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瀾,許貴之
(1.蘭州理工大學技術工程學院,甘肅蘭州 730000;2.甘肅省水利水電學校,甘肅蘭州 730000)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盵1]隨著全球慕課模式的興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迎來了慕課的挑戰(zhàn),面對挑戰(zhàn)如何做到順勢而為從容面對,這是一個時代的命題。但這既是挑戰(zhàn)也是機遇,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改革的提供了新的視角,如何應對是該文要探討的重點。
自2006年“05 方案”新課程頒布以來,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中我們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通過各種手段進行教學改革,試圖增加學生們對思政課的獲得感,在此基礎上確有提高,但是這都是“老生常談”,“換湯不換藥”沒有從根本上革新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式,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并沒有得到實質性體現(xiàn)。而這種傳統(tǒng)的“我說你聽”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多元化需求,主要存在以下問題:第一,教學方式單一。大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還是以教師為中心,采用填鴨式的滿堂灌。管理課堂重點在于保證出勤率,很難保證和提高抬頭率。這種單聲道的課堂缺乏吸引力缺少師生互動,學生們在思政課堂參與度不高熱情度不高,很難與教師產生共鳴,課堂往往是教師的獨角戲;第二,缺乏課堂針對性。思想政治理論課大多數高校采用的是大班授課,往往是由多個專業(yè)多個班級拼合而成的教學班,因此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傳統(tǒng)的思政課就像是“大雜燴”,用“一刀切”的方法對教學對象學生的思想狀況以一概之,而忽略了教學對象的差異性,將同樣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應用不同專業(yè)的學生,這樣的教學方法不僅缺少實效性,并且很難提升教學質量讓學生有獲得感。第三,缺乏創(chuàng)新意識。新時代的大學生處在信息化時代,大學生通過網絡可以接觸到大量的在線課程,滿足他們的求知欲,但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的教學還是原地踏步,很難突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面對這些發(fā)展和變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視而不見,慕課作為信息時代的新事物、新現(xiàn)象,采用“慕課”教學可以促進大規(guī)模優(yōu)質課堂教育資源。傳統(tǒng)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依然是建立在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理念之上的,整個教學過程和教學方法并沒有大的創(chuàng)新和進步。
隨著大數據大時代的到來,資源共享,資源開放已經成為新時代的發(fā)展趨勢,“MOOC” 作為一種新事物也應運而生,“MOOC”(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 音譯為“慕課”,中文意思是“大規(guī)模開放在線課程”,是一種新型高等教育授課模式[2]。慕課自誕生以來,就引發(fā)了教育界的改革,并掀起了一股“慕課熱”,最初是在西方開始學習推廣,之后國內也開始接觸和接受,并且很快受到教育界的熱捧,并且在短時間內形成了一股席卷全國的慕課熱潮。對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而言,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注入新的活力提升教學質量,而慕課的優(yōu)勢在一定程度上契合了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需求,為思政課教學改革提供了新的思維新的視角,提供了一種可選擇的方案。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與“慕課”各有其特征,同時我們需要引用“具體的統(tǒng)一”與“歷史的統(tǒng)一”,把握二者特征的統(tǒng)一點,充分理解其特殊性,才能切實地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質量。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對大學生進行意識形態(tài)教育的主陣地,對青年思想的培育作用重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要做好黨的喉舌,能夠把握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要確保社會主義大學的辦學方向。慕課緣起于西方,因此在慕課中帶有強烈的西方話語體系的構建,慕課可能成為西方國家思想文化滲透的重要媒介。思想政治理論課與其他課程所擔負的使命不同,其教育目標不僅在于知識性的傳授,更重要的是一種信仰的傳播。現(xiàn)在高校學生是成長在信息化的網絡時代,但是網絡信息往往很多為了博人眼球,龐雜而又有失實,學生們很難辨明,勢必在潛移默化中會影響學生的“三觀”。不能否認“慕課”中不僅包含知識性的輸出,還有西方意識形態(tài)的輸出,當我國引入慕課優(yōu)質教學資源的同時,也威脅和挑戰(zhàn)著我國的歷史文化認同,消解我們的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教育影響,與我國的思想政治教育追求的目標背道而馳。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立德樹人的主渠道,要能夠明辨政治方向,站穩(wěn)政治立場,堅決跟腐化思想不良作風錯誤傾向做斗爭,幫助和引導學生堅定的理想信念,保持清醒的政治頭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一定要彰顯課程的意識形態(tài)性,突出價值引導。同時,我們在思政課教學過程中要能夠取其精華遺棄糟粕,補充課程的短板形成優(yōu)勢互補,能夠真正做到“文化自信”,既能夠充分汲取西方先進的教育理念,又要講好“黨的故事”,開發(fā)本土紅色資源,豐富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資源,讓學生在比較和辨別中借鑒吸收一切人類文明成成果。
慕課教學引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是照本宣科,需要結合實際,根據我國當代大學生自身的實際情況,聯(lián)系我國所處的發(fā)展階段以及新時代的新任務,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探索一種適合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模式。首先,采用互聯(lián)網教學方式搭建網上學習交流平臺,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資源上傳。開放式的教學,學生自主選擇感興趣的內容,通過線上交流學習感悟以及問題互相督促互相激勵。其次,教師可以根據特長組成不同教學團隊分工合作,授課教師根據學生特點、將知識點進行模塊設計,通過視頻教學、階段測試、學生提問、網絡互動等模塊,及時地對學生的網上的評論和疑問進行教學指導,再次,統(tǒng)計數據反饋教學效果,再進行調整,實現(xiàn)線上線下實踐教學的有機活動,提高教學效率提升教學效果。同時思想政治教育一定是要結合實踐教學,讓學生把課程中學習的理論應用現(xiàn)實生活中,活學活用,提高自己的道德覺悟和道德水平。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突出“以人為本”的觀念,“真理的標準只能是社會的實踐”[3]。最后,通過實踐教學來牢固記住課堂所學知識,學生只有學到了是有用的可操作性的知識,才能體現(xiàn)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性。
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以理論知識講授為主,在實際教學中,互動環(huán)節(jié)缺失,學生也很難積極主動參與到課堂互動中,在授課當中學生參與度低精力也很難集中,實際教學效率低下。許多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時,習慣性地運用傳統(tǒng)教學方法,籠統(tǒng)進行理論性的講授,忽略學生的知識獲得和情感共鳴。慕課的技術應用,突出師生的互動,這種教學模式不再是單調乏味的學習,而是更具主動性、靈活性、多元化的交流平臺?;诰W絡教學環(huán)境,慕課要求教師能夠重新定位角色,由知識的傳授者變?yōu)閷W習的引導者、促進者,形成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這種新興的教學模式要求突出大學生的學習主體,通過教學互動促進知識的獲得,情感思想碰撞交流,加強人文關懷體現(xiàn)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樹人”的本質要求。同時通過新媒體技術的應用,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對巨大的挑戰(zhàn),教師要能夠順勢而為,加強對話深度了解教學對象的需求,能夠“量身定制”,通過聯(lián)動教學提升學生的獲得感。
傳統(tǒng)高校思想政治教學工作的弊病之一,就是思政教師在教學中缺乏主動創(chuàng)新自我變革的意識。慕課讓高校的思想政治課更具現(xiàn)實意義,開放教學資源不僅體現(xiàn)教學資源的共享和整合,更是一種潛在的挑戰(zhàn)和競爭,高校之間教師之間,既可以是競爭的也可以是合作的,實現(xiàn)優(yōu)勢互補?!澳秸n”作為新興的教學模式,引導著對高校思政課教學理念的創(chuàng)新,根據思政課的性質和特點,遵循思政課自身的教學規(guī)律,圍繞思政課立德樹人的目標,不斷改革創(chuàng)新,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的影響力和實效性。比如,具有專業(yè)優(yōu)勢的高等院校將該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做出共享的教育資源,與其他合作院校合作聯(lián)盟,形發(fā)揮優(yōu)質資源的共享機制,彌補其他院校的弱勢,推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資源的共享。共享課程資源致力于課程的建設和推廣,在分享課程資源的同時,形成合作與聯(lián)動,發(fā)揮優(yōu)勢教學資源教師資源,推動整個教學環(huán)境的提升,教學體系的優(yōu)化。
慕課對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言既是挑戰(zhàn)也是機遇?!笆澜缡怯擅芙M成的,沒有矛盾就沒有世界”[4]。運用慕課教學模式,不能教條本本,照搬照抄是不可取的,而是結合我國新時代大學生的學習需求,聯(lián)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教學特征,將其本土化,探索一種適合社會主義大學自己的教學模式。要把握時代發(fā)展之特征,全面客觀理性的認識慕課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既能夠順勢而為又能應運而生,既能利用加快教學改革,又能提升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