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宮頸癌是世界上最常見的女性惡性腫瘤之一[1-2]。生殖道感染是導致宮頸癌的一大因素,尤其生殖道人乳頭瘤病毒感染在宮頸癌的發(fā)生中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3-4]。有研究顯示[5],HPV DNA檢測在宮頸癌合并生殖道感染的臨床診斷中具有顯著效果,但目前缺乏針對HPV DNA檢測及其他指標檢測在診斷宮頸癌合并生殖道感染的診斷價值對比和對患者生殖道病原菌分析的相關研究。臨床醫(yī)生中對于宮頸癌合并生殖道感染患者的檢查上存在一定的盲目性。為進一步研究宮頸癌合并生殖道感染患者的實驗室檢查方式及其病原菌檢出狀況,我院選擇50例宮頸癌患者合并生殖道感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旨在研究宮頸癌患者合并生殖道感染的HPV DNA檢測的臨床意義及分析感染狀況?,F(xiàn)報道如下。
選擇2015年7月—2017年5月來我院就診的50例宮頸癌合并生殖道感染患者作為觀察組,選擇同期來我院就診的50例慢性宮頸炎患者作為對照組。觀察組年齡為20~45歲,體質量為40~58 kg,妊娠次數(shù)為1~3次。對照組年齡為22~43歲,體質量為38~59 kg,妊娠次數(shù)為1~3次。兩組各項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HPV及宮頸TCT的標本采集:由我科婦科腫瘤醫(yī)生采集,患者避開月經(jīng)周期,窺陰器暴露宮頸,專用毛刷伸入宮頸管內,旋轉3~5圈,將毛刷置于專門的細胞保存液中刷下宮頸脫落細胞送檢。HPV檢測使用HPV高危分型檢測試劑盒(上海之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產(chǎn)),采用實時熒光PCR的方法檢測,TCT檢查結果由我院副主任醫(yī)師及以上職稱的病理醫(yī)生讀片。
SCCA、CA15-3、CA125、CYFRA21-1檢測:兩組均空腹抽取靜脈血 3 mL,4 000 r/min 離心 3 min 分離血清,嚴格按照檢測試劑盒說明書用化學發(fā)光法檢測陽性判定標準為:SC-CA≥1.50 ng/mL、CA15-3 ≥ 31.30 IU/mL、CA125 ≥ 35.00 IU/mL、CYFRA21-1 ≥ 2.08 ng/mL。
陰道分泌物采集:首先采用0.5%的碘伏消毒患者的外陰部。用無菌陰道窺陰器將患者的子宮頸充分暴露。操作過程中嚴禁涂抹潤滑劑。用無菌長棉簽于患者陰道內中上1/3處的內側壁黏膜行標本采集。
HPV感染情況,TCT結果,SCCA、CA15-3、CA125、CYFRA 21-1等腫瘤標志物的表達水平、病原菌分布狀況。
選擇SPSS18.0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n(%)]來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當P<0.05時,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在觀察組中,HPV DNA宮頸癌陽性檢出率顯著高于SCCA、CA15-3、CA125、CYFRA21-1、TCT 及 HPV E6/E7 mRNA 檢 測(χ2=9.756,13.823,20.923,19.834,18.834,17.982,P<0.05)。此外,HPV DNA在診斷宮頸癌的敏感性及準確性顯著高于TCT、SCCA、CA15-3、CA125、CYFRA21-1腫瘤標志檢測及HPV E6/E7 mRNA(χ2=11.226,13.233,18.123,17.634,19.124,19.122;10.211,14.533,18.123,17.834,16.824,15.263,P<0.05),詳見表2。
兩組均以革蘭式陰性菌為主,其中對照組大腸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所占構成比最多。觀察組大腸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所占構成比最多。兩組患者革蘭式陽性菌主要是金黃色葡萄球菌、糞腸桿菌。詳見表3。
全球宮頸癌每年新發(fā)病例近53萬人,每年死亡人數(shù)達26.6萬,我國每年有超過13萬新發(fā)宮頸癌病例[6-7]。宮頸癌的發(fā)病與感染密切相關,大量流行病研究發(fā)現(xiàn),HPV持續(xù)感染是導致宮頸癌的主要病因,是必要條件[8-9]。
SCCA是鱗狀細胞癌腫瘤標志物,發(fā)生鱗癌時其濃度升高。CA125是宮頸癌的獨立預測因素,與卵巢癌和其他相關癌癥也有一定的相關性。CA15-3是糖鏈抗原類腫瘤標志物,宮頸癌患者會有不同程度的表達[10]。CYFRA21-1是角蛋白家族成員,在宮頸癌中有一定的表達。PV是雙鏈環(huán)形DNA病毒,其中由E6/E7基因編碼的致癌蛋白是導致宮頸上皮癌變的主要因子。有研究顯示[11],宮頸組織中HPVE6/E7mRNA表現(xiàn)出癌基因活性,對于持續(xù)HPV感染患者,HPVE6/E7mRNA異常表達往往預示著細胞惡化風險增高。TCT主要是檢測宮頸細胞并進行細胞學分類診斷[12]。本研究顯示,HPV DNA在診斷宮頸癌的敏感性及準確性顯著大于TCT、SCCA、CA15-3、CA125、CYFRA21-1腫瘤標志水平檢測及HPV E6/E7 mRNA檢測。表明,診斷宮頸癌方面HPV DNA檢測具有最高的準確性,也提示我們可以將HPV DNA檢測與TCT檢測等手段進行聯(lián)合,以達到更好的診斷效果。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的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的比較(±s)
對照組 50 37.69±2.03 20.31±0.87 55.89±3.67 1.89±0.27觀察組 50 38.46±1.99 20.59±0.73 56.01±2.67 1.88±0.31 t值 - 1.915 3 1.743 3 0.187 0 0.172 0 P值 - 0.058 4 0.084 4 0.852 1 0.863 8
表2 各項檢查指標在診斷宮頸癌的價值比較
表3 兩組病原菌分布分析
生殖道感染病原菌分布是研究生殖道感染疾病常用的一種的指標,比較直觀的展現(xiàn)患者生殖道病原菌多樣性。本研究顯示,兩組均以革蘭式陰性菌為主,其中宮頸炎患者大腸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所占構成比最多,分別為30%、20%,宮頸癌合并生殖道感染患者大腸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所占構成比最多,分別為45.76%、11.86%。表明,兩組主要的優(yōu)勢菌群基本一致,但是需要對兩組患者主要病原菌耐藥性進一步進行研究。
綜上所述,HPV DNA具有較高的宮頸癌陽性檢出率,在宮頸病變的檢查中有重要意義。此外宮頸癌合并生殖道感染患者陰道內以大腸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為主。在臨床中,對于有感染癥狀且需要治療的宮頸癌合并生殖道感染的患者,我們可以經(jīng)驗性的選擇抗革蘭氏陰性菌為主的抗生素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