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平 萬婭
原發(fā)性高血壓多指未明確病因的以體循環(huán)動脈升高為主要特征的疾病類型,在高血壓中,所占比例>95%,若未有效且及時
通信作者:萬婭治療,隨病程進展,可誘導視網膜及心腦腎等器官發(fā)生結構和功能方面的改變,且造成其它并發(fā)癥發(fā)生,促使患者身心健康顯著下降。高血壓為重要誘導心腦血管疾病發(fā)生的危險因素,單用西藥治療雖可起到在一定控制病情作用,但有較高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且長期用藥,患者遵醫(yī)依從性不佳,對預后有著不良影響[1-2]。中醫(yī)將本病歸屬于“中風”“頭痛”“眩暈”等范疇,認為其病機與肝陽上亢、肝氣郁結、腎陰虛損相關,治宜鎮(zhèn)肝熄風、潛陽滋陰[3-4]。本次研究針對所選病例,取鎮(zhèn)肝熄風湯應用,預后改善較為理想,現總結結果如下。
選擇原發(fā)性高血壓100例均為我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西醫(yī)與《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年)》相關診斷標準符合,中醫(yī)與《中藥病癥診斷療效標標準》符合,患者均對本次實驗知情同意,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報經倫理學組織委員會批準。隨機分組,觀察組50例,男31例,女19例,年齡45~79歲,平均(60.1±8.3)歲;病程1~11年,平均(4.9±1.2)年。對照組50例,男29例,女21例,年齡47~78歲,平均(60.4±8.1)歲;病程1~10年,平均(4.7±1.4)年。組間基線資料可比(P>0.05)。
對照組:本組原發(fā)性高血壓病例單取卡托普利治療,即卡托普利12.5 mg/次,2次/d,口服;觀察組:本組原發(fā)性高血壓病例應用鎮(zhèn)肝熄風湯治療,組方:生麥牙10 g,生白芍30 g,川楝子 10 g,懷牛膝 30 g,茵陳蒿 15 g,代赭石 30 g,天冬 15 g,生龍骨 30 g,玄參 15 g,生龜甲 25 g,生牡蠣 30 g,生甘草 10 g。由本院制備為中藥濃縮劑給藥,1劑/d,早晚分服。兩組均以4周為1個療程,共行1個療程治療。
(1)對比兩組臨床總有效率;(2)對比兩組中醫(yī)證候改善總有效率;(3)對比兩組治療前后血壓值;(4)對比不良反應發(fā)生率。
(1)臨床總有效率:顯效:癥狀及體征顯著改善或完全消失,DBP呈≥20 mmHg下降,或降至正常,SBP呈≥30 mmHg下降,或降至正常;有效:癥狀及體征相對改善,DBP呈≥10 mmHg下降,SBP呈≥20 mmHg下降;無效:癥狀及體征、血壓值均未達上述標準。(2)中醫(yī)證候:包括健忘、眩暈、耳鳴、腰酸、心悸、膝軟、失眠、五心煩熱9項,單項均采用分級評分法,0分:無:2分:輕度;4分:中度;6分:重度。介于輕重間者,可按1分、3分、5分計算。后依據積分減少比值統計改善率。治愈:積分呈≥90%減少;顯效:積分呈≥70%減少;有效:積分呈≥30%減少;無效:積分呈<30%減少。
涉及數據采用SPSS17.0統計,組間計量資料血壓水平采用(±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總有效率、中醫(yī)癥候改善總有效率、不良反應發(fā)生率采用(%)表示,行χ2檢驗,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原發(fā)性高血壓總有效率經評定為96%,高于對照組82%,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總有效率對比[例(%)]
觀察組中醫(yī)證候改善總有效率為96%,高于對照組78%,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兩組治療前血壓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均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觀察組僅腹瀉1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2%;對照組惡心1例,心悸3例,干咳3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891,P=0.027)。
表2 兩組中醫(yī)證候改善總有效率對比[例(%)]
表3 兩組血壓水平對比 (±s,mmHg)
表3 兩組血壓水平對比 (±s,mmHg)
觀察組(n=50) 147.5±13.5 134.6±13.4 4.796 0.000 105.2±10.8 80.7±8.2 12.776 0.000對照組(n=50) 147.2±13.9 140.7±14.6 2.280 0.025 105.6±10.2 99.8±10.3 2.829 0.006 t值 0.109 3.603 - - 0.190 10.258 - -P值 0.913 0.001 - - 0.849 0.000 - -
近年來,受我國老齡化人口規(guī)模日趨擴大的影響,原發(fā)性高血壓發(fā)病率顯著上升。藥物為常用對本病治療的手段,常用藥包括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利尿劑、Ca2+通道拮抗劑等,雖上述藥物可發(fā)揮一定效果,但均有程度不等的不良反應產生。而中醫(yī)將高血壓歸屬于“眩暈”“頭痛”范疇,采用中醫(yī)治療優(yōu)勢十分突出[5-6]。中醫(yī)認為,其為受飲食不節(jié)、肝腎虛損、情志障礙等因素影響,促使機體氣化功能失調,陰陽失衡所致。故病機為腎陰虛損、肝陽上亢[7-8]。本次研究中,觀察組采用中藥鎮(zhèn)肝熄風湯治療,方中懷牛膝可引血下行,滋補肝腎,為君藥;生牡蠣、生龍骨、代赭石可鎮(zhèn)肝熄風、降逆潛陽,為臣藥;天冬、白芍、玄參、生龜甲等制陽亢、滋陰液,為佐藥;茵陳蒿、生麥牙、川楝子可條達肝氣、清瀉肝火,為使藥,甘草對諸藥調和,共奏鎮(zhèn)潛肝亢、滋補陰虛、鎮(zhèn)肝熄風之效[9-10]。結合本次研究結果示,觀察組原發(fā)性高血壓總有效率經評定為94%,高于對照組82%,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中醫(yī)證候改善總有效率為96%,高于對照組78%,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僅腹瀉1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2%;對照組惡心1例,心悸3例,干咳2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中藥鎮(zhèn)肝熄風湯治療原發(fā)性高血壓,相較西藥卡托普利,有更為理想的臨床治療效果,為有效控制血壓水平創(chuàng)造了理想條件[11-12]。溫慶芬[13]研究中,針對所選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96例展開研究,隨機分組,對照組48例應用卡托普利予以治療,觀察組48例應用鎮(zhèn)肝熄風湯進行治療,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1.7%,明顯高于對照組72.9%,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6.2%,明顯低于對照組16.7%,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原發(fā)性高血壓采用鎮(zhèn)肝熄風湯治療,具較高有效性及安全性,與本次研究結果一致。
綜上,原發(fā)性高血壓采用鎮(zhèn)肝熄風湯治療,可顯著提高總有效率,改善中醫(yī)證候,增強血壓控制效果,并具較高安全性,具非常重要開展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