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學高年級語文習作評價過程中,如果采用的方式方法不當,難以對學生習作水平的提升產生促進作用。本文以小學高年級語文習作評價現狀分析為切入點,反思現有評價體系中存在的問題,進而提出幾點優(yōu)化策略,主要從評價功能、評價內容、評價主體和評價方法等方面進行優(yōu)化,以期改善小學高年級語文習作教學評價效果。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語文習作;教學評價
一、 前言
語文習作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內容,通過開展語文習作教學,可以鍛煉學生的語文綜合運用能力。其中,習作評價是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學生的習作能力只有在不斷練習、改進的過程中才能得到提高。如果語文習作評價缺乏引導作用,則會使學生無法找到習作水平的提升方向。因此,需要盡快對小學高年級語文習作評價存在的問題進行改進。
二、 小學高年級語文習作評價現狀
從小學高年級語文習作評價的開展現狀來看,教師占據語文習作評價的主體地位,而且對習作評價較為重視,能夠深刻認識習作評價對于提升學生習作能力的積極影響作用。教師在開展習作評價的過程中,主要以激發(fā)學生習作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掌握習作技巧、提高學生習作分數為目的開展習作評價活動。在具體的評價過程中,主要考查學生習作是否中心明確、表達流程、有自己的獨立見解,同時也關注于學生用詞、用句的準確性、是否能夠恰當地使用各種修辭手法、卷面是否整潔。但是對于學生在習作中表達的思想態(tài)度、價值觀念等方面關注較少。從教師采用的評價方法來看,目前仍以卷面評閱的形式居多,對學生習作進行整體打分,并通過寫評語的方式,對學生習作進行指導。對于部分習作中存在的問題,會采用做批注的方式指出。最終的評價結果通常以等次、分數與評語相結合的形式呈現。由此可以看出,目前小學高年級語文習作評價已經建立了較為完整的評價體系,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需要加強反思,推動語文習作評價體系的創(chuàng)新和優(yōu)化。
三、 關于小學高年級語文習作評價的反思
(一) 評價功能單一
從小學高年級語文習作評價的功能來看,首先應發(fā)揮習作評價對于調動學生習作積極性的作用,通過采取激勵性評價措施,幫助學生建立習作信心,產生習作興趣愛好。其次應發(fā)揮習作評價對于學生習作能力發(fā)展的指導作用,采用合適的方法指出其存在的不足,引導學生進行改進。最后通過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使學生的習作水平得到快速提高。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受傳統(tǒng)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在評價過程中更關注于如何幫助學生提高習作成績,采取糾正錯字、錯詞等方式,針對基礎知識應用層面和習作技巧層面開展評價,未充分發(fā)揮習作評價的功能。
(二) 評價內容片面
評價內容主要是指教師對學生習作做出的評語,雖然教師也會采用1~2句話對學生習作進行整體評價,但內容較為固定、片面。相關調查統(tǒng)計結果顯示,“情節(jié)設計簡單”“主題不明確”“結構不完整”“內容不充實”“錯字病句較多”等評語的出現頻次較高,均超過了20%。而且這些評語都屬于負面評價,只能起到糾錯的效果,還容易對學生習作信心造成打擊。
(三) 評價主體固定
從目前小學高年級語文習作評價的開展情況來看,教師評價占據絕大多數情況,評價主體較為固定。雖然教師在開展習作評價的過程中更有專業(yè)性和權威性,但是始終以教師的標準衡量學生,也容易導致學生出現畏懼心理,比如害怕自己表達的思想觀點受到教師批評,因此不敢在習作中表達心聲,導致學生習作缺乏真情實感。另一方面,學生在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的過程中,可以通過比較,發(fā)現自己習作中的優(yōu)缺點。如果缺少這一過程,會導致學生缺乏優(yōu)劣比較能力,進而找不到習作水平提高方向。
(四) 評價方法落后
目前在小學語文習作評價過程中,教師采用的評價方法較為單一和落后。在多數情況下,仍采用卷面評閱的方式,對口頭評價、網絡評價等新方式應用較少。傳統(tǒng)卷面評價方法存在的主要弊端是評價周期較長,不利于評價結果的及時反饋。在此情況下,學生習作得不到及時指導,難以幫助其提高習作水平。另一方面,也容易讓學生忽視對評價結果的關注,從而無法充分發(fā)揮習作評價對于學生的積極影響。
四、 小學高年級語文習作評價的優(yōu)化策略
(一) 豐富評價功能
針對上述小學高年級語文習作評價中存在的不足,應根據新課標提出的具體要求,對小學高年級語文習作評價作出全面改進。在評價功能方面,應以新課標中的“三維目標”為基礎,通過習作評價,反映學生語文知識積累水平和應用能力的發(fā)展情況,關注于學生完成習作的過程及方法,同時發(fā)揮習作評價對于學生情感價值觀發(fā)展的積極影響。
比如在《難忘的第一次》習作評價中,教師可以先從語文知識運用能力維度展開評價,分析學生習作是否緊扣主題、結構層次是否完整、語句是否通順、卷面是否整潔。在評價學生習作過程及方法的過程中,則需要關注于學生習作內容是否真實,是否表達出學生的真情實感。為了確保評價的合理性,教師還要多了解學生的習作過程,比如學生采用何種方式進行搜集材料、在習作過程中是否與同學進行討論等。在此情況下,教師能夠給出更多關于學生習作過程及方法的指導性評價。此外,教師還要注重對學生情感價值觀進行評價,并采用合適的評價方法。例如學生在《難忘的第一次》習作中記敘了自己第一次獨自一人放學回家的經歷,重點描述了當時自己內心的恐懼,然后通過唱歌的方式,排解恐懼。最后回到家中,學生覺得自己放學回家也沒有那么可怕了。教師在評價過程中,應對學生進行肯定和表揚,并引導學生對主題進行升華,比如“凡事都有第一次,勇于實踐是克服恐懼的最好方式”。在此情況下,可以最大化地發(fā)揮習作評價對于學生的積極影響作用。
(二) 細化評價內容
為了改變傳統(tǒng)較為片面的評價方式,教師應在開展多維度評價的同時,對習作評價內容進行細化,把握好每一次習作評價機會,與學生展開深入的溝通交流,為其提供更加全面的指導。在此方面,教師首先應弱化分數和等級評價,引導學生更多地關注教師評語,充分發(fā)揮習作點評對于學生提高習作能力的促進作用。比如在《我的理想》習作評價過程中,學生在習作中寫自己的理想是成為一名主持人。這個理想源于參加學校的文藝活動,當主持人的經歷讓學生覺得很“威風”。而且學生在平時觀看電視節(jié)目時,對主持人也非常喜愛,覺得主持人知識豐富、話語幽默,非常具有人格魅力。教師在對學生的習作進行評價時,首先應采用具有人文關懷的評語,對學生的理想表示肯定。其次,學生想成為一名主持人的理想并非突發(fā)奇想,而是基于自己的經歷以及對電視主持人的崇拜。教師應對學生在習作中表現出的理性思維表示贊揚,并愿意相信學生能夠通過努力,實現自己的理想。通過對評價內容進行細化,在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的基礎上,與學生展開精神層面的深層次溝通,可以使學生更加關注于教師評語,從而獲得有效的指導。此外,也可以充分發(fā)揮習作評價對于學生習作興趣培養(yǎng)、自信心培養(yǎng)的作用。
(三) 開展多元評價
對于小學高年級語文習作評價而言,構建多元主體的習作評價體系非常重要。在傳統(tǒng)以教師為主體的評價方式下,學生完全出于被動位置,而且容易對學生情感表達產生抑制作用。為了改變這種情況,在開展習作評價的過程中,應將學生自我評價、學生互評、教師評價結合起來,使學生充分參與到習作評價過程中。對于小學高年級學生而言,實際上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習作評價能力,同時也具有自我檢測、自我否定和自我改進的能力。通過引導學生開展自主評價,嘗試為自己的習作寫出評語,可以讓學生切實體驗自我評價和改進的過程,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在學生的相互評價過程中,則可以發(fā)揮學生具有共同語言的優(yōu)勢,互相展開更加細致的評價。而且在學生互評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具體可以采用同桌交換習作評價、小組評價等方式開展學生互評。最后,通過發(fā)揮教師的評價作用,構建更加完整的習作評價體系,通過合理分配不同主體評價結果所占的比重,讓評價結果更具有公平性。在此情況下,學生可以較為容易地接受習作評價結果,并根據評價結果,對自己習作中存在的不足進行改進。長期堅持開展多元評價,還可以建立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學習共同體關系,更好地發(fā)揮教師的指導作用。
(四) 創(chuàng)新評價方法
在小學高年級習作評價方法的創(chuàng)新方面,應改變傳統(tǒng)以卷面批閱形式為主的評價方法,更多地開展面對面評價、口頭評價和網絡評價活動。其中,學生互評就屬于面對面評價方式,學生在交換習作閱讀后,可以及時發(fā)表意見和看法。教師在對學生的習作進行評價時,也可以采用口頭評價方式。對于學生而言,教師當面作出的點評,往往令其印象更加深刻。當然,教師在口頭評價過程中,應注意用詞和語氣,配合使用肢體語言,充分發(fā)揮口頭評價對于學生的激勵作用。此外,在教育信息化發(fā)展趨勢下,教師應利用好網絡評價方法,提高習作評價反饋的及時性。通過利用語文信息化教學平臺,當學生上傳作品后,教師可以第一時間進行評閱。目前一些軟件也具有自動評閱功能,可以對教師評價進行補充和完善。然后在網絡環(huán)境下,及時反饋評價結果,讓學生根據教師評價進行改進,不斷提高習作能力。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網絡工具的分析統(tǒng)計功能,更好地把握學生整體習作能力發(fā)展水平,從而對習作教學方式和方法做出優(yōu)化調整。
五、 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高年級語文習作評價是激發(fā)學生習作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提高習作能力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針對現有評價體系中存在的問題,需要積極對習作評價方式及方法做出改變,豐富其評價功能,確保評價內容的全面性和詳細性。此外,也需要通過習作評價工作的及時開展,強化學生對評價結果的關注,從而充分發(fā)揮習作評價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邵雯娟.善于思考,精于表達——淺論小學語文高年級習作教學[A].重慶市鼎耘文化傳播有限公司,2019:2.
[2]田甜.小學高年級習作教學開展多元評價的行動研究[D].貴陽:貴州師范大學,2019.
[3]泮洪波.關于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習作批改相關問題的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7(13):36-37.
作者簡介:
袁如春,江蘇省宿遷市,江蘇省宿遷市宿豫張家港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