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信息時代的到來使得信息技術課程教學逐步走進學校教育,因為現(xiàn)代社會對一個人的信息素養(yǎng)水平要求較高,幾乎各行各業(yè)的人士都需要通過借助信息技術來優(yōu)化生產(chǎn)結構。在這一時代背景下,初中學校也開設了信息技術課程,目的是要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力,為學生的未來成長做好充足準備。為了進一步提高教學效率,初中信息技術教師可以借助合作教學來優(yōu)化教學結構,提高學生的參與度。該文將從堅持異質(zhì)合作原則、完善小組探究活動、組織“優(yōu)帶差”合作輔導活動三個角度來分析初中信息技術應該如何落實合作教學理念。
關鍵詞:初中信息技術;合作教學;落實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9)35-0113-01
雖然信息技術教學的時間不長,但是卻也存在明顯的應試問題。初中信息技術教師通常會在信息技術課上統(tǒng)一為學生演示、解釋相應的信息技能,學生要認真聽講、反復練習。雖然這種教學模式比較簡便,可以不斷擴充課堂知識容量,但是卻忽視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違背了學生的自然生長規(guī)律。針對這一問題,新課改提出了探究教學改革建議,且出于學生個人認知水平不足的考慮,提出了合作探究教學法。對此,初中信息技術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一機遇來完善合作教學活動,豐富生生互動,引導學生學會合作,在團體中完善自我認知。
1 堅持異質(zhì)合作原則
常規(guī)的初中信息技術課堂上的合作學習十分低效,甚至有不少學生會利用合作學習之便說悄悄話、聊天,并不能很好地利用這一合作機遇去探究信息技術學科知識。歸根到底,這是因為分組標準出現(xiàn)了問題,組員之間無法展開有效互助。針對這一問題,初中信息技術教師要堅持異質(zhì)合作原則,確保學習共同體之間有相互吸引、彼此互助的意愿。
就如在建立合作關系時,筆者會認真分析初中生在信息技術課堂上、考試中的具體表現(xiàn),初步將學生分成三層,然后鼓勵學生實現(xiàn)跨層合作。第一層學生是指信息素養(yǎng)較高,能夠及時通過課堂學習內(nèi)化相應的信息技術操作技巧,也可借此進行個性化操作、設計與創(chuàng)新活動的學生;第二層學生是指穩(wěn)扎穩(wěn)打,能夠通過多次練習掌握課堂所學的學生;第三層學生是指存在理解障礙、動手操作能力不足的學生。在信息技術課堂上,筆者既會組織同層橫向合作,比如讓第一層學生分享自己的創(chuàng)新理念與成果,使其展開思維碰撞,也會組織跨層縱向合作,比如讓第一層學生輔導第二層學生鞏固知識記憶,或者由第二層學生幫助第三層學生學習重難點知識,等等。這種復雜、動態(tài)的合作關系可以滿足本班學生的不同學習需求,使其在多元的合作學習中獲取信息技術知識與操作技能總結,可以很好地優(yōu)化學生的認知結構,促使學生實現(xiàn)有效學習,從而讓信息技術真正實現(xiàn)有效教學改革。
2 完善小組探究活動
小組合作是最為常見的一種合作教學方式,而初中信息技術教師要積極在課堂上設計小組探究任務,引導初中生以小組形式參與問題討論與問題解決活動。為了進一步優(yōu)化小組合作學習效率,初中生應該客觀分析各個組員的智能優(yōu)勢,合理分工、積極配合,確保每一個學生都有明確的責任,由此建立緊密的合作關系,以便讓所有的初中生都能通過小組探究提升自己的原有水平。
為了實現(xiàn)小組合作,筆者鼓勵第二層學生兩兩組合,然后從第一層學生、第三層學生各挑選一人,與二人小組組合,由此構成4人異質(zhì)小組,以便參與合作探究任務。比如,在“變更字符串的大小寫”一課教學中,筆者就初步為學生介紹了處理字符串的常用函數(shù),以及變更字符串大小寫的操作原理,然后便鼓勵異質(zhì)小組積極展開合作探究,利用教材內(nèi)容操作處理字符串的常用函數(shù),觀察每一項操作活動對字符串大小的影響,由此形成小組探究結論,歸納操作難點。在小組探究中,成員之間要明確分工,比如理解、歸納能力較好的學生負責整理教材的重點知識,而行為約束意識鮮明的學生則需維護小組紀律,而自學能力較好的學生則負責引導本組成員探究字符串的大小改革特點,由信息技術操作流暢、實踐能力較高的學生在動手操作活動中驗證小組猜想。在小組內(nèi),各個成員之間沒有高低之分,共同享有學科資源,需要展開平等互動,表達個人認知。然后,各個小組輪流到講臺上演示本組探究思路,其余小組補充、質(zhì)疑,由此展開組際合作,初步完善探究結論。這就可以很好地優(yōu)化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使其自主生成編程知識。
3 組織“優(yōu)帶差”合作輔導活動
多元智能理論指出,每個人都有自身的智能優(yōu)勢,孔子先生也早在春秋時期便提出了“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边@一觀點。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學生也會因為個人智能差異而表現(xiàn)出異質(zhì)特征。對此,初中信息技術教師要積極組織“優(yōu)帶差”合作輔導活動,讓優(yōu)等生帶動差等生,促使初中生實現(xiàn)共同進步,減輕兩極分化的情況。
就如在“常用的流程符號”一課教學中,筆者就鼓勵4人異質(zhì)小組在課后自主展開小組輔導。首先,第一層學生要為其他成員解釋與總結常用的流程符號,梳理課堂學習過程,以完善的知識結構圖直觀顯示本課重點知識。待第二層學生完善了個人認知之后,由第二層學生輔導第三層學生,為其解釋每一個流程符號的含義,然后總結知識疑問,再由第一層學生展開疑難知識輔導。這種“優(yōu)帶差”合作活動可以讓本班的后進生及時內(nèi)化重點內(nèi)容,同時還可鞏固優(yōu)等生的知識記憶,便于學生真正實現(xiàn)共同進步,優(yōu)化生生關系,打造一個凝聚力較強的班集體。另外,筆者還會鼓勵學生們在做作業(yè)、作業(yè)訂正、課后自學等環(huán)節(jié)積極展開合作學習,因為這樣就可以讓學生們互相監(jiān)督、積極互助,從而切實引導初中生在信息技術學習中實現(xiàn)全面進步,使其在他人的影響下積極參與信息技術學習、解題活動。
4 總結
總而言之,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引入合作教學理念可以穩(wěn)步提升學生的認知能力、合作能力與人際交往能力,從各個方面優(yōu)化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因此,初中信息技術教師要合理利用合作教學活動來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營造優(yōu)良的教學氛圍。
參考文獻:
[1]代天杰.淺析提高初中信息技術課堂合作學習有效性的對策[J].學周刊,2018(34):43-44.
[2]段振強.小組合作教學模式在初中信息技術中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8(43):140.
[3]樊小剛.淺談初中信息技術分層教學設計與實踐[J].學周刊,2019(23):23.
[4]馬亞紅.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教學融合的實踐探索[J].學周刊,2019(24):160.
【通聯(lián)編輯:代影】
收稿日期:2019-09-09
作者簡介:楊麗莎(1982-),女(回族),寧夏人,中學二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為初中信息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