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麗麗
摘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朗讀和默讀是閱讀教學中最經(jīng)常最重要的閱讀方法,各年級都要重視朗讀,充分發(fā)揮朗讀對理解課文內容、發(fā)展語言、陶冶情感的作用。通過熟讀、背誦,使書面語言內化為學生自己的語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理解、運用語言的能力。因而教學必須重視朗讀的訓練,加強對朗讀的指導與訓練。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朗讀訓練;方法指導
一、 朗讀有助于發(fā)展學生的語言
教師在指導學生朗讀課文的時候,應要求學生讀準字音,不添減文字,不讀破詞句,就是說要讀通句子;讓學生在各種形式的朗讀中,與字詞多次“見面”,牢固掌握字的讀音,強化識記字形,從而有效地識字、識詞。反復的朗讀,能使學生讀得正確、讀得流暢,增強語感。教師在此基礎上加強指導,可進一步增強學生的朗讀興趣,培養(yǎng)他們自覺朗讀的習慣。語文教材中選編的文章,大多是文質兼美的名家名篇,為學生學習語言文字提供了豐富雋永的材料。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如能充分利用教材指導學生朗讀,對學生理解語言文字、掌握規(guī)范的語言文字大有裨益,對方言區(qū)的學生使用規(guī)范的語言文字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小學階段是人一生中記憶力最好的時期,教師充分利用教材指導學生朗讀,甚至熟讀成誦,讓學生直接感受語言、積累語言材料、了解多種語言表達方式,就能學會運用語言文字準確地表達自己的觀點,抒發(fā)自己的感情,從而發(fā)展語言。
二、朗讀有助于審美教育
在教材中有許多描寫自然景物的文章,如《三亞落日》、《九寨溝》等,都用優(yōu)美的文字描繪了秀麗的自然風光。教學時,教師通過聲情并茂的朗讀,用聲音再現(xiàn)畫面,能讓學生進入意境,認識文中所描繪的事物的形狀、顏色,感受自然的美。教師用繪聲繪色的朗讀,能讓學生感受到在字里行間文章作者對自然景物的贊美之情。教師把自己對作品的理解融入朗讀中,感染學生,使學生入境入情,不但能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更能喚起美的共鳴,使學生領略到自然美,激發(fā)他們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通過朗讀再現(xiàn)自然美,讓學生從中感受自然美,誘發(fā)他們去想象,能發(fā)展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培養(yǎng)他們感受美、鑒賞美的能力,使他們樹立起正確的審美觀。
三、朗讀有助于發(fā)展學生的思維
學生朗讀時,耳、口、腦多種感官密切配合,迅速協(xié)調,注意力高度集中,把書面文字轉化為有聲語言這個復合感知的過程,能開拓思維、激發(fā)情感。教師指導學生朗讀的過程,是讓學生認識語言、品味語言的過程。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要將朗讀訓練貫穿于閱讀教學始終,落實到每個環(huán)節(jié),做到學前讀、學中讀、學后讀。
(一)學前讀。指初讀課文,表層性朗讀。講課前,先讓學生默讀。這時,應由學生自由讀,多讀幾遍,克服那種不給充分時間,只是浮光掠影地讀上一、二遍的現(xiàn)象,應從語言文字到思想內容的“讀懂”。必須強化預習的功能,強調初讀,整體感知課文,人人做到:一讀得正確,結合查字典,清掃閱讀障礙,要讀準每一個字音;二讀得通順,做到“要讀得字字響亮,做到不減字、不添字、不改字、不重復、不顛倒、停頓恰當、不頓讀、不唱讀”;三讀得流利,做到心到、口到、眼到,瑯瑯上口。總之,要在“準確”、“流利”上下功夫。教師只起指導作用,增加學生多練的機會,使其逐步到四會:一會利用工具書讀懂詞句、讀懂課文;二會圍繞課后問題邊讀邊想,自己解決問題;三會自己用心去朗讀課文,動筆一邊讀一邊把最打動自己的地方用波浪線劃記下來;四會自己提出疑問,參與討論。要在讀的訓練中,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在思考問題中,鍛煉思維品質;在討論質疑中發(fā)展語言。
(二)學中讀。教師要重視范讀、領讀,讀中領會語言文字的意思及思想感情,要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是怎樣表情達意的。要注意:第一,要緊扣重點,不面面俱到。在根據(jù)教材確定重點訓練項目的前提下,可根據(jù)課文的特色適當安排少量的一般基本功訓練,引導學生自己去品嘗、琢磨。我有時會引導學生讀出課文中的語句,在反復熟讀的基礎上,再教給他們按照回答問題的形式用文中的語句引導回答。第二,要建立整體性觀念,處理好整體與部分的關系。課文是思想內容和語言形式的高度統(tǒng)一,必須從整篇課文著眼,體會作者是怎樣圍繞中心遣詞造句、布局謀篇的,切忌東一榔頭西一棒,孤立地進行詞、句、段的訓練。要引導學生在詞句段篇的聯(lián)系中展開積極的思維活動,弄清楚整體與部分的關系、部分與部分之間的聯(lián)系,獲得對全文更透徹的理解,感悟精妙的語言表達形式。
(三)學后讀。指理解后讀,做到熟讀成誦。朗讀應從形式及技巧上給予指導:形式上如自由讀、個別讀、小組讀、集體讀、分角色讀、老師范讀、領讀等,力求學生百讀不厭,每讀一次都有收獲;技巧上如語調的高低、停連處理等,讓學生或吟誦或推敲或揣摩,多角度地去拔動學生的心弦。值得一提的是,在電教媒體進入課堂后,可試用配樂朗讀。配樂朗讀,就是利用電教媒體播放與課文意境相吻合的音樂,在樂聲中聲情并茂地朗讀的一種教學方法。
在教學中,由于學生認識水平和心理特點的差異,各年級的訓練要求不大相同,其側重點也不同。但從訓練手段上來說,小學階段不管哪個年級,都應當突出讀的訓練,其中朗讀的指導與訓練必不可少。有效的朗讀指導,使學生從中受感染,能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并養(yǎng)成良好的朗讀習慣,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也能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葉老說:“多讀作品,多訓練語感,必將能駕馭文字?!痹谡Z文課堂教學中,重視并加強朗讀訓練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單位:甘肅省隴西縣南二十鋪九年制學校,甘肅 定西 74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