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晨綾 戴紅霞
摘要:開設閱讀課程可以起到積極“干預”和“影響”大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行為的作用,對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自學能力、自身的文化修養(yǎng)大有裨益?;趯ξ錆h體育學院的問卷調查得知:開設閱讀課程對激發(fā)大學生的閱讀興趣非常有幫助,也能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終身閱讀的習慣,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體育院校大學生在閱讀方式上更傾向于紙質文獻,對自身的閱讀現(xiàn)狀不是很滿意,對閱讀課程的教學模式有自己的想法,更渴望得到老師的深入指點與點評。
關鍵詞:體育院校 閱讀課程 課程建設
中圖分類號:G80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04-0186-06
一、引言
閱讀課程是一種開放式的課程學習方式,不受時間、地點、形式等外界條件的制約。[1]閱讀課程學分的獲得,是學生根據(jù)要求在一段時間內完成一定的閱讀量,圖書館教師根據(jù)一定的標準,將學生的閱讀狀況轉換成相應的學分。學生根據(jù)學分數(shù),獲得圖書館相應的獎勵和享受某些服務。[2]完善合理的閱讀機制,對培養(yǎng)大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調查問卷設計與發(fā)放
為了解高等體育院校大學生閱讀現(xiàn)狀和開設“閱讀課程”的必要性,在2018年“世界讀書日”期間,武漢體育學院圖書館發(fā)起并組織了針對武漢體育學院大學生的閱讀現(xiàn)狀和開設“閱讀課程”的調查問卷,對大學生的閱讀行為、閱讀習慣、利用圖書館、是否有意愿參與“閱讀課程”、閱讀課程設置等情況進行調查。問卷調查時間自2018年5月1日至6月10日,共發(fā)放問卷1050份,回收有效問卷1020份。
(一)問卷設計
以武漢體育學院大學生閱讀現(xiàn)狀與課程開設需求為主要考察對象,有針對性、邏輯性地編寫問題、設計問卷。調查問卷問題的形式包括單選題與多選題,內容包括背景調查與主體問題兩部分。背景調查包含3個問題,便于了解受試者的基本情況,涉及性別、學歷、所在院系。主體部分包含19個問題,是為了更好地了解體育院校大學生的閱讀現(xiàn)狀和開設閱讀課程的必要性,包括高等體育院校大學生的閱讀認知與目的、閱讀時間與閱讀量、閱讀習慣、對學校圖書館的利用情況、對圖書館的閱讀服務需求、閱讀困惑等方面內容。
(二)問卷發(fā)放與回收
2018年5月1日,借助“問卷星”網(wǎng)絡問卷形式,通過學校的老師向在校的大學生進行發(fā)放和回收??偣舶l(fā)放1050份調查問卷,回收有效問卷1020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97.14%。此次調查使用“問卷星”進行統(tǒng)計分析。
(三)調查對象與樣本
本次調查對象為武漢體育學院的在讀大學生。受試者的基本情況如表1所示,男性為505人,占總數(shù)的49.51%;女性為515人,占總數(shù)的50.49%。這個比例與校內的男女比例基本一致。在受教育方面,本科生人數(shù)最多,所占比例為95.88%,其次為碩士生(3.24%)、博士生及其他學歷學生分別為0.2%和0.69%。從院系分布情況來看,受試者所占比例最多的前四類專業(yè)分別是:體育教育學院、健康科學學院、運動訓練學院、新聞傳播學院、藝術學院。
三、體院大學生閱讀現(xiàn)狀調查分析
了解當代大學生閱讀情況,對閱讀課程的設置和開展是大有裨益的。在調查問卷中,有10個問題著重于調查大學生對閱讀載體、閱讀習慣、閱讀時間、閱讀量、閱讀重要性、閱讀目的、閱讀的計劃性、閱讀中存在的問題等內容。
(一)閱讀載體與閱讀習慣
在關于閱讀載體的調查中,可顯著地看到目前體育院校大學生仍以閱讀紙質圖書為主,比例高達74.02%;選擇閱讀電子圖書的比例為25.98%。
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文史類書刊深受體育院校大學生喜愛,排列前三位的分別是:文學名著(68.04%)、歷史傳記(41.47%)、教育心理(38.73%)。
哲學宗教、歷史傳記、經濟管理、科技等方面書刊更受男性大學生喜愛。女性大學生則更喜歡閱讀文學名著、教育心理、本專業(yè)圖書、武俠言情動漫以及藝術設計類書刊。
(二)閱讀時間與閱讀量
樣本統(tǒng)計顯示,有大約一半(55.98%)的受試者每日平均有1小時以內的閱讀時間,每天閱讀1~3小時的受試者有37.06%,3~5小時的占4.41%,5小時以上的只有2.55%。在閱讀時間分配上男性大學生與女性大學生的差異不顯著。
從表2可以看出,每天的閱讀時間基本集中在1小時以內的以本科生和碩士生為主,每天閱讀3小時以上的主要以博士生為主,其比例遠高于本科生和碩士生。
在閱讀量方面,武漢體育學院學生每月閱讀1~2本圖書的占比為75.1%,3~4本的比例占19.51%,5~6本的比例為1.96%,6本以上的占3.43%。大多數(shù)學生每月閱讀2本以下。男生和女生的月平均閱讀量基本持平。
從受教育程度來看,如表3所示,閱讀量從低到高依次是本科生、碩士生和博士生,本科生月平均閱讀量最低。
(三)閱讀認知與閱讀目的
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占比最高的有86.86%的大學生覺得為了提高人文素養(yǎng),應該博覽群書,接近一半(49.41%)的大學生都比較重視專業(yè)文獻與經典文獻的閱讀。體育院校大學生對閱讀重要性的認知程度較高。從表4可以看出,在專業(yè)圖書閱讀和經典圖書閱讀重要性的認知方面,女性比男性高,研究生高于其他學歷。在對具有實用價值圖書閱讀重要性的認知方面,研究生高于其他學歷,男性高于女性。
根據(jù)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體育院校的大學生具有積極的閱讀態(tài)度,普遍認識到閱讀與博覽群書的重要性。其中,碩士生更注重專業(yè)書籍和經典書籍的閱讀。而男性大學生更青睞具有實用價值的圖書,專業(yè)圖書和經典圖書更受女性大學生歡迎。
良好的閱讀態(tài)度是體育院校大學生具備的良好品質,而且他們還有積極的閱讀動機和閱讀目的。他們的閱讀目的主要集中在社會心理滿足、情感滿足和實際功能性滿足。其中,排前三的閱讀目的分別是“提升素養(yǎng)”(76.47%)、“個人興趣”(70.39%)、“學業(yè)需要”(64.8%),除此之外,選擇“未來職業(yè)發(fā)展需要”與“休閑娛樂”的比例分別為51.57%、41.18%。表5顯示,閱讀目的中,本科生選擇最多的是“提升素養(yǎng)”(76.69%),碩士生選擇最多的是“學業(yè)需要”(84.85%)與“個人興趣”(83.91%);博士生的閱讀目的各項比例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