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是師生圍繞議題進行的多文本教學,所以群文的形成離不開議題的生成和文本的組合。下面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主要介紹幾種常用的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策略。
群文閱讀教學的實施使得學生閱讀的文本由一篇走向多篇,可以在多方比較中接觸到豐富的語言素材,強化語言訓練點的鞏固。在遣詞造句上,教師可以通過關注字詞的運用,引導學生品味語言,來完成學生對語言的建構和運用。如以“機智應對,展語言魅力”為議題,在學習《晏子使楚》《楊氏之子》及《夜鶯的歌聲》選段時,引導學生通過品味人物語言,感受語言魅力。在表情達意上,以小學階段常用的修辭手法為議題,讓學生在群文閱讀中形成對某一修辭手法的認知,如以“形象的比喻寫出美麗的世界”為議題,通過學習《荷花》《桂林山水》《麥哨》三篇文章,讓學生在具體的語境中體會比喻句的形象生動。
圍繞人文主題開展的小學群文閱讀教學可以讓學生在更廣闊的視野里對語文的人文之思有所感悟。現(xiàn)行統(tǒng)編語文教材多以人文主題來組合單元,每個單元一個主題,以單元主題作為議題,如以“孩子與戰(zhàn)爭”為議題,將課文《小英雄雨來》《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組群,為了最大限度地挖掘議題的內涵,可以加入《小兵張嘎》《最后一課》等反映戰(zhàn)爭時期少年兒童生活的文章。也可以挖掘同一作家同一主題的文章,以此為議題形成群文,如教材中選用了馮驥才的文章《刷子李》,表現(xiàn)了普通人的高超技藝,而在他的筆下,這樣的“普通人”還有很多,《蘇七塊》《快手劉》《泥人張》和《刷子李》可以一起組成以“俗世奇人”為議題的群文閱讀。
在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中進行讀寫結合對提高當前小學語文教學效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教師在以讀寫結合為議題的群文閱讀教學中要找準閱讀和寫作的結合點,議題的確立必然要圍繞這一要求進行。比如,學生在學習《頤和園》后練習寫一處景觀,單篇教學時大多只是運用移步換景的方法寫眼前所見,如果把《頤和園》與《長城》《桂林山水》《記金華的雙龍洞》組成群文進行教學,學生對于某一處景觀的著筆就不再局限于眼前所見之景,更增添了聯(lián)想和想象,使文章更加豐滿。在教學實踐中,無論是以讀促寫還是以寫促讀都應抓住讀與寫的結合點,只有這樣才能夠架起閱讀和寫作的橋梁。教師立足于文本把握讀與寫的結合點,為有效實施基于讀寫結合目標的群文閱讀教學提供了保障。
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的目標不能只局限于內容,還要關注方法和策略,真正讓學生學會閱讀。真正實現(xiàn)小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需要科學合理的閱讀方法。在群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將閱讀方法作為議題。閱讀方法有很多,如精讀、略讀、瀏覽、默讀、跳讀等。有別于單篇短章的閱讀教學,群文閱讀教學的優(yōu)勢是能給予小學生練習瀏覽、跳讀等快速閱讀方式的機會,教師可以選擇一些篇幅較長的文章,如教材內的《草船借箭》《將相和》《凡卡》等文章組群,也可以從學生喜歡的課外讀物如:《草房子》《狼王夢》中選取章節(jié)組群,讓學生在規(guī)定時間內運用略讀、跳讀、瀏覽等無聲閱讀的方法,在這樣的訓練中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提升閱讀效率。
多文本不是單一的累加,而是把一些具有內在規(guī)律的文本整合在一起,這對于小學生來說,無疑增加了他們理解的難度。教師應選擇互文性強的文本,還要考慮到學情,不能僅憑個人喜好。如編選一組關于父母之愛的群文時,應考慮到父母對于子女的愛是寫不盡、道不完的,在選擇文章時應該考慮到怎樣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父母對孩子的愛,從而最大限度地加深學生對父母之愛的理解,基于這個考慮,在高年級可以選擇《“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慈母情深》《地震中的父與子》《背影》等文章組群;在低年級可以選擇《我媽媽》《我爸爸》《逃家小兔》等繪本組群。這些文本具有鮮明的互文性,學生則有可能在有限的閱讀時間里,因文本交互參照與指涉,很快地發(fā)現(xiàn)文本中的語言要點,從而實現(xiàn)自己的閱讀體驗。
文學體裁眾多,僅僅是現(xiàn)行小學語文教材中涉及的就有童話、神話、寓言、兒童詩、說明文、散文等,在群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在選擇文本時可以把相同文體的文章聚合在一起,如編選讓學生體會文學作品中有關想象力的群文時,可以選取《幸福是什么》《巨人的花園》《賣火柴的小女孩》等童話故事,也可以選擇《我想》《童年的水墨畫》《螢火蟲》等兒童詩,在不同體裁的文學作品中感受富有想象力的文學創(chuàng)作。還可以把同一主題下的不同文體進行比較,如在選擇一組關于生命的意義的文章時,可以選擇散文《生命生命》、古詩《夏日絕句》、小說《橋》、議論文《為人民服務》,引導學生學會梳理文本之間的關系,加深對生命的了解,正確認識生命的意義所在。
在信息發(fā)達的今天,文學作品良莠不齊,有些文章或許能帶給人們短暫的愉悅,卻很難讓人產生深層思考,更不利于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小學生的認知能力有限,一節(jié)課的時間無法閱讀長篇大作,所以在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選擇文質兼美且篇幅不長的文章,如巴金、老舍、朱自清、葉圣陶等文學大家的文章,經常入選教材,教師也可以按照這樣的思路去選擇文章組合群文。短小精悍的中華古詩詞也是很好的文本資源,如在“依依別離情”的議題下,可以將《送孟浩然之廣陵》《山中送別》《送元二使安西》《別董大》等古代送別詩組合成群文。經典文學作品是經過歷史選擇出來的最有價值的人類思想文化的結晶,其豐富的內涵和濃厚的文化價值能夠滋養(yǎng)學生的心靈,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
經典浸潤心靈,閱讀滋養(yǎng)成長,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是我們的精神之源、文化之根。在群文閱讀中感受中華傳統(tǒng)文化,可以增強我們的文化自信,讓我們的民族文化得以傳承。但是文化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離不開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和碰撞,許多外國文學作品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國人,如《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綠野仙蹤》《湯姆索亞歷險記》等外國名著和新美南吉、馬克·吐溫、艾米莉·狄金森等作家的作品。教師在選擇群文閱讀文本時還應當關注其他國家的文化,從外國作家的優(yōu)秀作品中選取合適的文本組成群文。
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尚在研究和探索中,許多理論和做法還不夠完善,但是隨著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的價值并加入其中,筆者相信,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會因其不斷成熟而散發(fā)更為奪目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