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欣 高明軍
【摘要】 目的 研究正畸治療在口腔修復中的臨床應用效果。方法 80例口腔修復治療的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 每組40例。對照組患者采用傳統(tǒng)的治療方法進行治療, 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正畸治療的方法進行口腔修復。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滿意度、修復優(yōu)良率以及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結果 觀察組患者滿意度92.5%顯著高于對照組的67.5%,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修復優(yōu)良率97.5%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2.5%,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2.5%顯著低于對照組的15.0%,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正畸治療在口腔修復中的臨床應用價值較為明顯, 可以有效的提高口腔修復質量, 值得在臨床范圍內更加廣泛的應用和推廣。
【關鍵詞】 正畸治療;口腔修復;口腔治療;口腔健康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05.055
正畸治療是在現代醫(yī)療科技的基礎上進行的一種口腔修復技術, 在修復的過程中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修復質量與修復優(yōu)良率, 進而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修復效果, 增強患者滿意度, 相較傳統(tǒng)的口腔修復方法有著更加明顯的療效[1]。另外, 正畸治療不僅可以讓患者治療后的口腔功能得到更好的保障, 同時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在口腔修復后的牙齒美感[2, 3]。因此, 本文著重的探究正畸治療在口腔修復中的臨床應用效果, 旨在為我國的口腔修復工作質量的提高提供更多可供參考的理論建議。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7年3月~2018年8月接診的口腔修復治療的患者80例, 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 每組40例。對照組患者中, 男19例, 女21例;年齡20~49歲, 平均年齡(34.5±8.4)歲。觀察組患者中, 男19例, 女21例;年齡18~50歲, 平均年齡(34.9±8.6)歲。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對比,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傳統(tǒng)的治療方法進行治療, 其治療方法主要是口腔修復工作中的簡單內容, 檢查口腔、解決口腔缺陷、制定合理科學的口腔修復計劃、對口腔問題進行修復與治療以及術后的輔助性治療等[4]。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正畸治療的方法進行口腔修復。對患者進行口腔修復的具體工作分為3步:①首先, 簡要的研究和分析患者的口腔清潔情況, 對患者的口腔系統(tǒng)進行清潔處理, 有效的治療患者的牙周炎以及牙髓病等疾病, 確保患者在口腔修復工作后口腔條件健康[5]。②在修復工作進行后采用矯正的手段對患者的牙齒進行矯正, 患者由于修復后牙齒與原來的牙齒不一致, 因此需要采用牙齒矯正器進行對牙齒的排列以及矯正、固定等, 提高牙齒的美感與穩(wěn)定性。③充分解決患者的口腔缺陷, 針對患者的口腔缺陷進行修復工作的計劃制定, 確保整個修復計劃在實施過程中更加有條理, 并且根據計劃采取相應的措施, 對患者的口腔進行修復治療[6]。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滿意度、修復優(yōu)良率及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①對患者的口腔修復的滿意度主要采用詢問采訪的方式進行, 在每個修復階段與過程中均會向患者進行詢問調查, 調查患者在修復后的體驗與自身感覺, 給出滿意或者不滿意的答復;②修復優(yōu)良率的數據來自于專家評價, 患者在接受完正畸治療后由臨床專家進行診斷與復查, 進而對不同患者的臨床修復優(yōu)良情況進行分析與評價;③不良情況發(fā)生率為患者提供, 對患者進行修復工作后對患者進行隨訪和復查, 在復查過程中了解患者在修復后的口腔狀況以及咀嚼情況, 進而統(tǒng)計患者修復后的口腔不良情況發(fā)生率[7]。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 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滿意度比較 對照組患者中, 27例患者滿意, 13例患者不滿意, 滿意度為67.5%;觀察組患者中, 37例患者滿意, 3例患者不滿意, 滿意度為92.5%;觀察組患者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 2 兩組患者修復優(yōu)良率比較 對照組中29例患者修復優(yōu)良, 恢復優(yōu)良率為72.5%;觀察組中39例患者修復優(yōu)良, 修復優(yōu)良率97.5%;觀察組患者的修復優(yōu)良率顯著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 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對照組患者中出現6例術后不良反應, 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5.0%;而觀察組僅有1例出現術后不良反應, 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 2.5%;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本次研究采用分組差異治療的方法對治療效果進行比較, 可以直觀的看出正畸治療方法應用在口腔修復中的臨床效果。本次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患者滿意度92.5%顯著高于對照組的67.5%,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修復優(yōu)良率97.5%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2.5%,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2.5%顯著低于對照組的15.0%,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證明采用正畸治療的方法在臨床口腔修復工作中有著顯著的效果, 接受正畸治療的患者相比于單純接受口腔修復的患者口腔修復效果優(yōu)良率更高, 口腔健康可以得到保障, 同時有效地減少患者二次手術情況的發(fā)生, 患者對治療的滿意程度也更高。并且在后期的隨訪中發(fā)現, 接受正畸治療的患者發(fā)生不良反應的幾率極低, 很多患者均能夠在治療后獲得十分良好的生活質量。與此同時, 采用正畸治療可以有效對患者修復后的牙齒美感進行矯正和固定, 提高患者的滿意度, 從美學角度上來說也具備重要意義[8]。
總之, 對接受口腔修復的患者, 在整個治療過程中加入正畸治療, 可以更好地提升修復效果, 讓患者具備更加良好的口腔美觀性, 并恢復口腔健康, 具有臨床推廣的實際價值。
參考文獻
[1] 宋曉彤, 張榮和. 牙周病患者正畸治療的研究進展. 中華臨床醫(yī)師雜志(電子版), 2014, 8(13):145-148.
[2] 梁曉菲, 李秋紅. 牙周病與正畸治療關系的研究進展. 大連醫(yī)科大學學報, 2014(4):393-399.
[3] 朱麗紅, 李颯, 何飛, 等. 牙周-正畸聯(lián)合治療對成人牙周病患者切牙區(qū)的美學重建研究. 華西口腔醫(yī)學雜志, 2014, 32(5):436-440.
[4] 馮朝華, 楚小玉. 滲透樹脂治療正畸后牙面白堊斑的一年療效觀察. 北京大學學報(醫(yī)學版), 2013, 45(1):40-43.
[5] 徐曉梅, 張利華, 蔣亞華, 等. 音樂緩解正畸治療性疼痛的臨床研究. 華西口腔醫(yī)學雜志, 2013, 31(4):365-368.
[6] 龍文婷, 劉慶. 自酸蝕劑材料在口腔修復正畸托槽粘接中的應用探析. 醫(yī)學美學美容旬刊, 2014(11):180-181.
[7] 鄧昊, 周立輝, 鮮文, 等. 口腔正畸治療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臨床療效觀察. 現代生物醫(yī)學進展, 2015, 15(9):1732-1734.
[8] 劉洪, 牟雁東, 于曉光, 等. 口腔正畸治療中微型種植體支抗的穩(wěn)定和安全性. 中國組織工程研究, 2016, 20(8):1159-1164.
[收稿日期:2018-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