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英
摘 要: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對生成性資源進行開發(fā),同時明確基本的運用方法,能夠保證教師的教學質(zhì)量,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有利無害。然而,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課堂以灌輸式教學為主,學生缺乏主動性,對語文學習興趣不高,不能夠自主學習,導致生成性資源的開發(fā)、運用效果大打折扣。在這樣的情況下,對相關(guān)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對生成性資源進行開發(fā)、運用的方法,希望能為小學語文課堂的合理教學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jù)。
關(guān)鍵詞:課堂教學;小學;資源開發(fā)
只有明確教學的基本現(xiàn)狀,才能夠在其基礎(chǔ)上開發(fā)利用生成性資源,這也要求小學語文教師必須學會對課堂的生成性資源進行歸納,同時了解學生目前存在的學習問題,因材施教,只有如此,方能保證教學質(zhì)量,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以及學習興趣。然而,想要真正對課堂生成性資源進行開發(fā)與利用,這并不輕松,需要教師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小學語文課堂中生成性資源開發(fā)與利用的基本情況
在教學動態(tài)進行的過程中產(chǎn)生的,能夠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提高教學效果的教學資源,我們就稱之為生成性資源。從資源開發(fā)、利用的基本情況來看,由于很多教師的教學理念亟待更新,所以,生成性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在現(xiàn)實情況中往往會出現(xiàn)問題。對于學生而言,其在語文課堂上的學習狀態(tài),與負責教語文這一學科的教師關(guān)系很大。作為小學語文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其應該合理對課堂秩序進行調(diào)控,如果不能夠做到這一點,那么很可能在課堂上無法利用生成性資源。教師的教學理念較為老套,學生需要始終跟緊老師的思路進行學習,而在需要學生自身進行思考的問題上,學生仍然存在對老師的依賴心理,這無疑會影響教學效果。此外,有些老師認為學生基礎(chǔ)薄弱,學習能力差,必須有老師講授才行,這不僅不會達到教學目的,反倒會在現(xiàn)實情況下起反作用。
二、小學語文課堂生成性資源開發(fā)、運用的方法
1.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
在我國目前的小學語文教師群體中,雖然大多數(shù)的教師都具備較好的素質(zhì),可以開展合理教學,但也有部分教師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在教學過程中,仍然以應試教育為主,既不能夠發(fā)現(xiàn)學生的興趣點,也不能理解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性,導致學生在實際情況下的積極性不高,不愿意學習語文,難以參與到語文學習活動中來。歸結(jié)起來,教師的教學能力往往與其課堂的生成性資源利用情況成正比,如果教師具備較為豐富的教學經(jīng)驗,同時能夠真正以學生為主體開展教學,那么就可以較好地對資源進行開發(fā)利用,如果教師自身素質(zhì)不強,那么也就無法達到教學效果。因此,想要合理地對生成性資源進行開發(fā)、運用,就必須要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1]。
2.激發(fā)學生興趣
對小學語文課堂生成性資源進行開發(fā)利用,需要對學生的興趣進行激發(fā)。在現(xiàn)實情況中,很多學生都對語文沒有太大的興趣,尤其是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由于不同學生對語文的理解能力存在差別,所以一些學生無法較好地達到教師的要求,當教師對其進行批評時,學生就會將這種消極情緒轉(zhuǎn)化到語文學習中并產(chǎn)生惡性循環(huán)。教師必須要對這種情況進行改善。
學生對學習的興趣是保證教學效率的重點,教師必須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進而活躍學生的思維,挖掘?qū)W生對學習的興趣。具體的方法是,教師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要對學生進行細致的觀察,充分以學生為教學主體,搜集一些學生感興趣、有學習價值的教學信息,從而引導學生,讓學生愛上學習。無論是課程教材還是課外知識,都是語文學習教學的一部分,如果只按部就班地讓學生學習教材,那么學生的積極性自然也就無法提升。所以教師必須要結(jié)合學生的各項、興趣愛好,制訂更加適合學生學習的教學方案[2]。
3.營造輕松、和諧的教學氛圍
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不僅可以讓學生更加安心地學習,也可以讓師生、生生互動的效果更加有效。因此,教師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可以從為學生營造輕松和諧的教學氛圍來開發(fā)生成性資源。當教師與學生公平的交流,其就可以了解學生在語文的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之后合理對其進行引導,為學生盲目依賴行為的消除打下基礎(chǔ)。在實際情況下,很多小學學生都對語文的學習很抵觸,依賴教師,長此以往,想要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難上加難。所以,想要營造輕松、和諧的教學氛圍,小學教師必須要對學生一視同仁,要學會關(guān)注每個學生,尊重每個學生。對于學得慢的學生,教師更應該對其進行鼓勵,及時發(fā)現(xiàn)他們的進步,讓他們感受到教師的重視,長時間如此,學生都會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獲得愉快的感受,從而為后續(xù)教學打好基礎(chǔ)。
綜上所述,在動態(tài)教學中生成的教學資源叫做生成性資源,它是不能被事先安排好的。生成性教學資源有助于提高教學效果,幫助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要學會開發(fā)和利用生成性教學資源。
參考文獻:
[1]劉暢.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生成性資源的開發(fā)與運用[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5(9):128.
[2]李秀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生成性資源的開發(fā)與運用對策[J].教育現(xiàn)代化,2018,5(24):332-333.
編輯 馮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