蒯卓胤
摘 要:陶行知的“六大解放”思想指出:在小學階段美術教學中,解放孩子的頭腦,使他們能想;解放孩子的身體,使他們能動;解放孩子的眼睛,使他們能看;解放孩子的嘴巴,使他們能問能說;解放孩子的空間,使他們能夠到大自然大社會里取得更豐富的學問;解放孩子的時間,讓他們盡興地“玩”,盡情地畫。這一思想從根本上解放兒童,讓他們說出對現(xiàn)實世界的精彩理解,創(chuàng)造出五彩斑斕、個性十足的兒童畫,做一名有思想、有情感的小畫家。
關鍵詞:六大解放;寫生;有思想;有情感
一、前言
從事美術教學以來,我時常在寫生作業(yè)中發(fā)現(xiàn)兒童自己對于生命個體的獨到感受及帶有強烈個人情感色彩的美術語言,從而形成的具有兒童最本真、最原始、最純粹、最純樸、美感的畫面。但是,這些畫面時隱時現(xiàn),稍縱即逝。我想,這是純屬于兒童心靈的痕跡,是兒童藝術中最珍貴的地方。
這些兒童所創(chuàng)造的個體面貌,是以未經(jīng)邏輯整理和文化沉淀的意象形式所呈現(xiàn),富有“妙在似與不似之間[1]”的情趣。它是兒童在各個階段思想與精神的直接體現(xiàn),樸素得直擊心靈,純粹得引人入勝,是“由美入真”的深刻感悟,更是探入生命躍動的核心所在。由此可見,發(fā)現(xiàn)這些珍貴的畫面,讀懂這些強烈的情感語言,是解放學生創(chuàng)造性和創(chuàng)新力的第一步,也是小學美術精神之所在。
二、寫生與“六大解放”的聯(lián)系
小學階段的美術,在技法學習方面,一般以臨摹為主要學習方法,注重習百家而夯基礎。然而一味地摹寫,兒童思想則會被束縛,進而是套公式般的生搬硬抄,無論從構圖到人物形象都“有跡可循”。更有甚者,若是將他的“資料一概沒收”后,他竟然無從下手。此時,若在課堂上設置一系列形式多樣的寫生活動,通過互動交流,激發(fā)其潛在能力,既能幫助兒童克服繪畫表現(xiàn)的程式化問題,還是培養(yǎng)其形象思維能力的有效途徑。
清代四僧之一的石濤曾說“搜盡奇峰打草稿也”[2],也就是繪畫創(chuàng)作離不開寫生。他認為創(chuàng)作時應該多觀多思,多磨多練,才能迸發(fā)創(chuàng)作的靈感,繪畫意境才能夠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于作品當中。懂得“搜奇峰”是講明寫生的重要性,多“打草圖”是要多下苦功,寫生和苦功相結合,畫乃大成。
這與陶行知的“六大解放”[3]思想,即“一、解放學生的頭腦,使他們能想;二、解放學生的雙手,使他們能干;三、解放學生的眼睛,使他們能看;四、解放學生的嘴巴,使他們能問;五、解放學生的空間,使他們能夠到大自然大社會里取得更豐富的學問;六、解放學生的時間,不把他們的功課表填滿,不逼迫他們趕考,不和家長聯(lián)合起來在功課上夾攻,要讓他們有些空閑的時間消化所學,并且學一點填滿自己渴望要學的學問,干一點他們自己高興干的事情”十分契合。
兒童在寫生中,一是解放感官,通過看、聞、問、聽、摸等多種形式對物質(zhì)本體進行多方面、多角度、多層次的深入觀察與了解。
二是解放頭腦與雙手,進行獨立思考與理解后,完成對其的繪寫。這種繪寫有時并不完全針對其外形,有時兒童會加上個人的生活體驗與情感傾向,而正是這一點可以作為激發(fā)創(chuàng)造的突破口。
三是解放空間與時間,寫生活動是一種不設時空限制的活動,可以發(fā)生在任何時間和地點,這種最大程度上的自由更利于兒童發(fā)現(xiàn)個人興趣點,從而激發(fā)繪畫熱情,培養(yǎng)兒童的藝術感知度。
米開朗琪羅[4]說過“畫家作畫不是使用手而是使用腦”。達·芬奇[5]有句話也表明這個態(tài)度“大天才的心靈最活躍的創(chuàng)造,是當他們在外表上最不起勁做工作的時候?!庇纱耍瑑和ㄟ^這般“解放式”的寫生,可以不斷積累帶有個人思想情感印記的素材,從而在腦海與心靈中形成一個獨立且具有個性化的素材庫。個人素材庫的形成,可以為兒童后續(xù)的創(chuàng)作提供有力的支持,是創(chuàng)新的源動力。這也是我提出“做一名有思想、有情感的小畫家”的根本依據(jù)。
三、“六大解放”在實際寫生中的運用
如何有效地開展小學生寫生教學呢?我結合課堂開展了有針對性的寫生教學實踐。
(一)“解放”讓興趣激發(fā)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盵6]興趣是最好的老師。[7]這一點對于兒童來講更為重要。通過“六大解放”在美術教學中的運用,可以激發(fā)兒童潛在的興趣點。兒童對藝術的學習就會變被動為主動,才會產(chǎn)生強烈表現(xiàn)的欲望。這樣既能提高學習效率,還能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所學才能夠靈活地運用,激發(fā)藝術潛能。
例如,人美版一年級下冊中的“介紹我喜歡的玩具”這一課。上課前,我布置學生從家里帶一樣自己喜歡的玩具來。上課時,讓學生通過一系列看、摸、聞等觀察方法,說出自己玩具的各方面特點:比較玩具質(zhì)地堅硬還是柔軟,如何用線條來表現(xiàn)這種不同?玩具的形狀、顏色各有什么不同,如何用手邊的工具來表現(xiàn)出它們的特點?我還特意安排了一個互相交流的環(huán)節(jié),給學生一個主動觀察、比較的機會與空間,讓寫生課更加生動活潑。并且,在這個過程中,能夠引導學生帶著個人興趣點積極地去觀察,去體驗,去表現(xiàn)。興趣的激發(fā)才能更有效地釋放創(chuàng)作能力,創(chuàng)作的作品就會豐富多彩。
(二)“解放”從觀察開始
人美版一年級下冊中的“花的世界”,這是我給一年級學生安排的第一次寫生課程。我將校園中隨手可見的花卉搬進課堂中,先給學生一個自主探索的機會,讓他們憑著直覺去自我表現(xiàn),近似于去實踐“模仿自然”[8],結果,我發(fā)現(xiàn),在寫生的初級階段,兒童普遍會出現(xiàn)感覺自己畫得不像,或者覺得自己的畫面沒有整體感而喪失寫生學習的信心。如果進一步深入挖掘出這些問題的原因,會發(fā)現(xiàn)有些是由于急于動筆,寫生之前沒有認真觀察、分析寫生對象,有些則是沒有抓住寫生對象的本質(zhì)特征,沒有分清主次關系,因此容易被局部的細節(jié)所吸引。針對以上一些問題,我在教學過程中結合“六大解放”教育理念,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觀察方法。
1.三維立體式的觀察
同一事物從不同的角度、方面、層次觀察,會得到不同的視覺感受和藝術審美。有些物體從某一個特定的角度去觀察,還能發(fā)現(xiàn)神秘、幽默、夸張等特殊效果。正如但丁[9]所說,藝術不僅是“東方藍寶石的好顏色”(視覺的印象),而是有觸覺、有溫度的印象,正如少女腮上的暈,少年人體膚的溫暖,利刃的鋒,果子的新鮮香甜。
在寫生過程中,要讓學生意識到,我們所寫生的對象與我們只是相對的靜止,而不是絕對的靜止。例如,在“文具的寫生”中,我便指導學生首先要克服畏難情緒,耐下性、靜下心去觀察一組文具之間的相互關系,經(jīng)過多方面、多角度、多層次的觀察,逐步加深對被寫對象之間的了解,提高畫面組織意識。
2.整體與局部的聯(lián)系
如果將三維立體式的觀察看作是掃描素材,那么接下來便進入到了大腦分析階段。經(jīng)過了第一步的搜集,下一步我們所要培養(yǎng)學生的便是如何將掃描搜集的碎片整理成一個完整的畫面。
例如,在人美版五年級下冊“我的書包”一課中,我首先指導學生要總結被寫對象也就是一組書包之間的整體之間的遮擋、疏密關系,和局部的造型、紋理關系。通過這樣一個分析過程,使學生理解被寫對象的組織關系,從而為繪畫奠定良好的基礎。
3.主體與客體的區(qū)分
莫里哀[10]《貴人迷》中那位哲學教師說:“每逢我們開口說話,我們就在作散文?!蔽覀兠總€人身上其實都有一點畫家、音樂家、詩人的特質(zhì),只是有些人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用心表現(xiàn)出來,而這些人通常被我們敬稱為藝術家。
我認為,在教授時應該明確繪畫與攝影的本質(zhì)區(qū)別,繪畫的畫面是經(jīng)過大腦處理的,是帶有主觀思想和情感態(tài)度的。尤其在寫生時更應明確這一點。寫生需要我們在一組復雜的被寫對象中找到自己所認定的側重點,即對其中主體進行細致精心的繪寫,而對其他客體可進行省略等藝術處理,一切以突出主體為第一要義。
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觀察練習,學生的寫生能力得到了一定提高,并且有效地縮短或避免了繪畫的“興趣抑制期”。通過多次寫生訓練,學生也積累了多種觀察方式,進一步理解被寫對象的結構,逐步減少了記憶畫像的依賴性。
(三)解放使作業(yè)百變
小學美術教育的目的是培養(yǎng)兒童的創(chuàng)造能力,寫生課教學便是運用繪畫語言進行的創(chuàng)作活動。在這個基礎上,根據(jù)兒童的心理特征,發(fā)揮想象力和創(chuàng)作力,引導他們寫生后,進行再加工再創(chuàng)作,創(chuàng)作出具有自己獨到思想、獨特風格、獨特情感的作品,讓寫生課延展為創(chuàng)作課。
1.黑白藝術
黑白裝飾畫是繪畫表達的一種方式。兒童進行黑白裝飾畫練習與探索,可以提高他們的基本造型能力,如觀察與表現(xiàn)能力、組織與分析能力、畫面的歸納與概括能力以及營造畫面韻律和節(jié)奏的能力。
在人美版六年級上冊“線描畫中的黑白對比”中,學生首先憑借寫生,繪寫出物象輪廓的起伏變化,然后用黑白裝飾繪畫風格刻畫內(nèi)部細節(jié),引導學生學會主動調(diào)整畫面的疏密節(jié)奏和黑白灰關系,讓畫面形成節(jié)奏美感。
2.材料藝術
在教學活動中,我有目的地引導學生試驗不同的繪畫材料、繪畫工具和表現(xiàn)手法,去表現(xiàn)不同的事物。學生被新材料、新方法產(chǎn)生的特殊效果激發(fā)了濃厚的興趣。在這種情況下指引學生進行寫生再創(chuàng)作,效果十分顯著。
在人美版六年級上冊“箱板上的新發(fā)現(xiàn)”中,學生首先在紙箱板上進行了同學之間的動作寫生,用概括的美術語言表現(xiàn)了人物的節(jié)奏變化與前后空間;用水粉顏料來表現(xiàn)濃烈的色彩對比;最后,用撕貼的形式表現(xiàn)出箱板的特殊肌理效果,所繪制的作品稚拙卻又不失趣味。
從寫生到創(chuàng)作的表現(xiàn)形式是多種多樣的,而且是一個不斷發(fā)展創(chuàng)造的過程,只有不斷探究、不斷創(chuàng)造,才能將兒童的藝術推向前進。
四、藝術本質(zhì)是解放
正如克羅齊[11]所說:“藝術有解放和凈化的作用,藝術的特性是心靈的活動?!蔽覍⑵淅斫鉃椋核囆g本身便是解放的代名詞,因為它征服了被動性!寫生作為藝術學習的一項基本活動,是兒童認識客觀事物的通道。在剝離事物的美和真實的過程中,兒童可以融進自己的審美、想象以及創(chuàng)造……
以上便是我關于陶行知“六大解放”教育理論對小學生美術寫生教學的一些認知。最后,我想說在兒童寫生教學過程中,既要遵循基本的教學要求和教學方式,還要注意兒童各個年齡階段的心理因素,要給予兒童充分尊重及表現(xiàn)的自由,增強繪畫興趣及自主性,才能使他們真正成為一名有思想、有情感的小畫家。
參考文獻:
克羅齊.美學原理[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04-01.
注釋:
[1]語出自齊白石,意思是說繪畫作品不能不逼真,畫什么東西不像什么東西,這是對觀者的欺騙。但又不能拘泥于物象外在的形象,而應該抓住物象特有的內(nèi)在本質(zhì),發(fā)揮藝術想象,或突出或夸張,融入作者的情趣思考,體現(xiàn)于不同其他特象的獨有特點。
[2]《苦瓜和尚畫語錄·山川》:“山川使予代山川而言也,山川脫胎于予也,予脫胎于山川也。搜盡奇峰打草稿也。山川與予神遇而跡化也,所以終歸之于大滌也。
[3]陶行知針對傳統(tǒng)教育形式在《創(chuàng)造的兒童教育》一文中提出了“六大解放”的教育思想,旨在培養(yǎng)兒童的創(chuàng)造力。
[4]米開朗基羅·博那羅蒂(Michelangelo Buonarroti,1475年3月6日—1564年2月18日),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繪畫家、雕塑家、建筑師和詩人,文藝復興時期雕塑藝術最高峰的代表,與拉斐爾和達芬奇并稱為文藝復興后三杰。
[5]達芬奇,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天才科學家、發(fā)明家、畫家、生物學家?,F(xiàn)代學者稱他為“文藝復興時期最完美的代表”,是人類歷史上絕無僅有的全才,他最大的成就是繪畫,他的杰作《蒙娜麗莎》《最后的晚餐》《巖間圣母》等作品,體現(xiàn)了他精湛的藝術造詣。他認為自然中最美的研究對象是人體,人體是大自然的奇妙之作品,畫家應以人為繪畫對象的核心。
[6]語出自《論語·雍也》。
[7]語出自愛因斯坦著:《愛因斯坦文集》,第三卷,商務印書館,1979年第1版,第144頁。
[8]“模仿自然”是歐洲美學思想中很古老的一個信條,它可以追溯到柏拉圖的《理想國》和亞里士多德的《詩學》。
[9]但丁·阿利基耶里(公元1265年—公元1321年),13世紀末意大利詩人,現(xiàn)代意大利語的奠基者,歐洲文藝復興時代的開拓人物之一。
[10]莫里哀(Moliere1622—1673):法國最偉大的喜劇家。這里所引的故事見《貴人迷》一部喜劇。劇中主角茹爾丹先生有了錢,想充紳士,請一位哲學教師教他讀書,那位哲學教師告訴他說話就是作散文,他大為驚訝,說自己作了四十年的散文還不知道(見該劇第二幕第四景)。
[11]貝奈戴托·克羅齊是意大利著名文藝批評家、歷史學家、哲學家,有時也被認為是政治家。他在哲學、歷史學、歷史學方法論、美學領域頗有著作,他也是一位杰出的自由主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