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學生作為臨床醫(yī)生的儲備力量,不僅需要較為扎實的理論基礎,而且還需要較強的實際臨床操作能力[1-2]。腫瘤內科學是一門以基礎理論為根本、以臨床實踐為指導的臨床二級學科,其涉及的內容主要包括正常生理及良惡性腫瘤的臨床治療方法,是醫(yī)學生基礎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3-4]。近年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及腫瘤發(fā)病率的提高,腫瘤相關臨床治療方法越來越多,如何讓醫(yī)學生在較短時間內提起對腫瘤學的興趣,使其在最短時間內有效掌握最新腫瘤治療思路及方法是學校教師所面臨的一個問題。問題式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學法是基于學生提出問題的一種教學方法,其與傳統(tǒng)教學最大不同點在于其主要培養(yǎng)目的是發(fā)掘和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自學能力[5-6]。學院選取2016年3月—2017年6月本科醫(yī)學生共計90例作為觀察對象,施予PBL教學法聯合PPT方式取得不錯教學成果,現匯報如下。
選取2016年3月—2017年6月本科醫(yī)學生共計90名作為觀察對象,所有醫(yī)學生均自愿參與研究,并全部完成相關教學,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5名,其中對照組男17名,女28名,年齡19~21歲,平均年齡(20.1±0.7)歲,2016級學生23名,2017級學生22名;觀察組男19名,女26名,年齡18~22歲,平均年齡(19.8±0.5)歲,2016級學生22名,2017級學生23名;兩組學生在性別比、年齡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分組后對照組給予學院常規(guī)教學方法,即老師依據《臨床腫瘤學》相關教學計劃制作相關教學課件,同時結合臨床具體病例對學生進行典型和代表性內容講解[7-8]。觀察組給予PBL教學法聯合PPT方式進行教學,具體包括:(1)組建學習興趣小組:將45名學生隨機分為5組,每組9名,每組設立1名小組長及1名副組長。(2)帶教老師備課:PBL教學法與傳統(tǒng)教學法最大的不同為本教學法中主體為學生,協助者為老師,即教學內容及計劃為:①學生自行學習相關內容并輪流發(fā)現并提出問題;②學生自行查閱相關資料對問題進行解答;③組織學生進行探討并學習;④最后由老師總結分析。在此過程中可見老師僅僅為指導學生,而最主要的學習主體為學生本身,如以肝癌為例,學生需要自行學習肝臟的正常解剖位置、生理功能、解剖學特點、肝癌發(fā)病機制、臨床表現、TNM分期、腫瘤標記物特點、治療方法及臨床預后等一系列知識點,在學習后對于自己不理解的知識點提出問題,而后在老師指導下主動查閱相關書籍或臨床文獻對問題進行解答,最后由老師進行總結。(3)教學過程:老師將下節(jié)課需要學習的主要知識框告訴學生,以學習小組的形式讓同學充分利用課余時間對下節(jié)所需學習內容進行學習,同時對小組內所發(fā)現問題進行查閱資料解答,而后在下節(jié)課上課時在課堂中對所發(fā)現問題及解答情況進行匯報,并進行充分交流,最后由帶教指導老師對所有問題進行糾正、補充和點評。對所有內容進行整理后發(fā)放給每位學生再度學習。
對兩組醫(yī)學生的學習熱情、理論成績、臨床技能綜合成績及教學滿意度進行統(tǒng)計;其中學習熱情主要通過自制學習熱情表進行統(tǒng)計分析,調查時采用不記名統(tǒng)分,滿分為100分,其中總分≥90分為熱情高,75≤總分<90分為熱情好,60≤總分<75分為熱情一般,總分<60分為熱情低,總熱情率=(高+好+一般)/總人數×100%。理論成績由教研室老師統(tǒng)一出題,主要包括基礎理論知識、問診、病例分析及拓展理論知識,總分為100分,得分越高表示理論知識越扎實;臨床技能綜合成績按照臨床操作能力進行評定,評定時由醫(yī)院同一科室的三名醫(yī)師進行打分取平均分,滿分為100分,得分越高說明實際臨床操作水平越佳;教學滿意度采用自制滿意度調查表進行,調查時采用不記名統(tǒng)分,滿分為100分,其中總分≥90分為非常滿意,80≤總分<90分為滿意,70≤總分<80分為一般,總分<60分為不滿意,總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一般)/總人數×100%。
數據均用SPSS 19.0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s)表示,行t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醫(yī)學生學習熱情率93.3%,高于對照組的62.2%,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7.995,P=0.017),詳見表1。
觀察組理論成績及綜合臨床成績均優(yōu)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觀察組滿意度為95.6%,高于對照組的64.4%,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9.008,P=0.012),詳見表3。
近年隨著科技和醫(yī)學的飛速發(fā)展,現代醫(yī)學領域更加注重醫(yī)學院畢業(yè)生對新事物及新治療方法的接受和管理能力,同時對于醫(yī)患的溝通方式及技巧亦成為人才評定的一部分[9-10]。在遇到緊急情況下能對事物進行正確裁定成為醫(yī)學畢業(yè)生必備能力。傳統(tǒng)教學法以老師為中心,學生只能較為被動的接受知識,在學習過程中缺乏主動性使得部分學生倍感枯燥[11]。而PBL教學法是一種以問題為主導的學習方法,在問題的提出、解決過程中更多的讓學生自身參與到學習中,充分調動其學習主動性,使得學習更加人性化和個性化,受到教育者的贊賞[12-13]。
表1 兩組醫(yī)學生學習熱情統(tǒng)計情況表(名,%)
表2 兩組理論成績、臨床技能綜合成績比較(分,±s)
表2 兩組理論成績、臨床技能綜合成績比較(分,±s)
觀察組 45 93.1±6.2 90.6±4.1對照組 45 71.6±4.7 68.7±2.6 t值 - 8.905 9.003 P值 - 0.000 0.000
表3 兩組滿意度調查情況表(名,%)
在本研究發(fā)現,與傳統(tǒng)教學法比較而言,PBL教學法聯合PPT的教學方式醫(yī)學生學習熱情率高于對照組,且其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與傳統(tǒng)教學方法比較而言,PBL教學法能使絕大部分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在學習過程中對于不懂的知識點能做到主動查找答案,使其不自覺的學習[14]。同時分組學習過程中,一個小組作為一個小團體,個體差異在學習過程中會使得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發(fā)現問題,同時在最后解決問題、對問題進行歸納總結陳述時會使得提出問題的學生學習到不同的知識點,充分提高其積極性,對于老師的專項解答,會使學生對老師的知識點印象更加深刻,進而增加師生之間的交流,提高滿意度。同時與傳統(tǒng)教學法比較而言,PBL教學法組學生的理論成績及綜合臨床成績均優(yōu)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在學生的主動學習過程中,會不斷加深對于知識點的認識和記憶,在研究中發(fā)現,觀察組拓展知識點成績尤其優(yōu)于對照組,這與學生自行查閱相關知識點時不斷拓展有關,且在查閱過程中學生往往會主動互相探討,這為其臨床實際操作能力打下基礎,使得其在考試及臨床實際操作中均有較為滿意的發(fā)揮[15]。
綜上所述,在醫(yī)學生的腫瘤內科學教育中,應用PBL教學法聯合PPT方式不僅能提高醫(yī)學生的學習熱情,提升其理論及實踐技能成績,而且還能提高學生興趣,增加教學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