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冬花
[摘 要]小學低年級是培養(yǎng)學生語感的重要時期,而朗讀是提升學生語感的重要途徑。農(nóng)村朗讀教學存在著朗讀時間不足、形式陳舊、情感缺乏、目標不明確等問題。對此,語文教師應認真分析原因,通過豐富課堂朗讀形式、創(chuàng)新課外朗讀模式來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從而提升學生的語感。
[關鍵詞]農(nóng)村學校;低年級;朗讀能力
[中圖分類號] G623.2[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9068(2019)07-0046-02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小學各個年級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我在農(nóng)村小學語文教學崗位上工作了幾十年,深知朗讀在語文學習、語感培養(yǎng)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地位。低年級是打好朗讀基礎的關鍵期,而農(nóng)村小學又面臨著留守兒童較多、家長文化程度較低等實際情況,因此,教師更要重視培養(yǎng)農(nóng)村低年級學生的朗讀能力。
一、農(nóng)村朗讀教學的現(xiàn)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朗讀時間不足
我一直擔任農(nóng)村小學低年級的語文教學,在教學中發(fā)現(xiàn)學生似乎不太愿意讀書,對朗讀沒有興趣,把朗讀僅僅當成課堂上需要完成的任務。一般來說,一堂40分鐘的語文課,教師會給時間讓學生對全文進行朗讀,標出生僻字以及難以理解的地方,但是往往很多學生還未讀完,教師就會叫停,進入講授環(huán)節(jié)。這種不充分的朗讀是無法真正發(fā)揮朗讀教學的作用的。
在農(nóng)村,語文教學僅僅依靠課堂上的朗讀遠遠不夠,而布置家庭朗讀任務又受到許多阻礙。一方面,很多孩子是由爺爺奶奶照看,他們只會說當?shù)氐姆窖?,不能給孩子提供指導;另一方面,是否朗讀并不同于普通的抄寫任務,難以檢查,因而教師難以把握學生在課外的朗讀情況。
(二)朗讀形式陳舊
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教師通常讓學生自讀、分小組讀或全班齊讀等,朗讀的形式比較陳舊單一,學生難以在其中體會到朗讀的樂趣。小學低年級學生處于學習語言文字的起步階段,陳舊單一的朗讀形式限制了學生對文章感情和節(jié)奏的把握,不利于學生語感的培養(yǎng)。
(三)朗讀情感缺乏
低年級學生情感經(jīng)驗不足,知識儲備有限,朗讀課文時往往難以進入情境。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是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驗對文中的段落和詞句進行分析解讀后,再讓學生齊聲朗讀,大多數(shù)學生只是為了應付教師而讀,“有口無心”,思維沒有跟上,沒有用心去體會文章所蘊含的情感。每一篇課文都有它特定的寫作背景和特定的情感表達,學生少了基于自己的生活閱歷對文章的理解過程,在朗讀中就會缺乏情感。
(四)朗讀教學目標不明確
很多語文教師雖然知道朗讀的重要性,但只是將朗讀作為一種單純的教學手段,而沒有深入分析朗讀教學的目標。例如,在朗讀之前并沒有對學生提出明確的朗讀要求,朗讀之后也沒有進行及時有效的評價。如此,學生在朗讀時并不明白自己為什么要朗讀,只能應付教師,流于形式。這種缺乏目標的朗讀,使得學生的朗讀能力難以提高,朗讀教學的作用也難以充分發(fā)揮。
二、培養(yǎng)低年級學生朗讀能力的策略
對于小學低年級學生來說,能夠正確朗讀是他們理解課文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也是他們接受情感教育的最好方式。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說的就是朗讀的效果。所以,我們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熏陶情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一方面,教師要積極改善課堂上的朗讀教學模式,應當保證有充足的時間用于朗讀教學,并要充分激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另一方面,教師要與時俱進,結合現(xiàn)代化手段,創(chuàng)新課外朗讀形式,讓家長也參與其中,陪伴孩子成長。在教師的努力下,在學生的配合下,在家長的參與下,學生的朗讀能力定能有所提高。
(一)豐富課堂朗讀形式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迸囵B(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首先要提高學生的朗讀興趣。教師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示范朗讀、角色表演等方式來豐富課堂朗讀教學,激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
1.創(chuàng)設情境
低年級學生好奇好動,他們的思維以形象思維為主要。在語文課文堂教學中,經(jīng)常需要學生的想象參與,而學生所想象的內(nèi)容常被課堂中的具體情境所左右。例如,在看不到魚的情況下,讓學生想象魚兒如何在水中游泳,在看不到鳥的情況下,讓學生想象鳥兒如何在空中飛翔,都是一件困難的事。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需要運用具體實例、直觀特征等來幫助學生掌握知識。低年級的語文教材中,童話故事、兒歌等體裁的課文用詞造句準確生動,節(jié)奏感強,是培養(yǎng)學生語感的極好材料。例如,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的《小壁虎借尾巴》《烏鴉喝水》,二年級下冊的《小鹿的玫瑰花》《丑小鴨》等課文,涉及了許多動物。在教學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通過圖片、動畫、配樂等多媒體手段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2.示范朗讀
小學低年級學生喜歡聽故事,又處于學習啟蒙階段,他們通常是從模仿開始學習知識的。因此,好的范讀引領能使學生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教師可利用讀書課或早讀時間播放課文或者課外讀物中的小故事,讓學生在聽錄音的過程中聽準字音,體會課文的內(nèi)容和情感,能給學生帶來審美感受。此外,小學生有著天然的“向師性”,會不自覺地模仿、接近、趨近教師,因此教師的范讀也是培養(yǎng)學生朗讀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師的范讀可以讓學生在細心聆聽時如臨其境,陶醉其中,愛其所愛,恨其所恨。低年級學生沒有朗讀技巧,缺少情感引導,教師在范讀時應表現(xiàn)出語言之美,如驚訝的、輕快的、舒緩的、緊張的、諷刺的等。例如,人教版二年級下冊《丑小鴨》一文的最后一部分,丑小鴨看見鏡子似的湖面上映出一個漂亮的影子,雪白的羽毛,長長的脖子,發(fā)現(xiàn)自己原來不是丑小鴨,而是一只漂亮的白天鵝。教師在范讀時要聲情并茂地表現(xiàn)出丑小鴨那種非常高興又非常驚訝的感情,將學生帶入其中,和丑小鴨一同歡喜。
3.角色表演
語文教學中如果長期采用單一的朗讀形式,就會讓學生心生厭倦,失去朗讀的興趣。教師可以根據(jù)文章的體裁、內(nèi)容等特點來選擇適當?shù)睦首x形式。小學低年級學生想象力極其豐富,熱衷于探索,而低年級課文通常生動有趣,人物栩栩如生,學生常常會將自己帶入故事當中,與文中的人物同喜共憂。教師可以依據(jù)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選擇一些課文,讓學生扮演不同角色,邊演邊說,再現(xiàn)課文中的情境。如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的《小蝌蚪找媽媽》一課就非常適合分角色朗讀。教師讀旁白,讓不同的學生分別扮演小蝌蚪們、鯉魚媽媽、烏龜和青蛙媽媽,讓學生通過角色扮演來揣摩角色的心理,明白朗讀時應使用什么樣的語氣,哪里該失落,哪里該高興。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化解讀,使課堂氣氛活躍有序,讓師生一起感受到朗讀的樂趣。
此外,教師還應及時通過評價給予學生鼓勵或引導。小學生喜歡聽表揚,但是教師也不能一味地評價說“很好”“棒極了”。對待學生的不同表現(xiàn),教師要有針對性地發(fā)表看法、建議,還可以讓學生互評,將表揚與鼓勵相結合。
(二)創(chuàng)新課外朗讀模式
朗讀能力的培養(yǎng)僅僅依靠課堂練習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輔之以多樣化的課外朗讀活動。鼓勵學生多朗讀,鼓勵家長多參與,這樣既保障了朗讀時間,也增強了朗讀樂趣。農(nóng)村小學存在著留守兒童較多、家長文化程度較低等實際情況,簡單的布置朗讀任務常常如石沉大海,聽不到回響。教師可以通過組織朗誦比賽、開展“家庭朗讀日”等活動,將學生的朗讀過程外化為一種可見的成果,從而激發(fā)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滿足學生的成就感,同時也使朗讀成為教師、學生、家長之間交流互動的一個橋梁。
1.組織朗誦比賽
班級中平常組織的朗誦比賽可以以體驗為主,以競爭為輔。不拘泥于某一特定形式,不局限于某一特定體裁,鼓勵學生展現(xiàn)出豐富多彩的作品,可以是個人朗誦,也可以是分小組排練課本劇。為了激發(fā)學生參與的興趣,保證朗誦比賽的效果,教師可以推薦一些適合個人和團體朗誦的課文供大家選擇,給學生觀看網(wǎng)絡上優(yōu)秀的朗誦大賽的視頻,引導學生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比賽時,教師可利用手機或相機將每個節(jié)目錄制成小視頻,發(fā)在班級群中,以展現(xiàn)學生的風采。此外,不同學生之間存在個性差異,教師應鼓勵學生敢于表達自己的情感,認識到并非只有一種朗讀法,并給予每個學生肯定。最后,由教師和學生共同打分,給獲得優(yōu)秀獎的學生以小紅花等獎勵。
2.開展“家庭朗讀日”活動
家庭可靈活設定每周一次或每半個月一次的“家庭朗讀日”,父母陪孩子一起朗讀。這既可以提升孩子的朗讀能力,還可以促進親子關系。朗讀的篇目也不必受限于課本,家長可以自己選擇課外文本進行朗讀,教師也可以推薦一些篇目。當今社會信息技術發(fā)展迅速,微信的使用非常普及,大部分班級為了便于教師、家長之間的溝通都建立了班級微信群。家長可以將“家庭朗讀日”中孩子的朗讀進行錄音,分享到微信群中,利用小孩子爭強好勝的心理,引導他們讀得更好。在農(nóng)村小學中,有一部分學生父母在外地打工,不能親身陪伴孩子進行朗讀,教師可以將這些學生進行分批,利用早讀時間由教師錄音,將他們的朗讀視頻分享到微信群中,讓這部分家長也不會錯過孩子的成長和進步。這種創(chuàng)新的形式,既能提高學生朗讀的興趣,也便于教師對學生進行檢查指導。
此外,教師還可以探索更多提升學生朗讀能力的策略。例如,將“喜馬拉雅FM”推薦給家長,“喜馬拉雅FM”是國內(nèi)音頻分享平臺,在教育培訓類別中小學一欄,有部編版小學語文各冊教材的范讀、唐詩宋詞誦讀賞析等各種優(yōu)秀的范讀,是學生課外提高朗讀能力的一個有效輔助手段。
小學低年級是培養(yǎng)學生語感的重要時期,作為語文教師,應重視朗讀的重要性,在教學中不斷探索朗讀訓練上的新思路,以提高學生的朗讀興趣,讓低年級學生在起步階段,就扎扎實實地練好基本功,并不斷提升終身學習的能力。
[ 參 考 文 獻 ]
[1] 秦曉敏.小學語文朗讀教學新探[J].小作家選刊(教學交流),2014(9).
[2] 朱小蘭.抓住一年級兒童心理進行有效閱讀教學[J].科教文匯,2009(35).
[3] 趙衛(wèi)華.淺談低年級學生朗讀興趣的培養(yǎng)[J].閱讀與鑒賞,2011(5).
(責編 劉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