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琦 阮貞 王憲偉 王茂朋
(1三峽大學附屬仁和醫(yī)院急診科,湖北 宜昌 443001;2宜昌市中心醫(yī)院心內科;3三峽大學附屬仁和醫(yī)院骨科)
前列腺素和甲狀旁腺激素可刺激骨關節(jié)炎(OA)軟骨下骨的成骨細胞合成環(huán)磷酸腺苷的能力下降,而其均在OA中發(fā)揮相應作用,說明成骨細胞功能缺陷與OA軟骨下骨重塑相關〔1〕。研究表明,一系列相關因子對成骨細胞及破骨細胞活性均有調節(jié)作用,已經明確骨保護素(OPG)、核因子κB受體活化因子(RANK)和RANK配體(L)在調節(jié)軟骨下骨的重塑中起著重要的作用〔2〕。交感系統(tǒng)調控著骨代謝,目前已比較明確的在骨組織中發(fā)揮重要調節(jié)作用的物質有降鈣素基因相關肽(CGRP)、P物質(SP)、血管活性腸肽(VIP)、神經肽(NP)Y等,這些神經因子在骨的生長發(fā)育等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CGRP、神經生長因子(NGF)能促進成骨細胞成熟,加速骨折愈合,另外研究也顯示這些神經因子參與股骨頭壞死疾病的進展〔3,4〕。本實驗觀察OA大鼠造模后不同時期軟骨下骨CGRP、NGF的改變,并測定其相應時期血清OPG濃度的改變,以更好地了解OA軟骨下骨骨代謝調節(jié)機制。
1.1實驗動物和主要試劑 SPF 級雄性 SD 大鼠(購自三峽大學實驗動物中心) 40 只,5月齡,體重 260~290 g,飼養(yǎng)于三峽大學動物實驗中心,飼養(yǎng)環(huán)境達到動物實驗條件要求。隨機分為4組,分別為對照組,實驗組(2 w組,4 w組,8 w組),每組10只,對照組為假手術,2 w組、4 w組和8 w組為造模2、4、8 w后處死組。OPG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ELISA)試劑盒和NGF 兔抗鼠單克隆抗體(武漢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CGRP 兔抗鼠單克隆抗體 (北京博奧森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生物素化羊抗兔二抗試劑盒(天津 TBD 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青霉素粉劑(華北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其他實驗常用試劑均為國產分析純。
1.2大鼠OA模型的制備 采用大鼠前交叉韌帶切斷方法造模,1%戊巴比妥鈉(40 mg/kg)腹腔注射,麻醉完成后,備皮,常規(guī)右后膝消毒鋪巾后,行膝髕旁內側切口,切開皮膚,仔細分離皮下組織,將髕骨向外側脫位,切開關節(jié)囊,顯露膝關節(jié),屈曲膝關節(jié),可見膝關節(jié)前交叉韌帶,以剪刀剪斷,行前抽屜實驗(+),證明實驗切斷前交叉成功,生理鹽水反復沖洗傷口,以4-0愛惜康帶針線縫合關節(jié)囊及皮膚,活力碘消毒,術后第一天肌注青霉素20萬U,并傷口活力碘消毒。對照組造模方法同前,顯露膝關節(jié),屈曲見膝關節(jié)前交叉韌帶連續(xù)性完整,前交叉實驗,生理鹽水反復沖洗膝關節(jié),以4-0愛惜康帶針線縫合關節(jié)囊及皮膚,術后第一天肌注青霉素20萬U,并傷口活力碘消毒。
1.3大鼠血清OPG測定 腹腔麻醉完成后,胸部剪毛備皮,常規(guī)活力碘消毒,鋪無菌巾,沿胸骨左緣切開皮膚,剪斷肋骨,顯露心臟,用靜脈采血針插入左心室,抽取約3 ml血液,放入低溫(4℃)冰箱靜置,30 min后離心機離心(3 000 r/min),再放入-80℃冰箱保存,待所有血清標本收集后,常溫下復融,按照OPG ELISA試劑盒說明書進行操作,經酶標儀在450 nm光度值下測定其OD值,繪出標準線性方程,根據相應結果測出OPG濃度。
1.4大鼠軟骨下骨CGRP、NGF免疫組化切片制作 大鼠心臟取血完成后,立即沿右后膝原來手術切口切開皮膚,分離皮下筋膜組織,髕骨外翻,切開關節(jié)囊,顯露膝關節(jié),肉眼觀察膝關節(jié)軟骨退變大體情況,取脛骨內側髁,完整剔除周圍肌肉筋膜等軟組織,置于4%多聚甲醛溶液下,4℃冰箱固定24 h,磷酸鹽緩沖液(PBS)充分浸洗,沖洗2 h,15%乙二胺四乙酸(EDTA)脫鈣4 w,修整組織塊,石蠟包埋處理,作冠狀面不連續(xù)切片,每個標本切9張,間隔100 μm切片,各取3張分別行HE,NGF和CGRP免疫組化染色。肉眼觀察大鼠膝關節(jié)大體情況,顯微鏡下觀察HE染色,并對軟骨進行Mankin評分,采用ImageProPlus5.0.2圖像分析系統(tǒng)軟件分析CGRP、SP免疫組化染色切片,置于40倍物鏡下取軟骨表層至鈣化層為觀察范圍,每個標本隨機選3個視野,測定其灰度值。
1.5統(tǒng)計學處理 應用SPSS18.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
2.1實驗動物一般情況 動物術后均未發(fā)生傷口感染,早期大鼠活動減少,跛行,1 w后基本恢復正?;顒?,未發(fā)生死亡情況。
2.2HE染色細胞形態(tài)學 對照組關節(jié)軟骨的層次結構清晰,軟骨表面無破壞,保持其完整性;2 w組關節(jié)軟骨表層軟骨細胞發(fā)生改變,可見細胞聚集現(xiàn)象,于軟骨表層及中間層交界處,可見不規(guī)則軟骨細胞,軟骨細胞呈巢狀,排列紊亂,軟骨細胞大小、密度不均一;4 w組軟骨細胞數(shù)量變少,排列更加紊亂,可見軟骨表明毛糙;8 w組上述改變更加嚴重,部分區(qū)域軟骨細胞缺損(圖1)。2 w組〔(3.82±0.48)分〕,4 w組〔(5.24±0.92)分〕,8 w組Mankin評分〔(7.14±0.31)分〕明顯高于對照組〔(0.58±0.53)分〕,表明建模成功,各組間比較有統(tǒng)計學差異(F=25.3,P<0.01)。
圖1 各組軟骨細胞HE染色(×40)
2.3血清 OPG 結果 與對照組(290.7±10.4)相比,2 w組(263.6±8.2)及4 w組血清OPG濃度(178.5±7.5)逐漸下降,8 w組(240.9±6.3)又稍回升,各組間比較有統(tǒng)計學差異(F=29.3,P<0.01)。
2.4CGRP、NGF免疫組化染色切片結果 CGRP、NGF免疫組化染色,兩組變化趨勢相一致,對照組骨小梁區(qū)周圍著色區(qū)域多,著色較深;2 w組骨小梁著色區(qū)域變淡;4 w組相應著色更少,8 w組較前顏色稍加深,見圖2、圖3?;叶戎到Y果見表1,CGRP各組間比較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P<0.01),NGF各組間比較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P<0.01)。
圖2 各組CGRP免疫組化切片(×100)
圖3 各組NGF免疫組化切片(×100)
組別CGRPNGF對照組190.2±8.3110.6±4.52 w組171.2±6.892.6±5.14 w組113.5±8.663.0±7.38 w組145.7±6.977.2±4.8F/P值22.8/<0.0125.8/<0.01
OA是最常見的一種關節(jié)疾病,其發(fā)生是由于各種因素導致生物力學特性改變,致使關節(jié)軟骨、軟骨下骨及細胞外基質失衡。長期以來,軟骨退變一直是國內外比較關注的重點,對于軟骨下骨的作用研究較少,近些年來發(fā)現(xiàn)軟骨下骨改變是OA的重要病理變化,盡管對于其是否是OA始發(fā)因素尚存在爭論。許多基礎實驗證明,OA時軟骨下骨重塑所導致的骨質硬化,骨密度增高,使軟骨下骨的生物學性能改變,其對關節(jié)軟骨的保護功能下降,進而引起或者加重關節(jié)軟骨退變〔5〕。
OPG、RANKL、RANK是目前公認的調控骨代謝的重要途徑,其為腫瘤壞死因子家族成員,通過作用于破骨細胞,調控著骨形成及骨吸收。RANK與RANKL結合后,可通過核因子途徑激活破骨細胞分化的信號傳導通路,誘發(fā)相應激酶,發(fā)生一系列酶鏈反應,激活核因子復合體、活化蛋白-1及轉錄因子,核因子再次激活破骨細胞前體細胞的核因子復合體,通過一系列反應,使沒有功能的破骨細胞轉化成有活性的破骨細胞。最近研究發(fā)現(xiàn),OPG/RANK/RANKL不僅在軟骨下骨中表達,發(fā)揮調節(jié)作用,軟骨本身也能產生OPG、RANK、RANKL,OPG通過相應途徑調控軟骨代謝,在OA疾病進展中發(fā)揮著不可忽略的作用〔6〕。研究發(fā)現(xiàn)〔7〕,通過實時定量PCR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OA組和正常組均有上述因子產生,軟骨細胞OPG的含量較RANK與RANKL高,OA患者RANK含量明顯較正常組增高。OA軟骨產生并分泌OPG,在OA軟骨細胞表面,也可以發(fā)現(xiàn)RANK及RANKL,有趣的是,盡管膜性RANKL在所有軟骨細胞均可發(fā)現(xiàn),膜性RANK僅在軟骨細胞某些亞群產生,僅有(29±4)%的軟骨細胞產生RANK,這些軟骨細胞分布在整個軟骨層,進一步深入研究發(fā)現(xiàn),表達RANK的軟骨細胞其軟骨細胞標志物如蛋白聚糖,膠原酶-Ⅱ含量明顯增高。本實驗通過測量血清OPG含量,從側面間接反映大鼠OA時期軟骨代謝的改變,發(fā)現(xiàn)早期OPG含量一直下降,8 w后又稍上升,這些與上述結果符合,也與文獻報道的其他實驗結果類似〔8〕,這些均說明OPG在OA疾病進展中發(fā)揮著不可忽略的作用。OA早期,骨吸收為主要改變,OPG的抑制破骨細胞功能下降,破骨細胞功能加強,導致軟骨下骨皮質終板及骨小梁稀疏變薄,最終骨小梁失去彈性;后期,OPG含量逐漸增高,促進成骨細胞功能加強,關節(jié)形成骨贅,代償關節(jié)改變。提示OA軟骨下骨骨代謝不單純是骨吸收過程,其是骨吸收與骨形成共同作用,軟骨下骨較高的骨轉化率是其重要的特點。
正常骨組織代謝離不開神經系統(tǒng)有效的調控,骨組織中含有較多的神經分泌的NP類物質,如CGRP、SP、VIP、NPY等,這些物質的受體均在骨組織中表達,許多在體實驗研究發(fā)現(xiàn),這些肽類物質調控著骨的代謝,影響骨細胞的生物學功能〔8〕。交感神經、感覺神經在骨小梁附近血管周圍交織成稠密的網織結構。實驗及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神經系統(tǒng)在骨的形成、生長、轉化及修復過程中具有很關鍵的作用〔9〕,這些神經元細胞在外周的生長與生存又需要外周信號的引導,在骨組織中承擔這一角色的是NGF,總而言之,正常骨代謝需要交感神經系統(tǒng)、感覺神經系統(tǒng)及骨組織內相應細胞的共同作用。本實驗結果說明在早期軟骨下骨骨吸收為主,而CGRP對骨組織主要的生理學作用為促進成骨細胞成骨作用,其通過促進成骨細胞環(huán)腺苷酸(c-AMP)形成,提高成骨活性,并刺激成骨細胞來源細胞增殖、分化。更深入研究〔10〕發(fā)現(xiàn)CGRP可增加胰島素樣生長因子(IGF)-1 mRNA的表達,使IGF-1合成增加,從而促進骨形成。CGRP尚具有抑制破骨細胞的功能,使骨吸收能力下降,降低血中鈣含量。骨折時,CGRP含量明顯上升,促進骨形成,抑制骨吸收,促進骨折的愈合。體外研究發(fā)現(xiàn)〔11〕,CGRP可抑制骨髓間充質干細胞向破骨細胞轉化,促進成骨細胞增殖,進而抑制骨吸收,促進骨形成。有研究表明〔12〕,CGRP還可通過促進血管內皮細胞增生來促進骨的血管化,而血管化又與軟骨下骨骨髓組織纖維化及OA疼痛相關。軟骨下骨骨髓組織纖維化與NGF的關系也很密切,其能誘使神經纖維長入骨組織中,加重OA疼痛癥狀。NGF能誘使血管及神經組織生成,有研究發(fā)現(xiàn)NGF受體可在成骨細胞上表達,NGF與之結合后,增強其成骨能力〔13〕。近期研究顯示,NGF在介導OA滑膜血管生成及疼痛方面有重要作用〔14〕,神經因子,特別是NGF在OA關節(jié)滑液及滑膜炎患者滑膜組織中表達,另一實驗證明人類軟骨細胞能合成NGF并在其表面表達高親和性NGF受體,在OA病程中,軟骨細胞NGF及其受體表達上調,表明NGF在OA病程中能促進軟骨細胞代謝〔15〕。
綜上,軟骨下骨在OA中的作用是當前研究的熱點,通過藥物作用于軟骨下骨,改善其代謝,維持其生物力學特性,或許是OA藥物治療的一個新的方向。采用前交叉韌帶切斷方法可成功制造大鼠OA模型,該實驗方法簡單,成功率高;血清OPG、軟骨下骨CGRP、NGF作為調節(jié)骨代謝因子,調控著OA軟骨下骨骨代謝,是OA疾病發(fā)生的重要因子;通過藥物調節(jié)軟骨下骨骨代謝有希望達到治療OA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