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巧紅
文言文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以《陳情表》為例,談談高中文言文教學過程。
一、說教材
《陳情表》出自于人教版教材必修五第二單元,是抒情散文。體現出我國古代抒情散文特點,有強烈的情感表達特征?!蛾惽楸怼肥抢蠲軐懡o晉武帝的奏章,雖感激知遇之恩但由于有苦衷不能聽命于安排。文章陳述委婉盡情,感人至深;語言生動形象,文筆簡潔流暢,是十分典型的古代抒情文。
二、說學情
高二學生有一定文言文學習基礎,再借由各種書籍和通訊手段幫助,學習簡單文言文的能力逐漸提高。通過導學案的助力,為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可采取自主閱讀、生生交流、師生溝通等措施,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課標和編選學段的單元要求及本課特點,設置教學目標:
1.文化傳承:了解作者、文體知識和寫作背景。
2.語言構建與運用:熟讀成誦,積累文言文詞語,提高文言閱讀能力。
3.審美鑒賞:賞析陳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構思,體會作者至真至誠的苦情、親情、忠情。
四、說重點
新課標強調學生情感培養(yǎng)。這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是在課程標準“從整體上把握內容、概括要點”的要求下,從中汲取民族智慧;引導學生全面把握文章結構,體會作者寫作魅力,對“孝”有更深層次的理解。
五、說教法
根據文章特點和新課標的要求,我主要采用三種教法。
1.誦讀法:學生自身反復的誦讀、品味、消化,感受作者在字里行間蘊藏的真摯情感。
2.討論點撥法:學生自主討論解決文言字詞句疑難問題,教師在必要時進行點撥,引導學生深入體會作者的身世苦情、孝親之情、君臣之義。
3.問題探究法:提出各種探究類思考題目,鍛練學生探究思維,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養(yǎng)。
六、說學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學法照應教法:
1.自主學習。
2.分組合作,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
3.問題探究,針對開放性的題目,讓學生發(fā)表獨到見解。
七、說教具
教材、黑板、粉筆、多媒體。
八、說課時
根據編者編排內容,計劃2課時。
九、說教學過程
為了貫穿語文核心素養(yǎng)理念,根據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文言文常規(guī)學習內容,設想按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學習這篇課文。
環(huán)節(jié)一:傳承文化,導入新課。用朱壽昌棄官尋母的故事引出中華傳統(tǒng)美德——孝,導入《陳情表》學習。(設計意圖:利用滁州原有的典故來引出話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環(huán)節(jié)二:誦讀課文,構建語言。
1.誦讀(三讀)
一讀重點檢查預習,個別讀,讀順,掃除字音障礙;二讀,集體讀,要求讀熟;三聽范讀,把握文章語言的節(jié)奏感以及朗讀感情,初步感受文章摯情。(設計意圖:單元篇目都是古代抒情散文,要反復讀,以讀促悟)
2.自主學習。
學生預讀課文,大致了解文章結構,不懂的在文中作注釋,師生共同討論解答疑難字詞句,最后由學生總結形成筆記。
3.齊讀課文。
由全體學生共讀課文。
4.鞏固知識。
完成《能力》文言基礎知識測試。(設計意圖:完成第一課時教學任務。這篇課文課下注釋詳細,梳理字詞句難度不大,這樣設計就是希望學生參與語言實踐教學,通過對語言的梳理與整合,形成語言構建和運用的能力)
環(huán)節(jié)三:審美鑒賞,提升思維。
1.整體感知,傳承傳統(tǒng)文化(利用多媒體)。
①介紹作者、解題。
②寫作背景。
先讓學生找出文中與背景相關的內容,教師再做補充,然后結合表的特征,通過幾個簡單的問題了解誰在陳情?向誰陳情?陳什么情?(設計意圖: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在語文學習中理解和傳承傳統(tǒng)文化,通過審美體驗與評價形成正確的認識,以達到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的目的)
2.賞讀文本
本文鑒賞內容確定為兩點:一是所陳之情,二是陳情藝術。對陳情藝術的鑒賞是本文學習的一個難點。計劃重點賞讀陳情藝術,穿插陳情內容。設想拆分為以下幾個小問題引導學生去主動思考,學生相互探討解決問題,教師一旁點撥總結:
①賞祖孫之情。
找出文中能夠體現李密與祖母相依為命情感的語句。文章開頭李密先陳述“夙遭閔兇”,有何目的?
②賞君臣之情。
哪些語句體現君王對李密“寵命優(yōu)渥”?李密對朝廷恩遇抱著怎樣的感情?
③解狼狽之境,悟創(chuàng)造美的方法。
祖母情深似海,圣上恩重如山。在這樣一個孝忠兩難的境地里,李密是被動的,言辭稍有不慎,不僅達不到陳請的目的,還有可能招來殺身之禍。那么,李密是如何化被動為主動的呢?(動之以情,曉之以理)
④學生選擇感人段落進行有感情的誦讀。
自讀兩遍,展示一遍,力爭讀出真情。然后談感受。(設計意圖:通過討論,總結出本文的抒情技巧:融情于事、融情于理、以言動人。讓學生更深刻地感受什么叫披文入情。在審美上,讓學生充分感受到了李密祖孫親情之美。為了體現語文核心素養(yǎng)中的創(chuàng)新理念,在這個環(huán)節(jié)的處理上,可以允許學生有自己的發(fā)現,教師加以引導)
3.悟讀文本,拓展思維。
闡述《出師表》《陳情表》二者異同,并談談對“忠”和“孝”的理解。(設計意圖:拓展訓練,結合李密所處環(huán)境,加深對文本的理解,正確認識文中的忠情與孝情,充分體現語文核心素養(yǎng),思維發(fā)展與提升、文化傳承與理解及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作)
4.當堂背誦課文。
(設計意圖:構建語言、傳承文化,增進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美感體驗)
5.作業(yè)設計。
以“我讀《陳情表》”為題,寫一篇不少于150字的小短文。(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認識成對文言文初步認識語言文學,樹立正確價值觀。)
十、說板書
(設計意圖:抓住忠孝之情,凸顯披文入情的特點)
十一、說教學設想
2課時可以完成教學任務。這節(jié)課的設計主要是嘗試將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四個方面“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fā)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文化傳承與理解”貫穿教學始終。在字詞句的處理上,完全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至于對情感的鑒賞,需要教師一步步引導,才能讓學生明白李密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抒情藝術。
文言文在語文教學中是難點之一,應掌握方法,認真對待。教師采用系統(tǒng)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能促進學生養(yǎng)成正確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習興趣,形成科學的語文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