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春梅
【摘 要】興趣等于催化劑。學生如果對某一學科產生興趣,就會持續(xù)專心致志地鉆研它,從而提高學習效果。有用、有收獲,有成績,才有成就感、自豪感,從而激發(fā)學習興趣。
【關鍵詞】興趣;有趣;志趣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迸d趣是學生探求知識的原動力,也是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精神源泉。九年級學生學業(yè)負擔重,主動學習的熱情降低,課堂教學如果沒有創(chuàng)設有效情境,則難以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難以保持學生長久的學習興趣和動力。而學生如果對化學從一接觸就產生濃厚的興趣,便會自覺、專心致志地鉆研,可在短時間內提高學習效率,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興趣及其分類
1.興趣是指一個人力求認識某種事物或從事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興趣是一種無形的動力,使我們對某件事或某項活動很投入,而且印象深刻。
2.興趣分為物質興趣和精神興趣,物質興趣是指物質生活,衣食住行等;精神興趣包括學習、研究、文學藝術、知識等方面。
對于中學生來說,由于人生觀和世界觀尚未完全形成,無論物質興趣還是精神興趣都需要師長積極進行引導,以防止在物質興趣方面的畸形發(fā)展,在精神興趣方面的消極發(fā)展和追求。學生對某一學科有興趣,便會專心致志地鉆研它,從而提高學習效果。
二、學習興趣發(fā)生、發(fā)展的過程:有趣—興趣—志趣
興趣以需要為前提和基礎,人們需要什么就會對什么產生興趣。興趣是在需要基礎上產生,也在需要的基礎上發(fā)展,但必須具有專一性和堅持性這兩大特點。
1.“有趣”有三個特征:直觀性、盲目性和廣泛性。教師引發(fā)學生產生“有趣”要注意四點:一是問題要小而具體;二是問題要新而有趣;三是要有適當的難度;四是要富有啟發(fā)性。教學要從“有趣”開始,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2.“興趣”等于催化劑。學習興趣與學生的基礎知識有關,只有那些學生想知道而又未知的才能激發(fā)學習興趣。一種想要知道奧秘的愿望變得不可遏制,就會使人立即行動。
3.志趣是具有個性特征的學習興趣,與高尚的理想和遠大的奮斗目標相結合時,興趣就發(fā)生了飛躍而成為志趣。志趣是學習興趣的歸宿。志趣可以決定一個人的進取方向,奠定事業(yè)的基礎。
三、如何培養(yǎng)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1.上好第一節(jié)課,培養(yǎng)“零距離”。初三學生正處于興趣廣泛、求知欲旺盛的時期。教師如果從化學課的起始階段就注意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對化學學習的興趣,并因勢利導,使學生把興趣轉化成樂趣,進而轉化成志趣,那么,就能保持學生對化學學習經久不衰的求知欲。
上好第一節(jié)課尤為重要,與學生初次見面,應用風趣幽默的語言、生動活潑的實例,少量的趣味實驗。學生一下子就對幽默的教師、有趣的化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教師與學生的距離立馬拉近了。
2.直觀教學。實驗表明,人們從視覺獲得的知識,一般能記住25%。而從聽覺中得到的知識,只能記住15%;但若將兩者結合起來,便能記住65%,而不是40%。直觀性教學就是通過聽覺和視覺同時進行的,所以比單純聽或看容易得多,印象更深刻。采用教具、模型、掛圖、板書、多媒體、形象語言和演示實驗等直觀手段,講演結合進行教學,從而引起學生的注意,提高教學質量。
3.第二課堂——家庭小實驗?;瘜W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教學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幫助學生形成化學概念,獲得化學知識和實驗技能,培養(yǎng)觀察和實驗能力,還有助于培養(yǎng)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tài)度和科學的學習方法。
化學家庭小實驗是課堂教學的延續(xù)、擴展和加深,不僅能幫助學生鞏固課堂知識,理解化學;還能開闊學生視野,提高學生的實驗技能,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蠟燭燃燒,自制凈水器,生石灰與水反應,雞蛋在白醋中上下運動,自己利用植物的葉、花制酸堿指示劑,“硬水的鑒別”“純凈水的檢驗”“巧除水垢”“燃燒鑒別羊毛織物與化纖織物”“有毒塑料袋與無毒塑料袋的識別”“探究影響蔗糖溶解快慢的因素”“探究鐵釘的銹蝕”“探究自動充氣氣球”等。
4.激勵性評價等于興奮劑。教師對學生學習行為的評價,可以激勵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欲望,讓學生在正確認識自己優(yōu)勢與不足的基礎上,從正反兩方面受到激勵,從而增強發(fā)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例如:在學生評價中,積極的評價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而適度的否定評價往往會引發(fā)學生一定的焦慮感,知恥而后勇。
四、激發(fā)和發(fā)展興趣的注意點
“度”:實驗失控,課件太多、太花哨,評價過度等。
時效性:激發(fā)興趣的時間節(jié)點和效果程度。
持續(xù)性:如何發(fā)展學習化學的興趣“有度”,就是要掌握表揚的分寸,不任意夸大學生的優(yōu)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