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驍
(廈門外國語學校石獅分校,福建 廈門 361000)
學校所構建的“風”之課程體系,是以“風”作為原型意象,從風的特質、特點、特性、特色視角入手逐步形成以“風”之文化,以此指導學校的管理,構建特色課程體系,落實學校教育教學工作育人的本質,為學生的個性特長、學校特色、全面發(fā)展發(fā)揮積極的作用。
1.突出辦學理念。學校秉承“進德修業(yè)”的校訓,確立“達明博雅潤澤人生”的辦學理念,堅持“突出外語,文理并重,全面發(fā)展”的辦學指導思想,致力于培養(yǎng)“中國靈魂,世界胸懷”的高素質國際性復合型人才。
“進德”的目的是立德樹人,學會做人,爭做世界公民。包括:樹立個人品德、發(fā)揚家庭美德、擁有社會公德、遵守國際道德等。
“修業(yè)”的目的在于學會學習,學會求知,通曉多元文化,掌握多種語言?!靶迾I(yè)”是學生的本職,通過學習文化知識,積淀文化底蘊,提升文化修養(yǎng),掌握學習方法,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
辦學理念“達明博雅潤澤人生”意圖在于喚醒卓異,開發(fā)潛質,培養(yǎng)興趣,成為豁達開朗,博學多識,氣質高雅,通情達理,兼?zhèn)涠喾N才能的人。
“風”之課程體系構建與實施的核心就是落實學校校訓、校風、辦學理念和指導思想,樹立良好的校風、教風和學風,實現“立德樹人”的育人目標。
2.融合學校管理。以“風”之課程三大體系:基礎課程、拓展課程和探究課程;九大分支:黨建風行、德育風范、課堂風尚、教研風聲、實踐風美、運動風速、校園風情、少年風華、中外風頌,融合學校管理,既理順了管理脈絡,也提升了校園文化內涵。
如校風“崇善勤敏,求實謙和”,細化到拓展課程中的“黨建風行”,以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央八項規(guī)定等為精神指導,推行推崇善行、善養(yǎng)正氣、恪盡職守、持勤精業(yè)、求真務實、尊崇真理、中正平和、海納百川的校風;教風“日新其德,時精其業(yè)”,分解到基礎課程中的“課堂風尚”,以“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知識、有仁愛之心”為目標,倡導教師把學習當作一種生活方式,不斷進取,追求有特色、有個性、有創(chuàng)新的魅力課堂;學風“慎思明辨,博學篤行”融合到拓展課程中的“少年風華”課程,鼓勵學生博學多才,學會周全地思考,形成清晰的判斷力,用學習得來的知識和思想指導實踐。
3.立足能力發(fā)展。“風”之課程設計尊重學生認知規(guī)律,符合心理特征,拓展學生自主學習時空。一方面在課堂中貫徹自主探究的理念,將學生身上最大的可能性發(fā)揮出來,并在課程參與中獲得自我實現和自我擁有;另一方面立足于主題活動的開展,根據自身的個性特長,提供選擇性課程,讓學生在自主實踐中變被動為主動,自主獲得知識經驗,活躍思想,擴大視野,提高學習能力。
如為拓展學生自主學習時空,根據主題探究的需要,開發(fā)和利用家長、社區(qū)、社會資源,與中紡學石獅產業(yè)研究院簽訂學生社會實踐基地協議,聘請中紡學石獅產業(yè)研究院蔡濤博士為學??萍及l(fā)明創(chuàng)新副校長,指導學生科技發(fā)明創(chuàng)新,讓學生有更多的實踐的機會,提升學生的科技發(fā)明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學生為終身發(fā)展和時代發(fā)展需要的能力。
4.著遠學生未來。學校辦學的指導思想是“中國靈魂,世界胸懷”,因此“風”之課程立足于學科特長、學科興趣、綜合能力發(fā)展,著遠于時代發(fā)展和學生未來發(fā)展所需要的能力。學校每個角落,每塊區(qū)域都成為學生施展才華、展示個性的平臺。
如學校的“風景長廊”,每個班級圍繞季節(jié)主題,展示班級的個性,學生的美術作品成為學校一道美麗的風景線。又如“少年風華”課程中的校長面對面,由學生會主持策劃,收集各年級學生中的熱點和經典問題,學生代表現場與校長面對面問答。這個課程的實施有利于學生關注社會、關注熱點、關注學校,參與學校管理意識的形成,有利于學生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有利于學生主人翁精神和責任感的提升;有利于學生拓寬視野,正面思考問題,慎思明辨,形成個性和思想。
學校課程設置目的是有效落實學校辦學理念及育人目標,并將之系統化、規(guī)范化、課程化。因此“風”之課程內容設置,根據學校管理需要,分為如下三大體系九大分支。
1.基礎課程體系?!盎A課程”主要是圍繞落實國家課程,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和學生素質的基本要求,遵照新課程的“核心素養(yǎng)”來構建多層次、多類型、可選擇的課程體系,通過德育風范、課堂風尚、教研風聲高質量落實課程體系,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做事先做人,做人先立德,“德育風范課程”關注學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形成,內容設置涵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道德講堂、雷鋒精神、公民教育、青年志愿者、校園文化、班級文化、宿舍文化、主題班會等。
開設“石分”講壇、名師講壇、肖家講堂、名師工作室系列活動、名師風采、聚焦課堂活動、教師技能訓練、一師一優(yōu)課等充實“課堂風尚課程”。明確指出“以趣導情,讓學生笑起來;以情促智,讓學生動起來;以智育人,讓學生牛起來”。作為課堂教學的基本要求,倡導教師追求精彩課堂,提高課堂教學水平。
匯聚名師資源,聚焦名師智慧,以課題研究引領學校的課堂教學改革與發(fā)展,促進教師的專業(yè)成長,完善教師的梯隊建設。通過教育理論學習,教學方法的研究,課題研究、試題研究、學生心理分析,課堂教學反饋與診斷,教學專業(yè)成長的規(guī)律與需求等完善“教研風聲課程”。
2.拓展課程體系。學?;趯W生的發(fā)展、興趣和需求,在學校的核心辦學理念、育人目標的指引下,著重研發(fā)黨建風行、實踐風美、運動風速拓展型的校本課程,增加學生自主選擇的機會,促進學生自主發(fā)展、和諧發(fā)展,真正構建為實現育人目標的校本課程體系。
習近平書記勉勵我們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知識、有仁愛之心”的好教師,提出“為誰培養(yǎng)人?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yǎng)人”的問題,因此,將黨的發(fā)展歷史、黨的重要方針政策、十九大精神、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各級領導的重要指示、教師職業(yè)道德、教育名家故事、名家講座、校風、優(yōu)秀黨員事跡等設置為“黨建風行課程”,落實黨的政策方針。
學會生存、學會做人、學會合作、學會學習,關注學生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幫助學生樹立信心,這是“實踐風美課程”實施的主要目標。通過軍訓,親近自然活動,志愿者服務,安全教育(溺水、交通、電梯、食品安全、應急逃生、急救),心理健康(團體力量、團隊輔導、心理疏導、生涯規(guī)劃),文明禮儀,生涯規(guī)劃等落實實施課程。
學校倡導身體活力,帶動精神活力;身體毅力,帶動精神毅力;身體素質,帶動精神素質。由大課間與體鍛課程(跑操、兔子舞、水冰舞、高抬腿、平板支撐、仰臥起坐、武術、游戲),體育模塊課程,體育社團課程,俱樂部課程(籃球、排球、羽毛球、足球、網球、啦啦操、游泳),運動隊組成“運動風速課程”。培養(yǎng)學生積極樂觀、身心健康、活潑開朗的生活態(tài)度,用堅強的毅力克服各種困難。
3.探究課程體系。“探究型課程”主要由自主探究和主題探究兩部分組成。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學習探究的方法,體驗探究過程。學校探究型課程分為:校園風情、少年風華、中外風頌課程等。
教育在于尊重人的價值,遵循人的成長規(guī)律。通過“校園風情課程”中的校園環(huán)境建設,學生社團活動與巡演、校長面對面、圣誕嘉年華、元旦匯演、“一學一做”教育實踐活動、英語藝術節(jié)、科技發(fā)明創(chuàng)新、機器人、跳蚤市場、風箏節(jié)、二十四節(jié)令鼓等活動的實施,既豐富校園生活,展示個人才華,也讓學生留下美好的青春記憶。
“少年風華課程”中的文明禮儀、升旗護旗手、國旗下講話、團委學生會干部競選、文明班級、星級學生宿舍、達明學生、博雅學生評選等平臺,充分展示學生個人和集體的風采,充分激發(fā)和發(fā)揮學生的潛在性、主動性、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性。
豐富的外語課程、經典誦讀、青春詩會、課堂內外活動、多語種課堂、外語角、模擬聯合國、商賽、作文創(chuàng)新大賽構成我校特色的“中外風頌課程”。該課程的開設營造良好的書香氛圍,提升文學素養(yǎng),為培養(yǎng)具有中國靈魂、世界胸懷的復合型、開拓型和創(chuàng)新型的人才墊定基礎。
學校課程能否順利實施,基于校長、教師、學生對課程的理解;基于開發(fā)適合學生身心發(fā)展課程的能力;基于健全保障課程得以實施的管理機制。只有規(guī)范有力的保障措施,才能扎實穩(wěn)步推進課程的建設和實施,推進學校特色建設。
1.規(guī)范學校課程管理。成立“風”之課程管理中心,納入學校課程管理體系。課程內容通過處室、年級、教研組逐級落實實施,定期召開課程實施研討會,及時反饋、檢查、評價和統計課題實施過程存在問題,確保學校課程體系規(guī)范有序的開展。制定教職工教學成果表彰條例,對優(yōu)秀校本課程和先進工作者進行表彰。
2.提升課程執(zhí)行能力。依托廈門外國語學校強大教科研資源,聘請總校名師為學校老師的指導教師,簽訂師徒結對和培養(yǎng)方案,每個月舉行一次總校與分校的教科研活動。開拓思路,擴大校際間的交流、互助與互補。發(fā)揮省、市學科帶頭人和名師的引領、示范作用,建立“風”之課程研究中心,鼓勵教師參與課程開發(fā)研究、撰寫優(yōu)秀論文、出版專著,以增強教師的學習能力和研究潛能。
3.完善校本課程評價體系?!痘A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發(fā)揮評價促進學生發(fā)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的功能”。為此,學校注重評價機制多元化,立足三個層面:課程的操作的可行性、實行的有效性、學生的參與性。
采用問卷調查、訪談、座談,對課程在實施過程中課程目標、內容、方法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學校將拓展和探究課程納入教師工作量予以考核,對完成教學情況納入學校教學評價體系。建立學生學習檔案,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機制。把學生學習特長、學習潛能、學習能力、學習成績評價與學生生涯規(guī)劃相連接,發(fā)現和發(fā)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了解學生發(fā)展中的需求。切實保證校本課程常態(tài)、有效地開展。
該課程實施兩年,學校呈現蓬勃生機景象,教師敬業(yè)奉獻、精誠團結、愛生善導、敢為人先;學生志向遠大、善思明辨、尊師樂學、活躍遠見。他們以學問為本,與真理同行,審視過去、拷問現存、探索未知,在個性展示和興趣培養(yǎng)等方面初顯成效。目前學校八項省級課題立項,33人在教師技能大賽中獲得石獅市一等獎及以上獎,其中5人獲泉州市特等獎。學生在各類學科比賽中脫穎而出,43人獲得全國三等及以上獎,9人獲得全國一等獎。中、高考成績優(yōu)異,高考一本上線率39.2%,中考一級達標校錄取率72%,得到社會各界高度贊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