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國際文化交流的日漸頻繁,對大學生英語的聽說能力也有了更高要求,但在外語教學中還存在諸多問題。所以在英語教學中,適當?shù)囊虢虒W支架模式,在搭建教學手架的時候,使學生更快進入到學習情境中,提高教學質(zhì)量。本文介紹了教學支架的基本概念,探討了這些教學方式的實踐應用,為教師提供一定的教學參考。
關(guān)鍵詞:教學支架 大學英語 聽說教學
聽說英語是大學英語教學中比較重要的一部分,學生的聽說水平同他們對于英語的應用能力有著非常緊密的聯(lián)系。但是從實際的教學中可以發(fā)現(xiàn),學生的聽力水平普遍都比較低,因此,教師可以合理化的應用支架的教學模式,這樣也能更為全面和系統(tǒng)的為學生構(gòu)建一個理想化的支架。進而發(fā)揮出教師的指導作用,調(diào)動學生在英語課堂上的積極性,為他們?nèi)蘸蟮膶W習和工作提供基礎。[1]
一、教學支架的基本概念
“支架”理論在最開始指代的是建筑方面的知識,但是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探究者逐漸開始將這種支架式的教學模式應用到大學英語課堂中。指教師可以在短時間內(nèi)調(diào)節(jié)與協(xié)助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生在這個過程中,不能只是被動式的去接受一些信息與知識,而是應該對事物有一個自己的理解,并將自己理解的意思與情境中的經(jīng)驗完美的結(jié)合在一起。[2]
二、教學支架在大學英語聽說教學中的實踐應用
1.準備階段,搭建教學手架
在開始準備的時候,教師應該對學生有一個大致的了解,這樣才可以提供一個比較合理化的語言支架。尤其是在信息化時代下,教師可以提前制作好一些同課本詞匯、語法等相關(guān)的知識的課件,然后將這些課件轉(zhuǎn)交給學生,讓學生以5-8人一組,通過小組的方式來合作學習,通過查字典、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等多種方式來學習和了解這些單詞和語法的基本特點。而在課堂教學的時候,教師也要預留下一些時間,讓各組的學生可以提前就有一個準備,例如背誦句子、情境演示等。例如,在“Travel”為主題的聽說教學中,教師就可以提前布置一些任務,在預習完成之后,要說出同“Travel”相關(guān)的單詞或者是短語。然后,在現(xiàn)有的單詞上進行擴展,并將兩者結(jié)合在一起,這樣就可以形成一個比較連貫的知識體系。同時,根據(jù)教材中的文化知識,利用與課本內(nèi)容相關(guān)的英語影視材料來傳授相應的文化。這樣,學生在具備了一定的知識基礎之后,也可以比較簡單的完成這個單元的聽力任務。
2.學習階段,以聽帶說
話語的能力實際上是在不知不覺中所產(chǎn)生的,“聽”對于語言來說,既是一種輸入,也是一種輸出。因此,聽與說在大學生英語教學中擁有著同樣對等的作用,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工作的時候,就可以采用以聽帶說的方式。讓學生在已經(jīng)提前預習好的基礎上,通過聽,來進一步的吸收相關(guān)的英語知識,然后從中建立一個系統(tǒng)性的框架,這樣也可以提高說的質(zhì)量。為了保證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教師可以組織一些有效、生動的課堂活動,讓學生可以在其中自由的扮演一些角色。例如,在課堂教學中,是以小組的形式來開展相應的教學工作,教師就應該充當起一個指路人的作用。如果是以即興講話的方式開展教學,那么就可以將教師看做是一個角色與評委的作用。因此,在學生的學習階段,教師應該是這個活動的設計者與組織者,將英語知識連成一個知識體系,將聽力教學放置在一個比較連貫的英語教學中,進而逐漸的提高學生的聽說技巧。
3.討論階段,實踐探討
在新型的教學模式下,大學英語的聽說教學可以分為兩個部分,一個是課上的自主學習,而另一個則是課下的自主學習。在課堂上的教學,就是指學生可以利用一些多媒體的配套設施,在教師布置的任務之下來完成相應的工作。而課下的自主學習,主要是學生利用網(wǎng)絡課件來自主性的完成一些學習,如收聽英語廣播和觀看英語電影等。在自主性的討論階段,教師所要做的就是提供一些有效的學習策略,并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相應的監(jiān)督。針對不同聽說任務,教師應該對學習策略和認知策略有一個系統(tǒng)的概括,這樣才能將這些策略熟練的應用到教學中,幫助學生進行聽力理解,并使其能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的交往中。教師所要注意的是,討論教學同自主性的教學之間還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這需要對學生進行必要的監(jiān)督和培訓,可以采用的方式如口語測試和輔助教學等。最后,教師還可以設計一些唱英語歌的活動,這樣不僅可以激發(fā)他們的興趣,更可以提高學生的辨音能力,對于口語表達也具有積極的作用。[3]
4.評價階段,積極反饋
教學評估在大學英語聽說教學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個全面且客觀的評價機制,對于實現(xiàn)課堂目標具有積極的作用,既是教師獲取教學信息的主要途徑,又是保證教學質(zhì)量的重要依據(jù)。教師就可以采用過程性評估的方式,以學生自主學習為出發(fā)點,讓學生可以相互之間進行評估與判斷,并結(jié)合教師和教務部門的評價,來進行一個綜合性的評判。由于支架搭建的時間比較短暫,教師需要在比較有限的時間內(nèi),準備一些個性化的支架式教學是比較困難的。而教師的反饋與評價又具備一個激勵的作用,能夠幫助學生強化自身的口語能力,促進語言的產(chǎn)出。在這種情形下,教師就可以將學生分為幾個不同的小組,從幾個小組中挑選出一個課代表出來發(fā)言,讓其他學生根據(jù)聽到的信息進行相應的評論。然后將整個班級的觀點都集合在一起,這樣也可以增強聽與說之間的聯(lián)系。在支架式的教學方式下,大學英語的課堂評價實際上并不是唯一的參考標志,而是應該綜合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展現(xiàn)出來的能力,對其進行一個綜合性的判斷。
結(jié)語
新模式的教學背景下,大學聽說英語教學中,開始將學生放置在首要的位置上,將教師看做是一個組織者和促進者,讓學生可以在自由的情境中學習。這種將學生看做是主體的教學方式,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對于英語的綜合應用能力,還會讓英語聽說教學向著一個自主化和個性化的方向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康凱.支架理論在大學英語聽力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新鄉(xiāng)學院學報,2014,31(7):71-73.
[2]王昱欽.淺析支架式教學模式在大學英語聽力課堂中的應用[J].都市家教月刊,2016,(4).
[3]白瑜.支架式教學理論在大學英語聽說課堂中的應用研究[D].西安工業(yè)大學,2015.
作者簡介
楊皓(1978.7—),女,籍貫:河北廊坊市,河北廊坊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商務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