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綺琪,黃貴玲,劉文森,官永昌,閆 鵬
(肇慶學院 環(huán)境與化學工程學院,廣東 肇慶 526061)
我國松樹資源豐富,松脂產(chǎn)量居世界前列,作為其產(chǎn)品之一的松節(jié)油是產(chǎn)量最大的天然、可再生精油.松節(jié)油主要成分是萜烯類化合物,其中蒎烯含量最高,由于其主要成分的特殊化學結構——多元環(huán)、橋環(huán)、環(huán)內或環(huán)外雙鍵等,使其具有良好的反應性能,是一種難得的天然可再生化工原材料[1].松油醇是松節(jié)油深加工中的重要產(chǎn)品之一,是以α-松油醇為主的萜品醇混合物,具有持久的紫丁香香氣,可作為調香物、印染劑、洗滌劑、消毒劑和浮選劑等,廣泛用于香料、印刷、日化、農藥、選礦等行業(yè)[2-5].由于天然松油醇產(chǎn)量很少,難以滿足工業(yè)生產(chǎn)需求,因而需要借助化學合成方法獲得松油醇產(chǎn)品.
目前合成松油醇的工藝有2種:一是以工業(yè)蒎烯或松節(jié)油為原料在硫酸等催化下經(jīng)水合反應先制得水合萜二醇,再經(jīng)硫酸或磷酸脫水制得松油醇粗產(chǎn)品,經(jīng)精餾得香料級松節(jié)油等產(chǎn)品[6],該工藝存在生產(chǎn)周期長、能耗高、液體酸對設備腐蝕較重、生產(chǎn)成本較高等缺點[7].另一種方法是以工業(yè)蒎烯或松節(jié)油在酸催化作用下直接水合生成松油醇,該法流程較短、反應溫度較低、操作方便,成為當前合成松油醇研究中最為活躍的方法.
固體酸催化劑具有催化活性高、容易分離、環(huán)境友好、后處理簡單等優(yōu)點,在有機合成反應中得到廣泛應用,近年來一些學者嘗試使用固體超強酸[8-9]、陽離子交換樹脂[7,10,11]、分子篩[12]等固體酸催化劑來代替?zhèn)鹘y(tǒng)使用的硫酸等液體酸催化劑,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碳基固體酸作為一種新型固體酸材料,包括磺酸化多環(huán)芳烴、磺酸化木質糖類、磺酸化介孔碳基固體酸等,由于其自身結構特性,碳基固體酸能夠在含水體系中表現(xiàn)出較高的質子酸性,具有熱穩(wěn)定性高、催化活性高等優(yōu)點,成為當前固體酸催化劑研究領域的熱點,在酯化、縮醛、水合等反應中得到應用[13-17].其中介孔碳硅固體酸具有較高的比表面積和孔隙率,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前2類碳基固體酸存在的比表面積小、孔隙率低、機械強度低等問題.
研究以蔗糖為碳源、氧化硅(SBA-15)為載體,通過碳化、磺化法制備磺酸化介孔碳硅固體酸催化劑,并將其用于松節(jié)油水合反應合成松油醇,考察催化劑制備條件及水合反應條件的影響,得出適宜的催化合成工藝條件.
試劑:松節(jié)油(工業(yè)級,α-蒎烯質量分數(shù)為76.42%),正硅酸乙酯(AR),蔗糖(AR),鹽酸(AR),P123(AR),硫酸(AR),一氯乙酸(AR),去離子水(自制),碳酸氫鈉(AR),無水硫酸鎂(AR)等.
儀器:GCMS-QP2010氣相色譜-質譜聯(lián)用儀(日本島津),Autosorb-iQ全自動比表面和孔徑分布分析儀(美國康塔),D8 Advance X射線粉末衍射儀(德國布魯克),DTG-60H差熱-熱重聯(lián)用儀(日本島津),IRTrace-100紅外光譜儀(日本島津),DF-101S集熱式恒溫加熱磁力攪拌器(鄭州長城科工貿有限公司),SHB-B95A型循環(huán)水式多用真空泵(鄭州長城科工貿有限公司),箱式電阻爐(天津市中環(huán)實驗電爐有限公司),BPG-9070A精密鼓風干燥箱(上海一恒科學儀器有限公司).
1.2.1 制備SBA-15材料[13]
稱取4.0 gP123(PEO-PPO-PEO)加入250 mL燒杯中,分別量取20 mL濃鹽酸和130 mL去離子水加入上述燒杯,攪拌至P123完全溶解,然后滴加9 mL正硅酸乙酯,在40℃下反應22 h.再將混合液轉移至反應釜中,于100℃反應48 h,經(jīng)抽濾、洗滌、干燥得到白色粉末.最后將其置于馬弗爐中,550℃高溫處理3 h,得到白色粉體SBA-15材料密封備用.
1.2.2 制備磺酸化介孔碳硅復合固體酸催化劑
配制特定濃度蔗糖溶液,加入1.0 g白色SBA-15粉末,攪拌混合均勻,然后將SBA-15/蔗糖溶液轉移至反應釜中密封,設定溫度下處理一定時間,經(jīng)抽濾、洗滌、干燥處理得到棕黑色固體,即介孔碳硅復合材料.
在50 mL燒杯中加入10 mL濃硫酸和1.0 g介孔碳硅復合材料,攪拌均勻,轉移至反應釜中,在設定溫度下處理一定時間,經(jīng)多次洗滌、干燥,即制成黑色的磺酸化介孔碳硅復合固體酸.
在裝有攪拌器、溫度計、回流冷凝管的三口燒瓶中,加入10 mL松節(jié)油、一定比例的水、一氯乙酸及磺酸化介孔碳硅復合固體酸催化劑,在設定水浴溫度下反應一定時間.待反應結束后,過濾分離出催化劑.產(chǎn)物經(jīng)飽和碳酸氫鈉溶液、去離子水洗滌、無水硫酸鎂干燥,過濾后得到產(chǎn)品,利用氣質聯(lián)用儀分析產(chǎn)品組成.
采用GCMS-QP2010氣相色譜-質譜聯(lián)用儀對產(chǎn)物進行定性、定量分析.色譜條件:進樣口溫度250℃,柱溫150℃,He氣為載氣,流量0.8 mL/min,分流比50∶1,程序升溫,從150℃以5℃/min的升溫速率升至190℃,保持3 min,再以5℃/min的升溫速率升至250℃,采用面積歸一化法定量.離子源溫度200℃,接口溫度250℃.
采用XRD、BET、FTIR、TG等技術對制備的介孔碳硅復合固體酸催化劑進行表征分析.
將制備的不同碳用量復合固體酸催化劑進行x射線粉末衍射分析,掃描范圍2θ=10°~70°,結果如圖1所示,由圖1可知不同碳用量復合固體酸的粉末衍射圖譜與SBA-15基本一致,可見引入碳對SBA-15結構影響較小.
圖1 材料的XRD譜圖
將氧化硅(SBA-15)及碳用量為40%的碳硅復合固體酸進行N2低溫吸附實驗,分析材料的比表面積及孔結構,結果見表1.從表1可知,SBA-15經(jīng)碳化、磺化后制備的碳硅復合固體酸,其比表面積、孔徑、總孔體積均有所下降,這是由于碳及磺酸根離子附著在SBA-15孔道內表面上所致.
表1 材料結構分析
圖2 材料的TG圖
圖2為氧化硅(SBA-15)及碳用量為40%的碳硅復合固體酸的熱重分析結果,由圖可知,室溫至100℃,二者均有失重現(xiàn)象,這部分質量減少主要是由材料表面水分損失所致.此后繼續(xù)升高溫度時SBA-15質量減少較少,可見其熱穩(wěn)定性較好,復合固體酸催化劑在300℃以后逐漸有所失重,主要是SBA-15表面負載碳分解所致.
圖3為氧化硅(SBA-15)及碳用量為40%的碳硅復合固體酸的紅外光譜圖,SBA-15在1 082,804 cm-1處吸收峰由Si-O-Si鍵伸縮振動引起,941 cm-1處吸收峰為Si-OH的伸縮振動特征吸收峰[13].對于復合碳硅固體酸來說,可能由于碳負載在SBA-15孔道表面或者水熱過程中硅羥基和碳羥基發(fā)生相互作用,導致其Si-OH的特征吸收峰消失[13],此外,復合材料在1 635 cm-1處出現(xiàn)吸收峰,表明材料中存在C=C官能團.根據(jù)文獻[13],磺酸根中S=O對稱伸縮振動特征吸收峰位于1 020 cm-1附近,峰較小,實驗合成的催化劑樣品中在此處沒有觀察到相應的吸收峰,但和SBA-15相比可以看出此處略有不同,可能由于1 082 cm-1的Si-O-Si鍵伸縮振動較強將其遮蓋了.
圖3 材料的FTIR圖
2.2.1 碳用量對催化性能的影響
為考察復合固體酸催化劑中碳用量對催化性能影響,制備一系列不同碳用量的催化劑(通過控制蔗糖濃度實現(xiàn),碳化12 h,磺化9 h),用于催化松節(jié)油水合反應,結果見表2.
表2 碳用量對催化性能的影響 %
從表2可知,復合固體酸催化劑用于催化松節(jié)油水合反應,碳用量在10%~80%范圍內,松節(jié)油中的α-蒎烯均能完全反應,轉化率達100%,而單純磺酸化的SBA-15催化效果很差.碳化過程可以在SBA-15孔道表面形成無定形碳基結構,再經(jīng)磺化修飾引入磺酸根基團,從而產(chǎn)生酸性催化活性中心,可見引入適量碳可以調控酸性催化中心數(shù)量,有利于提高催化劑選擇性.由產(chǎn)物中α-松油醇的含量可知,最佳碳用量為40%.
2.2.2 碳化時間對催化性能的影響
固定碳用量為40%,磺化時間9 h,改變碳化時間,考察其對碳硅復合固體酸催化劑性能的影響,結果如表3所示.從表3可知,隨著碳化時間的延長,產(chǎn)物中α-松油醇的含量表現(xiàn)為先升后降的趨勢,可見適當?shù)奶蓟瘯r間有利于碳和SBA-15的結合,從而有利于催化活性中心的形成,適宜的碳化時間為16 h.
表3 碳化時間對催化性能的影響
2.2.3 磺化時間對催化性能的影響
固定碳用量為40%,碳化時間9 h,改變磺化時間,考察磺酸化時間對碳硅復合固體酸催化劑性能的影響,結果如表4所示.
表4 磺化時間對催化性能的影響
從表4可知,磺酸化時間太短,不利于復合固體酸催化劑的活性中心形成,α-蒎烯轉化不完全,太長的磺化時間也不利于α-松油醇的合成,因此最佳的磺化時間為9 h.
2.3.1 催化劑用量對水合反應的影響
固定反應條件如下:n(α-蒎烯)∶n(一氯乙酸)∶n(H2O)=1∶1.5∶1.5、反應溫度70 ℃、反應時間3 h.考察催化劑用量對松節(jié)油水合反應的影響,結果如表5所示.
表5 催化劑用量對水合反應的影響
從表5可知,隨著催化劑用量的增加,α-蒎烯逐漸反應完全,同時產(chǎn)品中α-松油醇含量逐漸升高,當催化劑用量為0.30 g時,催化效果達到最好,進一步增加催化劑用量會導致副反應加劇,使得α-松油醇含量下降,可見適宜的催化劑用量為0.30 g.
2.3.2 一氯乙酸用量對水合反應的影響
固定反應條件如下:n(α-蒎烯)∶n(H2O)=1∶1.5、催化劑用量0.30 g、反應溫度70 ℃、反應時間3 h,考察一氯乙酸用量對α-蒎烯轉化率和α-松油醇含量影響,結果如表6所示.
表6 一氯乙酸用量對水合反應的影響
由表6可以看出,一氯乙酸用量較少時,α-蒎烯轉化率低,相應轉換生成的α-松油醇含量也低,這主要是因為一方面松節(jié)油和水不相溶,在固體催化劑下非均相反應不易發(fā)生,而引入一氯乙酸溶解在水中起到溶劑的作用;另一方面,加入一氯乙酸有利于反應中間體的生成.但一氯乙酸過量時,會導致產(chǎn)物后處理消耗增大,同時也不利于α-蒎烯完全轉化,綜合考慮選擇n(α-蒎烯)∶n(一氯乙酸)=1∶1.5為宜.
2.3.3 水用量對水合反應的影響
選擇n(α-蒎烯)∶n(一氯乙酸)=1∶1.5、反應溫度70 ℃、反應時間3 h、催化劑用量0.30 g,考察水用量對α-蒎烯轉化率和α-松油醇含量的影響,結果如表7所示.由表7可見,隨著水用量的增加,α-蒎烯轉化率和產(chǎn)物中松油醇含量逐漸降低,當n(α-蒎烯)∶n(水)=1∶1.5時,α-蒎烯轉化率、α-松油醇含量最高,為水合反應最佳條件.
表7 水用量對水合反應的影響
2.3.4 反應溫度對水合反應的影響
選擇n(α-蒎烯)∶n(一氯乙酸)∶n(H2O)=1∶1.5∶1.5、催化劑用量0.3 g、反應時間3 h,考察反應溫度對α-蒎烯的轉化率和α-松油醇含量的影響,結果如表8所示.從表8可以看出隨著溫度的升高,α-蒎烯逐漸轉化完全,適當?shù)臏囟认掠欣谥鳟a(chǎn)物的生成,較高的反應溫度會導致副產(chǎn)物增多,因此最佳反應溫度為70℃.
表8 反應溫度對水合反應的影響
采用碳化-磺化法制備了碳硅復合固體酸催化劑,將其用于松節(jié)油水合反應性能良好,適宜的催化劑制備條件為:碳用量40%,碳化時間16 h,磺化時間9 h.通過考察催化合成反應條件對松節(jié)油中α-蒎烯轉化率及產(chǎn)物中α-松油醇含量的影響,得出較優(yōu)的水合反應條件為:催化劑用量0.30 g,n(α-蒎烯)∶n(一氯乙酸)∶n(H2O)=1∶1.5∶1.5,反應溫度為70 ℃,反應時間3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