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玉芳
【摘 要】在閱讀教學中應真正體現(xiàn):“教是為了不教,學是為了會學”的重要思想,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指導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以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全面提高,促進學生潛能和素質(zhì)的發(fā)展。
【關鍵詞】閱讀興趣;閱讀方法;閱讀習慣;閱讀能力
【中圖分類號】G42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5-0188-01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绷己玫拈喿x能力不但可以讓學生積累豐富的語文知識、形成良好的語感,而且能讓學生學會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從中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進而發(fā)展他們健康的個性,豐富他們的精神世界。
一、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前提
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的魅力是神奇的,它能調(diào)動學生內(nèi)在的潛力,促使他們積極思考。我在教學中主要采用了以下方式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1.抓住上課伊始的有利時機,引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以精彩的開場白或話題引發(fā)學生濃厚的興趣,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使之進入最佳狀態(tài),為整堂課拉開序幕,因為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
2.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保護學生的閱讀興趣。
語文教學不僅是一個認識過程,而且也是情感活動過程。在課堂教學中,我時刻注意保持輕松愉快的氛圍,充分滿足學生敘述的愿望;真誠和藹地對待每一位學生,把微笑帶進課堂,將歡樂帶給學生。
3.開展豐富的課堂游戲,培養(yǎng)閱讀興趣。
小學生活潑好動、喜愛表演。在低年級教學童話一類性質(zhì)的課文,可以讓學生扮演成文中的角色進行分角色表演,中高年級可以讓學生排演課本劇等方式,在編一編、演一演的過程中使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既發(fā)展了學生的個性特長,又能使學生有個性化的體驗和表達,從而達到享受閱讀的樂趣。使學生在“樂中學,趣中獲”。
4.強化學生成功的喜悅感,鞏固興趣。
教師要特別注重讓學生體會成功感,因為成功越大,興趣越大,動力越大。當學生在某一方面獲得了一點成功,他們也會像成人完成了一個重大科研項目一樣感到高興,繼而對閱讀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并獲得巨大的內(nèi)驅(qū)力,驅(qū)使他們向著進一步的成功邁進,從而形成穩(wěn)定而持續(xù)的興趣。我在教學中盡量多地創(chuàng)設競爭和成功的機會,讓學生體會到通過自身努力取得成功的快樂,感受到努力的價值。
二、教給學生閱讀方法,使學生學會閱讀,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關鍵
葉圣陶老先生曾經(jīng)說過:“語文教材無非是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能。”要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必須“授之以漁”,要“交給學生開啟知識大門的金鑰匙。”向?qū)W生介紹行之有效的讀書方法:
1.情感閱讀。
第一,品味情感。在教學《地震中的父與子》時,我引導學生去體會描寫“父親”語言、動作、神態(tài)的詞句,來通過領會父對子的情感,學生很快就從這些詞句中領會到了父親對兒子深切的愛。
第二,升華情感。要使學生真正意義上地體會文中蘊含的情感,還要給學生想象思考的空間,對課文內(nèi)容進行探究。如:在《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中,在學生品味情感之后,我讓學生思考:兒子為什么會認為父親一定會去救他?父親又為何堅信兒子不會死呢?使學生了解父子倆的心心相印。
第三,體驗情感。對于情感較強的文章,不但要讓學生理解情感,還要使他們體驗情感,心靈上產(chǎn)生震撼,因此,就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實踐,全身心地感受情感。如通過《地震中的父與子》的學習,進行說話作文訓練,“你能把父親平時對你的愛回憶一下嗎?”也可以讓學生為父母做一件有意義的事,通過多種形式,從中體驗生活,鍛煉和提高自己的能力。
2.比較性閱讀。
在小學教材中,相同體裁而主題不同的作品,主題相同而體裁不同的作品,同一體裁、主題不同的作品,都可以通過比較閱讀方法來理解其內(nèi)容:如《凡卡》和《小英雄雨來》人物與環(huán)境的對比;《秋天的思念》、《地震中的父與子》中父愛與母愛的對比等等。另外,還有體裁上,寓言與童話的對比等,這樣就能讓學生在區(qū)別與整合的思維過程中,能力有所提高。
3.求解性閱讀。
即教師根據(jù)一定的目標和要求,向?qū)W生明確地提出若干個帶有啟發(fā)性的問題,讓學生以自讀的形式理解文意,從課文中尋找答案,以便在課堂上發(fā)表自己的見解。設置問題應難易適中,即要使學生思得其解,又不覺得易如反掌,而缺乏思考。
4.質(zhì)疑性閱讀。
孟子曰:“盡信書,不如無書?!泵つ康刈x書,不同于自覺地、專心致志地讀書。教師要引導學生邊讀邊議,比較異同,釋疑唯難,力求創(chuàng)新,從而逐步提高閱讀和分析的能力。
三、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根本
古人云:“授人以魚,僅供一飯之需,授人以漁,則終生受用無窮?!币虼耍岣邔W生的閱讀能力,掌握良好的讀書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尤為重要。
1.培養(yǎng)學生認真閱讀的習慣。
從表面上看,閱讀就是眼睛看,實際上,閱讀是一個處理信息的極其復雜的心理過程,有效的閱讀要求小學生不僅用眼睛看,而且用心“看”,用嘴“看”、用手“看”。特別是對課文以及一些有啟迪的好作品,不能走馬觀花,需用心體會,圈點批注,認真思索,真正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
2.培養(yǎng)學生善于質(zhì)疑的閱讀習慣。
“學貴有疑”,疑是探求新知的開始,也是探求新知的動力。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是一個人思維活躍的表現(xiàn),質(zhì)疑蘊含著創(chuàng)新的因素。每教學一篇課文,我就想辦法讓學生提出不懂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讀。久而久之,學生學會了質(zhì)疑,有了疑,學生就會產(chǎn)生求知欲,進入一種積極探索的狀態(tài),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3.培養(yǎng)學生隨時閱讀的習慣。
會讀書的人常常是抓緊一切業(yè)余時間,以盡快把書看完,閱讀速度就是在這一過程中提高的。平時,我經(jīng)常向?qū)W生推薦一些篇幅短小的文章,推薦有益身心健康的書籍,讓他們多讀多看。
總而言之,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是一個艱難而漫長的過程。我們只有在循序漸進中開闊學生的視野,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才能提高閱讀能力,才能讓學生們都能乘上書籍這艘巨帆,在閱讀中盡情遨游于知識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