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桃 龔旭霞
摘 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對小學生的德育教育要從小處著手,從小開始,從孝順父母長輩開始,體現(xiàn)在一點一滴地行動之中,讓“涓涓細流匯成江河”,良好的習慣成就人生夢想,報效養(yǎng)育自己的祖國和人民。
關(guān)鍵詞:德育教育;孝敬長輩;換位思考;習慣養(yǎng)成
語云:“百善孝為先”。試想,一個連生他養(yǎng)他的父母都不愛的人,怎么能愛祖國、愛人民呢?再過一些年,中國就要進入老年社會,一大批老人無人贍養(yǎng),社會將會成為什么樣子?,F(xiàn)在不少孩子心中只有自己、沒有他人,只知道接受愛,不知道愛別人,要解決這個問題“孝敬父母”的教育就是一個很好的突破口,即不但家長要愛孩子,孩子也要愛家長,讓孩子從小就知恩圖報,增強孩子對父母、對家庭的義務(wù)和責任感,從而培養(yǎng)對祖國、對人民的責任感和義務(wù)感。 幾千年來,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引以自豪的傳統(tǒng)美德。我們提倡“孝”、 “敬”是當前建設(sh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需要,是建設(shè)有中國特色的現(xiàn)代家庭道德規(guī)范體系的需要,是落實孝老、尊老風尚的需要,也是孩子健康成長的需要。那么如何對學生進行孝敬父母教育呢?我是這樣教導學生的:
一、聽從教導,虛心求教
(一) 要虛心接受長輩教誨,當今社會每個家庭由于孩子較少,孩子成了家長的掌上明珠,捧在手上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總是一味地縱容。過度的疼愛和縱容讓孩子們失去了自我,沒有了敬畏之心,自以為是。家長在孩子面前沒有了發(fā)言權(quán),一開口說話孩子就頂嘴,甚至說:“煩死了,你懂什么,”看到家長說話就不耐煩,耷拉著一張臉,好像家長欠了他幾輩子的賬沒有還是似的。這樣的壞毛病不及時改正過來,會害孩子終身,在家對家長不尊重,也不虛心,走向社會也不會虛心對待學習和工作。
(二)要乖巧、聽話、不任性。有孩子被家長慣成了“老虎屁股摸不得”,任性、無理。只要一批評,就會一哭、二鬧、三上吊,砸東西,摔凳子。鬧騰的烏煙瘴氣。像這樣的孩子家長一定要堅持自己的原則,不能讓孩子的任性行為得逞,如果現(xiàn)在不教育,將來就是一位“小霸王”。家長一定要講求方式方法批評教育孩子,不要用過激的行為和語言,要讓孩子知錯改錯,變得乖巧、懂事。
(三)孩子有要求時,父母要酌情給予。不能孩子要什么給什么,什么要求都答應(yīng),都滿足,這樣就會害了孩子。有些孩子虛榮心和占有欲很強,看見什么東西都很好。都想得到。如果他想買什么東西家長一旦不能滿足,他就會哭、會鬧、甚至就地打滾。孩子有了這種習慣家長就要高度重視,及時引導孩子學會節(jié)儉,學會滿足。明確告訴孩子這種行為非常不好,克服孩子貪婪的毛病,學會尊重父母的意愿。
(四)學會和父母溝通,當某些事情和行為與父母有分歧時,要平心靜氣,不要以自我為中心,跟父母爭吵。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要以身作則,事先垂范,教會與孩子如何溝通,遇事如何商討,不能以家長制獨斷專行,也不能因為孩子小而過分遷就,在家里培養(yǎng)民主意識,一視同仁,服從真理。允許孩子提意見提要求,家人一起進行談看法。積極引導孩子如何孝敬父母,如何做一個合格的人。目前許許多多的家長還沒有意識到跟小孩溝通的重要性,對孩子沒有任何的要求,任其自然,這樣的長此以往,等孩子長大后要做到孝敬父母是一件難上加難的事情。
二、引導學生換位思考
中國有句諺語:“不當家,不知柴米貴;不養(yǎng)兒,不知報母恩”,它告訴我們:生活只有自己親身體驗過了,才知道生活的艱辛,母親養(yǎng)兒的不易?,F(xiàn)在的孩子在家里是小皇帝、小公主。過著養(yǎng)尊處優(yōu)的生活,去的是游樂場、玩的是游戲機、穿的是奢侈品,吃的是肯德基。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在學校里比吃比穿比游戲,就是不知比學習。根本不知生活的艱難,父母的不易。因此,我們在班級里常常利用“語文天地”習作實踐課,讓學生親自去體會一下當父母的艱難。如:“我是小小管理員”,把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推選出一個管理員當家長,帶著小組人員去活動一天,錢是限額的,不許借??茨膫€組有剩余。結(jié)果一天下來,30元錢不夠一個小組4個人一天的開銷,有的甚至晚飯都沒有錢吃,誰都沒有喝,車都沒有坐。通過這樣的實踐活動,讓不少同學感受到持家的不易,體會到家長的不容易,從此不吃比穿的現(xiàn)象漸漸沒有了,亂花錢的現(xiàn)象也消失了。
三、幫助家長干活,做家長的助手
勤勞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在教育教學中,我常常要求學生在家里當一位好孩子,在學校當一名好學生,要勤勞儉樸,熱愛勞動。生活自理,做到在家?guī)图议L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wù)活。洗洗碗,掃掃地,擦擦桌子。幫家長洗一次腳,拉近孩子與家長關(guān)系,給爺爺奶奶捶捶背,梳梳頭。學會孝敬父母和長輩。同學之間不能互相攀比,增加家長的經(jīng)濟負擔,出門要告訴家長到什么地方去?;貋硎且嬷议L自己回來了,讓家長放心。
總之,教師要利用學校、家庭、社會等多種渠道,創(chuàng)設(shè)情境,給學生傳授“孝敬父母長輩的”這一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讓學生懂得“孝順父母光榮”道理,在生活中從小事做起,會孝順父母,能幫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做一個體貼、關(guān)心、尊敬、熱愛父母的好孩子。
參考文獻
[1] 萬千.孝敬父母故事新編[M].人民東方出版?zhèn)髅接邢薰荆?018(01):24.
[2] 于永玉,董瑋.孝.孝敬父母[M].天津人民出版社,2012 (06):56.
基金項目:(本文為甘肅省教育科學規(guī)劃2018年度課題《立德樹人背景下的小學生感恩教育研究》之研究成果,課題立項號GS[2018]GHB0870)。
作者簡介:薛桃(1987- ),女,漢族,甘肅臨洮人,本科,小學二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課堂教學研究及數(shù)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