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雯儀
摘 要:學生要能夠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朗讀是理解課文的重要手段,有利于智力的發(fā)展,有助于思想情感的傳遞。教師要保證學生有足夠的朗讀時間,注重采取多種方法激發(fā)學生朗讀興趣,注重加強朗讀指導,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
關鍵詞:語文教學;朗讀能力;能力培養(yǎng);閱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1;G62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9)01-0042-01
朗讀是把文字轉(zhuǎn)化成有聲語言的一種創(chuàng)造性活動,但朗讀的意義遠不止于此。自古以來,我國的語文教學就十分重視朗讀。朗讀能使學生更準確地理解課文內(nèi)容,能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能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及審美能力。當前,由于朗讀無法直接帶來學習成績的提升,部分教師將重點放在寫作教學等方面,以提高學生的考試成績,這導致學生朗讀課文時不得其法,慢慢地養(yǎng)成誦讀時心不在焉的不良習慣。面對此類現(xiàn)象,語文教師應該引起重視,注重更新教學理念,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語文課程標準也明確指出:各學段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本文對培養(yǎng)學生朗讀能力的意義及其方法進行探討。
一、朗讀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意義
首先,朗讀能使學生更準確地理解課文內(nèi)容。教師的講解能幫助學生了解課文內(nèi)容,但學生不一定能體會到課文中作者的情感,這時,朗讀就起到很好的橋梁作用。教師通過范讀指導學生朗讀,能讓學生更好地感受文中的情感,理解一些詞語的內(nèi)涵。其次,朗讀能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語感是一種比較直接、迅速地感悟語言文字的能力,良好的語感能幫助學生更好地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如在教學《春筍》時,教師可先提出問題“春筍是誰喚醒的、被喚醒后的春筍又是怎樣的”,再引導學生帶著問題通過反復朗讀課文來感受春筍的生長過程。經(jīng)過教師的指導,學生讀起來更有感情,能夠體會課文所寫的內(nèi)容,在朗讀中培養(yǎng)語感。再次,朗讀能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及審美能力。朗讀不是簡單的發(fā)聲活動,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這需要學生集中注意力,不開小差。朗讀時要根據(jù)語境的變化和上下文的聯(lián)系變換語調(diào),讀出課文所要傳達的各種情感,這能無形中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深刻性。在教學一些描寫自然風光或動物的文章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揣摩朗讀時所應表現(xiàn)的情感,再通過聲情并茂的朗讀,配上相關圖片,讓學生將畫面深深印在腦海中,正確認識和了解課文所描寫的事物。這能培養(yǎng)學生感受美、鑒賞美的能力,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
二、培養(yǎng)學生朗讀能力的方法
1.保證學生有足夠的朗讀時間
一節(jié)課的時間較短,朗讀的時間更短,朗讀也常常因此成為語文課堂中的一個過渡環(huán)節(jié)。要讀好書,就要保證充分的朗讀時間,做到多讀多練。語文教師要保證每節(jié)課的朗讀時間,并充分利用寶貴的時間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習慣。
2.采取多種方法激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激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朗讀教學才能事半功倍。因此,語文教師應該采取多種方法,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激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1)注重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從“要讀”轉(zhuǎn)變?yōu)椤跋胱x”。教師應充分利用課文中的關鍵語句、圖片等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讓學生融入其中,體驗角色,從“我必須讀”轉(zhuǎn)變?yōu)椤拔蚁胍x”。例如,教學《烏鴉喝水》里的“烏鴉把小石子一個一個地銜起來,放到瓶子里”時,教師可對學生說“大家想不想知道烏鴉是怎樣喝到水的,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接著播放烏鴉喝水的動畫視頻。學生們都非常感興趣,讀的時候也投入了感情,越讀越有味。(2)朗讀形式從單一轉(zhuǎn)變?yōu)槎鄻印@首x不是一味地讀,要巧用多種朗讀形式來激發(fā)學生對朗讀的興趣,如背誦朗讀、配樂朗讀、分組朗誦等。在采取這些朗讀形式時,要考慮到不同階段學生的特點和不同課文的特點,采取恰當?shù)姆椒ㄒ赃_到最佳的教學效果。(3)適時鼓勵,讓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當學生朗讀時,教師要認真傾聽,及時表揚。學生得到鼓勵之后,往往讀得更加認真和起勁。這時,教師再提些要求如“若能再帶些感情就更好”“這里讀出作者喜悅的心情,你會更棒”,學生也會樂意接受并認真練習。
3.注重加強朗讀指導
(1)分類指導。不同類型的課文,教師要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讀指導策略。例如,朗誦寫景類的課文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用音樂伴奏的形式朗讀,朗誦童話故事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采用角色扮演的形式朗讀。這樣,能讓學生在朗讀的同時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這些課文的特點與內(nèi)容。(2)注重循序漸進。低年級的課文不長,但要讀好也不容易。字、詞、句、段是構成一篇文章的基本要素,教師要指導學生先將字詞讀準,句子讀好,讀出感情,一步步循序漸進,然后才能把一篇文章真正讀好。(3)重視個別指導。早讀時朗讀課文多齊讀,教師可以利用這個時間進行個別指導。要多讓學生單獨朗讀課文,然后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要給一些朗讀不好的學生多提供練習機會,從發(fā)音、語調(diào)等方面進行指導,提高學生朗讀能力。
總之, 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不僅能使學生對課文的節(jié)奏和內(nèi)容把握得更加準確,提高學生的語感,還能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及審美能力。語文教師要保證學生有足夠的朗讀時間,注重采取多種方法激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同時加強朗讀指導。
參考文獻:
[1]汪小艷.也談小學語文教學中朗讀能力的培養(yǎng)[J].文教資料,2016(25).
[2]馬軍,郝思涵.小學生朗讀能力培養(yǎng)的調(diào)查研究[J].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15(10).
[3]薛海蓮.小學低年級學生語文朗讀能力的培養(yǎng)[J].現(xiàn)代中小學教育,2015(04).