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銳
摘 要:時代的快速發(fā)展,經濟全球化的到來,給國際稅收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世紀初期,國際的出口額所占比重大約8%左右,到1997年已經達到了25%左右,在2008年,世界的商品出口總額達到了110000億美元,在世界生產總值中占27%左右,可以看出,國際投資方面比貿易領域發(fā)展更迅速,在短短的十幾年間,國際投資就增加了七倍,在1999年底累積余額達到了4000億美元。因此,對經濟全球化的國際稅收管理工作展開深入的分析和探討,為進一步提高國際稅收管理水平,構建出可行性的管理對策,具有切實的現(xiàn)實意義。
關鍵詞:經濟全球化;國際稅收;管理對策
前言:在當今時代,經濟建設工作要一直開展,我們可以看出,當今時代世界經濟的主要特征是日益增大的一部分財富與生產在整個世界范圍內分配和創(chuàng)造,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對世界生產實現(xiàn)組織的形式是提高經濟全球化新質量的核心內容。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之下,特別是跨國分配的重要手段,國際稅收面臨著更多的困難和挑戰(zhàn),必須對國際稅收管理工作制定出有針對性的對策,來解決各種各樣的難題。
一、國際納稅人的主要表現(xiàn)
1.國際稅收數(shù)量猛增
在20世紀末期,全世界范圍內已經有五萬多家跨國公司,這些跨國公司的產值已經占世界總產值的30%左右,貿易總額占世界貿易總額的65%左右,特別是對外投資企業(yè),占全球直接投資的92%。因此我們在世界經濟發(fā)展問題上,必須要重視跨國公司,跨國公司的巨頭力量不容忽視。有聯(lián)合國貿發(fā)會議以及安達信公司對全球范圍內300家大公司進行調查,在1997年到2003年期間,很多開設在國外的分公司,營業(yè)總額由原先的45%升到了現(xiàn)在的55%,生產總值由原先的34%升到了現(xiàn)在的44%,就業(yè)率也得到提高。這一現(xiàn)象充分證明更多的跨國公司數(shù)量的提升,成為了國際稅收的主要稅源,而且在業(yè)務層面上來講,稅收也是具有跨國流動特征。國際稅收管理的主要對象是跨國流動的稅基,所以接下來需要考慮到的問題就是有效并且規(guī)范化地對國際稅收工作進行管理,這是全世界各個國家必須完成的任務,從而做到國際稅收的合理分配。
2.消除稅收國界尋求最大的稅后利潤
從經濟全球化的角度出發(fā),跨國公司在生產經營方面是面向全世界的,而且技術資金人才等生產資料也是需要跨國流動,對于不同國家稅收管理權限就會形成相應的稅收國界,那么必將會出現(xiàn)繞過或者消除這一權限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所以說稅收籌劃和經營決策這兩個工作要緊密地結合到一起,設置相應的人員進行管理,有必要的話,還要設立專業(yè)的機構和部門,能夠充分利用不同國家稅收制度的差異性來提升自身國家的稅收競爭力,從而套取最大化的稅收利益。國際很多稅收專家明確地指出,對于跨國公司的海外利潤就是可偷稅利潤,特別是很多跨國公司選擇最有利的地點,比如說在稅率比較低的地區(qū)設立基地或者公司,轉移應納稅款項,從而達到逃避稅收的目的。選擇稅負最低的組織,并且設立下屬的公司,也有很多公司成立相應的分支機構,甚至通過過渡形式或者虛假形式達到逃稅的目的。還可以通過稅負最有利的交易形式,通過資本弱化或者轉讓定價等方式達到逃稅的目的,總而言之,他們采用不同的手段,比如說濫用稅收協(xié)定、濫用稅法差異和濫用稅收抵免,在稅收的管理工作中找到疏漏之處,然后逃脫稅收。
3.能對有關國的征收管理新措施作出迅速對策
對審計方案中所有的問題進行明確,這樣就能夠制定相應的談判策略,準備好所需要談判的文件資料,可以對訴訟的風險進行準確的預測,對調整之后所得進行估計,分析數(shù)據從而衡量出全過程所需要的經濟費用,在這個過程中人員的業(yè)務水平直接影響到審計工作,可以看出,這些國家在跨國企業(yè)稅收方面,對于應付稅務審計的成熟與從容。中國是一個發(fā)展中國家,可以說,內容從一定程度上已經很完善,雖然內容得到了豐富,但是在管理層面卻一直存在著疏漏之處,中國在發(fā)展過程中帶動了很多亞太國家轉讓定價管理工作,所以說這些跨國公司在亞太新興市場領域投資過程中,必須要關注到轉讓定價這一問題。因此世界范圍內不同國家的企業(yè)對全球國際稅收的管理工作一定要重視起來,及時構建出新政策來面對國際稅收的管理形勢。
4.力求通過代表人物影響有關政府決策
縱觀全世界范圍內,對全世界的生產經營情況,一定要深入地分析和了解,跨國公司不單單需要對稅收工作重視,他們必須還要通過政界的代表人物,盡可能地影響到有關國家政府實施對他們有利的稅收政策。可以說這是很高級別的稅收管理工作,比如說我們知道的美國國家外貿委員會,它是由550個美國最大企業(yè)和銀行組成的。因此,必須要注重跨國企業(yè)在國際稅收工作中的發(fā)展新動向,從這些內容和情況出發(fā),對國際稅收管理出現(xiàn)的各類問題進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在實際管理過程中,維護各國的稅收權益和國際市場的公平公正競爭,從而探索出行之有效的解決策略。
二、各國在國際稅收管理實踐中探索的各種對策
我們生活在物質豐盈的時代,經濟全球化給當今時代各個國家?guī)砹烁嗟目赡苄院蜋C遇,同時也會帶來一系列的難題和困難,因此促進各個國家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來面對國際稅收爭議以及國際逃稅等問題。
1.構建完善的國際稅收管理機構
要想提高國際稅收管理水平,就必須建立完善的國際稅收管理專業(yè)機構,并且培養(yǎng)一批專業(yè)的國際稅收工作者,在經濟全球化發(fā)展大背景之下,為了開展國際跨國企業(yè)為主的全球應納稅人稅收經營活動,很多國家在稅務機構中都會設立專門的國際稅收管理部門,主要是為解決國際稅收管理工作中的各種問題,比如美國國內稅收署(IRS)任命了分管國際稅收的署長助理,并且說服了國際稅務部,專門管理跨國企業(yè)的大中型企業(yè),一般情況下,管理的企業(yè)資產額都在500萬美元以上,同時會設立專門的管理人員,對這些企業(yè)進行稅務工作方案的制定。同時還會設立相應的國際稅收調研機構,比如說日本、加拿大等國家都會在稅務部門內設國際事務部。
2.對國際稅收熱點問題紛紛制訂專項法規(guī)
在國際稅收的大環(huán)境中,為了盡可能地避免出現(xiàn)逃稅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跨國納稅人就需要對各個國家的稅收經營進行管理,并且對稅收工作構建相應的計劃,圍繞著幾個國際稅收熱點開展,比如說在定價環(huán)節(jié)一定要考慮到跨國融資的實際情況,避免在避稅港等處設立傳導性實體,所以說不同的國家,需要根據這些熱點的問題制定出相應的新稅法,對于已經設立的法律法規(guī)進行構建,對于新法律法規(guī)的制定,要嚴格地實施,涵蓋的范圍要更加廣泛。比如說在定價法規(guī)的制定過程中,要考慮到跨國關聯(lián)的企業(yè),不能夠只對制裁的商品和勞務等無形資產進行交易,還必須延伸到各種隱性的交易層面,比如說債權債務和物品交換的相互抵沖,一些國家授權給稅務主管,存在著可疑交易,那么有關國家就必須對稅源和稅基等多個方面制定嚴密的管理稅法,對各個企業(yè)的稅收行為進行嚴格的管理,避免出現(xiàn)逃稅的現(xiàn)象,這主要是為了免除稅基的流失??偠灾?,這兩方面都是互相支持和相輔相成的一種政府行為,在實施過程中,最終目標是為了對付和適應全球大市場對稅收管轄權的沖擊,是為了維護最大的國家利益。中國作為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我們正處于發(fā)展中時期,最重要的就是堅持開放國策,并且擁護國家的利益,能夠穩(wěn)妥并積極地參與正當?shù)亩愂崭偁?,這是我國企業(yè)在國際大市場占據主動地位,并且持續(xù)引進外國資產企業(yè),而且要和惡性稅收競爭行動做斗爭的必要條件。其中必須要針對國際稅收經營管理及稅收籌劃中的各種逃脫稅收行為,制定出有效的解決措施,盡可能地提高我國國際稅收管理水平,建立完善的國際稅收管理體系。
三、借鑒國際經驗不斷完善我國涉外和國際稅法
在整個稅收的發(fā)展過程中,我們能夠發(fā)現(xiàn),除了繼續(xù)深化改革稅法體制之外,對內外稅法進行統(tǒng)一,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就是國際稅收的管理問題。需要建立健全完善的稅法體制,在1998年我國雖然制定了有關定價方向的專項稅法,對于資本弱化問題,在外商投資企業(yè)稅法實施細則中也有體現(xiàn)。這些工作都是基礎的,但是隨著新問題的不斷出現(xiàn),還需要進一步強化和完善,另外,還需要對外國企業(yè)利用逃稅港行為制定相應的管理體系和解決措施,不斷地完善稅收管理體系,借鑒國際經驗,從而不斷地提高我國涉外和國際稅法。
在中國稅法的發(fā)展過程當中,我們必須要認識到中國稅法從一定程度上還存在著很多的欠缺之處,另外就是我國稅法應用意識起步比較晚,和其他發(fā)達國家相比,有很大的差距,所以說必須要借鑒國際經驗來不斷地完善我國稅法,能夠更好地融合到經濟全球化時代中去,在當今時代我們國家必須要積極主動地對國外的稅法構建以及應用的成功案例進行深入的分析和探索,在實際的稅收管理以及應用層面要進行不斷地總結和歸納,從一定程度上解決當前我國稅法稅收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漏洞,這是當前對于借鑒國外稅法經驗的重要內容,也是不斷地向國際稅法標準靠攏的重要行為,因此現(xiàn)階段我國在該方面的法律體系仍然存在著不足之處,就需要在實踐和探索過程中,對其進行不斷的完善,來整體上提高我國未來稅收管理的水平,更好地迎合社會的發(fā)展和世界的稅法稅收需求,這是推動未來中國走向國際社會的必然條件,也是中國法律體系不斷完善的重要考核標準,希望未來中國能夠和世界其他發(fā)達國家在稅收法律方面相媲美,盡可能地縮短差距,展現(xiàn)出中國稅收管理的良好面貌,給中國稅收向世界發(fā)展,提供更寬廣的平臺和領域。這是時代的要求,也是中國法律體系不斷完善的重要體現(xiàn),更是未來中國更好地和世界各國進行良好貿易合作的基礎,推動未來國際貿易以及稅收管理工作實現(xiàn)動態(tài)平衡的良好發(fā)展。
四、結束語
國際經濟發(fā)展十分迅速,為了提高國際稅收管理水平,各個國家就需要對稅收管理對策進行不斷地完善,構建完善周密的稅收管理體系,能夠根據自身國家稅收以及外資稅收行為構建可行性的對策,從而不斷提高國際稅收管理水平,把投機稅收行為出現(xiàn)的概率降為零。
參考文獻:
[1]姜躍生.BEPS的價值創(chuàng)造論與中國全球價值分配的合理化[J].國際稅收,2014(12).
[2]陳建奇.中國開放型經濟的新發(fā)展、新挑戰(zhàn)及新戰(zhàn)略[J].國際貿易,2015(09).
[3]張澤平,葉莉娜.國際稅基劃分視野下的無形資產轉讓定價規(guī)則[J].現(xiàn)代法學,2016(02).
[4]陳素文.對加強國際稅收管理的幾點思考[J].經濟研究參考,201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