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玲玲
【摘 要】目的:探討超聲造影在乳腺小腫塊定性及定量特征評價中的應用價值,從而為乳腺疾病的鑒別與診斷提供依據(jù)。方法:研究對象為我院2016.4-2018.7期間收治的40例乳腺疾病患者,共檢出48個病灶,回顧分析所有患者應用超聲造影檢查的相關資料。結果:乳腺良性病變與惡性病變在超聲造影定性和定量指標方面存在差異性(P<0.05);超聲造影峰值強度結合定性定量指標對乳腺良性與惡性病變有較高的診斷準確率。結論:掌握乳腺小腫塊超聲造影定性及定量指標,有利于為乳腺病變的診斷與鑒別提供依據(jù),便于患者盡早實施治療。
【關鍵詞】乳腺小腫塊;超聲造影;定性指標;定量指標
【中圖分類號】R4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08--02
當前,乳腺疾病診斷方面可采用的方法較多,比如:二維超聲檢查、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等,但是對于較小的乳腺腫塊,采用上述常規(guī)方法不僅容易造成漏診,而且在良性與惡性病變鑒別方面存在局限性。超聲造影技術的發(fā)展以及在臨床相關診斷中的應用經(jīng)驗為乳腺疾病超聲診斷奠定了基礎。為進一步提高乳腺疾病診斷與鑒別準確率,提高乳腺小腫塊病灶應用超聲造影檢查的可靠性。本研究以我院2016.4-2018.7期間收治的40例乳腺疾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回顧分析不同乳腺疾病小腫塊應用超聲造影檢查的定性與定量指標,相關內容分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為我院2016.4-2018.7期間收治的40例乳腺疾病患者,共有48個病灶,所有患者均經(jīng)過手術病理或者穿刺活檢證實確診,均為女性,年齡:36歲-69歲,平均年齡(57.29±6.03)歲,其中良性病變23個,包括10個纖維腺瘤+7個腺病+6個導管內乳頭狀瘤。惡性病變25個,包括:7個導管內原位癌+13個浸潤性導管癌+5個混合癌。所有患者前期進行超聲造影檢查,不同患者各項資料記錄完整,該研究經(jīng)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對所有乳腺小腫塊患者實施超聲造影檢查,檢查儀器為飛利浦EPIQ5和飛利浦EPIQ7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探頭頻率5.5—12.0MHz;造影劑為Bracco Suisse SA生產(chǎn)的聲諾維注射用六氟化硫微泡,批準文號:進口藥品注冊證號H20120527。采用二維灰階超聲對患者雙側乳腺實施檢查,調整聚焦點,使其處于腫瘤后緣,并調整增益使其恰好能夠將病變邊緣顯示出來,在血流豐富區(qū)域進行實時超聲造影成像模式檢查,通過患者肘靜脈快速推注2.4ml的造影劑,造影劑推注完成后追加生理鹽水5ml,保存獲取的動態(tài)造影資料,共包括180s的動態(tài)影像資料。
在獲取不同患者影像學資料表現(xiàn)后,對其影像學資料進行分析與評價,了解病灶區(qū)域的增強程度,分析病灶區(qū)域造影血管表現(xiàn),病灶內部充盈情況,掌握乳腺超聲造影的相關特點,然后通過造影定量分析軟件,確定出病灶區(qū)域的興趣區(qū),利用軟件聲場造影時間-強度曲線圖以及相關定量評價參數(shù)。定量參數(shù)主要確定為峰值強度(PI),由專業(yè)人士對乳腺超聲造影資料進行分析與評價。
1.3 觀察指標 觀察指標:(1)乳腺良惡性病變定性指標;(2)乳腺良惡性病變定量指標;(3)診斷準確率。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數(shù)據(jù)分析使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9.0,其中計數(shù)資料用百分比表示,組間c2檢驗,計量資料用平均值±標準差表示,組間t檢驗,P<0.05: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定性指標分析
乳腺良性與乳腺惡性病變相關定性資料對比見表1,良性病變與惡性病變在多項超聲造影指標方面存在顯著差異性(P<0.05),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
2.2 定量指標分析 良性病變組PI:(24.97±8.47),惡性病變組PI:(31.53±8.74),差異性對比t=2.636,P<0.05,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
2.3 診斷準確率 綜合定性與定量指標,48個病灶中有42個病灶符合診斷結果,診斷準確率為87.50%。
3 討論
超聲造影在實際應用期間借助造影劑的作用,通過非線性成像技術,在灰階模式下可顯示較小的血管,實現(xiàn)實時、連續(xù)性了解組織器官內部病灶區(qū)域的整個血流灌注過程,掌握血流動力學參數(shù)[1]。與傳統(tǒng)超聲檢查相比,優(yōu)勢更加明顯,為乳腺疾病的診斷提供更多依據(jù)。乳腺疾病早期應用超聲造影檢查主要局限于定性分析,而定性分析由于缺乏準確的數(shù)據(jù),影響到實際應用價值。隨著超聲造影檢查中造影時間-強度曲線的研究,通過時間-強度曲線可完成定量分析,能夠以直觀的數(shù)據(jù)為乳腺疾病的診斷與鑒別提供依據(jù)。
本研究中通過對乳腺小腫塊應用超聲造影檢查,研究表明,乳腺惡性病變與良性病變在定性指標方面存在差異性,如惡性病變造多為高增強,而良性病變多為等增強,良性病變造影劑灌注較為均勻,惡性病變造影劑灌注多為非均勻,上述定性分析指標可為乳腺良惡疾病的鑒別與診斷提供依據(jù),與此同時,在超聲造影峰值強度方面,惡性病變高于良性病變。通過定性指標和定量指標的綜合,便于為乳腺疾病的診斷與鑒別提供更加全面的信息。與任曉燕學者文獻報道中的部分內容具有一致性[2]。
乳腺良性病變與惡性病變在超聲造影指標方面的差異性可能與良惡性腫瘤血管的血流動力學差異分布有關,而通過這種差異性可作為乳腺疾病診斷的重要依據(jù)。
綜上所述,掌握乳腺小腫塊超聲造影定性及定量指標,有利于為乳腺病變的診斷與鑒別提供依據(jù),便于患者盡早實施治療。
參考文獻
王小婷,王珉鑫.乳腺超聲評分系統(tǒng)聯(lián)合超聲造影在乳腺惡性腫塊診斷中的價值[J].影像技術,2017,29(03):38-40.
任曉燕.三維超聲造影聯(lián)合實時組織彈性成像在乳腺腫塊診斷中的應用分析[J].實用醫(yī)技雜志,2017,24(04):37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