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科疾病種類較多,醫(yī)學知識涉及方面較多,患者治療過程較為復雜和精細,所以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有助于提高內科教學質量,以及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病案導學式教學法是在實際病案的基礎上,以問題為主教學中注重分析和討論[1]。病案導學式教學法在發(fā)揮教師主導作用的同時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2]。杜林[3]研究指出,病案導學式教學法以實際病案為基礎,以問題為導向,在教學中有助于教師的發(fā)揮主導作用,促進教學目標的實施,并且提高學生的教學質量。本文主要研究病案導學式教學法在內科教學中的應用效果及對教學質量的影響。
選取2017年9月—2018年7月在我院實習的內科實習生60名,其中男32名,女28名,年齡20~24歲,平均年齡(22.5±2.3)歲。將所有實習生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病案導學組,各30名。對照組男15名,女15名,平均年齡(22.8±2.5)歲;病案導學組男17名,女13名,平均年齡(22.6±2.2)歲。兩組實習生在性別比例、平均年齡上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1 教學方式 對照組實習生教師采用灌輸式教學法進行教學,教師根據(jù)教學大綱和教學內容講解內科知識。針對學生提出的具體問題,進行分析以及總結。教師帶領學生進行查房教學,教師對觀察到的患者具體情況向學生進行分析和講解,以及提出治療意見,之后與學生進行討論和交流,并解答學生的疑問。
病案導學組實習生采取病案導學式教學法進行教學。要求教師針對教學內容制定具體的教學目標,選出具有代表性的病案,把握案件的難易程度,不能超出教學大綱要求的范圍。教師要善于對教學大綱的內容進行歸納和總結,設計教學目標。具體包括,教師帶領實習生對典型的病案資料進行閱讀,之后讓學生進行討論,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對學生疑問進行總結后,一一解答學生疑惑,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教師在病案導學式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引導學生,駕馭好課堂氛圍,緊緊圍繞病案進行分析,適當?shù)倪M行擴展,注意要對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的難點以及重點及時總結,讓學生在掌握理論知識的過程中,結合實踐,引領學生將理論結合實踐,在具體的內科疾病診治中,充分認識,實現(xiàn)教學目的。最后,教師在教學結束后,教師要及時的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總結以及評估,促進學生全面認識到整個病案的教學,為臨床實踐提供扎實的理論基礎。
1.2.2 教學質量評估 兩組實習生對同時期的內容進行考核,考試內容主要包括病案分析成績和理論成績,總計100分,各50分。分數(shù)越高說明教學質量越好。學生綜合能力主要臨床思維能力、問題探究能力、知識運用能力、知識歸納能力。
1.2.3 課堂教學質量評分 采取“護理專業(yè)實驗課課堂教學質量評價表”進行評價,主要包括5個維度教學態(tài)度、教學準備、教學過程、教學能力、教學效果。統(tǒng)計實驗數(shù)據(jù),分析研究結果。
采用SPSS10.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s)進行描述,兩組間比較實施獨立樣本t檢驗,P<0.05則說明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如表1所示,病案導學組病案分析成績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病案導學組理論成績與對照組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教學成績比較(分,±s)
表1 兩組教學成績比較(分,±s)
對照組 30 39.85±2.49 46.11±1.74病案導學組 30 47.93±1.61 47.45±1.93 t值 - 14.93 2.60 P值 - <0.05 >0.05
如表2所示,病案導學組臨床思維能力、問題探究能力、知識運用能力、知識歸納能力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如表3所示,病案導學組教學態(tài)度、教學準備、教學準備、教學能力、教學效果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傳統(tǒng)的內科教學以灌輸式教學法為主,教師是主體,學生處于被動狀態(tài),導致學生的積極性不高,學習興趣不強烈,導致教學的效果差強人意[4]。病案導學式教學法屬于一種開放的教學方式,具有創(chuàng)新性[5]。學生成為主體,其教學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充分挖掘學生的各種潛能,體現(xiàn)教學的科學性[6]。
表2 兩組學生綜合能力比較(分,±s)
表2 兩組學生綜合能力比較(分,±s)
對照組 30 16.85±1.49 16.11±1.74 15.32±2.33 15.62±2.13病案導學組 30 20.23±1.01 20.45±1.33 20.66±1.12 20.31±1.35 t值 - 10.29 10.85 11.31 10.19 P值 - <0.05 <0.05 <0.05 <0.05
表3 兩組課堂教學質量評分比較(分,±s)
表3 兩組課堂教學質量評分比較(分,±s)
對照組 30 12.45±1.44 16.11±1.74 15.32±2.35 11.31±1.42 19.35±2.66病案導學組 30 16.44±1.04 18.45±1.35 20.65±1.11 15.52±2.13 22.74±2.42 t值 - 12.30 5.82 11.23 8.95 5.16 P值 - <0.05 <0.05 <0.05 <0.05 <0.05
本文研究結果顯示,病案導學組學生的理論成績與傳統(tǒng)教學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是其病案分析成績較高。說明病案導學式教學法能夠提高學生的病案分析能力。張馳[7]研究顯示,在重癥醫(yī)學科采取病案導學式教學法教學,教學效果明顯。李忠心[8]將導學式教學結合循證醫(yī)學用在腎內科教學查房中教學質量較高。說明病案導學式教學法教學在教學中應用效果顯著。病案導學式教學法是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可以創(chuàng)設出真實的場景和角色,體現(xiàn)真實性,學生在學生中也可以充分的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提出問題,鍛煉思維能力,促進發(fā)展[9-10]。本文研究結果顯示,病案導學組學生的綜合能力水平較高。說明病案導學式教學法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病案導學式教學法由教師將選好的典型的內科病案展示給學生,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教師要做到針對病案具體情況適當?shù)倪M行延伸,通過實際情景模擬可以讓學生更快的適應接受,并且能夠提高學生的參與積極性[11-12]。教師提出病案典型的問題,讓學生獨立思考。學生要完成角色轉變,把自己當成醫(yī)護人員,根據(jù)具體的病案情況作出反應,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13]。最后要進行討論,學習過程中出現(xiàn)的疑惑,學生自主討論,創(chuàng)造強烈的氛圍,之后由教師進行解答和總結[14]。本文研究顯示,病案導學組課堂教學質量評分較高。說明,病案導學式教學法可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李蓓[15]在呼吸內科臨床教學中指出采取問題式教學法,有助于提高學生自身的臨床工作適應性。病案導學式教學法是一種以問題式教學法為基礎的教學方式,在實踐教學中應用廣泛。
綜上所述,病案導學式教學法在內科教學中的應用效果顯著,有助于提高實習生的綜合能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