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明月
摘 要:《愛蓮說》篇幅短小,文字簡練,具有重要的教學價值。文章從學術界對于《愛蓮說》的解讀、《愛蓮說》在兩套教科書中的編撰情況分析、關于《愛蓮說》教學內(nèi)容的建議三方面出發(fā),對《愛蓮說》的教學價值進行探析。
關鍵詞:語文教學;《愛蓮說》;教學價值;解讀;編撰;探析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9)02-0078-01
《愛蓮說》是一篇膾炙人口、經(jīng)世不衰的佳作,曾被多套語文教材選入。作為語文教師,應該分析它的教學價值,以更好地開展教學。筆者結(jié)合學術界對其主旨、藝術特色的研究,并通過對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和部編兩版教科書的分析對比,對其教學價值進行探析。
一、學術界對于《愛蓮說》的解讀
1.關于《愛蓮說》主旨的解讀
多少年來,人們對《愛蓮說》主旨的理解眾說紛紜,通常有以下兩種看法:其一,贊美君子說。楊子才指出:“周敦頤是北宋著名哲學家,他寫作此文,無疑是要倡導他所崇奉的儒家人生哲理,因而便找到他所喜愛的蓮,把其作為憑借物,把他心目中‘君子的品格形象化?!背执朔N觀點的人認為該文運用了“托物言志”的寫作手法,借“蓮”之形象言“君子品格”。
其二,欲隱未能說。任俊華、彭麗瑤明確表示:“《愛蓮說》的真正思想應當是表白作者想做而又未能做到像陶淵明那樣,在從政不可得時毅然辭官歸隱,去追求事業(yè)上的建樹,但是還能努力做到不受官場惡習污染,保持君子人格。它無疑是宋朝儒家理學開山鼻祖周敦頤一曲欲隱未能的苦吟。”
2.關于《愛蓮說》藝術特色的研究
其一,結(jié)構(gòu)特點?!稅凵徴f》全文章法極為嚴密。楊子才認為:“這篇散文,它不像報刊有些文章那樣,你若操筆刪節(jié),可以砍去一半仍不傷元氣,你即使想精簡數(shù)字,也會覺得無從下手?!薄稅凵徴f》文雖短,卻意蘊無窮,展現(xiàn)了作者熟練的謀篇布局的能力。
其二,語言形式。鐘衛(wèi)認為:“‘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這樣的排比駢句,形式上是排比,而內(nèi)部卻包含著一定的句式變化,語言文字鏗鏘有力,這些駢句又配合著散句,駢散結(jié)合,形成了工整當中又包含著變化的文學藝術格式。”
其三,表現(xiàn)手法。詹丹認為:“這種志向的內(nèi)涵,并沒有借助于文字直接加以說明,而是巧妙地通過表達對蓮花的喜愛,來暗示人與蓮花特性的相通性?!?/p>
此外,《愛蓮說》中還采用了襯托的手法。鐘衛(wèi)認為:“周敦頤則是重點采用了襯托的手法,以菊花以及牡丹花作為蓮花的一種襯托,以此烘托出蓮花的品格高尚?!薄稅凵徴f》所呈現(xiàn)的藝術特色無疑在中國文學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二、《愛蓮說》在兩套教科書中的編撰情況分析
1.從單元導語及預習提示看《愛蓮說》的教學目標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將《愛蓮說》和《陋室銘》作為同一課選編至第五單元。單元導語的第一部分點明《愛蓮說》寄托了作者的情懷,第二部分著重強調(diào)了“反復誦讀”和“積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詞語”??梢钥闯?,編者的意圖應是引導感悟作者情懷,積累文言詞匯。預習提示中重點指出“這兩篇短文都是托物言志的名文,學習時要反復誦讀,用心品味,以充分領略作者的情懷”。顯然編者有意強調(diào)“托物言志”的表現(xiàn)手法。部編本中《愛蓮說》和《陋室銘》同樣作為同一課被選編至第四單元,單元導語的第一部分指出:“閱讀這些課文,可以陶冶情操、凈化心靈,使人追求道德修養(yǎng)的更高境界。”從中可看出《愛蓮說》的教學價值導向應是追求道德修養(yǎng)的更高境界。
2.從課后練習看《愛蓮說》教學內(nèi)容的選擇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愛蓮說》的課后練習第一題提出了背誦的要求,第二題要求反復品味文章的寓意,第三題要求辨析“之”字的用法。部編本《愛蓮說》的課后練習分為兩個部分,“思考探究”要求學生朗讀課文,說說這兩篇文章在語言風格上有什么不同,“積累拓展”部分要求背誦默寫全文,辨析“之”字的用法。
三、關于《愛蓮說》教學內(nèi)容的建議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愛蓮說》可教內(nèi)容甚多,主要有:討論分析文章主題的多元性;了解“說”這種古代文體;誦讀并感悟作者的高尚品格;掌握“托物言志”和“襯托”的寫作手法;掌握“之”“焉”“鮮”“中”“而”字的用法,同時理解并積累“予”“妖”“褻”等文言實詞;文言名句積累;了解作者簡介及創(chuàng)作背景。
四、結(jié)語
總之,《愛蓮說》篇幅短小,文字簡練,具有重要的教學價值。而對具體的一堂課來說,很難說選擇哪一種內(nèi)容才是最有價值的。語文教師應努力實現(xiàn)選文內(nèi)在價值與外在價值的統(tǒng)一,從而促進學生學習能力、語文素養(yǎng)與人文修養(yǎng)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楊子才.語少意深散文不散——周敦頤《愛蓮說》賞析[J].新聞與寫作,1998(04).
[2]俞香順.《愛蓮說》主旨新探[J].江海學刊,2002(10).
[3]任俊華,彭麗瑤.《愛蓮說》——周敦頤欲隱未能的苦吟[J].湖湘論壇,1993(12).
[4]張豈之.中國思想史[M].西安:西北大學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