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蓮
如今,喜歡唱歌的人越來越多。唱歌是生活中最方便、最經濟、最富于表現(xiàn)力,又最容易被人們接受和理解的音樂活動,它是古往今來人類音樂活動中最普及的一個內容,更是音樂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徑之一。經常聽到人們說自己喜歡唱歌,但沒有音樂天賦,唱歌音不準、老跑調,也不知道該如何解決這個難題。首先我們要弄清楚什么是音不準唱歌跑調,它其實就是唱歌時所發(fā)出的音高和歌曲本身的旋律音高不相符、不一致,讓人在聽覺上有不舒服的感覺。音準是一個抽象概念,無法通過體驗去感受,它看不見、摸不著,必須通過實際聽到的感受和認識后才能準確的判斷。對于歌唱來說,影響音準的因素有很多,有內在因素和外在因素,有主觀因素和客觀因素,每個人的先天嗓音條件,聲音位置,橫膈膜的彈性,肺活量等生理結構各不相同,歌唱發(fā)聲心理狀態(tài)也各不相同,所以,每個人對音準的把握也各不相同?,F(xiàn)就影響歌唱音準的因素,談談我個人的粗淺認識。
一、心理因素
歌唱者在進行演唱表演時,心理會有各種各樣不同的緊張狀態(tài),而這種不同的緊張心理狀態(tài)又是每個人都會遇到的,有很多演唱者在臺下演唱時都沒問題,一旦上了臺人多的時候就會出現(xiàn)音不準的問題。因為大多數(shù)人都對唱歌發(fā)聲存在不同的心理障礙,有的演唱者容易膽怯、不敢唱,身體狀態(tài)松弛、情緒壓抑低落,心情不好不興奮、嘴巴張不開、表情僵硬,唱出來的音就會走低,造成音準偏低;有的演唱者容易過度興奮,心情過分激動,情緒高漲,心跳加快,氣息上浮,很難控制身體的各器官和諧的運動,尤其到了高音部分,音高就會隨著情緒一同走高而造成音準偏高。
二、身體因素
由于歌唱者在歌唱時的身體健康狀況是否良好、情緒、態(tài)度是否積極等,所演唱出來的歌曲情感也就不同,從而導致不同程度的音準問題。演唱者身體有病疲勞,精神萎靡,興趣不濃厚,注意力不集中,音高就容易偏低。身體健康、精神飽滿,全身投入,音高就會穩(wěn)定不容易偏移。相對情況下,年輕人易把聲音唱高,老年人易把聲音唱低。
三、自身音樂感覺因素
由于歌唱者尚未建立正確的音樂感覺,不知道音的具體高度。有些人的內心聽覺差,沒有正確的音感,對音與音之間的細微差異感覺遲鈍,分辨不出音與音之間的音差,聽不出音的具體高度,跑了調也毫無感覺,甚至是正誤不分,張嘴音高就是錯的。也有些人的內心聽覺好,基本具有正確的音感,也能聽出音的準確高度和變化,但是自身發(fā)聲機能較弱,控制不住,而導致唱出來的音是錯的。還有就是在曲調復雜多變,遇到大跳的音程,跳進變化音,突然的轉調,復雜的節(jié)奏,以及快速的半音音階時也容易跑掉。
四、歌唱技巧因素
1.氣息因素
氣息是影響歌唱音準的關鍵所在,聲音的延續(xù)、流動,靠的是氣息的支持。要想獲得良好的歌唱音準,需要氣息的支持同聲帶振動相互處在最佳的比例,也就是說,需要保持良好的呼吸。呼吸是歌唱的動力,是歌唱音準的重要保證,它在歌唱中的地位是不可缺少的,沒有呼吸就無法歌唱。歌唱的呼吸是比較深的胸腹式聯(lián)合呼吸法,即氣要吸到腰的周圍,然后利用呼氣肌和吸氣肌的對抗,找到用力的支點,看氣息支撐的多與少。在歌唱中,氣息如果吸得太深(如純腹式呼吸)或太多,演唱時聲音就容易唱大唱重,氣息僵硬而沒有空間流動,更沒有辦法支撐,靈活地控制音準,易導致音準偏低;氣息如果吸得太淺,支撐不足,隨著音高的不斷提高氣息就會越來越高,越來越淺,從而造成發(fā)音器官的緊張程度,加大了氣息對聲帶的沖擊力度,易出現(xiàn)抬高喉頭和擠壓舌根而導致音準偏高,音色尖亮。
2.發(fā)聲位置因素
發(fā)聲位置與音準有著密切的關系,通常情況下,歌唱時發(fā)聲位置高且聲音集中,音準就準;相反歌唱時發(fā)聲位置低且聲音散,喉嚨未打開,不會運用混聲歌唱,音準就容易偏低,特別是唱到高聲區(qū)的時候不得不低八度唱,或者硬喊著唱,這樣就容易出現(xiàn)音準問題,不是高音上不去就是低音下不來。所以發(fā)聲位置的高低對音準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低位置的歌唱會使聲音很散,沒有穿透力,音準會偏低。高位置的歌唱音準相對穩(wěn)定些,這就需要歌唱者追求統(tǒng)一的音色和通順的聲音線條,使自己的歌唱像音筒一樣,位置固定。
3.換聲區(qū)(換聲點)因素
由于我們每個人基本上都有兩個換聲區(qū),一是從低聲區(qū)到中聲區(qū),二是從中聲區(qū)到高聲區(qū),這兩處的換聲情況各不相同,有人表現(xiàn)為一個音,有人表現(xiàn)為幾個音。這就對音準產生了直接的影響。通常在中聲區(qū)到高聲區(qū)轉換時,如果演唱狀態(tài)不理想,氣息支撐不足,聲音靠前,擠壓喉頭,就容易造成音準偏低。而在中聲區(qū)進入低聲區(qū)時,又怕聲音位置掉下來,不能自然放松和用氣息控制聲音的位置,而造成音準偏高。撐大喉嚨會使聲音高低不穩(wěn)。對換聲點或換聲區(qū)的過度音唱不好就容易出現(xiàn)個別音準問題。
4.咬字吐字因素
在歌唱中,咬字吐字和母音色彩與聲音位置之間存在著密切關系,每一種語言都有其正確的咬字,只有正確的咬字才能正確的發(fā)音,才能正確的控制音準。因為普通話的咬字吐字發(fā)音準不準直接影響著歌唱時的音準,它是隨著語言的四聲變化而變化,在演唱中的咬字非常容易造成堵塞聲道,比如“恩”“子”“知”“史”“自”,就容易出現(xiàn)音準偏差的情況;比如“火”“黃”“少”這些字容易漏氣,這些詞容易造成音準偏低的情況。
五、演唱作品因素
歌唱者在選擇一首歌曲時要看它能否激起自己的歌唱興趣和欲望,并且歌曲的難易程度是否適合自己的掌握,歌曲的旋律是否復雜,歌曲的音區(qū)是否適合自己的演唱,一般在演唱節(jié)奏快、力度強、旋律線條上行的歌曲時,聲音容易偏高;在演唱節(jié)奏慢、力度弱、旋律線條下行的歌曲時,聲音容易偏低。
六、客觀條件變化因素
演唱者對演唱環(huán)境的空間大小,場地音效,光線,曲耳熟不熟,場地熟不熟,觀眾情況熟不熟,天氣的變化,突發(fā)的刺激而造成的情緒上的變化等等,都有可能影響到音準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