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寧峰
【摘要】本節(jié)課的設計以學情為核心,教者遵循了聾生學習漢語書面語的規(guī)律,和聾生學習鑒賞古典詩歌的規(guī)律。在課堂上以聾生的認知能力、理解能力為起點,設計了“譯讀、演讀、研讀和美讀”教學環(huán)節(jié),以讀貫穿課堂始終。通過和學生大方談愛情,學生自主翻譯,演繹課本劇,自然手語朗誦等多種方式,使得《氓》這樣一首古老的愛情詩歌在聾校高中課堂得到了精彩演繹。
【關鍵詞】詩歌 聾校 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5-0031-02
學情分析:我校聾生在高中階段,學習的是人教版普通高中教材。聾生的漢語言能力相對健全學生發(fā)展緩慢,學習現(xiàn)代漢語還有許多障礙,學習古典詩歌更是困難,詩歌內(nèi)容的理解,意境情感的體驗等等都是學習中的難點。
教學目標:1.理解詩歌內(nèi)容,用自然手語誦讀詩歌。
2.了解《詩經(jīng)》賦、比、興的表現(xiàn)手法及其藝術效果。
3.體會詩歌所反映的古代社會生活及思想情感,樹立正確的愛情觀。
教學重難點:重點:理解詩歌內(nèi)容,用自然手語誦讀詩歌;難點:了解《詩經(jīng)》賦、比、興的表現(xiàn)手法及其藝術效果。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大大方方談愛情
師:《氓》講述的是一個古老的愛情悲劇。同學們都長大了,有同學都二十出頭了,在學習這篇課文之前,首先和大家談談愛情。人生有不同的階段,需要做不同的事情,學前就是成長,玩耍,小學初中就是學習。工作以后,就是成家立業(yè)。如同一棵小苗,先發(fā)芽,再長枝葉,然后才能很好地開花,結果。愛情詩歌美好的話題,每個人都希望擁有美好的愛情,讓我們穿越時空,走進兩千多年前女子的愛情故事。
二、譯讀——自主閱讀愛情故事
師:《詩經(jīng)》是我國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記錄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的500年間的社會生活。原本只稱《詩》,共305篇,所以又稱“詩三百”?!对娊?jīng)》按其表現(xiàn)內(nèi)容可分為“風”“雅”“頌”三部分。
“風”又稱15國風,共160篇,大都是民間的歌謠,最富思想意義和藝術價值,成為我國現(xiàn)實主義詩歌的源頭 。
1.學習“戀愛”部分(第一、二章)
師:我們首先學習第一段共五句話,請同學們憑借這些注釋,試著到黑板上來翻譯。
批改學生譯文。讀原文,讀譯文。
(1)學生集體朗讀此部分后 ,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內(nèi)容。
[明確]相見 定情 送別 約期
(2)讀“相約送別”場景中的語言,概括兩人性情。
[明確]氓:急噪 任性 姑娘:溫柔 體貼 癡情 遷就男子
2.學習“婚變”部分(第三、 四、五章)
男女主人在婚變部分表現(xiàn)出各自怎樣的品格和性格特征?
3.學習“決絕”部分(第六章)
(1)自由朗讀,注意感情基調(diào):悔恨但不哀傷。
(2)提問:女主人公最后做出怎樣的選擇?從中反映什么性格特征?
[明確]“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表現(xiàn)其清醒、剛烈的性格特征。
三、演讀——課本劇演繹愛情故事
1.為了幫助聾生理解,讓學生分角色演繹課本劇
一位學生扮演男主人公,一位學生扮演女主人公。
2.走進人物內(nèi)心
師:送子涉淇,至于頓丘。誰“送”誰?“送”看出了什么?在前面女主人公似乎婉拒了男主人公的求婚,說“子無良媒”。這里為什么還要去送他?假如你是女主人公,你是如何想的?
3.你眼中的男女主人公
男主人公——急躁而任性。
女主人公——表現(xiàn)女子溫柔體貼、善解人意而有主見。
四、賞讀——古老愛情詩歌的賦、比、興
師:《詩經(jīng)》的主要表現(xiàn)手法是賦、比、興。其中直陳其事叫賦;譬喻叫比;先言它物以引起所詠之物叫興。
“氓之蚩蚩,抱布貿(mào)絲?!?(賦)
“桑之未落,其葉沃若?!薄吧V湟?,其黃而隕?!薄颁縿t有岸,隰則有泮?!?(比興)
以斑鳩貪吃桑葚為例告誡女子不要為愛著迷。以桑葉新鮮潤澤的自然情狀喻女子年輕貌美之情狀,也指兩人戀愛時情意濃密;以桑葉枯黃掉落的自然情狀比喻女子年老珠黃之情狀,也指氓變心感情枯竭。同時由桑樹引發(fā)對自己年長色衰,慘遭遺棄的敘述,這是“興”。整體看有以桑葉由鮮嫩而枯黃來比喻愛情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
五、美讀——手語演繹古老詩歌
1.背誦課文
2.合作誦讀課文(一名學生用口語、一名學生用手語)
師:手語堪稱世界上最美麗的視覺形象語言,用來演繹古老的愛情詩歌也是十分的美麗。
要求:用自然手語表現(xiàn)出女主人公戀愛時的熱情、幸福,婚變時的怨恨、沉痛,決絕時的清醒、剛烈。注意手語動作的到位,表情的生動。
六、拓展練習——愛的思考
師:愛情是個千年不衰的話題,很多美好的愛情故事經(jīng)典。梁山伯與祝英臺,生死不離。羅密歐與朱麗葉,一見鐘情。牛郎與織女,不離不棄。
《氓》講了女子為一個青年男子氓所追求,后來兩人結為夫妻?;楹螅M管妻子多年如一日,甘心貧苦、日夜操勞,但是,最終還是被丈夫拋棄的故事。這節(jié)課我們將從《氓》中感受另一類型的愛情情節(jié)和主人公形象。從《氓》中讀懂了什么?引導學生討論。
今天我們學習了《詩經(jīng)·衛(wèi)風·氓》,今天同學們嘗試根據(jù)課文下面的注釋自己翻譯詩歌。《氓》的情節(jié)性非常強,我們根據(jù)自己對詩歌的理解還演了課本劇。學習了《詩經(jīng)》賦、比、興的表達方法,并且用自然手語誦讀了詩歌,感受了古老詩歌不朽的魅力。
板書 氓
(情節(jié)) 戀愛 婚變 決絕
(基調(diào)) 熱情、幸福 怨恨、沉痛 清醒、剛烈 教后反思:《詩經(jīng)·衛(wèi)風·氓》是人教版高中教材必修二第二單元的一篇古典詩歌?!对娊?jīng)》是中國古典詩歌的重要源頭之一?!对娊?jīng)·衛(wèi)風·氓》是中國詩歌史上第一首棄婦詩,一位被壓迫婦女哀怨凄切地訴說自己從戀愛、結婚到被丈夫虐待、冷遇的不幸遭遇。含蓄而婉約,細膩而具體,體現(xiàn)了女子真實的情感心理歷程。女主人公敢愛敢恨,形象生動而又豐滿。語言質(zhì)樸而率真。
在以往的古典詩歌學習中,因為聾生學習的困難,課堂上多是以教師的講解,輔助大量的文字呈現(xiàn),以學生記錄為主的學習方式,聾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課堂氣氛過于沉穩(wěn),不夠靈動。在備課之初,筆者覺得聾生學習這樣一篇詩歌,難度還是非常大的。筆者在教的過程中,改變以往滿堂灌的風格,放緩腳步,鼓勵聾生自己讀,自己譯,自己演。讓聾生在自主學習中有所收益,實現(xiàn)課堂教學的突破。
這節(jié)課的成功之處在于,首先,減少課堂的容量,在普通學校,可能整個詩篇一個課時就可以教完,但在聾校如果大容量的教完,學生是一片糊涂,而且這篇課文最初學生的預習情況不夠充分,所以教者放緩了腳步,安排了兩個課時,讓聾生學得輕松,學得自信。
其次,帶領學生跨過了心理關,直面愛情。《氓》敘述的是一個古老的、至今還在無數(shù)次重演的生活事件:癡情女子負心郎。聾生到了高中階段,對異性已經(jīng)有了一些朦朧的好感,處在一個似懂非懂的階段。讓學生由原來的忸怩不安,到情感的完全放松。這其實也是一次非常好的引導學生樹立正確愛情觀的一個過程。
最后,整個課堂的設計完全是以學情為核心,尊崇了聾生學習漢語書面語的規(guī)律。同時也把握學生鑒賞古典詩歌的規(guī)律。在課堂上以聾生的認知能力、理解能力為起點,完全調(diào)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課程包括“譯讀、演讀、研讀和美讀”,以讀貫穿學習的整個過程。
譯讀,重點解決理解的問題,對于漢語語言能力發(fā)展相對滯后的聾生來說,理解永遠是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大大方方談愛情”目的是讓學生走進文本,初讀,是讓學生親近文本,翻譯句子落實到黑板上,是尊重聾生的認知起點。在理解的基礎上能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內(nèi)容。理清詩歌的發(fā)展脈絡,并且能夠初步概括兩人性情。
演讀,是在初讀理解的基礎上,讓學生分別飾演男女主人公,加深對人物的情感體驗。聾生擅長視覺思維,課本劇是聾生非常喜愛的課堂形式之一,視覺演繹往往更能促進聾生對文本的理解。同時抓住一些重點字詞,如對“送”字的追問,激發(fā)了學生更多的遐想,讓學生走進了主人公的內(nèi)心,有了更為深切的情感體驗。
研讀,情是詩之本,只有抓住了情才能真正地走入文本。詩歌中“賦、比、興”手法的學習,讓學生對古老詩歌豐富的表現(xiàn)手法有了更為具體的認識,通過桑葉由鮮嫩而枯黃,來比喻女子容顏年輕貌美至人老珠黃,愛情生活由幸福甜蜜而至痛苦衰落。
美讀,手語堪稱世界上最美麗的視覺形象語言,用來演繹古老的愛情詩歌也是十分的美麗。經(jīng)過了初讀、演讀和品讀,聾生對文本已經(jīng)有了深入的了解,用自然手語來讀這首古老的愛情詩歌,是基于深刻理解與體會的基礎上的,第二次詩歌創(chuàng)作。手語詩歌是一種嶄新的形式,用類標記結構(運用手形、位置、運動、方向和非手控手語要素),即自然手語表達適合聾生認知特點的視覺性表達形式。
正是因為對學情,對文本的正確把握,引導學生的自主學習,以手語為媒介,自主體驗,使得《氓》這樣一首古老的愛情詩歌在聾校高中語文課堂得到了精彩演繹。
參考文獻:
[1]田小華.《<氓>女主人公心理解讀——兼談文本解讀的立骨法》.《中學語文》.2010年07期
[2]尤立增.《以學情為核心的同課異構——以<登高>為例》.《中學語文教學》.2013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