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邊遠地區(qū)教育的地位越來越重要,但邊遠地區(qū)教育又是現(xiàn)在整個教育系統(tǒng)中的重點和難點。因此要做好邊遠地區(qū)教育工作必須做好班級管理。在邊遠地區(qū),尤其是邊遠的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絕大多數(shù)的家長文化程度較低,又常年務工在外,導致孩子疏于管教,不能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繼而學習中會有很多問題出現(xiàn),再加上邊遠山區(qū)有限的教育資源和地理條件,學生的教育工作就更難開展。通過近幾年的教育工作經驗,我總結出如何才能做好一名邊遠地區(qū)的班主任,下文作詳細論述。
關鍵詞:邊遠地區(qū);班級管理;班主任工作;家長溝通
一、 引言
隨著社會不斷地發(fā)展,很邊遠地區(qū)的家長都外出務工,有的就在附近打工,而有的在外地常年不能回家,因此很多孩子都是由爺爺、奶奶照顧看管著,但是老人帶孩子,通常都只是讓孩子吃飽穿暖就行,特別是在我們地區(qū),大多是彝族,老一代的人們教育觀念嚴重缺乏,能夠真正對孩子起到教育作用的很少;而在家的家長中,有少數(shù)家長管教孩子的方式要么簡單粗暴,要么“放養(yǎng)”孩子。再者,邊遠地區(qū)學習條件有限,導致很多孩子早期輟學。那么要如何迎難而上的當好邊遠地區(qū)班主任,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二、 制定科學的班級管理制度
(一) 班級管理制度化和民主化
班主任要在開學初期為學生建立起正規(guī)化、制度化的管理模式,逐步為他們樹立起班級制度的意識,通過民主化的班級管理制度的建立,規(guī)范學生們的行為常規(guī)。包括獎懲制度、班干部評選制度、主題會制度、值日班干部制度、班級板報評比制度等定期為學生分組進行課外活動,開闊他們的視野。
(二) 尊重關愛學生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更是課堂的主體。在素質教育的行為準則中,明確指出教師在教育工作中有著主導的作用,他們要積極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從而讓他們更加主動的參與學習活動中,從而培養(yǎng)他們的合作意識和學習意識。在這一過程中,班主任要意識到邊遠地區(qū)的孩子更需要耐心、細心的指導和關愛,班主任要學會成為學生真正的朋友,要善于欣賞、傾聽、包容學生,并尊重每個學生間所存在的差異性。
(三) 實行班干部評選制度和值日班干部制度
通過值日生負責制,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領導能力。班級的班干部的綜合素養(yǎng)決定了這個班級的整體風貌。班干部是班主任選拔出來的得力助手,他們對班級有著領導的作用。
班干部通過演講競爭的形式,再由全體同學投票產生,并且班干部的任期都為一個月,在規(guī)定時間內,值日班干部要幫助班主任做好日常的班級管理工作,包括班級的紀律、考勤、學習、衛(wèi)生等工作。
(四) 開好主題班會
班會是班級管理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一般主題班會的主題由班主任確定,班主任再指定一名或多名學生擔任班會的主持人,學生再圍繞主題展開自由討論,并在班會中積極的發(fā)表個人的見解,從而讓學生通過班會,能夠培養(yǎng)出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活動的組織能力,并增強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強化學生們主動參與到班級管理中的意識,進而增加了師生之間交流溝通的機會。
(五) 認真批閱周記日記
周記是班主任與學生溝通的重要渠道,班主任要認真仔細的批閱學生的周記,對學生的心理、學習情況、生活情況等進行動態(tài)的掌握。同時,班主任要培養(yǎng)學生要養(yǎng)成寫日記的好習慣,這樣不僅能夠增加學生的寫作能力,還有助于學生全面提升對自我的認識及健全性格的形成。
(六) 定期調整學生座位
班主任每隔一周或一個月為學生進行座位的調整,能夠有效的保護學生的視力,同時也能讓性格不同的學生彼此多接觸,加強同學間的溝通交流,進而建立良好的友誼,并互相鼓勵,共同成長進步。
三、 加強與家長的溝通交流
班主任首先要清晰的認識到家庭教育在學生教育工作體系中的重要性。再加強與家長的溝通交流。因此,班主任要做好以下兩點工作:一是做好學生的家訪工作;二是定期召開學生家長會。通過這兩點,將家、校教育良好的結合在一起,強化對學生的管理教育。其中家訪工作,是班主任更好的了解和教育學生的重要途徑,同時也是加強家校結合的必要方法。要做好家訪工作,班主任要注意到彝族地區(qū)教育的特殊性,做好家長教育理念的傳輸工作,并要充分的了解掌握學生在家的學習和教育情況,從而讓家庭能夠很好的配合學校的教育工作開展。再者,定期召開家長會,家長會進行期間,班主任要加強與家長的溝通交流,雙方充分的了解學生在校與在家的學習生活狀況,可以通過提問或談話的方式,增強彼此間的信息交流,從而全面的了解學生思想和行為的動態(tài)信息,并及時的發(fā)現(xiàn)和糾正學生的不良行為習慣。
四、 不斷提升自身素養(yǎng)
班主任要以身作則給學生樹立一個好榜樣。班主任的行為會在日常學習生活中潛移默化的對學生造成影響。為了保證學生素質能夠得到全面的發(fā)展,班主任要不斷提升自身素養(yǎng),提高自己的專業(yè)技能和業(yè)務水平,同時也要良好的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時刻明確自己作為一名教師的職責和義務。
五、 關愛學生
關愛教育是一個永恒的教育主題?!敖逃侵哺趷鄣?。”因此,在班主任的日常管理工作中,愛應該是教育管理的核心。班主任要教育學生熱愛生活、關愛他人。充滿愛的班級管理,能讓一個班集體和諧、健康、上進。目前,我國邊遠地區(qū)學校已慢慢的向寄宿制過渡,因此,班主任要積極的參與到學生的接送當中,要細心的照顧學生的食宿。所有班級管理和學生管理都需要班主任情感的投入,班主任要合理的進行班級管理,讓同學間形成有愛的氛圍,同時也能增強學生的歸屬感和幸福感。
六、 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
班主任要引導學生養(yǎng)成健康的心理,常于學生進行心與心的交流,傾聽學生的心聲,排解他們的煩惱。因此,班主任要不斷地加強自己對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方法的學習,強化自己的心理健康教育手段,進而對學生進行深入的心理引導,讓學生身心都能得到積極的發(fā)展。
總之,作為一名邊遠地區(qū)班主任,不僅要為學生們撐起一片天空,而且要讓學生在有限的環(huán)境里健康快樂的成長,進而讓他們得到全面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雷尚福.做好民族地區(qū)班主任工作的幾點思考[J].速讀,2015(1).
[2]駱相君.論怎樣做好農村小學班主任[J].教育界,2010(2).
作者簡介:
楊永翠,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會理縣內東鄉(xiāng)龍河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