并不能經(jīng)常開。家長們不僅是我們學生的父母,還是某些人的子女、員工、同事、朋友、兄弟姐妹,每個人在這個社會上都是多重身份,老師找家長,也是家長比較恐懼的一件事。有些需要與家長商量的事,需要征求家長意見的事,需要家長幫助的事,都可以通過家長委員會去完成。家長委員會既是家長參與班級管理的渠道,也是班主任與家長交流的橋梁。家長委員會的組成一般要考慮幾個方面:一是覆蓋面。行業(yè)、階層、學歷水平、專業(yè)知識,不同的人對教育的認識也不同。二是對教育的認識程度,對學校工作、對教育的態(tài)度。第三要考慮到家庭收入情況。不同經(jīng)濟基礎的人處理問題的方式也不一樣,最主要的一點是要有熱情。總有一些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格外重視,也樂于參與班級的一些工作,樂于為老師出謀劃策。事實上,經(jīng)過幾個活動,幾次接觸,家長委員會成員會自然地進入我們的視線。
四、賦予家長尚方寶劍——請家長參與學生評價
請家長參與評價的好處:第一,家長參與教育孩子的意識更強了。因為老師賦予了家長評價的權(quán)利和任務,家長會主動觀察孩子,這和平時管孩子不一樣,指向性更明確。老師把任務跟家長交待清楚,請家長進行指導和評價,老師再根據(jù)家長的評價情況進行總結(jié)、督促。因為關(guān)系到孩子的評比,孩子就會督促家長對自己進行評價,這樣就催生了第二個好處,孩子會更重視家長的教育了。因為家長有評價權(quán),而這種評價會被老師直接作為某項活動評比的依據(jù),第三個好處就是家長參與評價的過程中對于老師的教育思想、行為的理解會更深入,更樂于配合老師的工作。在評價的過程中,他了解了老師的甘苦,看到了學生的進步,逐步掌握了教育孩子的方法。
在實際工作中我們經(jīng)常有一些教育教學內(nèi)容,家長完成評價會更方便一些。像低年級學生自理能力的培養(yǎng),這不是我們班主任一個人的力量能夠完成的,甚至說離開家長是無法完成的。在網(wǎng)上看到一張照片,一位父親送孩子去大學報到,大學校園里,父親竟然蹲在地上給孩子系鞋帶。網(wǎng)友一片嘩然。對于這位父親,這個孩子我們都不想評價,毋庸置疑的是,現(xiàn)在的有些孩子自理能力太差,一個連自己都照顧不了的人,何談幸福人生呢?那么怎樣使自理能力的培養(yǎng)變成一種常態(tài)化呢?我們設計了一份表格,請家長根據(jù)內(nèi)容對孩子進行評價,把評價主體進行多元化處理,由小組評價、個人評價、班級評價和家長評價四方面組成,對學生的評價更全面,更趨近于合理。
請家長評價也可以幫助家長解決一些家庭教育問題。比如有的家長反映,有的孩子學習習慣不好,回家寫作業(yè)磨磨蹭蹭,效率不高,質(zhì)量不高。班級制定一個《家庭學習態(tài)度、學習習慣評價表》。每周檢查一次,評比一次,鼓勵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并且把家庭評價和學校評價有機結(jié)合在一起,減輕了家長的負擔,也使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有了一貫性。家長反映,自從有了這張表格,學生變化很大。
五、透過家長實現(xiàn)社會教育的可能性——教育孩子是全民的責任
家長所擁有的教育資源是不可估量的,透過家長,還可以喚醒社會教育的參與意識,實現(xiàn)社會教育的可能性。有些老師可能會說,名校家長的資源,我們沒有。其實,你的家長資源名校也沒有。我們要想的不是怎樣才能擁有最好的資源,這個我們改變不了,我們要想的是怎樣用好現(xiàn)有的資源。蘇霍姆林斯基執(zhí)教于一所鄉(xiāng)村學校,他的家長一樣參與他的教育活動。給孩子們當某一項技能的培訓老師,為孩子們修建暑期活動需要的草房子,浴室,請家長為孩子做報告,講戰(zhàn)爭中的故事。家長不同,資源也不同,關(guān)鍵是建立和諧的家庭與學校、老師與家長的關(guān)系。如果家長認可老師的教育思想、責任心、教育教學能力,認可老師所有的一切是為了孩子,老師做到了全心全意為學生,家長也一定會樂于參與學生的教育活動,并通過自己拓展教育資源?,F(xiàn)在,通過家長課堂的開設,有些家長走進課堂,成為了我們的編外教師。通過家長,學生的足跡已經(jīng)踏遍了本地區(qū)的我們想去的教育實踐場所。
凝聚教育合力,把家長變?yōu)榻逃暮献髡?,改變了老師孤軍奮戰(zhàn)的局面,由一個教育者變?yōu)閹资畟€、上百個教育者協(xié)同合作。教育壓力減輕了,教育環(huán)境和諧了,學生成長了,家長快樂了,教師的幸福感就增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