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劍
【摘要】目的:探究應用阿替普酶靜脈溶栓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臨床效果及藥學價值。方法:將近期我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根據(jù)治療方法分為兩組。對照組行常規(guī)治療,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給予阿替普酶靜脈溶栓治療。結果: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6.0%(48/5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0.0%(35/50),差異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兩組患者的NIHSS評分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對照組及觀察組患者的NIHSS評分分別為(9.8±1.4)分、(6.3±1.0)分,經(jīng)比較觀察組患者的神經(jīng)功能缺損評分評分明顯更優(yōu),組間比較差異顯著(P<0.05)。結論:在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治療中應用阿替普酶靜脈溶栓進行治療,既可以提高治療總有效率,還可以降低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關鍵詞】阿替普酶靜脈溶栓;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臨床效果;藥學價值
【中圖分類號】R851.7【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9)04-077-02
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是因諸多原因造成局部腦組織區(qū)域血供障礙,促使腦組織缺氧缺血而病變壞死,最終導致神經(jīng)功能缺損引起的。急性缺血性腦卒中屬于腦卒中常見類型,患病機制復雜,致殘率與死亡率均較高。臨床在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時,應盡快將阻塞血管開通,以減小梗死面積,重新建立缺血區(qū)域的循環(huán),進而挽救可以恢復的神經(jīng)細胞[1]。而阿替普酶是一種重組組織型的纖溶酶原激活劑,可以和血栓里的纖維蛋白構成復合體,溶栓作用顯著。本文為了深入探究應用阿替普酶靜脈溶栓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臨床效果及藥學價值,選取了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期間在我院收治的100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作為主要研究對象,相關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于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期間在我院收治的100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作為主要研究對象,根據(jù)治療方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各50例。對照組中,包括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齡47-69歲,平均年齡(58.3±10.4)歲;觀察組中,包括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齡48-68歲,平均年齡(58.6±10.1)歲。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1)所選患者經(jīng)磁共振、頭顱CT檢查確診為急性缺血性腦卒中;(2)患者均滿足溶栓適應證,血壓低于180/100mmHg,卒中癥狀長于0.5h,發(fā)病時間低于4.5h;(3)患者享有知情權,自愿簽訂同意書;(4)研究得到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排除標準:(1)近期有顱腦損傷病史;(2)合并嚴重臟器病變,全身過敏;(3)血液病與嚴重腎肝疾病;(4)腦出血、精神疾病。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guī)治療,具體方法為:先給予自由基清除劑、血小板抑制劑治療,若患者有腦水腫,則靜脈滴注20%甘露醇,首劑給予300mg腸溶阿司匹林,以后每天給予100mg口服。對于不能進食的患者,阿司匹林以口服的方式給予。
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患者治療的基礎上,給予阿替普酶靜脈溶栓治療,具體方法為:給與0.9mg/kg阿替普酶,前10%在10min內(nèi)以靜脈滴注的方式給予,后90%在1h內(nèi)以靜脈滴注的方式給予,24h對患者進行頭顱CT復查,且不再使用阿司匹林。
1.3 評價標準 參考NISHH評分(神經(jīng)功能缺損評分)[2]判定療效,劃分等級為:無效:經(jīng)治療后,患者癥狀無改善,甚至有加重的跡象,神經(jīng)功能缺損評分減少0%-15%。有效:經(jīng)治療后,患者癥狀得到改善,神經(jīng)功能缺損評分減少15%-45%。顯效:經(jīng)治療后,患者癥狀得到顯著改善,神經(jīng)功能缺損評分減少45%-100%。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以及治療前后神經(jīng)功能缺損評分的變化情況。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利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20.0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并加強分析,用(x±s)表示計量資料,組間差異用t進行檢驗,用(%)表示計數(shù)資料,組間比較用x檢驗,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6.0%(48/5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0.0%(35/50),詳見表1,差異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神經(jīng)功能缺損評分對比 治療前對照組患者的NIHSS評分為(12.7±3.6)分,觀察組患者的NIHSS評分為(12.6±3.5)分,組間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對照組及觀察組患者的NIHSS評分分別為(9.8±1.4)分、(6.3±1.0)分,經(jīng)比較觀察組患者的神經(jīng)功能缺損評分評分明顯更優(yōu),組間比較差異顯著(P<0.05)。
3 討論
顱腦組織長期缺氧、缺血是引起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主要原因,對于這類患者而言,顱內(nèi)組織中部分細胞可能會因為缺血發(fā)生不可逆的致死性損傷,一部分可能會發(fā)生可逆性損傷,形成半暗帶。如果在病發(fā)早期重新恢復血液灌注,那么半暗帶的血流可逐漸恢復,挽救可逆性損傷細胞,改善腦組織功能。
靜脈溶栓方案屬腦梗死病例治療工作中的專業(yè)療法之一,同時還是防止機體疾病癥狀迅速發(fā)展的手段之一。在施予靜脈溶栓方案時,通過用藥阿替普酶,有助于提升療效。阿替普酶作溶栓劑本質(zhì)屬rt-PA型藥品[3],可以與血栓中的纖維素進行融合,并且對纖溶酶原有較高的親和力,能夠促進纖溶酶原向纖溶酶的轉(zhuǎn)化,從而溶解血栓。而患者用藥后,在發(fā)揮該藥品血栓溶解能力的基礎上,使機體半暗帶范圍內(nèi)腦組織生理功能充分改善,確保其神經(jīng)系統(tǒng)功能及時恢復,以實現(xiàn)溶栓目標。不僅如此,阿替普酶還表現(xiàn)出特異性強的特征,作用于纖溶酶原物質(zhì)時,其親和力相對偏高,可使機體病變組織處血栓充分溶解[4],加之全身纖溶功效并不突出,因此可使機體病變組織附近區(qū)域的腦組織得以挽救,以確保其神經(jīng)系統(tǒng)功能水平的充分改善。
綜上所述,在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治療中應用阿替普酶靜脈溶栓進行治療,既可以提高治療總有效率,還可以降低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謝江文, 呂國菊, 鄭珍婕, et al. 不同年齡對阿替普酶靜脈溶栓治療急性腦梗死的臨床療效和預后的影響[J]. 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 2016, 32(6):486-488.
[2] 趙微. 阿替普酶靜脈溶栓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出血并發(fā)癥發(fā)生時間的觀察[J]. 航空航天醫(yī)學雜志, 2016, 27(6):745-746.
[3] 楊春超, 李志文, 梁余航, et al. 阿替普酶靜脈溶栓在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療效及安全性研究[J]. 中國醫(yī)藥科學, 2016, 6(7):108-110.
[4] 覃宏偉. 阿替普酶靜脈溶栓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療效觀察[J]. 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 2016, 10(13):15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